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连接料带的贴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0:1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料带的贴胶设备,属于贴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连接料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需求量日益加大,连接料带在电子设备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把两个相同的物料连接在一起,使贴片机做到不停机换料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连接料带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其一侧进行贴胶操作,从而使其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作用,由于连接料带通有单面胶和双面胶两种结构,而传统的贴胶设备在使用时不能根据贴胶的需求进行调节,不仅灵活性较差,而且使用范围较小,而且现有设备还不具有收料辅助功能,只能通过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容易出现误判以及遗漏现象,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料带的贴胶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连接料带的贴胶设备,包括工作台、转轴、压辊、滚轮和轻触开关,所述工作台顶部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放料辊,所述工作台顶部且位于竖板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部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外部均设有胶带辊,所述转轴外部对称滑动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均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贯穿固定套筒与转轴接触,所述工作台顶部且位于安装板远离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延伸至第一安装架底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工作台顶部且位于第一安装架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内部转动连接有收料辊,所述第三安装架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三安装架且与收料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架内部滑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部与收料辊接触,所述竖杆外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第三安装架内部且位于滑板的正上方镶嵌有轻触开关。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顶部且位于竖板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辊,所述工作台顶部且位于第一张紧辊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张紧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滑套外部且远离固定套筒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架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贯穿第一安装架且固定连接有压切刀。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板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贯穿滑板且与竖杆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杆与转轴外部均设置有刻度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在转轴外部设备的可调滑套,可以根据贴胶需求对设备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滚轮配合滑板以及轻触开关进行使用,可以对收料辊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粘胶后的连接料带进行及时切断,避免了收料不准确以及遗漏现象,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安装架侧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轴俯视图。
17.图中:1、工作台;2、竖板;3、放料辊;4、第一张紧辊;5、第二张紧辊;6、安装板;7、转轴;8、滑套;9、胶带辊;10、螺帽;11、固定套筒;12、第一紧固螺栓;13、第一安装架;14、第一气缸;15、第二安装架;16、压辊;17、第二气缸;18、压切刀;19、第三安装架;20、收料辊;21、电机;22、竖杆;23、滚轮;24、滑板;25、第二紧固螺栓;26、轻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实施例:
20.一种用于连接料带的贴胶设备,包括工作台1、转轴7、压辊16、滚轮23和轻触开关26,工作台1顶部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竖板2,两个竖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放料辊3,方便对原材料进行放料操作,从而进行后续的贴胶加工,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竖板2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外部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套8,滑套8外部均设有胶带辊9,可以根据贴胶需求对设备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转轴7外部对称滑动连接有固定套筒11,固定套筒11的一端均与滑套8固定连接,固定套筒11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2,且第一紧固螺栓12贯穿固定套筒11与转轴7接触,可以对胶带辊9的位置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安装板6远离竖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13,第一安装架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底端延伸至第一安装架13底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15,第二安装架15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16,可以对胶带和原料带进行压紧,从而确保贴胶的稳定性,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第一安装架13远离安装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架19,第三安装架19内部转动连接有收料辊20,第三安装架19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端贯穿第三安装架19且与收料辊20固定连接,可以带动收料辊20进行持续转动,从而对连接料带进行收卷,第三安装架19内部滑动连接有竖杆22,竖杆22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23,滚轮23的底部与收料辊20接触,竖杆22外部滑动连接有滑板24,第三安装
架19内部且位于滑板24的正上方镶嵌有轻触开关26,可以对收料辊20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粘胶后的连接料带进行及时切断,避免了收料不准确以及遗漏现象,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
21.进一步的,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竖板2与安装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辊4,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第一张紧辊4与安装板6之间设有第二张紧辊5,可以对原料带进行张紧,从而避免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松弛的现象。
22.进一步的,两个滑套8外部且远离固定套筒11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帽10,可以对胶带辊9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其从滑套8外部脱落。
23.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架13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7,第二气缸17的底端贯穿第一安装架13且固定连接有压切刀18,可以对连接料带进行切断操作,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收料。
24.进一步的,滑板24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25,第二紧固螺栓25的一端贯穿滑板24且与竖杆22接触,可以对滑板24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确保收料的准确性。
25.进一步的,竖杆22与转轴7外部均设置有刻度线,可以提高对胶带辊9和滑板24调节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
26.具体的,在使用该设备时,工作人员先将设备通电并开启,然后将放料辊3安装在两个竖板2之间,并根据贴胶需求对两个胶带辊9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先参照转轴7上的刻度线对滑套8进行定位,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对固定套筒11的位置进行固定,这时滑套8被固定在转轴7上,然后将胶带辊9套在滑套8外部,并转动螺帽10,从而对胶带辊9进行固定,这时将放料辊3上的原料拉出,并将其经第一张紧辊4的顶部绕至第二张紧辊5的底部,然后将胶带辊9上的胶带与原料带粘接在一起,并使其经过压辊16的底部与收料辊20连接,这时通过第一气缸14带动第二安装架15在第一安装架13内部下移,从而使压辊16与胶带的顶部接触,然后根据设定收料标准对滑板24的位置进行调节,参照竖杆22上的刻度线对滑板24的高度进行调节,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25对滑板24进行固定,在重力的作用下,竖杆22在第三安装架19内部滑动,从而使滚轮23与收料辊20的顶部接触,这时通过电机21带动收料辊20转动,在收料辊20的带动下,放料辊3、第一张紧辊4、第二张紧辊5、胶带辊9、压辊16和滚轮23均随之转动,在压辊16的作用下,胶带被紧压在原料带的顶部,随着收料辊20的持续转动,其外部的连接料带越来越多,从而带动竖杆22在第三安装架19内部上移,当竖杆22外部的滑板24与轻触开关26接触后,电机21停止转动,与此同时,第二气缸17带动压切刀18下移,从而将其底部的连接料带切断,这时即可完成加工操作。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
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