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8:2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卫星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高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卫星天线就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通信设备。为保证通信状态,需要经常对卫星天线的朝向进行调整,尤其需要对卫星天线的俯仰角进行灵活准确的调节。现有的用于安装卫星天线的产品在固定时稳定性较差,在调节角度时操作不够灵活,具体的角度调节不好控制,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能够稳定承载卫星天线,对卫星天线俯仰角进行灵活精确控制。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天线托板与支撑杆;
5.其中,所述天线托板的上表面用于承载天线;
6.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天线托板铰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铰接;
7.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的下表面。
8.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杠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杠之间的微调旋钮;
9.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杠二者中的一者为左旋丝杠,另一者为右旋丝杠;
10.所述微调旋钮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的螺母、所述第二丝杠的螺母固定连接。
11.其中,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天线托板铰接,进一步包括:
12.所述底座与所述天线托板相铰接的一侧设置有铰接座;
13.所述铰接座两端相对设置有凸起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
14.在所述天线托板下表面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端与第二铰接端;
15.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二铰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
16.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通过第一连接轴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通过第二连接轴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
17.其中,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铰接,进一步包括:
18.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铰接凹槽,所述铰接凹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铰接臂与第二铰接臂;
19.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臂与所述第二铰接臂之间;
20.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通过第三连接轴以枢轴
转动方式相连接。
21.其中,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包括:
22.所述天线托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
23.所述滑轨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向相垂直;
24.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铰接,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25.其中,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铰接,进一步包括:
26.所述滑块设置有凸起的第三铰接臂与第四铰接臂;
27.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臂与所述第四铰接臂之间;
28.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铰接臂、所述第四铰接臂通过第四连接轴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
29.其中,所述滑块设置有锁紧旋钮。
30.其中,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为相配合的燕尾结构。
31.所述卫星天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天线托板与支撑杆。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天线托板相铰接,而所述支撑杆设置在相铰接的底座与天线托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天线托板,所述底座、所述天线托板与所述支撑杆三者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能够稳定承载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上表面的卫星天线。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第二端又与所述天线托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因此所述支撑杆可以绕着与所述底座铰接部转动。在转动时所述支撑杆的第二段在所述天线托板的下表面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底座的角度、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天线托板的角度都发生变化。相应的所述支撑杆也带动所述天线托板绕着与所述底座铰接部转动,由此所述天线托板相对所述底座的角度也发生变化。所述天线托板与所述底座间的角度变化,也就带动了承载在所述天线托板上表面的卫星天线俯仰角变化,因此通过控制支撑杆即可以实现对卫星天线俯仰角的灵活准确调控。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9.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天线托板2与支撑杆3;
41.其中,所述天线托板2的上表面用于承载天线;
42.所述底座1的一侧与所述天线托板2铰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铰接;
43.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2的下表面。
44.所述底座1、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支撑杆3三者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能够稳定承载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2上表面的卫星天线。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第二端又与所述天线托板2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因此所述支撑杆3可以绕着与所述底座1铰接部转动。在转动时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段在所述天线托板2的下表面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支撑杆3相对所述底座1的角度、所述支撑杆3相对所述天线托板2的角度都发生变化。相应的所述支撑杆3也带动所述天线托板2绕着与所述底座1铰接部转动,由此所述天线托板2相对所述底座1的角度也发生变化。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底座1间的角度变化,也就带动了承载在所述天线托板2上表面的卫星天线俯仰角变化,因此通过控制支撑杆3即可以实现对卫星天线俯仰角的灵活准确调控。
45.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底座1与所述天线托板2相铰接的一侧设置有铰接座101;
46.所述铰接座101两端相对设置有凸起的第一铰接部1011和第二铰接部1012;
47.在所述天线托板2下表面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端201与第二铰接端202;
48.所述第一铰接端201与所述第二铰接端202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部10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1012之间;
49.所述第一铰接端201与所述第一铰接部1011通过第一连接轴401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接端202与所述第二铰接部1012通过第二连接轴402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
50.所述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底座1与所述天线托板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401、所述第二连接轴402铰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连接轴401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02的轴向重合,所述天线托板2可以绕此重合的轴向转动。
51.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底座1在相对于与所述天线托板2铰接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铰接凹槽102,所述铰接凹槽
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铰接臂1021与第二铰接臂1022;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臂1021与所述第二铰接臂之间1022;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臂1021、所述第二铰接臂1022通过第三连接轴403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天线托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滑轨203,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204;
5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滑轨203与所述滑块204为相配合的燕尾结构。燕尾结构可以保证所述滑块204与所述滑轨203紧密贴合而不松动,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4.所述滑轨203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01、所述第二连接轴402的轴向相垂直;
55.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204铰接,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56.如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述滑块204设置有凸起的第三铰接臂2041与第四铰接臂2042;
57.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铰接臂2041与所述第四铰接臂2042之间;
58.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铰接臂2041、所述第四铰接臂2042通过第四连接轴404以枢轴转动方式相连接。
59.在所述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403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支撑杆3第二端则通过所述滑块204设置在所述天线托板2下表面的滑轨203。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可以随着所述滑块204沿所述滑轨203滑动。在所述滑块204沿所述滑轨203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杆3被带动的会绕着所述第三连接轴403转动,相应的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就会发生变化,所述底座1、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支撑杆3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也产生形变,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所述滑块204沿所述滑轨203滑动,最终能够引起天线托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承载在所述天线托板2上表面的卫星天线的俯仰角的控制。
60.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滑块204还设置有锁紧旋钮2043,所述锁紧旋钮2043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滑块204固定在所述滑轨203上,阻止所述滑块204与所述滑轨203再发生相对移动。而所述锁紧旋钮2043旋至松开状态时,所述滑块204可以顺畅地在所述滑轨203上滑动。
61.在卫星天线正常工作时,所述锁紧旋钮2043锁紧,所述滑块204固定在所述滑轨203上无法滑动,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也就无法相对所述天线托架2的下表面滑动,所述底座1、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支撑杆3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不会形变,因此在卫生天线正常工作时所述卫星天线支撑装置可以稳定的承载卫星天线。
62.而在卫星天线的俯仰角需要变化时,所述锁紧旋钮204旋松,所述滑块204在所述滑轨203上可以顺畅滑动,通过滑动所述滑块204就可以灵活的对所述卫星天线的俯仰角进行调节,将所述卫星天线俯仰角调整到合适角度之后,又将所述锁紧旋钮2043锁紧以固定卫星天线。
63.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丝杆301、第二丝杠3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之间的微调旋钮303;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二者中的一者为左旋丝杠,另一者为右旋丝杠;所述微调旋钮303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301的螺母3011、所述第二丝杠302的螺母3021固定连接。
64.在所述卫星天线支撑装置中,所述支撑杆3由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二丝杠3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之间的微调旋钮303组成,通过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天线托板2的下表面滑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丝杆302与所述底座1铰接,而在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之间则通过所述微调旋钮303将两丝杠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分别为相配合的左右旋丝杠,二者间的微调旋钮303分别于所述第一丝杠301的螺母3011、所述第二丝杠302的螺母3021固定连接,这样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微调旋钮303时,两丝杠间的相对距离就会相应的增大或减小,而所述支撑杆3的整体长度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65.在对所述卫星天线的俯仰角进行调整时,可以先通过控制所述滑块204在所述滑轨203上滑动实现对卫星天线的俯仰角的初步调节。通过控制滑块将卫星天线的俯仰角初步调整至合适角度范围之后,将所述锁紧旋钮2043锁紧,之后再调整所述微调旋钮303,结合丝杠结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能够对所述第一丝杠301与所述第二丝杠302之间的距离进行高精度控制,实质上也就是对所述支撑杆3的长度进行高精度控制。随着所述支撑杆3的长度变化,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角度、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角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因为支撑杆3的长度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微小变化,也就能够对所述天线托板2与所述底座1的角度进行高精度微小变化控制,进而可以实现对卫星天线俯仰角的高精度微小控制。
66.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6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