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化全封闭加热热能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化全封闭加热热能发动机。


背景技术:

2.传统斯特林发动机是通过设置在配气缸外部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对配气缸两侧进行加热和冷却,通过加热气体膨胀和冷却,气体收缩再配气缸内的活塞移动两个活塞在气缸中交替往复运动,从而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现有技术中,一般斯特林发动机属于外燃机,普通加热方式会很大一部分热能通过空气之间热交换带走,大部分热能被损耗,一般斯特林发动机用的燃料是各种气体和油类,缺点:有烟、有气味、容易发生火灾、对人类不安全,不环保,不生态,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化全封闭加热热能发动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智能化全封闭加热热能发动机,包括架体,架体安装有加热缸以及至少一个冷却缸,加热缸内具有至少一个滑动连接设置并与冷却缸数量一致的第一活塞,每个冷却缸内均具有滑动连接设置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与对应的第二活塞之间连接有联动结构,且允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在联动结构的驱动下实现往复运动,加热缸具有与第一活塞数量匹配并可自行加热的加热腔,其包括用以传热的外部、用以被加热的内部、位于中间且用以加热的中间部以及位于外部、内部、中间部同侧的感应部,中间部设有用以连接外部、内部的内表面的连接单元,第一活塞滑动连接于内部,外部的外表面还设有与中间部、感应部电连接的电控盒。
5.进一步完善,连接单元的一面为中间部的外表面,且允许其与外部的内表面黏合,另一面为中间部的内表面并且形状为呈波峰或波谷的弧形,内部的内表面的形状与中间部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
6.进一步完善,外部具有两个在拼接后呈圆状构型的壳体,两壳体的一拼接端为铰接、另一拼接端为扣合,其中一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控盒,电控盒与感应部电连接。
7.进一步完善,中间部具有外层、内层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层,外层为不锈钢,中间层为保温棉,内层为具有加热丝的陶瓷,且允许内层作为中间部的内表面,电控盒与内层的加热丝电连接。
8.进一步完善,内部为金属材质的电加热片。
9.进一步完善,感应部为电热感应加热圈。
10.进一步完善,其中一壳体的外表面、冷却缸的外边面均安装有水箱。
11.进一步完善,加热缸与对应的冷却缸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回收热能及冷却能的回收管道。
12.进一步完善,架体具有两块上下间隔分布的安装板,两安装板的居中位置均开设
有贯穿两安装板的通道,加热缸通过第一底座安装于位于上方的安装板,两冷却缸通过第二底座安装于位于下方的安装板并位于加热缸的两侧对称设置,通道供联动结构置于内。
13.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缸通过电加热丝实现自身自行加热,利用电作为燃料免去了使用气体、石油作为燃料具有危险性以及不环保的问题,同时还具有保温效果,这样可以避免热量快速流失,使得加热缸中的第一活塞、冷却缸中的第二活塞能够持续运作,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持续运作,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隐藏了感应部;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参照附图:这种智能化全封闭加热热能发动机,包括架体1,架体1安装有加热缸2以及至少一个冷却缸3,加热缸2内具有至少一个滑动连接设置并与冷却缸3数量一致的第一活塞21,冷却缸3内均具有滑动连接设置的第二活塞31,第一活塞21与对应的第二活塞31之间连接有联动结构,且允许第一活塞21、第二活塞31在联动结构的驱动下实现往复运动,加热缸2具有与第一活塞21数量匹配并可自行加热的加热腔,其包括用以传热的外部22、用以被加热的内部23、位于中间且用以加热的中间部24以及位于外部22、内部23、中间部24同侧的感应部25,中间部24设有用以连接外部22、内部23的内表面的连接单元4,第一活塞21滑动连接于内部23,外部22的外表面还设有与中间部24、感应部25电连接的电控盒5。加热缸2的每个加热腔的加热形式可以是单个运行也可以是多个运行,单个运行是考虑到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易引发发动机持续高温作业,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多个运行则可以在初步启动时使得发动机能够更快的进入稳定的工作模式,然后逐一停止,只保留单个加热腔加热,同样也与环境温度相关,具体的是在实现持续发电的前提下,利用感应部25来感应加热缸2的温度情况,当温度低于正常工作的温度时,感应部25即可将情况反馈给电控盒5,电控盒5内的plc控制器接收到信息后,发送执行命令给电控盒5中的执行模块,通过执行模块对单个或多个加热腔内的中间部24通电,使得中间部24开始加热,从而保证发动机能够稳定处于工作状态,然后再通过感应部25感应的温度将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并逐一对加热腔进行断电,同时联动结构为曲轴连杆,曲轴连杆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旋转过程中,带着惯性,这样会带来更大的动力,也正因为曲轴连杆具有一定的重量,故会在其表面涂抹润滑油,从而增加曲轴连杆在加热缸2内的运动流畅性,为了热能发动机的功率增大,可增加加热缸2和冷却缸3数量,使热能发动机达到用户所需要的功率。
23.对于连接单元4,连接单元4的作用有两个,一方面作为中间部24连接外部22和内
部23的连接部件,实现三者的紧密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中间部24自身的使用面积,从而增加中间部24的加热效果,使得整个加热缸2所获取的热能较多,进而提升发动机的使用效果,连接单元4的一面为中间部24的外表面,且允许其与外部22的内表面黏合,另一面为中间部24的内表面并且形状为呈波峰或波谷的弧形,内部23的内表面的形状与中间部24的内表面的形状匹配。
24.考虑到中间部24采用电作为燃料实现自身加热,外部22具有两个在拼接后呈圆状构型的壳体22-a,两壳体22-a的一拼接端为铰接、另一拼接端为扣合,电控盒5安装于其中一壳体22-a的外表面,外部22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圈,也可以是陶瓷加热圈、云母加热圈、石英加热圈,电磁感应加热圈比陶瓷加热圈、云母加热圈、石英加热圈节电效果至少能达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七十以上,它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把交流电源整流、滤波、逆变成高嵌交变电流,使高频交变电流转换为高频交变磁场,磁场碰到金属筒又转换为高频交变电流,而此电流使被加热设备直接从内部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它从根本解决电热片、电热圈等电阻弍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效率低下的问题,电磁感应加热圈加热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六,使加热缸的外表温度由几百降到几十度,还可充分利用。
25.为了实现中间部24的电加热,中间部24具有外层24-a、内层24-b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层24-c,外层24-a为不锈钢,中间层24-c为保温棉,内层24-b为具有加热丝的陶瓷,且允许内层24-b作为中间部24的内表面,电控盒5与内层24-b的加热丝电连接,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中间层24采用加热丝作为加热的部件,其在通电情况下能够快速发热,且其还是与内部23连接的部分,故其也是呈波峰或波谷的弧形,这样还可以增加加热丝的长度,从而提升中间部24的加热效率,同时被陶瓷包覆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外部24-a为不锈钢可以保证中间部24的整体结构强度,且也具有一定的吸热能力,实现将热能快速传导出去,而中间层24-c为保温棉,用以避免热量流失,同时中间层24-c是与内层23-b连接,故其也是呈波峰或波谷的弧形,从而增加了保温棉的使用量,进而提升保温效果。
26.进一步完善,内部24为金属材质的电加热片,金属材质为铝,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能够快速将加热丝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吸收,从而使得内部24能够快速受热,从而使得第一活塞21的运作更加持久且稳定。
27.进一步完善,感应部25为电热感应加热圈,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温度来判定加热丝是否需要加热,对于控制加热丝的加热更加及时,且保证发电机运行更加稳定,其可以是半圆的构型也可以是整圆的构型。
28.进一步完善,其中一壳体22-a的外表面、冷却缸3的外边面均安装有水箱6,水箱6可以起到适当降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利用冷却水可以有效避免发动机运转过热。
29.进一步完善,加热缸2与对应的冷却缸3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回收热能及冷却能的回收管道7,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将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冷却水,从而减少热能的流失,方便快捷,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将回收的冷却能用于冷却冷却水,达到降温,从而延长发动机的工作时长的同时还确保发动机的使用质量。
30.进一步完善,架体1具有两块上下间隔分布的安装板11,两安装板11的居中位置均开设有贯穿两安装板11的通道11-a,加热缸2通过第一底座8安装于位于上方的安装板11,两冷却缸3通过第二底座9安装于位于下方的安装板11并位于加热缸2的两侧对称设置,通
道11-a供联动结构置于内,如此的设置便于加热缸2与两个冷却缸3的安装以及布局,同时还不会对联动结构产生干涉,方便快捷。
3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