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0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动上下料机。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物料进行上下料;比如:打包机,现有技术中的打包机的上下料是通过料斗实现。实际应用中,将物料储放在料斗内,当料斗内的物料量达到所需量时,料斗的出料口打开,物料从料斗的出料口掉落,以实现物料的下料;当料斗下料完毕后,才能再将新的物料储放在料斗内;该上下料方式的上下料周期长,效率低下。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自动上下料机,其包括机座、转轴、转板、第一上下料桶、第二上下料桶、转动驱动机构、开门件、第一启闭门和第二启闭门,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机座,所述转板的中部与转轴的顶端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一上下料桶和第二上下料桶分别装设于转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启闭门和第二启闭门分别弹性地转动连接于转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启闭门用于打开或闭合第一上下料桶的出料口,所述第二启闭门用于打开或闭合第二上下料桶的出料口,所述开门件与机座固定连接,所述开门件用于打开第一启闭门或第二启闭门。
6.进一步地,所述开门件呈v型,所述开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门抵触杆和第二开门抵触杆,所述第一开门抵触杆用于与第一启闭门抵触,所述第二开门抵触杆用于与第二启闭门抵触。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门抵触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开门抵触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第一启闭门滚动抵触,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二启闭门滚动抵触。
8.进一步地,所述开门件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开门件与定位件形成y型结构,所述定位件用于对转板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第一启闭门设置有与定位杆抵触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启闭门设置有与定位杆抵触的第二定位槽。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启闭门和第二启闭门分别经由一弹性结构与转板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结构用于驱动第一启闭门或第二启闭门弹性复位。
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及装设于机座的直线驱动模组,所述直线驱动模组的输出端与齿条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机座设置有转动腔及与转动腔连通的侧孔,所述转轴和齿轮均转动设置于转动腔内,所述齿轮经由侧孔与齿条啮合。
13.进一步地,所述机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齿条或直线驱动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装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与限位块抵触。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装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限位块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上下料桶和第二上下料桶用于承接供料机构所供应的物料;当第一上下料桶与供料机构的供料端对应设置,即第一上下料桶处于上料工位时,第二上下料桶处于下料工位,此时第一启闭门在弹力作用下关闭第一上下料桶的出料口,供料机构向第一上下料桶内供应物料,同时开门件将第二启闭门打开,使得第二启闭门打开第二上下料桶的出料口,储存在第二上下料桶内的物料从第二上下料桶的出料口下落,以实现物料的下料;当第一上下料桶上料完毕,且第二上下料桶下料完毕后,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动的转轴带动转板转动,转动的转板带动第一上下料桶和第二上下料桶转动,直至第一上下料桶与第二上下料桶交换位置,使得第一上下料桶位于下料工位,第二上下料桶位于上料工位,第二启闭门在弹力作用下关闭第二上下料桶的出料口,供料机构向第二上下料桶内供应物料,第二上下料桶对物料进行储存,同时开门件将第一启闭门打开,使得第一启闭门打开第一上下料桶的出料口,第一上下料桶内的物料从其出料口下料,重复上述的动作,以实现了自动化上下料。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对第一上下料桶和第二上下料桶的连续切换,以实现了上料与下料同步进行,节省了上下料的等待时间,缩短了上下料的周期,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且自动化控制上下料,上下料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机座;2、转轴;3、转板;4、第一上下料桶;5、第二上下料桶;6、转动驱动机构;7、开门件;8、第一启闭门;9、第二启闭门;10、第一开门抵触杆;11、第二开门抵触杆;12、第一转轮;13、第二转轮;14、定位件;15、定位杆;16、第三转轮;17、第一定位槽;18、第二定位槽;19、弹性结构;20、枢接件;21、扭簧;23、齿条;24、直线驱动模组;26、侧孔;27、限位块;28、安装座;29、限位杆;30、阻尼器;31、直筒部;32、扩口部;33、通槽;34、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机,其包括机座1、转轴2、转板3、第一上下料桶4、第二上下料桶5、转动驱动机构6、开门件7、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于机座1,所述转板3的中部与转轴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转轴2转动,所述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分别装设于转板3的两端,所述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分别弹性地转动连接于转板3的两端,所述第一启闭门8用于打开或闭合第一上下料桶4的出料口,所述第二启闭门9用于打开或闭合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所述开门件7与机座1固定连接,所述开门件7用于打开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
门9,所述转轴2竖直设置。
2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用于承接供料机构所供应的物料;当第一上下料桶4与供料机构的供料端对应设置,即第一上下料桶4处于上料工位时,第二上下料桶5处于下料工位,此时第一启闭门8在弹力作用下关闭第一上下料桶4的出料口,供料机构向第一上下料桶4内供应物料,同时开门件7将第二启闭门9打开,使得第二启闭门9打开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储存在第二上下料桶5内的物料从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下落,以实现物料的下料;当第一上下料桶4上料完毕,且第二上下料桶5下料完毕后,转动驱动机构6驱动转轴2转动,转动的转轴2带动转板3转动,转动的转板3带动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转动,直至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交换位置,使得第一上下料桶4位于下料工位,第二上下料桶5位于上料工位,第二启闭门9在弹力作用下关闭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供料机构向第二上下料桶5内供应物料,第二上下料桶5对物料进行储存,同时开门件7将第一启闭门8打开,使得第一启闭门8打开第一上下料桶4的出料口,第一上下料桶4内的物料从其出料口下料,重复上述的动作,以实现了自动化上下料。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对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的连续切换,以实现了上料与下料同步进行,节省了上下料的等待时间,缩短了上下料的周期,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且自动化控制上下料,上下料的稳定性好。
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启闭门8、第二启闭门9和开门件7均位于转板3的下方,所述开门件7呈v型,所述开门件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门抵触杆10和第二开门抵触杆11,所述第一开门抵触杆10用于与第一启闭门8抵触,所述第二开门抵触杆11用于与第二启闭门9抵触,所述第一开门抵触杆10和第二开门抵触杆11均位于下料工位。当第一上下料桶4朝下料工位转动时,随着转板3的转动,第一启闭门8会与第一开门抵触杆10抵触,在第一开门抵触杆10的挤压力作用下使得第一启闭门8相对转板3发生弹性转动,直至第一启闭门8打开第一上下料桶4的出料口,以实现第一上下料桶4内的物料下料,与此同时,第二启闭门9会逐渐与第一开门抵触杆10分离,使得第二启闭门9在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启闭门9关闭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第二上下料桶5能够储存物料;当第一上下料桶4朝上料工位转动时,随着转板3的转动,第一启闭门8会逐渐与第一开门抵触杆10分离,使得第一启闭门8在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启闭门8关闭第一上下料桶4的出料口,第一上下料桶4能够储存物料,与此同时,第二启闭门9会与第二开门抵触杆11抵触,在第二开门抵触杆11的挤压力作用下使得第二启闭门9相对转板3发生弹性转动,直至第二启闭门9打开第二上下料桶5的出料口,以实现第二上下料桶5内的物料下料。该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开门抵触杆10和第二开门抵触杆11分别对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的启闭进行控制,结构简单,控制稳定性好,且在转换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的同时,实现了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的启闭控制,同步性好,控制精度高,且不容易出现故障和错误打开启闭门的问题。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门抵触杆10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12,所述第二开门抵触杆11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轮13,所述第一转轮12与第一启闭门8滚动抵触,所述第二转轮13与第二启闭门9滚动抵触。通过设置第一转轮12和第二转轮13,一方面是避免了第一开门抵触杆10直接与第一启闭门8接触、第二开门抵触杆11直接与第二启闭门9接触,当第一转轮12和第二转轮13磨损后,只需要更换第一转轮12和第二转轮13即可,维护便捷,维护成本低,
另一方面是减小了摩擦阻力,磨损小,延长了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转板3稳定地转动。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开门件7连接有定位件14,所述开门件7与定位件14形成y型结构,所述定位件14用于对转板3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所述定位件14位于转板3的下方,且定位件14位于上料工位。当转板3与定位件14抵触时,证明转板3转动的角度达到预设值,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分别位于对应的工位上;或者,当第一启闭门8与定位件14抵触时,证明转板3转动到位,转板3停止转动,第一上下料桶4处于上料工位,第二上下料桶5处于下料工位;当第二启闭门9与定位件14抵触时,证明转板3转动到位,转板3停止转动,第一上下料桶4处于下料工位,第二上下料桶5处于上料工位。通过定位件14对转板3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提高了转板3转动的精度和稳定性,保证了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的位置精度。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4设置有定位杆15,所述第一启闭门8设置有与定位杆15抵触的第一定位槽17,所述第二启闭门9设置有与定位杆15抵触的第二定位槽18。当定位杆15转动至第一定位槽17内并与第一定位槽17的内壁抵触时,转板3停止转动,第一上下料桶4位于上料工位;当定位杆15转动至第二定位槽18内并与第二定位槽18的内壁抵触时,转板3停止转动,第二上下料桶5位于下料工位。
27.具体地,所述定位杆15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轮16,所述第三转轮16用于与第一定位槽17的内壁或第二定位槽18的内壁滚动抵触。通过设置第三转轮16,一方面是避免了定位杆15直接与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接触,当第三转轮16磨损后,只需要更换第三转轮16即可,维护便捷,维护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减小了摩擦阻力,磨损小,延长了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转板3稳定地转动。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分别经由一弹性结构19与转板3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结构19用于驱动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弹性复位。具体地,所述弹性结构19包括枢接件20及套设于枢接件20的扭簧21,所述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经由枢接件20与转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经由扭簧21与转板3弹性连接,所述扭簧21的一端与转板3连接,所述扭簧21的另一端与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连接。当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受到挤压力时,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被打开时,扭簧21处于被压缩并储蓄弹性势能;当第一启闭门8或第二启闭门9没有受到挤压力时,扭簧21的回弹力驱动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复位转动,直至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处于关闭状态。该结构设计,有利于第一启闭门8和第二启闭门9的启闭。
29.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6包括套设于转轴2外的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23及装设于机座1的直线驱动模组24,所述直线驱动模组24的输出端与齿条23连接;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模组24为直线电机或气缸。
30.在实际应用中,直线驱动模组24驱动齿条23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齿条23带动齿轮往复转动,往复转动的齿轮带动转轴2往复转动,往复转动的转轴2带动转板3往复转动,往复转动的转板3驱动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往复切换;该转动驱动机构6的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切换的位置精度高。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设置有转动腔及与转动腔连通的侧孔26,所述转轴2和齿轮均转动设置于转动腔内,所述转轴2经由轴承与转动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经由侧
孔26与齿条23啮合。该结构设计,使得机座1、转轴2和转动驱动机构6的结构紧凑,便于转动驱动机构6驱动转轴2转动,且机座1对转轴2和齿轮起到保护的作用,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安全性能好。
32.具体地,所述齿条23经由滑块与机座1滑动连接,提高了齿条23往复移动的稳定性。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设置有限位块27,所述齿条23或直线驱动模组24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座28,所述安装座28装设有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用于与限位块27抵触。在直线驱动模组24的输出端伸展以驱动齿条23正向移动的过程中,安装座28和限位杆29跟随齿条23同步正向移动,当限位杆29与限位块27抵触时,证明转板3顺时针转动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值,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的切换到位,保证了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交换位置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8装设有阻尼器30,所述阻尼器30的阻尼端与限位块27连接。在直线驱动模组24的输出端收缩以驱动齿条23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安装座28和限位杆29跟随齿条23同步反向移动,使得限位杆29与限位块27分离,由于阻尼器30的阻尼端与限位块27连接,所以当安装座28和齿条23的移动距离等于阻尼器30的阻尼行程时,阻尼器30会阻止安装座28和齿条23继续反向移动,证明转板3逆时针转动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值,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的切换到位,保证了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再次交换位置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35.具体地,所述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均包括装设于转板3的直筒部31和与直筒部31的顶端连接的扩口部32;扩口部32的口径较大,便于第一上下料桶4或第二上下料桶5接收物料,且扩口部32对物料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物料移动至直筒部31。
36.具体地,所述直筒部31的侧壁开设有通槽33,所述通槽33与直筒部31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槽33沿着直筒部3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通槽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槽33围绕直筒部31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设置通槽33,便于操作人员对直筒部31内的物料量和上下料情况进行观察,也便于操作人员对直筒部31内的物料进行位置调整,维护便捷,且通槽33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轻第一上下料桶4或第二上下料桶5的重量,有利于转板3能够顺畅且稳定地转动。
37.具体地,所述扩口部32的顶端设置有挡料板34;挡料板34对物料起到阻挡和导向的作用,有利于物料进入扩口部32,避免物料溢出扩口部32而造成物料的浪费。
38.具体地,所述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内均设置有定量感应器,所述供料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6均与定量感应器电连接。当第一上下料桶4或第二上下料桶5内的物料量达到定量感应器的位置时,证明第一上下料桶4或第二上下料桶5内所储存的物料量达到定量时,物料会触发定量感应器,定量感应器向供料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6反馈信号,使得供料机构停止供料,转动驱动机构6驱动转轴2连带转板3转动,使得第一上下料桶4与第二上下料桶5交换位置,以实现第一上下料桶4和第二上下料桶5能够定量的上料或下料。
39.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40.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