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及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6:3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及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背景技术:

2.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是基于微柱凝胶技术,可用于abo正反定型、rh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主要由加样模块、机械抓手模块、离心机模块、试管架扫描模块、穿刺模块及判读模块等组成,可自动完成试验所需的样本分配、条码阅读、加样、试剂混匀、孵育、穿刺、离心、判读分析直至传输打印结果。
3.微柱凝胶卡一般由铝箔密封,在检测时,需要将密封的铝箔膜刺破,以便加样针添加样本至微柱凝胶卡中进行试验。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临床检测中,有9孔位的微柱凝胶卡,可进行3组样本的检测工作,每组样本需3个孔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穿刺装置,可实现对3组样本孔位任意一组的穿刺,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4.在本技术领域中,一般通过设置3组电机分别控制3组孔位的穿刺,然而这种方式使穿刺机构的占用空间增大,并且成本较高。本技术人之前申请的 cn204086285u实用新型专利中,采用偏心轮机构,然而在穿刺运动时偏心轮易打滑,造成穿刺装置的稳定性不高。
5.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尚需对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进行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该装置能够对9孔微柱凝胶卡的3组样本孔位任意一组进行穿刺,并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稳定性高及成本低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
10.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并且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板;
11.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12.导轨组件,包括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上分别套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
13.穿刺机构,包括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及第三穿刺座,所述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及第三穿刺座分别于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三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齿条,第三穿刺座的一侧面设置有与
所述第二齿轮相配合的齿条。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右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及第三穿刺座的下方分别设有三个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间隔与微柱凝胶卡的间隔一致。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刺座为“l”型,在所述第一穿刺座竖端的右侧设置有齿条,在所述第一穿刺座横端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穿刺座为“l”型,所述第二穿刺座竖端的左侧设置有齿条,在所述第二穿刺座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穿刺座为
“┘”
型,所述第三穿刺座竖端的左侧设置有齿条,在所述第三穿刺座横端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刺座还包括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刺座的竖端的左侧,当所述第一穿刺座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挡片进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感应范围。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穿刺座还包括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第三穿刺座的竖端的右侧,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当所述第三穿刺座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挡片进入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感应范围。
21.进一步地,所述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具有互相平行的两个档条,两个档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穿刺座的两侧,且两个档条的方向与所述安装板面垂直,所述限位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档条位于微柱凝胶卡的上方。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安装板、齿轮组件、导轨组件及穿刺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安装板,齿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导轨组件,包括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及分别套设于导轨上的滑块,穿刺机构,包括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及第三穿刺座,穿刺机构分别与滑块固定连接,使穿刺机构可延导轨上下运动,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齿条,第三穿刺座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配合的齿条。该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可分别完成9孔位微柱凝胶卡的三组样本的穿刺动作,并且该穿刺装置穿刺效率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且空间占用小,很好的满足了临床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配套使用的9孔微柱凝胶卡结构示
意图;
27.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配套使用的9孔微柱凝胶卡的俯视图;
28.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29.其中,100-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10-驱动机构,111-第一电机,112-第二电机,120-安装板,121-齿轮组件,122-第一齿轮,123-第二齿轮,130-导轨组件,131-第一导轨,132-第二导轨,133-第三导轨,134-第一滑块,135-第二滑块,136-第三滑块,140-穿刺机构,141-第一穿刺座,142-第二穿刺座,143-第三穿刺座,144-齿条,145-穿刺针,146-第一挡片,147-第二挡片,148-第一光电开关,149-第二光电开关,150-限位板,151、152-挡条,160-9孔微柱凝胶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随之改变。
32.如图1及图4所示,一种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00,包括驱动机构110、安装板120、齿轮组件121、导轨组件130和穿刺机构140,驱动机构110包括第一电机111及第二电机112,第一电机111及第二电机112分别安装于安装板120 的背面,并且第一电机111及第二电机11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电机111 及第二电机112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安装板120,齿轮组件121包括第一齿轮122 及第二齿轮123,第一齿轮122设置于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123 设置于第二电机112的输出轴上,导轨组件130,包括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导轨131、第二导轨132及第三导轨133,在第一导轨131、第二导轨132及第三导轨133上分别套设有第一滑块134、第二滑块135及第三滑块136,穿刺机构 140包括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分别与第一滑块134、第二滑块135及第三滑块136固定连接,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与齿轮组件121相配合的齿条144。
33.如图2及图3所示,该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00用于9孔微柱凝胶卡160 检测过程中,将微柱凝胶卡上的密封铝箔膜刺破,以便加样针添加样本至微柱凝胶卡中进行试验。该9孔微柱凝胶卡160可用于三人份的样本检测,即一张卡9孔分依次分为3组,每组有3个孔位,对应1人份的样本。应用该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00可根据检测需要分别对1-3孔位、4-6孔位及7-9孔位进行穿刺,当检测样本不足3份时,可针对需要加样的孔位进行穿刺,避免造成微柱凝胶卡的浪费,并且避免交叉污染。
34.如图1及图4所示,当第一电机111逆时针旋转时,驱动第一电机111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122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22带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穿刺座141延第一导轨131向下运动,完成1-3孔位的穿刺动作;当第一电机111 顺时针旋转时,驱动第一电机111输出
轴上的第一齿轮122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22带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穿刺座142延第二导轨132向下运动,完成4-6孔位的穿刺动作,第一齿轮122同时带动第一穿刺座141延第一导轨131 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当第二电机112顺时针旋转时,驱动第二电机112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123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123带动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穿刺座143延第三导轨133向下运动,完成7-9孔位的穿刺动作。第一电机111 同时与位于其左侧的第一穿刺座141及位于其右侧的第二穿刺座142啮合,同时驱动第一穿刺座141及第二穿刺座142运动,即第一电机11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穿刺座141向下运动进行穿刺,同时第二穿刺座142向上运动,第一电机 111顺时针转动时,第二穿刺座142向下运动进行穿刺,同时第一穿刺座141向上运动回到原位,可大大缩短穿刺动作及回位动作的完成时间,提高穿刺效率,并且缩小了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该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的结构非常紧密,适用于微柱凝胶卡孔位的间隔。该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穿刺座上的齿条相互啮合的结构,避免了偏心轮在穿刺时易打滑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穿刺动作的精密度及稳定性。
35.如图4所示,第一导轨131及第二导轨132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122的左右两侧,第三导轨133设置于第二齿轮123的右侧,导轨的设置位置与穿刺座的位置相匹配,第一导轨131、第二导轨132及第三导轨133上分别套设有第一滑块134、第二滑块135及第三滑块136,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分别与第一滑块134、第二滑块135及第三滑块136固定连接,使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可分别延第一导轨131、第二导轨132及第三导轨133上下运动,保证了每个穿刺座进行穿刺动作的顺畅性及稳定性。
36.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穿刺座141、第二穿刺座142及第三穿刺座143的下方分别设有三个穿刺针145,穿刺针的间隔与微柱凝胶卡的间隔一致。即第一穿刺座141的穿刺针145对应9孔微柱凝胶卡160的1-3孔位,第二穿刺座142 的穿刺针145对应9孔微柱凝胶卡160的4-6孔位,第三穿刺座143的穿刺针 145对应9孔微柱凝胶卡160的7-9孔位,实现当检测样本不足3份时,可针对需要加样的孔位进行穿刺,避免造成微柱凝胶卡的浪费,并且避免交叉污染。
37.如图4所示,第一穿刺座141为“l”型,在第一穿刺座竖端的右侧设置有齿条144,在第一穿刺座横端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145。第一穿刺座141的齿条与第一齿轮122相互啮合,使第一齿轮122转动时带动第一穿刺座141延第一导轨131上下运动,实现对9孔微柱凝胶卡160的1-3孔位的穿刺动作。第一穿刺座横端的长度为第一齿轮122的外径长度。第二穿刺座142为短“l”型,第二穿刺座142竖端的左侧设置有齿条144,在第二穿刺座142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第二穿刺座142的齿条与第一齿轮122相互啮合,使第一齿轮122 转动时带动第二穿刺座142延第二导轨132上下运动,实现对9孔微柱凝胶卡 160的4-6孔位的穿刺动作。第三穿刺座143为
“┘”
型,所述第三穿刺座143 竖端的左侧设置有齿条144,在第三穿刺座横端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穿刺针。第三穿刺座143的齿条与第二齿轮123相互啮合,使第二齿轮123转动时带动第三穿刺座143延第三导轨133上下运动,实现对9孔微柱凝胶卡160的7-9孔位的穿刺动作。该第一穿刺座、第二穿刺座及第三穿刺座的结构设计使穿刺机构的结构非常紧密,可实现与排列紧密的微柱凝胶卡的孔位相对应,实现分三组分别进行穿刺。
38.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穿刺座141还包括第一挡片146,第一挡片146设置于第一穿
刺座141的竖端的左侧,当第一穿刺座141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挡片146进入第一光电开关148感应范围。第三穿刺座143还包括第二挡片147,第二挡片147设置于第三穿刺座143的竖端的右侧,安装板120上还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149,当第三穿刺座143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挡片 147进入第二光电开关149感应范围。第一光电开关148及第二光电开关149均为槽型光电开关,当第一挡片146插入第一光电开关148的槽口内,产生第一感应信号表示第一穿刺座位于向上运动极限位置,同时表示第二穿刺座位于穿刺位置;当第二挡片147插入第二光电开关149的槽口内,产生第二感应信号表示第三穿刺座位于向上运动极限位置。通过第一光电开关148实现对第一穿刺座141的定位,同时对第二穿刺座142的定位,通过第二光电开关149实现对第三穿刺座143的定位,使穿刺机构运动路径位置精准,保证了穿刺动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39.如图1及图4所示,该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板150,限位板 150具有互相平行的两个挡条151及152,两个档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穿刺座 142的两侧,且两个档条的方向与安装板面垂直,限位板150安装于安装板120 上,档条位于微柱凝胶卡的上方。当穿刺机构完成穿刺动作后,穿刺机构向上运动,两个档条可防止微柱凝胶卡受穿刺机构向上作用力影响被带起,防止微柱凝胶卡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穿刺微柱凝胶卡孔位发生偏移,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40.其中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包括上述的微柱凝胶卡穿刺装置100,该全自动血型分析适用于9孔微柱凝胶卡的试验,可实现对9孔微柱凝胶卡的3组样本孔位的任意一组的穿刺,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41.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