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拨叉换挡结构、变速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3-30 10:2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变速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拨叉换挡结构、变速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履带机变速箱挡位多为三挡结构,多采用双联拨叉啮合套换挡,即采用安装弹簧及钢球的双联拨叉在带有环形槽的拨叉轴上移动,拨动啮合套实现换挡,随着整机质量、发动机马力及喂入量的加大,这种结构逐渐显现出很多弊病,例如拨叉磨损及脱挡问题,通过增大弹簧力实现防止脱挡问题又使操纵力过大,人机工程不友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挡方便且占用空间小的双拨叉换挡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拨叉换挡结构,包括壳体、两个换挡拨叉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总成和两个拨叉轴;
5.两个所述换挡拨叉均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所述换挡拨叉的拨叉作用叉口均朝前;
6.两个拨叉轴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所述拨叉轴与两个所述换挡拨叉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拨叉轴与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连接固定,并与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滑动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拨叉轴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左右滑动并带动对应所述换挡拨叉左右滑动;
7.所述驱动总成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其用以择一的驱动任意一个所述换挡拨叉相对于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左右移动以挂挡或移动至复位以挂空挡。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驱动总成择一的驱动任意一个拨叉轴左右移动以实现对应的换挡拨叉进行换挡。
9.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所述换挡拨叉的后上段向下凹设有一个后侧贯穿的第一缺口,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的后端设有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后侧,且所述连接块对应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处向下凹设有一个前侧贯穿的第二缺口,且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前后对齐;
10.所述驱动总成设置在两个所述换挡拨叉的后上方,且其驱动端朝前,所述驱动总成的驱动端具有一个向下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的拨齿;
11.所述驱动总成用以驱动所述拨齿前后移动或左右摆转,所述驱动总成用以驱动所述拨齿向前移动至伸入到所述第一缺口内以操控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或向后移动至伸入到所述第二缺口内以操控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所述拨齿在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内向左或向右摆转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挂挡,或摆转至复位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挂空挡。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驱动总成驱动其拨齿前后移动至第一缺口
或第二缺口以切换其对两个换挡拨叉的控制,而驱动总成的拨齿在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内时,驱动总成向左或向右摆转即可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进行换挡。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总成包括驱动杆、转动套筒和摆臂,所述套筒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杆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其后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驱动杆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的上方,所述拨齿竖直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前下端,所述驱动杆后端的侧壁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为直条形的滑槽,所述转动套筒的内壁上凸设有伸入到所述滑槽内的凸齿,所述驱动杆中部的侧壁上凹设有第三缺口,所述摆臂前后摆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摆臂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三缺口内,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所述转动套筒以通过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拨齿左右摆转,在外力作用下拨动所述摆臂前后摆转以驱动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拨齿前后移动。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驱动杆可在摆臂的作用下相对转动套筒前后移动又可随转动套筒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拨齿在摆臂和转动套筒的作用前后移动或左右摆转。
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总成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驱动杆上,并位于拨齿和壳体之间,撤销所述外力后,所述弹簧驱动所述驱动杆向前移动并带动所述摆臂复位。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互对齐,且撤销外力时,驱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带动摆臂复位。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拨叉轴之间竖向设有一个通孔,且两个所述换挡拨叉均处于空挡位置时,两个所述拨叉轴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分别凹设有一个槽口与所述通孔对齐的第一限位槽,所述通孔内滑动设置有一个条形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长度,任意一个所述换挡拨叉在所述驱动总成驱动左右移动,并带动对应的所述个所述拨叉轴滑动至其上的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通孔错位,并挤压所述定位销远离其的一端伸入到另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对另一个所述拨叉轴锁止。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两个换挡拨叉至少有一个处于空挡状态,即两个换挡拨叉要么均处于空挡状态,要么一个换挡拨叉挂挡,而另一个换挡拨叉挂挡。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嵌设有两个弹性定位珠,两个所述弹性定位珠与两个拨叉轴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弹性定位珠的伸缩端均朝向对应的所述拨叉轴,并与对应的拨叉轴的侧壁相抵,两个所述拨叉轴上靠近对应的所述弹性定位珠的位置处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槽,每个所述拨叉轴上的三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对应所述拨叉轴对应的三个挡位一一对应,且任意一个所述拨叉轴对应的换挡拨叉挂挡时,其对应的所述弹性定位珠的伸缩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对齐,以伸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限位。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任意一个换挡拨叉处于任意一个挡位时均可由对应的弹性限位珠进行限位,同时给予操作人员施加换挡阻力以反馈操作人员换挡到位。
21.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换挡方便的变速箱。
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拨叉
换挡结构。
23.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操纵力小,且人机配合好的农业机械。
2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的后视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的俯视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的剖面图;
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两个换挡拨叉的示意图。
32.图中:1壳体、11通孔、12定位销、13弹性定位珠、2换挡拨叉、21第一缺口、22连接块、221第二缺口、3驱动总成、31拨齿、32驱动杆、321滑槽、322第三缺口、33转动套筒、331凸齿、34摆臂、35弹簧、4拨叉轴、41第一限位槽、4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34.实施例1
35.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拨叉换挡结构,包括壳体1、两个换挡拨叉2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的驱动总成3和两个拨叉轴4;
36.两个所述换挡拨叉2均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所述换挡拨叉2的拨叉作用叉口均朝前;
37.两个拨叉轴4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所述拨叉轴4与两个所述换挡拨叉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拨叉轴4与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2连接固定,并与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滑动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拨叉轴4可相对于所述壳体1左右滑动并带动对应所述换挡拨叉2左右滑动;
38.所述驱动总成3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其用以择一的驱动任意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相对于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左右移动以挂挡或移动至复位以挂空挡。
3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驱动总成择一的驱动任意一个拨叉轴左右移动以实现对应的换挡拨叉进行换挡。
40.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的后上段向下凹设有一个后侧贯穿的第一缺口21,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的后端设有一个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位于所述第一缺口21的后侧,且所述连接块22对应所述第一缺口21的位置处向下凹设有一个前侧贯穿的第二缺口221,且所述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221前后对齐;
41.所述驱动总成3设置在两个所述换挡拨叉2的后上方,且其驱动端朝前,所述驱动
总成3的驱动端具有一个向下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221之间的拨齿31;
42.所述驱动总成3用以驱动所述拨齿31前后移动或左右摆转,所述驱动总成3用以驱动所述拨齿31向前移动至伸入到所述第一缺口21内以操控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2,或向后移动至伸入到所述第二缺口221内以操控另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所述驱动总成3驱动所述拨齿31在第一缺口21或第二缺口221内向左或向右摆转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2挂挡,或摆转至复位以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2挂空挡。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驱动总成驱动其拨齿前后移动至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以切换其对两个换挡拨叉的控制,而驱动总成的拨齿在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内时,驱动总成向左或向右摆转即可驱动对应的所述换挡拨叉进行换挡。
4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总成3包括驱动杆32、转动套筒33和摆臂34,所述套筒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驱动杆32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其后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驱动杆32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21的上方,所述拨齿31竖直设置在所述驱动杆32的前下端,所述驱动杆32后端的侧壁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为直条形的滑槽321,所述转动套筒33的内壁上凸设有伸入到所述滑槽321内的凸齿331(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后端可环设多个滑槽,而凸齿的个数与滑槽的个数一致并一一对应,每个凸齿伸入到对于的滑槽内),所述驱动杆32中部的侧壁上凹设有第三缺口322,所述摆臂34前后摆转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且所述摆臂34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三缺口322内,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所述转动套筒33以通过所述驱动杆32带动所述拨齿31左右摆转,在外力作用下拨动所述摆臂34前后摆转以驱动所述驱动杆32带动所述拨齿31前后移动,如此使得驱动杆可在摆臂的作用下相对转动套筒前后移动又可随转动套筒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拨齿在摆臂和转动套筒的作用前后移动或左右摆转。
4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总成3还包括弹簧35,所述弹簧35套在所述驱动杆32上,并位于拨齿31和壳体1之间,撤销所述外力后,所述弹簧35驱动所述驱动杆32向前移动并带动所述摆臂34复位,如此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互对齐,且撤销外力时,驱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带动摆臂复位。
4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上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拨叉轴4之间竖向设有一个通孔11,且两个所述换挡拨叉2均处于空挡位置时,两个所述拨叉轴4上对应所述通孔11的位置处分别凹设有一个槽口与所述通孔11对齐的第一限位槽41,所述通孔11内滑动设置有一个条形的定位销12,所述定位销12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11的长度,任意一个所述换挡拨叉2在所述驱动总成3驱动左右移动,并带动对应的所述个所述拨叉轴4滑动至其上的所述第一限位槽41与所述通孔11错位,并挤压所述定位销12远离其的一端伸入到另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槽41内以对另一个所述拨叉轴4锁止,如此使得两个换挡拨叉至少有一个处于空挡状态,即两个换挡拨叉要么均处于空挡状态,要么一个换挡拨叉挂挡,而另一个换挡拨叉挂挡。
4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上还嵌设有两个弹性定位珠13,两个所述弹性定位珠13与两个拨叉轴4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弹性定位珠13的伸缩端均朝向对应的所述拨叉轴4,并与对应的拨叉轴4的侧壁相抵,两个所述拨叉轴4上靠近对应的所述弹性定位珠13的位置处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三个第二限位槽42,每个所述拨叉轴4上的三个所述第二限位槽42与对应所述拨叉轴4对应的三个挡位一一对应,且任意一个所述拨叉轴4对应的换挡拨叉2挂挡时,其对应的所述弹性定位珠13的伸缩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42对齐,以伸
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42内以限位,如此使得任意一个换挡拨叉处于任意一个挡位时均可由对应的弹性限位珠进行限位(避免拨叉轴在挂挡或空挡的条件下在外界的振动情况下轻易的左右滑动),同时给予操作人员施加换挡阻力以反馈操作人员换挡到位。
48.实施例2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双拨叉换挡结构(该双拨叉换挡结构的两个换挡拨叉作用于变速箱上同一传动轴上的两个离合套)。
50.实施例3
5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实施例2所述的变速箱,该车辆可以是工程车也可以是农业车(尤其适用于履带式工程车或履带式农业车,如履带式挖机、履带式推土机、履带式收获机等)。
52.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一般所描述的及附图所图示说明的,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在广泛种类的不同的配置中被编排、代替、组合、分开以及设计,所有这些在本文被明确地考虑。
53.根据本技术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本公开将不受限制,其被意图作为各种方面的图示说明。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作许多修改和变更。在本公开范围内,功能上等同的方法和设备,除了本文所列举的那些之外,从前述说明书来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这样的修改和变更意图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以及这样的权利要求所给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限制。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特定的方法、试剂、化合物、组成或生物系统,其当然可以变化。也将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的目的,而并非意图是限制性的。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