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导光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5:3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隧道节能照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导光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公路建设进入了山区修筑时代,公路隧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隧道照明系统作为隧道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耗能严重、运营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使得隧道照明能耗成为公路交通运营部门的沉重负担。
3.目前,隧道的照明装置通常采用led灯具为隧道提供照明,为保证隧道行车安全,通常情况下需要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提供照明而不能按需照明,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并且,led灯具作为唯一的照明装置,长期不间断的工作也将造成led灯具使用寿命降低,从而也会对led灯具的更换与维修也会造成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无法按需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严重、隧道照明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系统,包括:
6.沿隧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照明装置,用于为隧道内行车提供照明;
7.安装在隧道两出入口段的辅助照明装置,用于与所述照明装置共同为隧道内行车提供照明;
8.与辅助照明装置对应设置的亮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隧道内对应区域的实时光照强度,所述实时光照强度为照明装置与辅助照明装置亮度的叠加值;
9.安装在隧道入口处的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驶入隧道内的车辆驶入信号;
10.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驶入信号生成开灯指令和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新的车辆驶入信号时生成关灯指令,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光照强度与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生成对应的亮度调节指令;以及
11.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灯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和/或辅助照明装置提升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关灯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和/或辅助照明装置降低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空闲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还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照明装置和/或辅助照明装置的亮度使实时光照强度保持在一稳定强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13.计时单元,用于根据车辆驶入信号以一预设时间间隔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结束之前再次接收到车辆驶入信号,则以所述预设时间间隔重新开始计时,若在计时结束之后未
接收到新的车辆驶入信号,则生成一车辆驶出信号;
14.比对单元,用于将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与对应时段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进行比对,并在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不等于当前时段的设计照明强度时,生成一亮度调节信号;以及
15.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驶入信号和车辆驶出信号分别生成对应的所述开灯指令和关灯指令,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生成所述亮度调节指令。
16.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由隧道入口段向隧道中间段逐渐减小并稳定在一强度值后再由隧道中间段向隧道出口端逐渐增大。
17.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照明装置包括一安装在隧道外的自适应采光单元、多个均匀布置在隧道内顶面上的漫射单元以及一连接自适应采光单元与漫射单元的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安装在隧道对应位置的山体内,且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延伸至隧道外与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隧道内顶面与所述漫射单元连通;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和漫射单元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包括一安装在隧道外的光导管采光组件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周围的光纤采光组件。
18.进一步的,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包括一与所述导光单元转动连接的集光管、一罩设在所述集光管外的采光罩、一驱动所述集光管按照预设规则转动的第一转动器以及一固置在所述采光罩与地面之间防水垫圈;所述第一转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转动器驱动集光管跟随太阳光线的直射角度转动。
19.进一步的,所述光纤采光组件包括一延伸至山体内与所述导光单元连通的光纤导光管、一与所述光纤导光管连通的支撑光导管、一转动设置所述支撑光导管上的光纤组以及一驱动所述光纤组按照预设规则转动的第二转动器;所述第二转动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转动器驱动光纤组跟随太阳光线的直射角度转动;所述光纤组包括一与所述支撑光导管转动连接的安装板以及若干均匀布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支撑光导管连通的光纤头。
20.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一主导光组件、与所述漫射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所述主导光组件与漫射单元的分导光组件,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和光纤采光组件均与所述主导光组件连通;所述主导光组件的内间隔设有多个主凸透镜,所述主导光组件内对应与所述分导光组件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主凹透镜,以及所述分导光组件内间隔设有多个分凸透镜,所述分导光组件内对应与所述漫射单元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分凹透镜。
21.进一步的,所述主导光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主导光管和多个主波纹管,所述主波纹管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材料,且所述主凸透镜同轴设置在对应的主导光管的内壁上;所述分导光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分导光管和多个分波纹管,所述分别波纹管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材料,且所述分凹透镜同轴设置在对应的分导光管的内壁上。
22.进一步的,所述漫射单元包括一与所述分导光组件连通的漫射器以及固置在所述漫射器与分导光组件连接位置处调光器,所述调光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调光器调节分导光组件的光输出。
23.进一步的,还包括按预设距离安装在隧道内的多个视频采集装置和一报警模块;
24.所述视频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隧道内对应区域的视频图像,且每一视频采集装置所述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均配置有一唯一图像编码;
25.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视频图像判断隧道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在存在异常情况时生成一报警指令;
26.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和/或辅助照明装置保持或提升亮度至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
27.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指令以及对应视频图像的图像编码定位视频采集装置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警示。
28.本方案通过使用光导管和光纤将隧道外的太阳光引入隧道,使其与隧道内的照明装置共同为隧道提供照明,可有效减少隧道内的电能消耗;并且通过设置红外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有车辆驶入隧道来控制隧道内的照明情况,从而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灭的效果,可进一步降低隧道内的电能消耗;另,通过设置亮度检测装置来实时检测隧道内的光照强度,可根据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对照明装置和辅助照明装置的亮度进行自适应的调节,使隧道内的光照强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避免灯光变化给驾驶员的实现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
30.图2为图1中红外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1.图3为图2中a-a的向视图。
32.图4为图2中b-b的向视图。
33.图5为图1中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34.图6为图1中红外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图1中辅助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7中太阳直射时光导管采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图7中太阳斜射时光导管采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
39.附图中标记如下:
40.照明装置1、led灯11、辅助照明装置2、自适应采光单元21、光导管采光组件211、集光管211a、采光罩211b、防水垫圈211c、第一转动器211d、光纤采光组件212、光纤头212a、支撑光导管212b、光纤导光管212c、安装板212d、导光单元22、主导光管221、主波纹管222、分导光管223、分波纹管224、漫射单元23、漫射器231、亮度检测装置3、红外检测装置4、安装支架41、红外传感器组42、处理模块5、计时单元51、亮度比对单元52、指令生成单元53、控制模块6、主凸透镜71、主凹透镜72、分凸透镜73、分凹透镜74、视频采集装置8、报警装置9。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42.实施例1
43.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控制系统包括
照明装置1、辅助照明装置2、亮度检测装置3、红外检测装置4、处理模块5和控制模块6。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将隧道按照隧道的位置划分为隧道入口段、隧道中间段和隧道出口段。具体的,所述照明装置1沿隧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整个隧道的内顶面上,以为隧道内行车提供基础照明。所述辅助照明装置2安装在隧道入口段和隧道出口段对应的隧道内顶面上,用于为出入隧道行车提供辅助照明,并以与照明装置1配合共同隧道内行车提供照明,进而减少照明装置1的耗能。所述亮度检测装置3与辅助照明装置2一一对应设置在隧道入口段和隧道出口段的隧道内顶面上或隧道的左右侧壁上,用于检测隧道内对应区域的实时光照强度,所述实时光照强度为照明装置1与辅助照明装置2亮度的叠加值。所述红外检测装置4安装在隧道外且距离隧道入口一段距离的位置处,用于对驶入隧道的车辆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有车辆驶入隧道时,生成一车辆驶入信号。所述处理模块5接收车辆驶入信号后根据车辆驶入信号生成一开led灯11指令和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新的车辆驶入信号时生成关led灯11指令,所述处理模块5还根据所述实时光照强度与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生成对应的亮度调节指令。所述控制模块6可根据所述开led灯11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提升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关led灯11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降低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空闲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所述控制模块6还可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的亮度使实时光照强度保持在一稳定强度,避免光照强度变化对驾驶员的实现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设置为70%,所述空闲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设置为30%。
44.所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由隧道入口段向隧道中间段逐渐减小并在隧道中间段稳定在一强度值后再由隧道中间段向隧道出口端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以隧道中间段的设计照明强度为正常亮度的70%为例,所述隧道入口段的设计照明强度可以按照10%或5%梯度由隧道的入口处(隧道入口处的设计照明强度大于70%)向隧道内递减,直至降低至70%,所述隧道出口段的设计照明强度同样也可按照10%或5%梯度由隧道的出口处向隧道内递减(隧道入口处的设计照明强度大于70%),使得隧道内的光照强度呈渐变的趋势降低或提高,进而使得车辆在进出隧道时,驾驶员对于光照强度有一由亮到暗或由暗到亮的适应过程,避免进出隧道时出现“黑洞效应”或“白洞效应”而影响驾驶,甚至出现事故,以增加隧道行车的安全性。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隧道的长度以及行车需求,将隧道入口段、隧道中间段以及隧道出口段的设计照明强度设置成其他比例。
45.如图5所示,所述处理模块5包括一计时单元51、一亮度比对单元52和一指令生成单元53。具体的,所述计时单元51接收所述车辆驶入信号并根据车辆驶入信号的同时开始以一预设时间间隔进行计时,若在计时结束之前再次接收到一新的车辆驶入信号则重新以该预设时间间隔进行计时,若在计时结束后未接收到新的车辆驶入信号,则说明隧道内的车辆已全部驶出隧道,此时,所述计时单元51生成一车辆驶出信号。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由隧道的长度、隧道内行车的限速以及红外检测装置4的安装位置所决定,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可表示为:
47.t=(l a)/vt e
ꢀꢀꢀꢀꢀꢀꢀꢀꢀꢀꢀꢀꢀꢀꢀꢀꢀꢀꢀꢀꢀꢀꢀꢀꢀꢀꢀꢀ
(1)
48.其中:t为所述预设时间间隔;l为隧道的长度;a为红外检测装置4距离隧道入口的距离;vt为隧道内行车的限速;e为预设时间间隔的补偿值,用于补偿不同车辆行车速度之
间的差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补偿值e的取值为10s。
49.所述比对单元可将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与对应时段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进行比对,并在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不等于当前时段的设计照明强度时,生成一亮度调节信号。即当隧道有车辆驶入(即行车)或车辆全部驶出隧道(即空闲)时,将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分别行车时和空闲时的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进行比对,并在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不等于行车时或空闲时的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时,生成所述亮度调节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实时光照强度不等于行车时或空闲时的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均存在两种情况,即实时光照强度大于或小于行车时或空闲时的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为保证隧道内的照明强度保持在一稳定强度,需在实时光照强度变化时生成一亮度调节信号来控制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改变亮度以使实时光照强度等于行车时或空闲时的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
50.所述指令生成单元53接收所述车辆驶入信号和车辆驶出信号,并根据所述车辆驶入信号和车辆驶出信号分别生成对应的开led灯11指令和关led灯11指令。所述指令生成单元53还可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生成所述亮度调节指令,以使控制模块6可以对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
51.如图6所述,所述红外检测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在隧道入口处的安装支架41和至少一对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在安装支架41上的红外传感器组42。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车辆驶入判断的准确性,所述红外传感器组42的数量优选为两对,且当两对红外传感器组42均有检测信号时,才会对应的车辆驶入信号。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4在对驶入隧道的车辆进行判断时,当车辆驶入将其中一组红外传感器组42产生的红外光遮挡时,该组红外传感器组42将产生一电信号,车辆继续向前移动,继续遮挡另一组红外传感器组42时其产生一电信号,若两次电信号产生的时间间隔小于t=2/vt时,则说明有车辆驶入,此时,产生一车辆驶入信号。
5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在隧道入口处和隧道出口处均设置所述红外检测装置4,可通过隧道出口处的红外检测装置4来判断车辆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驶出隧道。
53.所述照明装置1包括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n组ledled灯11,n组ledled灯11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使所述控制模块6可根据开led灯11指令、关led灯11指令和亮度调节指令控制ledled灯11的亮度。在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节能和ledled灯11的使用寿命,所述ledled灯11的亮度调节范围为0%-70%,ledled灯11的亮度为0%时表示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70%或空闲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30%均可通过辅助照明装置2提供,ledled灯11的亮度为70%时表示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70%均由所述ledled灯11提供,从而实现隧道内照明的节能控制。
54.如图7所示,所述辅助照明装置2包括一自适应采光单元21、一导光单元22和多个漫射单元23,具体的,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21安装在隧道外对应山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21可在控制模块6的控制下自适应采集太阳光;所述导光单元22设置在隧道对应位置的山体内,其一端延伸至隧道外的山体表面与自适应采光单元21连通,另一端具有与漫射单元23一一对应设置的分光口,所述分光口延伸至隧道的内顶面与漫射单元23连通,用于将自适应采光单元21采集到的太阳光输送至漫射单元23内;多个所述漫射单元23均匀布置在隧道内顶面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漫射单元23用于将导光单元22传输来的太阳光漫射至隧道内,以增加隧道内的光照强度,并可在
控制模块6的控制下调节光通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照明装置2设置在隧道入口段和隧道出口段的对应位置,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隧道内顶面与山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节能需求,还可将辅助照明装置2延伸至隧道中间段或者在整个隧道内均设置所述辅助照明装置2,以进一步减少照明装置1的电能消耗。
55.所述自适应采光单元21包括一安装在隧道外的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周围的光纤采光组件212,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和光纤采光组件212均用于采集太阳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采光组件21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光纤采光组件212环设在光导管采光组件211的周围,以增加采光的效率。
56.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包括一集光管211a、一采光罩211b、一防水垫圈211c和一第一转动器211d,所述集光管211a的顶部具有一采光口,用于收集的太阳光并导入导光单元22中,所述集光管211a与所述导光单元22转动连接,便于所述采光口可以按照预设规则转动,提高进入导光单元22的光通量。所述采光罩211b罩设在所述集光管211a外,用于为集光管211a采集阳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太阳光顺利进入集光管211a中,同时也可防止异物或不明物体进入集光管211a而对整个光导管采光组件211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所述防水垫圈211c固置在所述采光罩211b与地面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采光罩211b,以防止水分进入集光管211a而影响集光管211a的阳光收集效率。所述第一转动器211d设置在所述集光管211a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器211d可在控制模块6的控制下驱动集光管211a跟随太阳光线的直射角度转动(如图8-9所示),使集光管211a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提高进入集光管211a内的光通量。
57.所述光纤采光组件212包括一光纤组、一支撑光导管212b、一光纤导光管212c和一第二转动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光纤组包括一安装板212d和若干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2d上的光纤头212a,所述光纤头212a用于收集太阳光。所述安装板212d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光导管212b上,以便于调节光纤头212a的角度,使光纤头212a可随太阳光直射角度而转动,提高光通量。所述光纤头212a均与所述支撑光导管212b连通,以将收集的太阳光导入支撑光导管212b。所述支撑光导管212b远离安装板212d的一端与所述光纤导光管212c的一端连通,所述光纤导光管212c的另一端延伸至山体内与所述导光单元22连通,使光纤头212a收集的太阳光可沿支撑光导管212b和光纤光导管导入导光单元22中。所述第二转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2d的对应位置并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器可在控制模块6的控制下驱动安装板212d跟随太阳光线的直射角度转动,使光纤头212a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进而提高进入光纤头212a的光通量。
58.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器211d和第二转动器的转动过程均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整个第一转动器211d会使采光口始终处于正对太阳光线的位置使得获得的光通量达到最大,第二转动器会使光纤头212a始终处于正对太阳光线的位置使得获得的光通量达到最大。所述第一转动器211d和第二转动器驱动集光管211a或安装板212d转动的预设规律可根据太阳的移动规律设置每一分钟转动指定角度,从而使采光口和光纤头212a能够始终处于正对太阳光线的位置。
59.所述导光单元22包括一主导光组件以及多个分导光组件,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和光纤采光组件212均与所述主导光组件连通,具体的,所述光导管采光组件211的集光管211a和光纤采光组件212的光纤导光管212c连接在主导光组件上,以将集光管211a和光
纤头212a收集的太阳光导入主导光组件内。所述主导光组件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连接端,所述分导光组件一一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端上,且所述分导光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漫射单元23一一对应连通,以使主导光组件内传输的太阳光可分别进入各分导光组件中,并经分导光组件传输至漫射单元23漫射至隧道内。
60.所述主导光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主导光管221和多个主波纹管222,所述主波纹管222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材料,使太阳光照射在主波纹管222内壁上时可以被主波纹管222的内壁反射继续向前传输。所述分导光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分导光管223和多个分波纹管224,所述分别波纹管的内壁上涂覆有反光材料,使太阳光照射在分波纹管224内壁上时可以被分波纹管224的内壁反射继续向前传输。另,本实施例在主导光组件和分导光组件上分别设置多段主波纹管222和多段分波纹管224,使得所述主导光组件和分导光组件在安装时,可通过拉伸或收缩主波纹管222或分波纹管224的长度使主导光组件和分导光组件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和安装位置,使得导光单元22更具通用性。
61.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所述主导光组件和分导光组件对太阳光收集和发散的效率,所述主导光组件的内间隔设有多个主凸透镜71(所述主凸透镜71同轴设置在对应的主导光管221的内壁上),所述主凸透镜71可对进入主导光组件内的太阳光起汇聚作用,以增加太阳光的利用率;所述主导光组件内对应与所述分导光组件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主凹透镜72,所述主凹透镜72可对主导光组件传输的太阳光进行发散后射入分导光组件内,以使得每一分导光组件均可获得差不多等量的光通量。同样,所述分导光组件内间隔设有多个分凸透镜73(所述分凹透镜74同轴设置在对应的分导光管223的内壁上),所述分凹透镜74可对进入分导光组件内的太阳光起汇聚作用,以增加太阳光的利用率;所述分导光组件内对应与所述漫射单元23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分凹透镜74,所述分凹透镜74可对分导光组件传输的太阳光进行发散后射入漫射单元23内,以增加太阳光的发散效果。
62.所述漫射单元23包括一漫射器231和一调光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漫射器231与分导光组件连通,用于将分导光组件传输的太阳光漫射至隧道内,以在对应位置形成人体感知较为舒适的面光源,而不会产生局部的聚光现象。所述调光器设置在所述漫射器231与分导光组件连接位置处且所述调光器与控制模块6电连接,使所述控制模块6可控制调光器以调节分导光组件的光输出,进而调节隧道的实时光照强度使其达到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
63.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太阳光通过光导管采光组件211和光纤采光组件212进入导光单元22中,并经导光单元22传输至漫射单元23,漫射单元23再将太阳光漫射至隧道内,在此过程中,所述亮度检测装置3持续检测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当车辆行驶至隧道入口处时,红外检测装置4检测到车辆驶入生成车辆驶入信号,指令生成单元53根据车辆驶入信号生成开led灯11指令并触发计时单元51开始计时,此时,控制模块6接收开led灯11指令并根据亮度检测装置3检测到的实时光照强度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提升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为隧道内行车提供照明。当计时单元51计时结束后,所述指令生成单元53生成关led灯11指令,此时,控制模块6接收关led灯11指令并根据亮度检测装置3检测到的实时光照强度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降低亮度,使隧道内的实时光照强度达到空闲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以降低隧道内的能源消耗。
64.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和辅助照明装置2在配合照明时,优先采用辅助照明装置2
进行照明,当辅助照明装置2所提供的光照强度不足以达到设计照明强度时,才控制照明装置1提升亮度共同进行照明,可有效减少隧道内照明装置1的电能消耗。
65.实施例2
66.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基于光导管和光纤辅助照明的隧道节能系统的控制框图。本实施例包括与实施例1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照明装置1、辅助照明装置2、亮度检测装置3、红外检测装置4、处理模块5和控制模块6。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67.本实施例还包括一报警模块和多个视频采集装置8,所述多个视频采集装置8按预设距离安装在隧道内,用于采集隧道内对应区域的视频图像,且每一视频采集装置8所述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均配置有一唯一图像编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频采集装置8可以是摄像头、照相机等视频采集装置8。所述处理模块5还用于根据所述视频图像判断隧道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在存在异常情况时生成一报警指令。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指令以及对应视频图像的图像编码定位视频采集装置8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警示。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方式可以是声音报警、led灯11光报警或者二者结合进行报警。此时,控制模块6可根据所述报警指令控制隧道内的照明装置1和/或辅助照明装置2保持或提升亮度至行车时隧道的设计照明强度,进一步提示相关人员隧道内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查看。
6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报警模块,在隧道内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模块可以通过声音报警、led灯11光报警或者二者结合提示相关人员注意,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能够提高了隧道行车的安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