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合治具及贴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4:5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屏幕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越快越轻薄化。为了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更薄,通常采用倒装工艺对移动终端进行装配。也就是先将移动终端的内部配件装配至中框上,再将屏幕与中框通过泡棉胶贴合。
3.由于屏幕较大,机身较薄,屏幕贴合的操作属于精细操作,目前,主要依赖于手工贴合,相关技术中,屏幕与中框贴合时,屏幕先靠齐中框的一侧,再缓缓落下完成贴合。
4.然而,此种贴合方式,屏幕的各边缘与中框的边框之间的间隙不一致,从而导致移动终端的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系统,用于移动终端中屏幕和中框之间的贴合,能够使屏幕的四周边缘与中框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屏幕和中框之间的贴合,包括:基座和固定组件;所述基座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中框的固定区域,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盖体和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枢接,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屏幕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所述中框固定在所述固定区域内时,所述屏幕与所述中框通过排线连接,所述屏幕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屏幕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中框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屏幕与所述中框分离或贴合;其中,所述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排线的长度。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载面上设有与所述中框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固定区域。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在所述承载面上间隔且环绕设置,并围成所述固定区域。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固定件沿垂直所述盖体的方向升降移动。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高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块枢接,以使所述盖体可相对所述连接块翻转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为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吸附固定所述屏幕。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盖体上可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
向移动,以使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盖体上的位置可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载面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基座枢接,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间隔设置且可围成与所述屏幕相匹配的限位区域,当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屏幕向所述中框移动时,所述限位区域用于对所述屏幕导向和限位。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所述第二限位块面向所述屏幕的一侧设有厚度补偿片。
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通过将中框固定在基座承载面上的固定区域内,将屏幕固定在固定件上,其中,屏幕与中框通过排线连接,固定件可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移动,且预设间距小于排线的长度,这样,一方面,当固定件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中框的方向移动时,排线不会被扯断,从而提高了屏幕与中框贴合时的良率;另一方面,固定件带动屏幕向中框移动,以使屏幕与中框贴合,不需要屏幕与中框的一侧靠齐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屏幕的各边缘与中框之间间隙的均匀一致性,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系统,包括工作台和第一方面提供的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且可相对所述工作台绕垂直所述工作台的回转轴线旋转。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合治具的底部设有回转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回转槽,所述回转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回转槽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回转轴线重合,以使所述回转轨可在所述回转槽内绕所述回转轴线旋转。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系统具有与上述贴合治具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及贴合系统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框固定在贴合治具上的状态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被固定在固定件上的状态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与中框贴合的状态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与中框贴合后从贴合治具上取出的状态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贴合治具;
32.110-基座;
33.111-承载面;
34.112-第一限位块;
35.113-连接块;
36.114-第二限位块;
37.115-厚度补偿片;
38.120-固定组件;
39.121-盖体;
40.122-固定件;
41.130-回转轨;
42.200-移动终端;
43.210-中框;
44.220-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45.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屏幕和中框采用倒装屏工艺贴合后,屏幕的各边缘与中框的边框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倒装屏工艺的移动终端通常是屏幕较大,机身较薄,将屏幕贴合到中框的操作属于精细操作,目前主要依赖于手工贴合,而手工贴合时,是先将屏幕的一端靠齐中框的一侧进行定位,再将屏幕缓缓落下完成贴合,这会导致屏幕与中框靠齐的一侧间隙较小,而屏幕其他边缘与中框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屏幕的边缘与中框之间的间隙不均匀,从而导致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差的问题。
4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通过将中框固定在基座承载面上的固定区域内,将屏幕固定在固定件上,其中,屏幕与中框通过排线连接,固定件可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移动,且预设间距小于排线的长度,这样,一方面,当固定件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中框的方向移动时,排线不会被扯断,从而提高了屏幕与中框贴合时的良率;另一方面,固定件带动屏幕向向中框移动,以使屏幕与中框贴合,这样,不需要屏幕与中框的一侧靠齐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屏幕的各边缘与中框之间间隙的均匀一致性,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
47.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框固定在贴合治具上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被固定在固定件上的
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与中框贴合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屏幕和中框之间的贴合,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中的屏幕和中框之间的贴合,本技术实施例以贴合治具应用于手机的屏幕和中框之间的贴合为例进行说明。
50.由于屏幕220在和中框210贴合之前,屏幕220已经通过排线与中框210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因此,屏幕220相对中框210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垂直屏幕220的方向的活动距离有限,以避免排线被拉扯断裂。
51.需要说明的是,屏幕和中框在贴合之前,屏幕与中框之间以通过排线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排线的一端与屏幕电连接,排线的另一端与中框电连接,例如,排线的另一端与中框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52.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100,包括基座110和固定组件120;基座110包括承载面111,承载面111上具有用于固定中框210的固定区域,固定组件120包括盖体121和至少一个固定件122,盖体121与基座110枢接,例如,盖体121可翻转至基座110的上方,至少一个固定件122可移动的设置在盖体121上,例如,固定件122可沿垂直盖体121的方向升降移动,固定件122与屏幕220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以使固定件122用于固定屏幕220;当中框210固定在固定区域内时,屏幕与中框通过排线连接,屏幕220固定在固定件122面向中框210的一侧,固定件122可带动屏幕220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或靠近中框210的方向移动,以使屏幕220与中框210分离或贴合;其中,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排线的长度。
53.可以理解的是,屏幕220和中框210贴合之前,屏幕220已经通过排线与中框210连接,例如,排线的一端与屏幕220连接,屏幕的另一端与中框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为了避免屏幕220相对中框210移动时排线被拉扯断裂,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或靠近中框的方向移动,其中,该预设间距小于排线的长度,这样,能够提高屏幕与中框贴合时的良率。
54.另外,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具体贴合时,先将手机的中框210固定在承载面111上的固定区域内(如图2所示),由于中框210与屏幕220已通过排线连接,因此,屏幕220放置在中框210上且与中框的贴合处重合,翻转盖体121,以使盖体121翻转至基座110的上方,固定件122相对盖体121向靠近中框210的方向移动,以使固定件122固定屏幕220,此时,固定在固定件122上的屏幕220位于中框210的正上方(如图3所示),由于屏幕220面向中框210的一侧上设有保护屏幕220的离型膜,因此,固定件122需先带动屏幕220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中框210的方向移动,以便于撕去屏幕220面向中框210一侧的表面的离型膜,之后,再通过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向中框210移动,以使屏幕220与中框210贴合(如图4所示)。
55.由此可见,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中框210固定在基座110的承载面111上的固定区域内,将屏幕220固定在固定件122上,其中,屏幕220与中框210通过排线连接,固定件122可带动屏幕220在预设间距内移动,且预设间距小于排线的长度,这样,一方面,当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中框的方向移动时,排线不会被扯断,从而提高了屏幕220与中框210贴合时的良率;另一方面,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向中框210移动,以使屏幕220与中框210贴合,不需要屏幕220与中框210的一侧靠齐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屏幕220的各边缘与中框210之间间隙的均匀一致性,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
56.另外,通过贴合治具100代替人工贴合,可以提高屏幕220与中框210之间的贴合精度,提高贴合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5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承载面111上设有与中框21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凹槽,将中框210嵌设在凹槽中,这样,凹槽可以对中框210进行限位和固定,因此,凹槽可以形成上述固定区域。
58.可以理解的是,凹槽可以与承载面111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一体件,这样,可以减少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59.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贴合治具100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块112,多个第一限位块112在承载面111上环绕设置,并围成固定区域。
6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块112凸出承载面111,且多个第一限位块112可以依次连接环绕形成封闭的固定区域。
61.或者,多个第一限位块112可以是间隔且环绕设置,以使多个第一限位块112限制出能够固定中框210的固定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区域并非是轮廓封闭的固定区域。
62.可选的,贴合治具100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与固定件122连接,以使驱动单元驱动固定件122沿垂直盖体121的方向升降移动。例如,驱动单元可以包括驱动电机。
63.另外,承载面111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块113,连接块113凸出承载面111,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块113的顶部高于承载面111,盖体121与连接块113枢接,例如,盖体121与连接块113的顶部枢接,这样,可以保证盖体121在翻转至承载面111的上方时,盖体121距离承载面11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设置在盖体121上的固定件122沿垂直盖体121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从而使固定件122能够带动屏幕220向靠近或背离中框210的方向移动。
6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122可以为吸附件,例如,固定件122可以为吸盘,屏幕220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在吸盘上。
65.为了使屏幕220的四周边缘与中框210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件122可以相对盖体12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移动,这样,固定件122便可带动屏幕22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屏幕220相对中框210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达到校正屏幕220和中框210之间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置的目的,从而使屏幕220的四周边缘与中框210之间的间隙均匀,能够进一步提高屏幕220的四周边缘与中框210之间间隙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手机等移动终端200的整体美观性。
66.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方向可以是xy平面的x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y方向。
67.由于屏幕220在和中框210贴合之前,屏幕220已经通过排线与中框210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因此,屏幕220相对中框210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垂直屏幕220的方向的活动距离均小于或等于排线的长度,以避免排线被拉扯断裂。
68.可选的,承载面111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块114,多个第二限位块114分别与基座110枢接,多个第二限位块114间隔设置且可围成与屏幕220相匹配的限位区域,这样,当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向中框210移动时,限位区域用于对屏幕220进行导向和限位,可以防止屏幕220在向中框210移动时发生偏移。
69.可以理解的是,当各第二限位块114翻转至承载面111上且围成限位区域后,限位
区域位于固定区域的正上方,且限位区域的边缘与固定区域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这样,屏幕220向中框210移动时,限位区域对屏幕220进行导向和限位,可以提高屏幕220与中框210之间相对位置的精确度,从而使屏幕220的四周边缘与中框210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提高移动终端200的整体美观性。
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第二限位块114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对屏幕220和中间之间间隙一致性的影响,参见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第二限位块114翻转至承载面111上,且各第二限位块114围成限位区域,屏幕220位于限位区域内时,各第二限位块114面向屏幕220的一侧可以设有厚度补偿片115,以通过厚度补偿片115降低补偿第二限位块114的制造或者安装误差值,其中,厚度补偿片115的厚度可根据补偿的误差值而定,例如,厚度补偿片115的厚度可以为0.04mm~0.06mm,如0.05mm,这样,可以提高屏幕220与中框210之间相对位置的精确度,从而使屏幕220的四周边缘与中框210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提高移动终端200的整体美观性。
71.另外,根据厚度补偿片115的厚度尺寸,还可以使限位区域的大小值可调,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屏幕220尺寸与中框210进行贴合,能够增大贴合治具100的适用范围。
72.例如,当屏幕220尺寸较小时,可以选用的厚度补偿片115的厚度大一些,而当屏幕220尺寸较大时,可以选用的厚度补偿片115的厚度小一些,具有以实际需要而定,在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7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100在贴合屏幕220和中框210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74.当固定件122为吸盘时,继续参见图2至图5所示,先将中框210固定在承载面111的固定区域内,再将屏幕220放置在中框210的正上方,此时,屏幕220相对中框210是活动的,并未与中框210贴合,之后将盖体121翻转至承载面111的上方,驱动单元驱动固定件122向靠近屏幕220的方向移动,并打开吸气阀,以使吸盘将屏幕220吸附固定在吸盘上,驱动单元驱动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向远离中框210的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屏幕220和中框210在贴合之前,屏幕220和中框210上的柔性电路印刷板已通过排线连接,因此,屏幕220随固定件122向背离中框210的方向移动时,移动的距离应保证排线不被拉扯断裂,当屏幕220相对中框2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后,可以调整固定件122相对盖体121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位置,以使屏幕220位于中框210的正上方,例如,使屏幕220的中心与中框210的中心重合等,校正屏幕220与中框210之间的相对位置,之后,撕去屏幕220面向中框210一侧的离型膜,翻转各第二限位块114,以使各第二限位块114围成限位区域,驱动单元驱动固定件122带动屏幕220向中框210移动,以使屏幕220与中框210贴合。
75.参照图6所示,屏幕220和中框210贴合后,先打开翻转式的盖体121,以使盖体121从基座110的上方移除,再打开翻转式的第二限位块114,最后将贴合好屏幕220的中框210从固定区域中取出进行后续的保压等工序,以使屏幕220和中框210合屏完成。
76.实施例二
7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系统,包括工作台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贴合治具100,贴合治具100安装在工作台上,且可相对工作台绕垂直工作台的回转轴线旋转。
78.上述方案中,通过使贴合治具100可相对工作台绕垂直工作台的回转轴线旋转,这样,在撕屏幕220上的离型膜时,可以通过旋转整个贴合治具100,以使屏幕220的四周均可
以旋转至操作人员的面前,以便于操作人员撕去屏幕220上的离型膜,从而降低倒装屏离型膜难撕的问题。
79.参照图7所示,可选的,贴合治具10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回转轨130,工作台上设有回转槽,回转轨130的中心轴线和回转槽的中心轴线均与贴合治具100的回转轴线重合,这样,贴合治具100的回转轨130位于回转槽内,并绕回转轴线旋转,这样,能够提高贴合治具100的旋转导向性。
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及贴合系统,其中,贴合治具通过将中框固定在基座承载面上的固定区域内,将屏幕固定在固定件上,其中,屏幕与中框通过排线连接,固定件可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移动,且预设间距小于排线的长度,这样,一方面,当固定件带动屏幕在预设间距内向远离中框的方向移动时,排线不会被扯断,从而提高了屏幕与中框贴合时的良率;另一方面,固定件带动屏幕向向中框移动,以使屏幕与中框贴合,这样,不需要屏幕与中框的一侧靠齐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屏幕的各边缘与中框之间间隙的均匀一致性,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性。
81.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8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