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9:0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2.ptw是指装配式桁架叠合墙板,是将两片预制板用钢筋桁架或型钢桁架进行连接形成中部空腔,现场拼接后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装配式桁架叠合墙板。叠合墙板工厂批量制造,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并且预制板质量有保证,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3.但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尤其在大型水处理厂工程等一些地下空间工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水处理厂工程中,水池的厚度较厚、高度很高,传统的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速度慢,因此,将ptw墙体引入地下空间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ptw结构体系很好的解决了装配化在地下空间结构中的应用。但由于ptw墙体是划分成墙板带进行安装的,虽然ptw墙体与叠合梁装配式安装非常方便,但是两者之间必须有效连接才能保证质量,因此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节点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参照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处理方法,重要节点采用现浇的施工方式,由于局部现浇施工效率低,而且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的接茬难处理,施工质量不可靠,施工工序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提高安装速度与精度、降低了节点造价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包括ptw墙板和叠合梁,所述ptw墙板包括内、外侧预制板,所述内、外侧预制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侧预制板上开设有与叠合梁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叠合梁的两端预制有多根沿叠合梁长度方向伸出叠合梁的下层弯锚钢筋,所述下层弯锚钢筋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ptw墙板内在叠合梁的上方绑扎有与下层弯锚钢筋位置对应的上层弯锚钢筋,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一端布设在叠合梁的上方并且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距离,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另一端设置在ptw墙板内并且向下延伸,所述叠合梁的两端安装在内侧预制板的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层弯锚钢筋置于ptw墙板内,所述ptw墙板内以及叠合梁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
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ptw墙板与叠合梁均为预制板。
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合梁的端部伸入ptw墙板内距离不超过内侧预制板的厚度。
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合梁与内侧预制板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密封材料。
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弯锚钢筋向下延伸的一端与下层弯锚钢筋向上延伸的一端在ptw墙板内绑扎在一起。
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外侧预制板的厚度在60~80mm之间。
12.由于采用上述方式,本装置的ptw墙板和叠合梁均在工厂预制,一方面,生产质量可控,有效提高建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有效缩短了现场的施工
周期,ptw墙板在预制时按照叠合梁的尺寸进行开槽,组装时将叠合梁放置在ptw墙板内侧墙板开槽处并伸入槽内一段长度,保证梁与ptw墙板临时连接的安全性。叠合梁在工厂预制过程中,两端带有下层弯锚钢筋,叠合梁吊装放置在ptw墙板内侧的梁槽内,下层弯锚钢筋是叠合梁内下侧受力钢筋,延伸并向上弯锚至ptw墙板内,上层弯锚钢筋是叠合梁上部受力钢筋,上部弯锚钢筋向下弯锚进ptw墙板内,最后在叠合梁顶部以及ptw墙板内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将两者连接为一整体,上、下层弯锚钢筋大大提高了两者连接的受力性能,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1、ptw墙板;2、叠合梁;3、下层弯锚钢筋;4、上层弯锚钢筋;5、现浇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包括ptw墙板1和叠合梁2,所述ptw墙板1包括内、外侧预制板,所述内侧预制板上设有与叠合梁2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叠合梁2的两端预制有多根伸出叠合梁2的下层弯锚钢筋3,所述下层弯锚钢筋3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ptw墙板1内在叠合梁2的上方绑扎有与下层弯锚钢筋3相对应的上层弯锚钢筋4,所述上层弯锚钢筋4的一端布设在叠合梁2的上方并且沿叠合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距离,所述上层弯锚钢筋4的另一端设置在ptw墙板1内并且向下延伸,所述叠合梁2的两端均支撑在内侧预制板的安装槽内,并且所述叠合梁2的端部伸入ptw墙板1内一段距离,所述上层弯锚钢筋4向下延伸的一端与下层弯锚钢筋3向上延伸的一端在ptw墙板1内绑扎在一起,所述ptw墙板1内以及叠合梁2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5。
19.所述叠合梁与内侧预制板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密封材料,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漏浆。
20.所述ptw墙板1与叠合梁2在工厂加工完成,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ptw墙板1在预制时按照叠合梁2的尺寸进行开槽,组装时将叠合梁2放置在ptw墙板1内侧墙板开槽处并伸入槽内一段长度,保证梁与ptw墙临时连接的安全性。叠合梁2在工厂预制过程中,两端带
有下层弯锚钢筋3,叠合梁2吊装放置在ptw墙板1内侧的梁槽内,下层弯锚钢筋3是叠合梁2内下侧受力钢筋,延伸并向上弯锚至ptw墙板1内,上层弯锚钢筋4是叠合梁上部受力钢筋,叠合梁上部水平钢筋是叠合梁安装就位后在放置的,上部弯锚钢筋4向下弯锚进ptw墙板1内,最后在叠合梁2顶部以及ptw墙板1内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5,从而将叠合梁2与ptw墙板1通过上、下层弯锚钢筋连接。该节点能够实现ptw墙板1与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的有效连接,而且该节点性能较好。
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tw墙板和叠合梁,所述ptw墙板包括内、外侧预制板,所述内、外侧预制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侧预制板上开设有与叠合梁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叠合梁的两端预制有多根沿叠合梁长度方向伸出叠合梁的下层弯锚钢筋,所述下层弯锚钢筋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ptw墙板内在叠合梁的上方绑扎有与下层弯锚钢筋位置对应的上层弯锚钢筋,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一端布设在叠合梁的上方并且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距离,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另一端设置在ptw墙板内并且向下延伸,所述叠合梁的两端安装在内侧预制板的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层弯锚钢筋置于ptw墙板内,所述ptw墙板内以及叠合梁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tw墙板与叠合梁均为预制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的端部伸入ptw墙板内距离不超过内侧预制板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与内侧预制板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密封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弯锚钢筋向下延伸的一端与下层弯锚钢筋向上延伸的一端在ptw墙板内绑扎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侧预制板的厚度在60~80mm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PTW墙与叠合梁连接节点结构,包括PTW墙板和叠合梁,所述PTW墙板包括内、外侧预制板,所述内、外侧预制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侧预制板上开设有与叠合梁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叠合梁的两端预制有多根沿叠合梁长度方向伸出叠合梁的下层弯锚钢筋,所述下层弯锚钢筋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PTW墙板内在叠合梁的上方绑扎有与下层弯锚钢筋位置对应的上层弯锚钢筋,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一端布设在叠合梁的上方并且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端距离,所述上层弯锚钢筋的另一端设置在PTW墙板内并且向下延伸,所述叠合梁的两端安装在内侧预制板的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层弯锚钢筋置于PTW墙板内,所述PTW墙板内以及叠合梁的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有效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提高安装速度与精度、降低了节点造价,增大了节点刚度,提高了节点性能。提高了节点性能。提高了节点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前明 郭军强 康强 张二龙 潘康 冯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2/4/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