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2-03-30 10:2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颅底凹陷是指缩小枕骨的骨组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向颅腔内陷入,致寰椎和枢锥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而进入颅内,枕骨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容积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针对颅底凹陷,目前,许多外科医生尝试使用术前、术中颅骨牵引复位,术中关节松解、植骨支撑、钉棒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来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横向、纵向复位和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中若出现枕颈区的过度纵向撑开复位,可导致下位颅神经的牵拉麻痹,患者术后立即出现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呛咳、咽反射减弱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3.因此,如何选择术中纵向复位的程度,以及如何术中评估和调控颅颈区复位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目前评估颅底凹陷症患者颅颈区纵向复位程度的方法主要有:(1)延髓脊髓角和斜坡枢椎角:该测量角度可直接反应齿状突纵向脱位对脊髓延髓的前方压迫程度。但是此方法需要基于严格的影像检查仪器设备,即需要颈椎mri和ct三位重建。而术中x片透视无法测量延髓脊髓角,斜坡枢椎角测量受到术中x片对斜坡骨性结构显示不清等局限而无法正确测量。(2)齿状突尖端下移距离:该测量方法可直接反应齿状突纵向复位程度,但是在术中使用该方法仍然较为困难,其原因包括:术中由于软组织遮挡,x片透视下齿状突尖端显示不清,而且颅底畸形患者还可能存在齿状突的发育畸形,导致难以正确的评估颅颈区纵向复位程度。(3)枕颈距离(ocd):该测量方式是指枢椎棘突顶点到枕骨隆突最底点的距离。该方法虽然术中骨性结构清楚,一般无软组织遮挡,但不同个体之间枢椎棘突差异性很大,枕骨隆突最低点的确认一致性较差,不同术者可能选择定位点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最重要的是枕颈固定融合术中,固定器械对枢椎棘突和枕骨隆突的遮挡导致无法进行术中测量和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
6.一种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对测量对象进行颈椎侧位片的拍摄;
8.在颈椎侧位片上作麦氏线5,即作测量对象的硬腭后缘1和枕骨鳞部最低点2的连线;
9.在颈椎侧位片上作第4颈椎椎体的几何中心点3;
10.作第4颈椎椎体几何中心点3到麦氏线5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即为枕颈距离4。
11.优选地,所述的颈椎侧位片为x片。x片较ct和mri片更经济、实惠,使用范围更广,
从而使本发明的方法可运用于较大范围的医疗机构骨科相关专业。
12.优选地,所述第4颈椎椎体几何中心点3的确定方法为:在颈椎侧位片中,取第4颈椎椎体的前端上缘与后端下缘的连线,为第一对角线6;取第4颈椎椎体的前端下缘与后端上缘的连线,为第二对角线7;第一对角线6与第二对角线7的交点即为第4颈椎椎体的几何中心点3。
13.一种利用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在枕颈融合术上的应用,其方法为:通过所述的方法测量枕颈距离,以枕颈距离为评价指标,评估枕颈区畸形情况和枕颈纵向脱位程度;作为枕颈脱位纵向复位术前设计的量化指标;监测术中枕颈区复位状态,并实时指导调控枕颈区纵向复位程度。
14.一种利用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在治疗颅底凹陷上的应用,其方法为:针对颅底凹陷的患者,在进行枕颈融合术前,先通过所述的方法,准确地测量出患者术前的枕颈距离值,并确定枕颈距离的目标矫正值;术中枕颈区纵向复位后,在c臂透视下,再次测量枕颈距离,并监视枕颈距离的复位情况,避免其超过目标矫正值,导致对下位颅神经的牵拉麻痹损伤。
15.优选地,对于枕颈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的患者,所述枕颈距离的目标矫正值为3-7mm。
16.一种利用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在治疗创伤性上颈椎疾病的应用,其方法为:对于无枕颈区畸形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在进行枕颈区复位固定时,要求通过所述方法测量的枕颈距离值符合正常人群范围,即男性为68.5-81.2mm,女性为60.2-71.5m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的测量方法所获得的枕颈距离值,不随患者颈部前屈、后伸体位变化而改变,解决了既往传统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易受患者颈部体位变化而改变的缺点;且术中该测量方法不受枕颈部内植物遮挡与干扰,骨性结构清晰,术前能有效的指导患者枕颈区纵向复位设计,术中可监测复位程度,并对复位程度实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术中过度纵向复位导致下位颅神经的牵拉麻痹损伤;
19.2、本发明的测量方法,骨性标记清楚,个体之间骨性变异较小,测量过程中定位准确,一致性较好,可重复性高;解决了现有枕颈距离测量方法中骨性变异较大、测量中定位困难、一致性差的问题;
20.3、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所有骨性结构在颈椎侧位x片上可清楚显示,无需ct和mri机器,因此,可运用于较大范围的医疗机构骨科相关专业。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测量枕颈距离方法的示意图。
22.图中:1.硬腭后缘,2.枕骨鳞部最低点,3.几何中心点,4.枕颈距离,5.麦氏线,6.第一对角线,7.第二对角线,8.硬腭,9.枕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对测量对象进行颈椎侧位片的拍摄;
27.通过现有的颈椎侧位片读取软件打开颈椎侧位片图,在颈椎侧位片上在颈椎侧位片上作麦氏线5,即作测量对象的硬腭后缘1和枕骨鳞部最低点2的连线;
28.在颈椎侧位片上作第4颈椎椎体的几何中心点3;
29.作第4颈椎椎体几何中心点3到麦氏线5的垂线,该垂线的长度即为枕颈距离4。
30.其中,颈椎侧位片为x片。x片较ct和mri片更经济、实惠,使用范围更广,从而使本发明的方法可运用于较大范围的医疗机构骨科相关专业。
31.其中,第4颈椎椎体几何中心点3的确定方法为:在颈椎侧位片中,取第4颈椎椎体的前端上缘与后端下缘的连线,为第一对角线6;取第4颈椎椎体的前端下缘与后端上缘的连线,为第二对角线7;第一对角线6与第二对角线7的交点即为第4颈椎椎体的几何中心点3。
32.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可应用于枕颈融合术上,具体方法为:通过所述的方法测量枕颈距离,以枕颈距离为评价指标,评估枕颈区畸形情况和枕颈纵向脱位程度;作为枕颈脱位纵向复位术前设计的量化指标;监测术中枕颈区复位状态,并实时指导调控枕颈区纵向复位程度。
33.进一步地,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可用于指导治疗颅底凹陷,其具体方法为:针对颅底凹陷的患者,在进行枕颈融合术前,先通过所述的方法,准确地测量出患者术前的枕颈距离值,并对颅颈区需要纵向复位患者术中枕颈距离的矫正值进行设计;术中枕颈区纵向复位后,在c臂透视下,再次通过该测量方法测量枕颈距离,并实时监测和调控枕颈距离的复位情况,避免复位超过术前设计的目标矫正值,从而避免出现由于枕颈区过度复位导致下位颅神经牵拉麻痹,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并发症。整个术中在该方法的实时监测下,并借助术中导板,可高效快速指导枕颈纵向复位,不需要反复c臂透视,减少术中放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34.其中,对于枕颈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的患者,所述枕颈距离的目标矫正值为3-7mm,平均值在5mm左右。原因在于:通过前期的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当矫正距离超过10mm时,患者出现下位颅神经过度牵拉麻痹的发生率很高。
35.进一步地,上述测量枕颈距离的新方法可用于指导治疗创伤性上颈椎疾病,其方法为:对于无枕颈区畸形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在进行枕颈区复位固定时,要求通过上述方法测量的枕颈距离值符合正常人群范围,即男性为68.5-81.2mm,女性为60.2-71.5mm。
36.对比试验1:
37.通过现有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a(即:测量c2棘突最上缘到枕骨隆突之间的最短距离)和本发明的测量方法b,对80例患者在颈椎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的状态下进行颈椎侧位x片的拍摄,并对颈椎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下的枕颈距离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见下表:
[0038][0039]
由表1可知:现有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a,随着颈椎的前屈、后伸的体位变化,所测得的枕颈距离值差异较大,不利于指导枕颈区纵向复位程度的术前设计。而本发明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b所测得的枕颈距离值,受颈椎体位变化的影响较小,究其原因在于:1)c4椎体在颈椎序列中处于中心位置,在颈椎体位变动中位置变化最小;2)麦氏线的位置在颈椎前屈后伸过程中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这种变化到c4椎体的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化较小,因此使测得的枕颈距离值变化较小,适宜于在枕颈融合术中指导枕颈区纵向复位程度的术前设计,有利于监测和调整术中复位程度。
[0040]
其次,通过临床统计发现:现有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中c2棘突和枕骨隆突个体之间骨性变异较大;而本发明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的骨性变异较小。此外,若患者需进行枕颈固定手术,用现有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a,钉棒内植物系统会对c2棘突和枕骨隆突等骨性标记进行遮挡,导致现有的测量方法无法在术中进行使用。而本发明的枕颈距离测量方法b,在术中使用时并不会受枕颈区内植物的遮挡和干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