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排插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9:53: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排插是日常经常需要使用到的可移动式接线工具,在生活中,厨房、客厅、卧室或办公室排插的使用概率都很高,现有的插孔均为五孔或二孔插孔,插孔敞开,从插孔上可以看出连接铜件,灰尘、杂物或水的进入很难避免,而且容易造成儿童触电。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尘防水且防止儿童触电,有的采用和墙面插座一样,在插孔上设置保护门,将保护门覆盖在插孔上,使用时打开保护门,或是将保护门与插座面盖铰接,使用时转动保护门露出插孔。保护门的设置对插孔的防尘或防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要在插孔使用前打开,使用后覆盖,如果在使用后忘记覆盖,就起不到保护作用。而且保护门的设置也无法防止儿童在触摸玩耍时,将其打开,从而带来触电的风险。如保护门与插座面盖脱离,即失去了保护功能,因此在插孔上增设保护门的排插保护方法其可靠性并不高。
4.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保护膜粘贴覆盖插孔的方法对排插孔进行保护,但是保护膜贴在排插插孔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边缘老化,而被人为的撕开或掀起,而且如要保护膜与插孔对应的开孔较大,也容易引导儿童在玩耍时将开孔扣起或拉扯,造成保护膜损伤,保护效果下降,保护膜的结构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排插,将保护门覆盖设置在插套上,插入插头时保护门自动打开,操作方便。
6.一种安全排插,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l极插孔和多个对应的n极插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个保护门组件,且每一所述保护门组件位于其中一组对应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上方;所述保护门组件上设有l极避让孔和n极避让孔,分别对应壳体上的l极插孔和n极插孔;所述保护门组件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的保护门以及复位弹簧;所述支架为内部镂空且上端面开口的壳体,所述保护门位于所述支架内并且能够在支架内来回滑动,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支架的内壁和保护门之间,将保护门复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护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避免儿童在玩耍时意外打开保护门,产生安全隐患;插头拔出后,复位弹簧主动将保护门进行复位,避免使用者忘记关闭保护门而导致无法保护。
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门上开设有直槽,并且在打开状态下,直槽的前端与壳体上的l极插孔位置对应。
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门的上端面上凸设有驱动斜面,且倾斜方向沿着保护门打开方向向上;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斜面位于直槽的前端并且与直槽衔接,在关门状态下,驱动斜面位于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下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斜面设置在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下方,在打开保护门时,必须采用与l极插孔和n极插孔配合的插头或者类似的结构才能推动驱动斜面,避免儿童随意插入外部杂物打开保护门,产生安全问题。
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内设有并排衔接设置的滑动槽和弹簧槽,所述保护门设置在滑动槽内,且保护门上靠近弹簧槽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弹簧柱,所述弹簧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簧柱位置对应的第二弹簧柱,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弹簧柱和第二弹簧柱之间。
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保护门组件。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l极避让孔和所述n极避让孔位于支架的底部并且分别对应所述l极插套和n极插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l极插套和n极插套连接在电路板上,省去了导电板的使用,节约成本,同时减少装配流程。
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凹设有收容槽,所述l极插孔和n极插孔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收容槽的槽壁上还设有弹片槽和定位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设置定位槽,对插头插入时进行定位,使插头能够准确插入到插孔内打开保护门。
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e极导电片以及与e极导电片连接的多个e极接触件,每一个所述e极接触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有弹片,所述弹片分别收容在所述弹片槽内。
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多个usb连接器,所述壳体表面设有露出所述usb连接器接口的多个usb插孔。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采用新机械结构,在插套和插孔之间设置保护门,插头插入时保护门打开,插头拔出时保护门自动关闭,无需另外手动进行关闭或开启保护门,同时避免了外部杂物进入到排插内部,影响排插的使用;
21.2.将保护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避免儿童在玩耍时意外打开保护门接触到内部电路,产生安全问题;
22.3.将插套直接连接在电路板上进行电连,省去了导电片的使用,节省了成本,同时减少装配流程。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保护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保护门组件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保护门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上标注:1、壳体;2、电路板;3、l极插套;4、n极插套;5、复位弹簧;6、保护门;7、
支架;103、l极插孔;104、n极插孔;a、收容槽;b、l极避让孔;c、n极避让孔;d、直槽;601、驱动斜面;602、第一弹簧柱;701、第二弹簧柱;101、弹片槽;102、定位槽;10、e极导电片;8、e极接触件;801、弹片;9、usb连接器;105、usb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30.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排插,包括有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l极插套3、n极插套4以及多个保护门组件。壳体1上设有多个l极插孔103和n极插孔104,且l极插孔103和l极插孔103位置对应,n极插孔104和n极插套4位置对应。保护门组件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位于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的上方,将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覆盖。保护门组件上设有l极避让孔b和n极避让孔c,分别对应壳体1上的l极插孔103和n极插孔104。插入插头时,保护门组件上的l极避让孔b和n极避让孔c打开,使插头能够顺利插入到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内。
31.如图2~图4所示,保护门组件包括支架7、保护门6以及复位弹簧5。支架7为上端面开口的壳体1,且内部并排衔接设有滑动槽和弹簧槽。保护门6为扁平的长方体板,能够在支架7的滑动槽内来回滑动,保护门6的侧边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第一弹簧柱602,弹簧槽的内壁上与第一弹簧柱602相对位置设有第二弹簧柱701,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弹簧柱602和第二弹簧柱701上。l极避让孔b和n极避让孔c位于支架7的底部,保护门6上开设有直槽d。保护门6在关闭状态下,挡住支架7上的l极避让孔b和n极避让孔c,外部的灰尘等无法穿过保护门6进入到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内。保护门6在打开状态下,l机插套露出到直槽d口,n极插套4露出到保护门6的外部,外部的灰尘能够进入到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内。
32.保护门6的上端面上凸设有驱动斜面601,且驱动斜面601的倾斜方向沿着保护门6打开方向向上。靠近l极插套3的驱动斜面601位于直槽d的前端并且与直槽d衔接。
33.在保护门6关闭的状态下,两个驱动斜面601分别位于l极插孔103和n极插孔104的下方。插头插入到l极插孔103和n极插孔104内时,插头上的插脚与驱动斜面601抵接,用力下压插头,驱动斜面601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保护门6被推动,l极插套3露出到直槽d内,n极插套4不被覆盖也露出来,插头上的插脚能够直接插入到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内。使用完毕后,拔出插套,保护门6不受外力作用,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盖住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
34.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线路板,l极插套3和n极插套4连接在电路板2上,壳体1内部设有支撑柱穿过电路板2设置,保护门组件固定在支撑柱上。壳体1内还设有e极导电片10以及与e极导电片10连接的多个e极接触件8,e极接触件8的两端弯折延伸有弹片801、电路板2上还设有多个usb连接器9。
35.如图1和图5所示,壳体1的上端面上凹设有收容槽a和usb插孔105,l极插孔103和n极插孔104位于收容槽a内,且收容槽a的槽壁上还设有弹片槽101和定位槽102。e极接触件8上的弹片801收容在弹片槽101内,usb连接器接口露出到usb插孔105内。
3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与现有的排插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