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2:17: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夯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


背景技术:

2.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在公路施工时,需要对公路地基进行夯实,夯实利用重物使其反复自由坠落,对地基或填筑土石料进行夯击,以提高其密实度的施工作业。
3.在现有的公路施工中,一般都是通过工人手持打夯机进行人工操作,因打夯机的重量较大,导致在移动和操作时较为费力,也有一些打夯机在其底部安装轮子,虽然便于移动,但其本身自重较大,工人在移动时较为费力,导致操作起来较为麻烦,从而导致夯实效率低,因此提出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包括底板、推杆、支撑杆以及龙门架,所述底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呈倾斜状并固设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固设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龙门架固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还包括:
7.两个万向轮,二者分别固设在靠近所述推杆的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
8.辅助行走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底板以及远离所述推杆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上;
9.两个导杆,二者呈对称平行分布,且均固设在所述龙门架与所述底板的相对侧之间,所述导杆上活动套设有套筒;
10.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两个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固设有夯实块,所述活动杆在驱动下会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
11.进一步地,述辅助行走机构包括转动座一、转轴一、转轮一、电机一、转轴二、转轮二、皮带一、转轮三、转轴三、转轮四、皮带二以及行走轮;
12.所述转动座一固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
13.所述转轴一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一上;
14.所述转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一上;
15.所述电机一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一连接;
16.所述支撑杆内开设有空腔,所述转轴二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侧之间,且端部转动贯穿所述支撑杆,并与所述空腔连通;
17.所述转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
18.所述底板上贯穿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皮带一穿过所述活动槽并绕设在所述转轮一以及所述转轮二上;
19.所述转轮三、转轴三、转轮四以及皮带二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空腔内;
20.所述转轮三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
21.所述转轴三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且一端转动贯穿所述支撑杆;
22.所述转轮四固定套设在转轴三上;
23.所述皮带二绕设在所述转轮三以及所述转轮四上;
24.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三固定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上还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龙门架以及所述套筒的相对侧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均为抵触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龙门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杆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导向轮一、导向轮二、转动座二、转杆、绕绳盘、钢丝绳以及电机二:
27.所述导向轮一转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顶部;
28.所述导向轮二转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侧面;
29.所述转动座二固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
30.所述转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座二上;
31.所述绕绳盘固定套设在所述转杆上;
32.所述钢丝绳绕设在所述绕绳盘上,且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二以及所述导向轮一,并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
33.所述电机二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输出轴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杆体与握杆:
35.所述杆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倾斜状对称固设在所述底板的相背侧;
36.所述握杆呈水平向,且固设在两个所述杆体端部的相对侧之间;
37.所述握杆上安装有缓冲组件。
38.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活动套设在所述握杆外周侧的套杆,所述握杆上沿其长度方向环形阵列固设有若干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端部与所述套杆的内壁固定连接。
39.进一步地,所述套杆的外侧套设有防滑橡胶套。
4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41.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推杆、支撑杆、龙门架、通孔、万向轮、辅助行走机构、导杆、套筒、活动杆以及夯实块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本装置可以自行移动,工人仅需用双手控制方向即可,操作简单且不费力,给工人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夯实效。
42.2、本实用新型通过复位弹簧的设计,使夯实块拥有更大的冲击力砸向公路地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性能。
43.3、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组件的设计,可以对工人的手部进行缓冲,从而降低震动对工人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4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45.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立体图;
4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正视图;
4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48.图5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行走机构的结构爆炸立体图;
49.图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件的结构爆炸立体图。
50.附图标记:1、底板;2、推杆;201、杆体;202、握杆;3、支撑杆;4、龙门架;5、通孔;6、万向轮;7、辅助行走机构;701、转动座一;702、转轴一;703、转轮一;704、电机一;705、转轴二;706、转轮二;707、皮带一;708、转轮三;709、转轴三;7010、转轮四;7011、皮带二;7012、行走轮;8、导杆;9、套筒;10、活动杆;11、夯实块;12、复位弹簧;13、驱动件;1301、导向轮一;1302、导向轮二;1303、转动座二;1304、转杆;1305、绕绳盘;1306、钢丝绳;1307、电机二;14、缓冲组件;1401、套杆;1402、缓冲弹簧;15、防滑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交通工程公路施工用夯实设备,包括底板1、推杆2、支撑杆3以及龙门架4,底板1上贯穿开设有通孔5,推杆2呈倾斜状并固设在底板1的一侧,支撑杆3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固设在底板1的底部,龙门架4固设在
底板1的顶部,还包括:两个万向轮6,二者分别固设在靠近推杆2的两个支撑杆3的底部;辅助行走机构7,其安装在底板1以及远离推杆2的两个支撑杆3上;两个导杆8,二者呈对称平行分布,且均固设在龙门架4与底板1的相对侧之间,导杆8上活动套设有套筒9;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一端与两个套筒9固定连接,活动杆10的另一端穿过通孔5并固设有夯实块11,活动杆10在驱动下会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在使用时,工人手握推杆2,通过辅助行走机构7,使本装置可以自行移动,工人仅需用双手进行控制即可,而两个万向轮6则负责本装置的转向工作,在将本装置移动至需求位置时,通过驱动,使活动杆10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带动套筒9同步向上运动,导杆8起到了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使活动杆10只能保持竖直向直线运动,当活动杆10的端部靠近龙门架4时,接触对活动杆10的驱动,活动杆10会因重力因素而急速向下,带动夯实块11砸向公路地基,之后重复驱动和接触的过程,即可完成对公路地基的夯实工作,综上所述,本装置可以自行移动,工人仅需用双手控制方向即可,操作简单且不费力,给工人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夯实效率。
56.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述辅助行走机构7包括转动座一701、转轴一702、转轮一703、电机一704、转轴二705、转轮二706、皮带一707、转轮三708、转轴三709、转轮四7010、皮带二7011以及行走轮7012;转动座一701固设在底板1的顶部;转轴一70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一701上;转轮一703固定套设在转轴一702上;电机一704通过螺栓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且输出轴与转轴一702连接;支撑杆3内开设有空腔,转轴二705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撑杆3的相对侧之间,且端部转动贯穿支撑杆3,并与空腔连通;转轮二706固定套设在转轴二705上;底板1上贯穿开设有活动槽,皮带一707穿过活动槽并绕设在转轮一703以及转轮二706上;转轮三708、转轴三709、转轮四7010以及皮带二701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转轮三708固定套设在转轴二705上;转轴三709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空腔内,且一端转动贯穿支撑杆3;转轮四7010固定套设在转轴三709上;皮带二7011绕设在转轮三708以及转轮四7010上;行走轮7012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两个行走轮7012分别与两个转轴三709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打开电机一704,电机一704工作,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轴一702和转轮一703同步转动,使皮带一707随之同步转动,带动转轮二706、转轴二705以及两个转轮三708同步转动,当两个转轮三708转动时,会分别带动两个皮带二7011同步转动,使两个转轮四7010和两个转轴三709同步转动,从而使两个行走轮7012同步转动,使本装置可以行走。
57.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杆8上还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位于龙门架4以及套筒9的相对侧之间,复位弹簧12的两端均为抵触连接,当活动杆10在驱动下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时,会使套筒9挤压复位弹簧12,当活动杆10解除驱动后,由于复位弹簧12的弹性性能,会使活动杆10在下降时,携带的是自身的重力和复位弹簧12的弹力,从而使夯实块11拥有更大的冲击力砸向公路地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性能。
58.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与龙门架4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杆10沿竖直向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驱动件13,驱动件13包括导向轮一1301、导向轮二1302、转动座二1303、转杆1304、绕绳盘1305、钢丝绳1306以及电机二1307:导向轮一1301转动设置在龙门架4的顶部,龙门架4的顶部固设有轴承座,导向轮一130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轴承座的相对侧之间;导向轮二1302转动设置在龙门架4的侧面,导向轮二1302呈四十五度角倾斜,龙
门架4的侧面固设有呈四十五度角倾斜的轴承座,导向轮二13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轴承座的相对侧之间;转动座二1303固设在底板1的顶部;转杆130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二1303上;绕绳盘1305固定套设在转杆1304上;钢丝绳1306绕设在绕绳盘1305上,且一端绕过导向轮二1302以及导向轮一1301,并与活动杆10固定连接;电机二1307通过螺栓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且输出轴与转杆1304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打开电机二1307,电机二1307工作,输出轴反转,带动转杆1304和绕绳盘1305同步转动,此时绕绳盘1305会将钢丝绳1306绕设至逐渐收紧状态,带动导向轮二1302和导向轮一1301转动,使活动杆10沿竖直向向上运动,此时活动杆10会因受到拉力而克服重力,当活动杆10的端部靠近但未接触龙门架4的顶部时,关闭电机二1307,此时活动杆10受到的拉力会消失,活动杆10因重力而沿竖直向上下运动。
5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包括杆体201与握杆202:杆体20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倾斜状对称固设在底板1的相背侧,倾斜状的设计可以使工人在移动本装置时可以更加的省力;握杆202呈水平向,且固设在两个杆体201端部的相对侧之间;握杆202上安装有缓冲组件14,在工人使用本装置对公路地基进行夯实时,用双手抓握握杆202,夯实时会产生震动,而震动会传递给工人的双手,工人长时间抓握,容易造成工人出现手麻的现象,而缓冲组件14的设计可以对工人的手部进行缓冲,从而降低震动对工人带来的影响。
60.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14包括活动套设在握杆202外周侧的套杆1401,握杆202上沿其长度方向环形阵列固设有若干个缓冲弹簧1402,缓冲弹簧1402的端部与套杆140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工人用双手抓握套杆1401,当震动产生时,会带动握杆202震动,此时缓冲弹簧1402会因受到挤压而复位,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震动传递到工人手部时的力量。
61.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套杆1401的外侧套设有防滑橡胶套15,此设计可以增大工人手部和套杆140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工人因手部出汗而导致在抓握套杆1401时滑脱,从而导致本装置失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