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9:1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繁育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方法。


背景技术:

2.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2属12种,广泛分布于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的热带珊瑚礁海域。在我国有分布着8种砗磲,它们分别是砗磲属的大砗磲(tridacan gigas)、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诺瓦砗磲(tridacna nova)、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以及砗蚝属的砗蚝(hippopus hippopus)和瓷口砗蠔(hippopus porcellanus)。
3.我国南海珊瑚礁的澙湖、堡礁、岛礁的礁盘都是砗磲的原有分布海域,由于砗磲固着生活在热带浅层透明海域的习性使其极易被捕捞,环境恶化、人为盗捕等原因,导致砗磲数量锐减,大砗磲活体几乎灭绝,无鳞砗磲基本上功能性灭绝,其他砗磲也很少见。对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于2016年突破了砗磲的人工繁育技术,培育出5种砗磲和2种砗蠔的健康苗种,开展了砗磲在我国南海的增殖放流,实现了砗磲资源量增加。然而,人工底播增殖数量很难满足我国南海砗磲资源恢复需求量,对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率的催产技术,借助海浪、洋流等力量实现砗磲苗种大面积原位增殖,从而达到实现砗磲资源恢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方法。
5.本发明的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a、性腺监测:在我国南海野外岛礁海域、潟湖、环礁等地的5-30米水深无浪区环境中,通过潜水找到野生或人工移植砗磲分布群,进行定位,记录好亲本群站点位置,定期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7.b、原位催产:当性腺发育成熟时,潜水至砗磲群分布区,采用催产剂注射至外套膜中进行原位催产;
8.c、幼虫检查:亲本原位催产后,在潟湖、环礁等海域多点收集水中浮游生物,过滤大个体杂质;利用酒精固定后,观测幼虫数量;然后检测足面盘幼虫的丰度和数量;识别是不是砗磲幼虫、是哪一种砗磲子代、是不是原位催产子代;
9.d、催产效率评估:催产6-9个月后,检查原位催产站点所在的潟湖、环礁周边是否有 10-30mm左右的新生砗磲苗种,取回来若干个个体,进行亲子鉴定,检测其原位催产的效率,计算催产获得子代的数量。
10.优选,所述的步骤a中,砗磲分布群可以野生状态下的分布群,也可以是人工移植后的砗磲分布群,但是一定要达到性成熟年龄,确保可以产出精卵。
11.优选,所述的步骤b中,催产剂是五羟色胺溶液,其使用剂量为五羟色胺/砗磲总重
=0.3-0.5mg/kg范围内。
12.优选,所述的步骤c中,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是指可以同时区分3-5种以上砗磲的复合 pcr引物组合,可以有效的区分幼虫的组成及其亲本来源。例如参见ma,h.,feng,h.,zhang, y.,qin,y.,xiang,z.,li,j.,zhang,y*.,yu,z*.multiplex species-specific pcr identification ofnative giant cla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useful tool for application in giant clam stockmanagement and forensic identification.aquaculture 2021,531:735991。
13.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通过单位面积砗磲子代数量、种类,亲子识别技术,评估原位催产效率极其为其资源恢复的可行性。
14.优选,所述的步骤a中是用gps进行定位。
15.优选,所述的定期观察性腺发育情况是通过肉眼观察 显微取样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16.优选,所述的步骤b中,在进行原位催产时,为了获得纯种砗磲资源,每次注射只选择一种砗磲进行注射;为了保障配子的交配效率,催产时间控制在1h内;为了减小野外天敌对配子的食用概率,催产时间选择在夜间8-10点;为了提高卵子使用效率,先搜集排放中的卵子,之后散开与新排出精子结合,促使受精卵随着海浪漂流。
17.优选,所述的步骤c的幼虫检查为:亲本原位催产24h后,利用300目筛绢网在潟湖、环礁等海域多点收集水中浮游生物,采用大网目过滤大个体杂质;利用酒精固定后,观测幼虫数量;原位催产7d后,再一次检测足面盘幼虫的丰度和数量;为了确定是不是砗磲幼虫、是哪一种砗磲子代、是不是原位催产子代,需要用特异性的分子标记进行识别。
18.优选,所述的步骤d的取回来若干个个体,进行亲子鉴定,检测其原位催产的效率,计算催产获得子代的数量是取回来若干个个体,进行亲子鉴定,以催产亲本和野外苗种的 dna为材料,利用微卫星等标记来检测其原位催产的效率,计算催产获得子代的数量。
19.本发明不同于砗磲全人工繁育方法,筛选野外半封闭潟湖等环境作为催产场,夜间进行原位催产,尽最大努力模拟人工苗种生产过程,规避风险和敌害,批量化获得与野生苗种一致的人工催产型苗种;结合现代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亲子识别,评估其原位催产效应。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砗磲幼虫期浮游特性,借助于海浪、洋流等实现大面积扩散,形成部分砗磲苗种聚集区,为今后砗磲繁育提供充足的亲本,为我国南海砗磲资源快速修复提供技术保障。本发明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1:
22.a、亲本促熟:2020年3月中旬,在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潟湖的10m水深无浪区环境中,2 个潜水员对其砗磲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了13个成体诺瓦砗磲(壳长在20-30cm),分布在 3m2的面积内,利用gps定位了该站点;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其性腺部位呈现橘红色,说明性腺尚未成熟,利用注射器抽取了一点点性腺部分组织,发现小部分精子可以跳动,卵子直径在80-90μm,尚未达到成熟;直至5月1日,通过gps定位,找到该站点,潜水后发现这些诺瓦砗磲性腺呈现棕黄色,说明已经成熟,进一步采用显微镜检测,发现精子活跃,卵子直径
100μm,卵黄颜色深,说明卵子已经成熟;
23.b、原位催产:当其性腺发育成熟后,潜水员在夜间8点,带着防水手电进行夜潜,找到砗磲群后,利用注射器按照0.3mg/kg剂量五羟色胺溶液注射至10个诺瓦砗磲的外套膜中,2-3min后,诺瓦砗磲开始排放精子,大约持续了15min,停止了10min左右,开始排放卵子;潜水员用事先准备好的400目网袋收集卵子;之后在给另外3个诺瓦砗磲催产,当期其喷放精子时,将收集的卵子散置于雾状精子中,实现了受精作用,之后受精卵随着海浪飘流;整个催产过程大约持续了60min,之后潜水员回到潟湖岸边;
24.c、幼虫检查:5月2日夜间8点,潜水员利用300目筛绢网在潟湖收集水中浮游生物,之后利用100目筛绢网过滤,收集生物用95%酒精固定;之后带回中国科学院西沙海洋观测站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发现潟湖中有一定数量的d形幼虫,大概密度为25个/m3,按照潟湖水体估算1000亩
×
667平方米
×
3米水深=200.1万水体,整个过程中大约有5002.5万d形幼虫;为了确定这些幼虫是否砗磲幼虫,是否是催产幼虫,开展了分子鉴定(具体参见ma,h.,feng,h.,zhang,y.,qin,y.,xiang,z.,li,j.,zhang,y*.,yu,z*.multiplexspecies-specificpcridentificationofnativegiantclamsinthesouthchinasea:ausefultoolforapplicationingiantclamstockmanagementandforensicidentification.aquaculture2021,531:735991.),证明了此批次幼虫50%左右为该批次幼虫,而且是这些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2500万个幼虫;5月9日清晨,潜水员利用200目筛绢网在潟湖收集水中浮游生物,之后利用80目筛绢网过滤,收集生物用95%酒精固定;之后带回中国科学院西沙海洋观测站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发现潟湖中有一定数量的足面盘幼虫,大概密度为3个/m3,按照潟湖水体估算,整个过程中大约有600万足面盘幼虫;为了确定这些幼虫是否砗磲幼虫,是否是催产幼虫,开展了分子鉴定,证明了该批次幼虫30%左右为该批次幼虫,而且是这些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180万个足面盘幼虫;
25.d、催产效率评估:2020年12月10日,通过潜水方式检查潟湖周边是否有新生砗磲苗种,经过断面法调查,发现有野生砗磲苗种(壳长在10-15mm),大约50个/百平方米,按照1000亩
×
667平方米=66.7万平方米,估算大约有新生砗磲苗种3.335万个砗磲苗种;为了确定这些苗种是否原位催产获得的,开展了分子鉴定,证明了此批次幼虫50%左右为原位催产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16675个砗磲苗种。
26.以上结果说明:诺瓦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技术是有效的、可行的,最关键的是获取的苗种已经定生在珊瑚石上,而且钻出来一个小窝,很好的保护了自己,这种原位催产型苗种跟野生苗种一样,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最关键的是,由于受到海浪和洋流影响,这种方式获得苗种形成部分野生苗种聚居区,为今后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亲本,有助于我国南海砗磲资源快速修复。
27.实施例2:
28.a、亲本促熟:2021年3月初,在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潟湖的10m水深无浪区环境中,2个潜水员放置了30个壳长在30-40cm的鳞砗磲亲本,将其放置于5m2以内,形成认为的砗磲亲本群,首先用网笼加以防护,定期观察存活状态,当期完全适应了环境后,打开网笼,利用gps定位了该站点;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其性腺部位呈现橘红色,说明性腺尚未成熟,利用注射器抽取了一点点性腺部分组织,发现小部分精子可以跳动,卵子直径在80-90μm,尚未达
到成熟;直至5月7日,通过gps定位,找到该站点,潜水后发现这些诺瓦砗磲性腺呈现棕黄色,说明已经成熟,进一步采用显微镜检测,发现精子活跃,卵子直径100μm,卵黄颜色深,说明卵子已经成熟;
29.b、原位催产:当其性腺发育成熟后,潜水员在夜间8点,带着防水手电进行夜潜,找到砗磲群后,利用注射器按照0.5mg/kg剂量五羟色胺溶液注射至25个鳞砗磲的外套膜中,3-5min后,鳞砗磲开始排放精子,大约持续了12min,停止了8min左右,开始排放卵子;潜水员用事先准备好的400目网袋收集卵子;之后在给另外5个鳞砗磲催产,当期其大量喷放精子时,将收集的卵子散置于雾状精子中,实现了受精作用,之后受精卵随着海浪飘流;整个催产过程大约持续了60min,之后潜水员回到潟湖岸边;
30.c、幼虫检查:5月8日夜间8点,潜水员利用300目筛绢网在潟湖收集水中浮游生物,之后利用100目筛绢网过滤,收集生物用95%酒精固定;之后带回中国科学院西沙海洋观测站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发现潟湖中有一定数量的d形幼虫,大概密度为60个/m3,按照潟湖水体估算1000亩
×
667平方米
×
3米水深=200.1万水体,整个过程中大约有1.2亿个d形幼虫;为了确定这些幼虫是否砗磲幼虫,是否是催产幼虫,开展了分子鉴定(具体参见ma,h.,feng,h.,zhang,y.,qin,y.,xiang,z.,li,j.,zhang,y*.,yu,z*.multiplexspecies-specificpcridentificationofnativegiantclamsinthesouthchinasea:ausefultoolforapplicationingiantclamstockmanagementandforensicidentification.aquaculture2021,531:735991.),证明了此批次幼虫60%左右为该批次幼虫,而且是这些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7200万个幼虫;5月15日清晨,潜水员利用200目筛绢网在潟湖收集水中浮游生物,之后利用80目筛绢网过滤,收集生物用95%酒精固定;之后带回中国科学院西沙海洋观测站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发现潟湖中有一定数量的足面盘幼虫,大概密度为8个/m3,按照潟湖水体估算,整个过程中大约有1600万足面盘幼虫;为了确定这些幼虫是否砗磲幼虫,是否是催产幼虫,开展了分子鉴定,证明了此批次幼虫50%左右为该批次幼虫,而且是这些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800万个足面盘幼虫;
31.d、催产效率评估:2021年10月20日,通过潜水方式检查潟湖周边是否有新生砗磲苗种,经过断面法调查,发现有野生砗磲苗种(壳长在10-30mm),大约20个/百平方米,按照1000亩
×
667平方米=66.7万平方米,估算大约有新生砗磲苗种13.34万个砗磲苗种;为了确定这些苗种是否原位催产获得的,开展了分子鉴定,证明了此批次幼虫45%左右为原位催产亲本的子代,也就是说,此次原位催产获得了大约6万个鳞砗磲苗种。
32.以上结果说明:鳞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技术是有效的、可行的,最关键的是获取的苗种已经定生在珊瑚石上,而且钻出来一个小窝,很好的保护了自己,这种原位催产型苗种跟野生苗种一样,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最关键的是,由于受到海浪和洋流影响,这种方式获得苗种形成部分野生苗种聚居区,为今后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亲本,有助于我国南海砗磲资源快速修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