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11:2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独立包装中包含的粉末状物质的分配器,尤其是用于在透明塑料包装中包含的物质的分配器,其中,所述包装具有带有可拉出的容器盖装置的容器部件,其中,进一步地,在容器盖装置从容器部件移除之后,吸入的空气流绝大部分地被容器部件这样地吸入,使得两股通过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的盖件的缝隙流入的空气流将容器部件从其两个端部排空并且在汇集之后到达吸嘴上游的涡流室中,其中,此外,在相对于枢转轴线的径向延伸中在被盖件覆盖的壳体部件中构造有用于第三空气流的外部空气进气口。


背景技术:

2.所述类型的分配器例如从wo2009/138344a1中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进一步尤其在操作技术上优化所讨论类型的分配器。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构思,在分配器中给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案,在该分配器中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盖件在配有用于第三空气流的外部空气进气口的部分区域中在对应于盖件宽度的一半或更少的宽度上设计具有相对于枢转轴线的径向延长部,其中,延长部同时形成用于打开盖件的下抓握突出部,并且相对于非延长区域的延长部的尺寸对应于盖件的宽度的五分之一或更多。
5.通过这种设计方案,所讨论类型的分配器以在使用方面有利的方式被进一步改进。所设置的暴露设计的、盖件的延长部提供方便抓握的用于操作盖件的把手,尤其用于使盖件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的把手。分配器的手动操作,尤其是盖件的打开由于延长部暴露的设计是直观的。
6.此外,盖件侧的延长部在盖件关闭位置中雨棚状从上方罩盖设置在壳体部件中的用于第三空气流的外部空气进气口。从侧视图看,延长部相对于分配器从延长部的根部区域开始突出超过面向整个宽度的盖件区段,在该侧视图中,几何枢转轴线表示为一个点,延长部在该根部区域中进入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盖件区段。
7.在此延长部的尺寸例如从前述的根部区域开始并因此相对于相邻的非延长区域对应于盖件宽度,尤其是盖件优选平行于枢转轴线的定向测得的最大宽度的四分之一或更多,进一步优选对应于最大盖件宽度的五分之一至例如四分之三。
8.同样优选平行于枢转轴线的定向观察的、例如根据一个可行的实施形式形成在延长部的根部区域中的延长部最大宽度可以进一步对应于盖件的宽度的约一半或更少,例如直至四分之一,尤其对应于盖件的沿平行于枢转轴线的定向观察的最大宽度的约一半或更少,例如直至四分之一。
9.延长部如也优选与盖件一体式地和/或材料统一地设计。因此,进一步在盖件优选
的设计方案中,延长部作为塑料注塑件同时在用于制造盖件的注塑工艺中构成,必要时在双组份注塑工艺中构成,在该工艺中尤其是相对于延长部设置第二塑料组份。延长部可以在此完全地或也仅部分地,例如边缘侧地或上表面侧地或下表面侧地设有第二塑料组份或通过该第二塑料组份形成。
10.上述和下述的范围或数值范围或多个范围就公开而言还包含所有中间值,尤其是在相应尺寸的1/10的步长中,即,也可能是无量纲的。例如,一半(0.5倍)或更少的表示还包括0.49或更少的公开。四分之一(0.25)或更多的公开还包括0.26或更多的公开。一方面,本公开可以用于从上方和/或下方划定所述范围极限。然而,作为备选或补充,用于公开相应给定范围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值。
附图说明
11.下面根据仅表示一个实施例的附图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12.图1以透视图示出涉及非使用位置的所述类型的分配器;
13.图2以根据图1中的箭头ii的侧视图示出分配器;
14.图3以另一个透视图示出分配器;
15.图4示出分配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16.图5以俯视图示出分配器;
17.图6示出根据图5中的线vi-vi的剖面;
18.图7示出根据图5中的线vii-vii的剖面;
19.图8以另一个透视图示出在取下吸嘴保护盖之后的分配器;
20.图9为此示出俯视图;
21.图10以透视图示出涉及用于装配容器部件的准备就绪位置的分配器;
22.图11示出在装配准备就绪位置中的分配器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中间底板处于分解透视布置中;
23.图12以分解透视图示出分配器;
24.图13示出分配器的另一个分解透视图;
25.图14示出在装配容器部件过程中在装配准备就绪位置中的分配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26.图15示出插入了容器部件的根据图9中的线xv-xv的剖视图;
27.图16示出对应于图15的纵向剖视图,但涉及分配器准备就绪位置;
28.图17示出对应于图9的但涉及根据图16的位置的俯视图;
29.图18示出了根据图16中的线xviii-xviii的剖面;
30.图19示出根据图16中的线xix-xix的剖面;
31.图20示出对应于图16的图示,但在吸入过程中;
32.图21示出根据图20中的剖面线xxi-xxi的剖面;
33.图22示出图20中的剖面线xxii-xxii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34.首先参照图1和2示出并且描述吸入器形式的分配器1,该吸入器实现为易于携带
的袖珍设备。它可以具有基本上细长的矩形壳体2,其具有约2:1至2.5:1的长宽比和垂直于纵向延伸观察的高度,该高度对应于纵向延伸尺寸的约四分之一。分配器1的部件优选实现为注塑成型部件。
35.在壳体2的纵向延伸l的延长部中,从该处伸出一个吸嘴3。在整体一体式设计的情况下,壳体2到吸嘴3的过渡可以相对于壳体2的宽度延伸腰状变窄。
36.吸嘴3在纵向延伸l上被抽吸通道4贯穿,该抽吸通道在输出侧终止于吸嘴5。
37.在分配器1的非使用时,根据图1和2的图示的吸嘴3优选能通过封闭盖6覆盖。它以基本上容纳壳体2的宽度的方式可插入式固持在吸嘴3腰状过渡到壳体2的区域中。
38.壳体2到吸嘴3的过渡区域在壳体2中配有圆形的涡流室7,该涡流室7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抽吸通道4延伸的涡流室轴线y(参见图15)。该涡流室7在两个层结构上基本上在壳体2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其中,腔室顶部8以及腔室底部9通过圆盘形的盖板形成,该盖板优选插入式固持在壳体2上(参见图12和13)。腔室顶部8和腔室底部9可以设计成透明的。不透明的设计也是可行的。
39.此外,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形式,腔室顶部8和腔室顶部9,例如从图3可以看出,设有缝隙状的,例如基本上与涡流室轴线y同心地延伸的凹处58。它们可以轴向向外开口地设计。然而,该凹处58朝被覆盖的涡流室7的方向是闭合的。
40.凹处58可以例如用作组装辅助装置。此外,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在涡流室7中比较薄的腔室壁并因此降低了凹陷的风险。
41.背对吸嘴3的与涡流室7邻接的壳体部件10可以在高度上阶梯式地设计。该壳体部件10的其余的相对于涡流室-顶部8垂直偏移的表面平面大致相对于壳体2的高度延伸在中心平面延伸(参见例如图10、15和16)。在端侧,即面向壳体部件10的偏移的平面,基本上在壳体2的纵向延伸中定向的空气通道12通入对置于吸嘴3地与涡流室7邻接的台阶11中。它具有对应于自由台阶高度的优选约0.7至0.8倍的直径。在另一端,该空气通道12通入涡流室7,尤其是涡流室7的上层结构。
42.壳体部件10的在高度上阶梯式的区域首先向上地背离壳体部件底部地敞开设计,在此基本上在纵向延伸中被相对于横向于纵向延伸观察的宽度中间布置的竖直条47分隔,由此在竖直条47的两侧获得相应地两个至少近似相同大小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由中间底板46覆盖,该中间底板相应地形成壳体部件10的偏移的表面平面。中间底板46基本上环绕地在边缘侧以台阶下边缘,进一步在空气通道12的口下方并且以壳体部件10的阶梯式区域的边缘界限封闭并且进一步优选与壳体部件10在运行中不可拆卸地锁定。
43.在中间底板46中构造有朝平坦的表面打开的容纳部13。它具有长孔状的轮廓并且进一步与台阶11中的空气通道口间隔地在空气通道12的轴向延长部中成型。槽状的容纳部13的轮廓和深度与有待容纳的容器部件14的轮廓和高度适配,相应地在纵向延伸中分别在端侧倒圆以容纳胶囊状的容器部件。
44.如从尤其图14至图21的进一步表示中看出,容器部件14设计成透明塑料包装的方式,其中,容器部件14存储粉末状物质m。为此,容器部件14槽状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中,进一步在容器部件14的环绕的开口边缘上邻接有平面的支撑区段15。总体而言,容器部件14作为凹处由支撑区段15形成。
45.存储在容器部件14中的物质m在非使用位置中通过整个面覆盖支撑区段15和容器
部件14的铝箔密封,该铝箔是容器盖装置16。该容器盖装置16可从支撑区段15拉出以释放容器部件14或存储在其中的物质m,为此,铝箔或容器盖装置16从横向于容器部件14的纵向延伸定向的、支撑区段15的狭窄区域开始进一步在相反方向上自由延伸并且在此自由平放地覆盖密封容器部件14和支撑区段的、容器盖装置16的区域。容器盖装置16的自由端部自由伸出支撑区段15的背对容器盖装置16的回转区域的端侧边棱,以形成旗状的拉出把手17。
46.成形在中间底板46中的用于容器部件14的容纳部13定位在相对于中间底板-表面垂直更低偏移的区域中。垂直偏移量基本上对应于在容器部件14外部的由容器部件14、容器盖装置16和支撑区段15组成的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材料厚度。此外,尤其是在壳体2的纵向延伸中观察的凹处的长度适配于支撑区段15的在容器部件14的纵向延伸中观察的长度。包围容纳部13的凹处表面用作支撑区段15在透明塑料包装物18被插入时的支撑。
47.壳体部件10配有盖件19。它在台阶11的区域内围绕横向于壳体2的纵向延伸指向的枢转轴线x可折叠地铰接在壳体部件10上。盖件19具有顶部20。在壳体2的纵向延伸中两侧延伸的侧壁21与盖件顶部20一体式地设计并且在盖件关闭位置中位于固定的壳体部件10的相关侧表面的侧面。
48.例如在图3至图8的图示中也可以看出,盖件19设有在分配器1的纵向延伸l中定向的延长部60。它可以首先并且基本上用作用于枢转操作盖件19的下抓握突出部u。
49.延长部60在此可以参照根据图5的俯视图在分配器1的纵向中心轴线z的侧边延伸超过背离吸嘴3的盖件19的边缘表面61。延长部60优选在宽度延伸中,即在横向于纵向延伸l的方向上不超过或不显著超过纵向中心轴线z,必要时与它接触。
50.在图5中,绘出了盖件19的宽度e,其在盖件19横向于纵向延伸l或平行于枢转轴线x的最宽部位处测量。盖件19的该宽度e可以大约对应于从枢转轴线x到延长部60的自由前缘面62的长度q,其在纵向延伸l中测量,进一步大约对应于该长度q的1.1至2倍。
51.沿着参照根据图5的俯视图横向于纵向延伸l延伸的贯穿延长部60的辅助线k获得延长部60的宽度f,其优选小于盖件宽度e的一半,因此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对应于盖件宽度e的约0.35至0.4倍。
52.辅助线k在此以相对于在纵向延伸l中观察前缘面62的最外部的区域的偏移量g地延伸,该偏移量g对应于盖件宽度e的约0.1倍。
53.相对于壳体部件10的后壁26获得在纵向延伸l中观察的延长部60的长度d,外部空气进气口57通入该后壁26中,如下文更详细描述,该长度d可以对应于宽度e和/或盖件长度q的约0.25至0.4倍,进一步例如约三分之一。该长度d在此沿着另一条辅助线h测得,该辅助线h在纵向延伸l中定向地在中间贯穿前述的辅助线k。
54.相邻于前述的延长部60设计的具有边缘表面61的盖件区段63在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与延长部60相似突伸超过后壁26,但这仅具有相对较小的长度量d’,该长度量例如可以对应于延长部60的长度量d的0.25至0.5倍,进一步约三分之一。长度量d’在此沿着另一条辅助线j(参见图5)绘制,该辅助线j在后壁26的区域中的盖件区段63的开始于纵向中心轴线z的宽度延伸的中间在纵向延伸l中延伸。
55.从图5中的俯视图中进一步看出,延长部60的内侧边缘表面64基本上与纵向中心轴线z平行定向地延伸,其中,进一步优选分别在到延长部60的边缘表面61的过渡部中和到
前缘面62的过渡部中可以构成半径。
56.外侧边缘表面65优选无台阶地延伸到盖件19的面对的外壁表面中,其中,在俯视图中产生的边棱优选沿着半径为m的圆弧延伸。半径m可以对应于盖件19的宽度e的约1.1至1.5倍。由此导致延长部60朝其自由端部的变细,参照根据图5的俯视图。
57.尤其是从图6和7中的剖面图中,可以看到盖件区段63和延长部60的不同的自由长度d和d'。尤其是这些区段(盖件区段63和延长部60)在剖面图中优选沿具有半径n的圆周延伸,其中,该半径n优选可以相当于盖件宽度e的多倍,例如4至6倍,进一步优选约5倍。延长部60和盖件区段63的相应的自由端部在此喙状倾向于朝分配器1或壳体2的底平面的方向指向。
58.盖件区段63和延长部60优选在共同的平面中无台阶地尤其在表面侧延伸到其余盖件表面中。
59.此外,尤其是参照图5中的俯视图,延伸部60自由地突出超过相邻的非延长的盖件区段63构成尺寸p。该尺寸p由一个差值得到,该差值在纵向延伸l中在盖件区段63的中间延伸的辅助线j与边缘表面61之间的交叉点66和延长部60的辅助线h与其前缘面62之间的交叉点67之间测得。尺寸p可以在此对应于盖件19的宽度e的五分之一或更多,进一步例如宽度e的约0.25至0.3倍。
60.盖件19的如前述设计的延长部60为使用者提供易于操作的、接片状的下抓握突出部u,其允许方便地翻开和闭合盖件19。
61.由此进一步优选设置的用于打开盖件19的抓握区域还与后壁26中的外部空气进气口57充分隔开。
62.盖件19锁定固持在盖件关闭位置中,为此在盖件19的侧壁21上设置锁定突起23,该锁定突起23插入壳体部件侧的锁定凹处22中。这样形成的锁定固持很容易被用户消除,以打开盖件19。
63.为了尤其是在盖件操作的过程中便于操作分配器1,可以在壳体部件侧的侧壁的壁外侧上设置肋状突起成形部59,在侧壁上也可以构造前述的锁定凹处22,该肋状突起成形部59允许便于操作且安全的抓握。
64.在盖件封闭位置中,顶部下侧面24通过在顶部下侧面上成形的竖直条49支承在面对的中间底板46的上侧上,因此优选支承在包围容纳容纳部13的凹处的平坦表面上。当透明塑料包装物18被插入中间底板侧的容纳部13并因此补偿中间底板46中的垂直偏移时,顶部下侧面24或顶部下侧设置的竖直条49优选支承在透明塑料包装物18上,尤其支承在自由端部区域中形成拉出把手17的容器盖装置16上。相应地,在盖件关闭位置中插入的透明塑料包装物18一方面通过容器部件14几乎形状配合地插入容纳部13中而被固定,另一方面在上侧和下侧通过盖件顶部20和中间底板侧的凹处的相关表面而被固定,其中,进一步地,通过支撑区段15对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侧向支撑一方面由台阶11提供,另一方面由凹处的边界提供。
65.此外,盖件19以盖件下侧设置的竖直条49也支撑在相对于容纳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凹处升高的相邻的、中间底板46的平坦表面上,其中,进一步,盖件19的竖直条49至少部分地同时限制流动路径。
66.在中间底板46中的容纳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凹处的纵向延伸中,锁定凸耳50成形
在凹处边缘的两侧,该锁定凸耳50在容器部件-配属位置中搭接支撑区段15以及在非使用位置中同时也搭接容器盖装置16,因此当盖件19打开时插入的透明塑料包装物18由于锁定凸耳50在配属位置中的搭接而被固定。通过尤其是透明塑料部件侧的支撑区段15的薄壁的且必要时弹性的设计方案,在透明塑料包装物18插入以及取出的过程中要克服锁定凸耳50。
67.此外,在中间底板侧的凹处的表面侧在容纳部13的拉出侧施加标记43,这样尤其是彩色标记的形式的标记。该标记43在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配属位置中与支撑区段15中的窗状切口51垂直重叠,该窗状切口51在容器盖装置16的拉出的过程中露出以准备吸入。
68.透明塑料包装物18这样地插入分配器1中,使得容器盖装置16的折叠边缘在平行于枢转轴线x定向的情况下面朝空气通道12并且进一步悬臂式拉出把手17沿相反的方向从壳体2突出超过凹处边缘,这通过贯穿相应地留在中间底板46与枢转到关闭位置中的盖件19之间的缝隙状的拉出开口25实现。后者在其横向于壳体2的纵向延伸中观察的宽度上与容器盖装置16的宽度适配。拉出开口25的垂直高度基本上对应于容器盖装置16的材料厚度。
69.待插入的透明塑料包装物18在分配器1中正确的定向通过在分配器1或凹处的纵向延伸中设置在中间底板46中的、容纳部13的偏心布置确保。透明塑料包装物18相应地在纵向延伸中具有与容纳部13的偏心布置适配的不同的、支撑区段15的边长,使得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插入只能以预定的定向实现。
70.在盖件下侧突出的竖直条49在盖件关闭位置中与中间底板46的面对的表面共同地形成空气流通道27,该空气流通道参照到中间底板46的竖直投影以弧形路径的方式导引。空气流通道27首先作为容器通道区段30导引至相对于壳体侧的空气通道12更远的、中间底板侧的容纳部13或容纳在容纳部13中的容器部件14的端部。从该端部开始,空气流通道27在形成180
°‑
弯曲区域52的情况下延伸至至少近似平行于容纳部13的纵向定向走向的通道区段,该通道区段进一步在一侧包围容纳部13的情况下过渡到直接通道区段31中。
71.在容纳部13的另一端,空气流通道27进一步形成在壳体侧的空气通道12的基本上轴向的延长部中,以便在盖件关闭位置中直接流动连接到壳体侧的空气通道12上。直接通道区段31与空气流通道27的对应于空气通道12的区段共同地通入汇集区段32,该汇集区段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在壳体侧的空气通道12的面朝空气流通道27的开口的区域中。
72.尤其是由容器通道区段30和直接通道区段31形成的弧形路径通道53在朝汇集区段32的方向在其自由穿流横截面中相对于空气流通道27的平均横截面逐渐变细,这样更优选以平均横截面的约40%逐渐变细。直接通道区段31的该逐渐变细的喷嘴状的端部区段设置有附图标记54。
73.与容纳部13或置入在容纳部13中的容器部件14重叠地在盖件底侧进一步成形有肋条55。它们在界定空气流通道27的搭接容纳部13的区段边界的两个竖直条49之间横向定向地延伸,在此具有在盖件关闭位置中观察的高度,该高度选择为,使得在吸入准备就绪位置中肋条55的向下突出的自由前边棱伸入容器盖装置16拉出之后露出的、打开的容器部件14上方的缝隙中。
74.肋条55使空气流通道27朝容器部13的方向或朝位于容器部13中的容器部件14的方向偏转以及从该容器部件14向外偏转。为了至少低损耗的偏转,肋条55参照根据图11的
竖直截面在两侧配备有凹形拱曲的侧表面56。该侧表面设有优选与空气流通道27的横截面半径适配的半径,其中,进一步地,肋条55在其向下朝容纳部13的方向上指向的自由端部区域中具有沿流动方向观察的宽度,该宽度对应于沿相同方向观察的容纳部13的长度的约0.1至0.3倍,优选约0.2倍。
75.进一步,肋条55参照容纳部13或容器部件14的纵向延伸在中间并且横向于纵向延伸定向地布置。
76.空气流通道27相应地在根据图14拉出容器盖装置16之后,由于肋条55的前述的布置和设计方案基本上双s方式导引,这在贯穿容器部件14的情况下进行。
77.此外,在盖件顶部20中与弧形路径通道53重叠地,进一步尤其是与弯曲区域52重叠地设置空气进气缝隙29,该空气进气缝隙优选在盖件关闭位置中向上开口并且进一步也优选侧向贯穿所对应的侧壁21地开口。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对尤其是弯曲区域52的入口栅格状的覆盖。
78.壳体侧的朝壳体部件10开口的空气通道12在另一端通入涡流室7的偏转区段28中,进一步在涡流室7的上层结构33中,该上层结构33基本上在中间底板46与盖件19之间的分隔平面上方延伸。
79.涡流室7的上层结构33基本上设计成环形,为此,在中央设置有在上层结构33的整个高度上延伸的环形壁34。从空气通道入口开始,上层结构33的环形通道35在约270
°
的角度上延伸(参照图4中的图示逆时针方向),之后环形空间35在贯穿打开层结构底部36的穿孔37的情况下过渡到也成形在布置于下方的层结构38中的环形通道39中。它也由基本上在涡流室7的整个垂直高度上穿越的环形壁34在径向内部限定边界。
80.在流动方向上在底侧的穿孔37的紧邻下游,在上层结构33的区域中画出沿环流方向至空气通道12的入口封闭环形空间的分隔壁40,该分隔壁径向地从相关的环形壁区段出发。
81.下层结构38的环形通道39从上环形通道35的90
°‑
弯曲区域开始延伸约270
°
直至与吸嘴3的抽吸通道4的连接处。
82.连接层结构或环形通道35和39的穿孔37在约180
°
的角范围延伸,这在流动方向上观察覆盖了上环形通道35的90
°
至270
°
的角范围和下环形通道39的270
°
至90
°
的角范围。相应地存在两个环形通道在约180
°
的范围内的过渡。
83.因此在涡流腔室7中存在基本上螺旋形的空气导引,这在通过涡流室吸入的空气回转共360
°
的情况下进行,这进一步在贯穿上下叠置的两个平面的情况下进行。
84.外部空气开口41与空气通道12通入上层结构33中的通入口垂直重叠地通入涡流室7的下层结构38的环形空间39中,该外部空气开口41的外部空气通道42这样地贯穿壳体2,使得外部空气开口41切向地朝环形空间39打开。另一方面,外部空气通道42在其沿壳体2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在空气通道12的台阶侧的开口的下侧通入留在中间底板46和壳体底之间的间隙44。后者形成辅助空气通道45,该辅助空气通道45与中间底板侧的竖直条47交替地构造。成形在容纳部13下方的、间隙44的区域向壳体的后部通过中间底板46的垂直延伸的后壁26封闭。在配属于后壁26的端部区段中,基本上将间隙44沿纵向延伸分开的竖直条47的高度被减小,以便流体连接并排构造的中间底板区域,其中,配属于成形在弧形路径通道53下侧的间隙区域,在后壁26中设有外部空气进气口57。相应地,该外部空气
进气口57在吸入运行位置中与从壳体2后壁侧突出的容器盖装置16相邻。
85.为了吸入物质m,在盖件19已枢转打开到根据图9的打开位置之后,首先这样地插入透明塑料包装物18,使得容器部件14容纳在容纳部13中,这通过将透明塑料侧的支撑区段15支撑在中间底板46的对应的凹入的表面上实现。另外设置的锁定凸耳50在此卡住支撑区段15以及优选位于封闭位置中的容器盖装置16,该容器盖装置16进一步通过透明塑料包装物18的端部区域中的,尤其是锁定凸耳50的区域中的折叠侧的导引是双层的。自由突伸的拉出把手17自由地超出壳体端部以便操作。
86.在关闭盖件19之后,透明塑料包装物18固定在壳体2中。在此,透明塑料包装物18,尤其是拉出把手17在延长部60侧向延伸,因此尤其是配属于非延长的盖件区段63。延长部60和拉出把手17相应地以并排布置的方式延伸。拉出把手17自由地位于盖件19的在延长部60侧面的自由区域中以便进行操作(参见图17)。
87.然后,通过滚动拉出容器盖装置16来打开容器部件14,为此,沿拉出方向r拉动穿过拉出开口25突出的拉出把手17。由于盖件19的透明的设计,尤其是盖件19的覆盖容器盖装置16的位移区域的区段透明的设计,该拉出过程是可见的。设置在中间底板46的表面上的标记43帮助用户确定容器盖装置16必须被拉到的位置,以确保完全暴露存储在容器部件14中的物质m。最初被容器盖装置60覆盖的、支撑区段15的窗状的切口51在容器盖装置16的滚动拉出过程中暴露,然后通过该切口51可看见标记43。相应地指导用户如何正确使用分配器1。
88.在从容器部件14拉出容器盖装置之后,物质m暴露在流动路径中。容器部件14由于缺少盖装置现在是流动路径的一部分,相应地就流动而言,在一端连接到导引至汇集区段32和进一步导引至空气通道12的、空气流通道27的区段,并且在另一端连接到空气流通道27的弧形路径通道状的区段,其在端侧又通入汇集区段32。
89.分配器1为了吸入像长笛一样优选用拇指和食指握持。通过经由吸嘴3的抽吸,空气通过进气缝隙29进入空气流通道27的弧形路径通道53中,之后进入的空气被分流以便贯穿直接导引至汇集区段32的直接通道区段31并且贯穿直接导引至容器部件14的容器通道区段30。通过该容器通道区段30排出存储在容器部件14中的粉末状物质m,之后使掺杂物质的空气部分b在汇集区段32中与空气部分a通过直接通道区段31汇集。通过直接通道区段31的朝汇集区段32逐渐变细的横截面设计,在也通入汇集区段32的、空气流通道27的区段上实现抽吸效果,该抽吸效果有助于通过经由容器通道区段30引入的吹送空气清空所述容器部件14。通过贯穿螺旋形的双层涡流室7,进行物质m在空气流中均匀的分布。在离开涡流室7进入吸嘴3的抽吸通道4之前,其他的外部空气c经由外部空气开口41加入。在此像二次空气一样被吸入的外部空气c通过外部空气通道42进入涡流室7,其中,通入下层结构38的外部空气开口41指向与抽吸通道4相对置的开口的方向。外部空气流c在涡流室7的下层结构33中与带有物质的空气流a、b在紧邻到抽吸通道4中的过渡部之前汇集。
90.由于盖件19的屋顶状的延长部(在此见图6中的剖面图),使用于吸入外部空气c的外部空气进气口57处于受保护的位置中,从而在通常的吸入过程中它们不会例如被手指意外地遮盖。
91.在吸入过程中,自由容器盖装置-旗状结构至少绝大部分封闭拉出开口25,以此优选对抗辅助空气的吸入。
92.通过所描述的设计方式,吸气或在壳体2的内部的空气导引通过为了吸入而移动到拉出位置中的容器盖装置16的绕行装置实现。从容器部件14清除物质m的抽吸空气流被无干扰地导引。通过空气流通道27的弧形路径通道状的导引,进一步尤其是也通过直接通道区段31朝汇集区段32的方向的喷嘴状的变细部,尤其是附加了物质的空气流的空气导引被优化。分配器1适合用于吸入各种不同的物质m,尤其是在粒度和/或混合方面不同的物质。
93.上述实施形式用于阐述本技术整体上所涵盖的发明,它们也至少通过以下特征组合独立地改进现有技术,其中这些特征组合中的两种、更多种或全部也可以组合,即:
94.分配器,其特征在于,盖件19在对应于用于第三空气流c的外部空气进气口57的部分区域中在对应于盖件19的宽度的一半或更少的宽度f上设计具有相对于枢转轴线x径向的延长部60,其中,所述延长部60同时形成用于打开盖件19的下抓握突出部u,并且相对于非延长区域的延长部60的尺寸p对应于盖件19的宽度e的五分之一或更多。
95.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60与盖件19一体式地和/或材料统一构造。
96.所有公开的特征对于本发明都是重要的(单独,也可以相互结合)。申请的公开还包括相关/附加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的副本)的全部公开内容,也是为了将这些文件的特征包括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中。即使没有引用权利要求的特征,从属权利要求以其特征表征对现有技术的独创造性的改进方案,特别是基于这些权利要求进行分案申请。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指定的本发明可以另外具有在上述描述中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特别是具有参考标记和/或在参考标记列表中指定的特征。本发明还涉及其中未实现上述描述中提到的一些特征的设计形式,特别是如果它们对于相应的预期用途明显不必要或可以被其他技术上等效的手段代替。
97.附图标记清单
98.1分配器
ꢀꢀꢀꢀꢀꢀꢀꢀꢀꢀꢀꢀꢀꢀꢀꢀꢀꢀ
29空气进气缝隙
99.2壳体
ꢀꢀꢀꢀꢀꢀꢀꢀꢀꢀꢀꢀꢀꢀꢀꢀꢀꢀꢀꢀ
30容器通道区段
100.3吸嘴
ꢀꢀꢀꢀꢀꢀꢀꢀꢀꢀꢀꢀꢀꢀꢀꢀꢀꢀꢀꢀ
31直接通道区段
101.4抽吸通道
ꢀꢀꢀꢀꢀꢀꢀꢀꢀꢀꢀꢀꢀꢀꢀꢀ
32汇集区段
102.5吸嘴
ꢀꢀꢀꢀꢀꢀꢀꢀꢀꢀꢀꢀꢀꢀꢀꢀꢀꢀꢀꢀ
33层结构
103.6封闭盖
ꢀꢀꢀꢀꢀꢀꢀꢀꢀꢀꢀꢀꢀꢀꢀꢀꢀꢀ
34环形壁
104.7涡流室
ꢀꢀꢀꢀꢀꢀꢀꢀꢀꢀꢀꢀꢀꢀꢀꢀꢀꢀ
35环形通道
105.8腔室顶部
ꢀꢀꢀꢀꢀꢀꢀꢀꢀꢀꢀꢀꢀꢀꢀꢀ
36层结构底部
106.9腔室底部
ꢀꢀꢀꢀꢀꢀꢀꢀꢀꢀꢀꢀꢀꢀꢀꢀ
37穿孔
107.10壳体部件
ꢀꢀꢀꢀꢀꢀꢀꢀꢀꢀꢀꢀꢀꢀꢀ
38层结构
108.11台阶
ꢀꢀꢀꢀꢀꢀꢀꢀꢀꢀꢀꢀꢀꢀꢀꢀꢀꢀꢀ
39环形通道
109.12空气通道
ꢀꢀꢀꢀꢀꢀꢀꢀꢀꢀꢀꢀꢀꢀꢀ
40分隔壁
110.13容纳部
ꢀꢀꢀꢀꢀꢀꢀꢀꢀꢀꢀꢀꢀꢀꢀꢀꢀ
41外部空气开口
111.14容器部件
ꢀꢀꢀꢀꢀꢀꢀꢀꢀꢀꢀꢀꢀꢀꢀ
42外部空气通道
112.15支撑区段
ꢀꢀꢀꢀꢀꢀꢀꢀꢀꢀꢀꢀꢀꢀꢀ
43标记
113.16容器盖装置
ꢀꢀꢀꢀꢀꢀꢀꢀꢀꢀꢀꢀꢀ
44间隙
114.17拉出手柄
ꢀꢀꢀꢀꢀꢀꢀꢀꢀꢀꢀꢀꢀꢀꢀ
45辅助空气通道
115.18透明塑料
ꢀꢀꢀꢀꢀꢀꢀꢀꢀꢀꢀꢀꢀꢀꢀ
46中间底板
116.19盖件
ꢀꢀꢀꢀꢀꢀꢀꢀꢀꢀꢀꢀꢀꢀꢀꢀꢀꢀꢀ
47竖直条
117.20顶部
ꢀꢀꢀꢀꢀꢀꢀꢀꢀꢀꢀꢀꢀꢀꢀꢀꢀꢀꢀ
48—
118.21侧壁
ꢀꢀꢀꢀꢀꢀꢀꢀꢀꢀꢀꢀꢀꢀꢀꢀꢀꢀꢀ
49竖直条
119.22锁定凹处
ꢀꢀꢀꢀꢀꢀꢀꢀꢀꢀꢀꢀꢀꢀꢀ
50锁定凸耳
120.23锁定突起
ꢀꢀꢀꢀꢀꢀꢀꢀꢀꢀꢀꢀꢀꢀꢀ
51切口
121.24顶部下侧面
ꢀꢀꢀꢀꢀꢀꢀꢀꢀꢀꢀꢀꢀ
52弯曲区域
122.25拉出开口
ꢀꢀꢀꢀꢀꢀꢀꢀꢀꢀꢀꢀꢀꢀꢀ
53弧形路径通道
123.26后壁
ꢀꢀꢀꢀꢀꢀꢀꢀꢀꢀꢀꢀꢀꢀꢀꢀꢀꢀꢀ
54变细区段
124.27空气流通道
ꢀꢀꢀꢀꢀꢀꢀꢀꢀꢀꢀꢀꢀ
55肋条
125.28偏转区段
ꢀꢀꢀꢀꢀꢀꢀꢀꢀꢀꢀꢀꢀꢀꢀ
56凹面
126.57外部空气进气口
ꢀꢀꢀꢀꢀꢀꢀꢀꢀ
a空气流
127.58凹处
ꢀꢀꢀꢀꢀꢀꢀꢀꢀꢀꢀꢀꢀꢀꢀꢀꢀꢀꢀ
b空气流
128.59突起成形部
ꢀꢀꢀꢀꢀꢀꢀꢀꢀꢀꢀꢀꢀ
c空气流
129.60延长部
ꢀꢀꢀꢀꢀꢀꢀꢀꢀꢀꢀꢀꢀꢀꢀꢀꢀ
d长度
130.61边缘表面
ꢀꢀꢀꢀꢀꢀꢀꢀꢀꢀꢀꢀꢀꢀꢀ
d’长度
131.62前缘面
ꢀꢀꢀꢀꢀꢀꢀꢀꢀꢀꢀꢀꢀꢀꢀꢀꢀ
e宽度
132.63盖件区段
ꢀꢀꢀꢀꢀꢀꢀꢀꢀꢀꢀꢀꢀꢀꢀ
f宽度
133.64侧边缘表面
ꢀꢀꢀꢀꢀꢀꢀꢀꢀꢀꢀꢀꢀ
g偏移量
134.65侧边缘表面
ꢀꢀꢀꢀꢀꢀꢀꢀꢀꢀꢀꢀꢀ
h辅助线
135.66交叉点
ꢀꢀꢀꢀꢀꢀꢀꢀꢀꢀꢀꢀꢀꢀꢀꢀꢀ
j辅助线
136.67交叉点
ꢀꢀꢀꢀꢀꢀꢀꢀꢀꢀꢀꢀꢀꢀꢀꢀꢀ
k辅助线
137.ꢀꢀꢀꢀꢀꢀꢀꢀꢀꢀꢀꢀꢀꢀꢀꢀꢀꢀꢀꢀꢀꢀꢀꢀꢀ
m半径
138.ꢀꢀꢀꢀꢀꢀꢀꢀꢀꢀꢀꢀꢀꢀꢀꢀꢀꢀꢀꢀꢀꢀꢀꢀꢀ
n半径
139.ꢀꢀꢀꢀꢀꢀꢀꢀꢀꢀꢀꢀꢀꢀꢀꢀꢀꢀꢀꢀꢀꢀꢀꢀꢀ
p尺寸
140.ꢀꢀꢀꢀꢀꢀꢀꢀꢀꢀꢀꢀꢀꢀꢀꢀꢀꢀꢀꢀꢀꢀꢀꢀꢀ
q长度
141.ꢀꢀꢀꢀꢀꢀꢀꢀꢀꢀꢀꢀꢀꢀꢀꢀꢀꢀꢀꢀꢀꢀꢀꢀꢀ
r拉出方向
142.ꢀꢀꢀꢀꢀꢀꢀꢀꢀꢀꢀꢀꢀꢀꢀꢀꢀꢀꢀꢀꢀꢀꢀꢀꢀ
x枢转轴线
143.y涡流室轴线
144.z纵向中心轴线
145.l纵向延伸
146.m物质
147.u下抓握突出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