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3:17: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雾化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目的。现有的雾化治疗器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
3.实际使用中,雾状微粒从出气管持续不断的排出,并排向面罩,患者将面罩扣合在口鼻处,面罩上开设有出气孔,由于患者呼气和平衡气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药雾持续不断的排出,而患者的呼吸是间歇性的,当患者在呼气时,药雾向患者口鼻喷射,易导致使用者的呛咳、呼吸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多余的药雾也不断的由面罩上的出气孔排出,导致药雾的浪费,而选择雾化量相对性的少一点,口罩内的药雾浓度降低,且部分药雾依然外散,药雾浓度稀薄,导致雾化效果差,雾化时间增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雾化治疗器实际使用中,雾状微粒从出气管持续不断的排出,当患者在呼气时,药雾向患者口鼻喷射,易导致使用者的呛咳、呼吸受阻等不良反应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包括压缩机、外防护架、雾化杯、气流管路机构、药雾管路机构和切换机构,所述外防护架固定安装在压缩机上,所述药雾管路机构安装在外防护架上,所述雾化杯安装在压缩机顶部,所述气流管路机构的输入端与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气流管路机构的输出端与雾化杯的进气管连通,所述药雾管路机构的输人端与雾化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切换机构可切换药雾管路机构和气流管路机构的工作状态。
7.优选的,所述气流管路机构包括第一气管、三通阀组件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端连通在压缩机的出气端,所述第二气管另一端与三通阀组件的进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组件的一出口与第二气管连通,所述三通阀组件的另一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气管另一端与雾化杯的进气管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9.优选的,所述三通阀组件包括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第一气管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一出口与第二气管连通,所述三通阀门的另一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三通阀门
的阀杆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不完全驱动轮,所述第一转轴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不完全驱动轮。
10.优选的,所述药雾管路机构包括鼻罩和口罩,所述鼻罩位于口罩正上方,所述鼻罩和口罩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绑带,所述口罩外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溢流阀,所述鼻罩上端连通有药雾管,所述药雾管一端与雾化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药雾管上安装有限压阀,所述药雾管为软管,所述药雾管贯穿外防护架的上端位置。
11.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口罩连通,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鼻罩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两侧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第一管道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条,所述第一驱动条贯穿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条,所述第二驱动条贯穿第二管道,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贯穿支撑板,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一驱动条啮合,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二驱动条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上可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竖板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均贯穿竖板。
12.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支撑竖板、第一花键套、第二花键套、第一花键轴和第二花键轴,所述支撑竖板下端固连在压缩机上,所述第一花键套、第二花键套上下间隔分布且均可转动安装在支撑竖板上,所述第一花键套、第二花键套一端均贯穿支撑竖板,所述第一花键轴一端插设在第一花键套内,所述第一花键轴另一端与第四转轴固连,所述第二花键轴一端插设在第二花键套内,所述第二花键轴另一端与第五转轴固连。
13.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六转轴、第三驱动轮、第七转轴、第四驱动轮、第一万向联轴器和第二万向联轴器,所述第六转轴和第七转轴下端均可转动安装在压缩机上,所述第三驱动轮固定安装在第六转轴上,且所述第三驱动轮可与第一不完全驱动轮啮合,所述第四驱动轮固定安装在第七转轴上,所述第四驱动轮可与第二不完全驱动轮啮合,所述第六转轴与第二花键套之间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传动,所述第七转轴与第一花键套之间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传动。
14.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水平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可调节工作台的水平位置。
15.优选的,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两块板块、两根导向杆、螺杆和转盘,两块所述板块间隔分布且下端固连在压缩机上,两块所述板块分别位于工作台的两侧,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贯穿工作台的底部两端,所述导向杆端部分别固连在板块上,所述螺杆贯穿工作台且与工作台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端部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板块上,所述转盘可转动安装在一侧的板块上,所述转盘的转轴贯穿板块并与螺杆固连。
1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有益效果在于: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气流管路机构喷射至雾化杯中的药液中,并形成雾状微粒
从药雾管路机构喷出,从而进行雾化治疗,通过切换机构可切换药雾管路机构和气流管路机构的工作状态,使药雾的供给可适应性的随着患者的呼吸进行;药雾可随着患者的呼吸节奏适应性供给,避免药雾持续性向患者口鼻喷射,而导致的使用者呛咳、呼吸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减少药雾的浪费,导致雾化效果无明显降低,雾化时间无明显增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三通阀门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药雾管路机构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支撑竖板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切换机构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放大剖视图。
24.图中:压缩机1、外防护架2、雾化杯3、第一气管4、单向阀5、第二气管6、三通阀门7、第一转轴8、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鼻罩11、口罩12、绑带13、排气管14、溢流阀15、药雾管16、限压阀17、工作台18、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排气孔21、第一活塞22、第一驱动条23、第二活塞24、第二驱动条25、支撑板26、第二转轴27、第一驱动轮28、第三转轴29、第二驱动轮30、第一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2、竖板33、第四转轴34、第三锥齿轮35、第五转轴36、第四锥齿轮37、支撑竖板38、第一花键套39、第二花键套40、第一花键轴41、第二花键轴42、第六转轴43、第三驱动轮44、第七转轴45、第四驱动轮46、第一万向联轴器47、第二万向联轴器48、板块49、导向杆50、螺杆51、转盘5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参照图1-7,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用可适应性供药的雾化装置,包括压缩机1、外防护架2、雾化杯3、气流管路机构、药雾管路机构和切换机构,外防护架2固定安装在压缩机1上,药雾管路机构安装在外防护架2上,雾化杯3安装在压缩机1顶部,气流管路机构的输入端与压缩机1的出气端连通,气流管路机构的输出端与雾化杯3的进气管连通,药雾管路机构的输人端与雾化杯3的出气口连通,切换机构可切换药雾管路机构和气流管路机构的工作状态。压缩机1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气流管路机构喷射至雾化杯3中的药液中,并形成雾
状微粒从药雾管路机构喷出,从而进行雾化治疗,通过切换机构可切换药雾管路机构和气流管路机构的工作状态,使药雾的供给可适应性的随着患者的呼吸进行。
28.实施例2:
29.参照图1-7,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气流管路机构包括第一气管4、三通阀组件和第二气管6,第一气管4一端连通在压缩机1的出气端,第二气管6另一端与三通阀组件的进口连通,三通阀组件的一出口与第二气管6连通,三通阀组件的另一出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气管6另一端与雾化杯3的进气管连通。
30.第一气管4上安装有单向阀5,避免外部水汽由第一气管4回流到压缩机1内,而导致压缩机1的关键零部件的锈蚀。
31.三通阀组件包括三通阀门7,三通阀门7的进口第一气管4连通,三通阀门7的一出口与第二气管6连通,三通阀门7的另一出口与外界连通,三通阀门7的阀杆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第一转轴8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
32.高速气流由第一气管4进入三通阀门7内,通过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从而带动三通阀门7的阀杆和阀芯转动,可切换三通阀门7的导通方向,可选择将高速气流排至第二气管6,或将高速气流排至外界。
33.药雾管路机构包括鼻罩11和口罩12,鼻罩11位于口罩12正上方,鼻罩11和口罩1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绑带13,口罩12外连通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上安装有溢流阀15,鼻罩11上端连通有药雾管16,药雾管16一端与雾化杯3的出气口连通,药雾管16上安装有限压阀17,当药雾管16靠近雾化杯3的那一段的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限压阀17可打开,并将药雾管16内的药雾排至鼻罩11内,药雾管16为软管,药雾管16贯穿外防护架2的上端位置。患者采用坐姿最佳,将口罩12和鼻罩11戴在口鼻处,并通过多个绑带13进行捆绑固定,口罩12和鼻罩11和脸部之间贴合紧密,近似于密封状态,且患者采用鼻部吸气,口部呼气。
34.切换机构包括工作台18,工作台1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19,第一管道19一端与口罩12连通,工作台1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管道20,第二管道20一端与鼻罩11连通,第一管道19两侧均开设有排气孔21,第一管道19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2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条23,第一驱动条23贯穿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24,第二活塞2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条25,第二驱动条25贯穿第二管道20,工作台18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板26,两个支撑板26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27,第二转轴27一端贯穿支撑板26,第二转轴2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轮28,第一驱动轮28与第一驱动条23啮合,两个支撑板26之间可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29,第三转轴29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轮30,第二驱动轮30与第二驱动条25啮合,第二转轴27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1,第三转轴29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32,工作台18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板33,竖板33上可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轴34,第四转轴34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35,第三锥齿轮35与第一锥齿轮31啮合,竖板33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五转轴36,第五转轴36端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锥齿轮37,第四锥齿轮37与第二锥齿轮32啮合,第四转轴34和第五转轴36均贯穿竖板33。
35.切换机构还包括支撑竖板38、第一花键套39、第二花键套40、第一花键轴41和第二花键轴42,支撑竖板38下端固连在压缩机1上,第一花键套39、第二花键套40上下间隔分布
且均可转动安装在支撑竖板38上,第一花键套39、第二花键套40一端均贯穿支撑竖板38,第一花键轴41一端插设在第一花键套39内,第一花键轴41另一端与第四转轴34固连,第二花键轴42一端插设在第二花键套40内,第二花键轴42另一端与第五转轴36固连。
36.切换机构还包括第六转轴43、第三驱动轮44、第七转轴45、第四驱动轮46、第一万向联轴器47和第二万向联轴器48,第六转轴43和第七转轴45下端均可转动安装在压缩机1上,第三驱动轮44固定安装在第六转轴43上,且第三驱动轮44可与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啮合,第四驱动轮46固定安装在第七转轴45上,第四驱动轮46可与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啮合,第六转轴43与第二花键套40之间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47传动,第七转轴45与第一花键套39之间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48传动。
37.患者戴好口罩12和鼻罩11后,设备初始状态下时,三通阀门7为未接通状态,即第一气管4与第二气管6之间未接通,气流直接排至外界,限压阀17处于闭合状态,患者第一次吸气时,鼻罩11、第二管道20内部分空气被吸入患者体内,由于气压平衡的原理,第二活塞24向患者一侧移动,从而第二驱动条25带动第二驱动轮30转动,第三转轴29转动,第二锥齿轮32转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37转动,第五转轴36、第二花键轴42、第二花键套40同步转动,第二花键套40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47带动第六转轴43转动,从而第三驱动轮44转动,初始状态下,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恰好与第三驱动轮44啮合,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也恰好与第四驱动轮46啮合,第三驱动轮44在说明书附图中图3所示的状态下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转动一定角度,第一转轴8、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同步转动,从而三通阀门7转换为导通状态,高速气流导入雾化杯3并形成药雾,药雾流向药雾管16并使其内部气压迅速增大,限压阀17打开,药雾流向鼻罩11,从而鼻罩11内不断充入适量的药物,且在吸气过程中,患者将药雾吸入,鼻罩11内气压无较大变化,于此同时,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随着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同步转动,与上述的传动原理相同,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带动第四驱动轮46转动,经过一系列的传动,第一驱动轮28带动第一驱动条23转动,从而第一活塞22向远离第一驱动轮28的方向移动,最后第一活塞22移动至排气孔21的左侧,第一活塞22向口罩12移动的后段过程中,口罩12内气压升高,即吸气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口部紧闭,口罩12内气压升高至较高值时,溢流阀15打开,气体可由排气管14排出,可参考说明书附图中图7所示,初始状态下,第一活塞22和第二活塞24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吸气结束后,紧接着呼气开始,患者排出的废气在口罩12内,并使口罩12内气压增大,第一活塞22被气压推动且向着第一驱动轮28移动,直至推动至排气孔21和第一驱动轮28之间,后段过程中废气可由排气孔21排出,于此同时,第一驱动条23带动第一驱动轮28转动,同理,第四驱动轮46带动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反向转动,即三通阀门7切换至不导通状态,药雾停止生成,限压阀17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装置回到初始状态,之后工作状态同上所述,周而复始。
38.从而药雾可随着患者的呼吸节奏适应性供给,避免药雾持续性向患者口鼻喷射,而导致的使用者呛咳、呼吸受阻等不良反应,同时,减少药雾的浪费,导致雾化效果无明显降低,雾化时间无明显增长。
39.实施例3:
40.患者采用坐姿治疗,由于考虑到调节鼻罩11、口罩12的水平位置,来适应患者的坐姿,从而提高舒适度,参照图1-7,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切换机构还包括水平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可调节工作台18的水平位置。水平调节组件包
括两块板块49、两根导向杆50、螺杆51和转盘52,两块板块49间隔分布且下端固连在压缩机1上,两块板块49分别位于工作台18的两侧,两根导向杆50分别贯穿工作台18的底部两端,导向杆50端部分别固连在板块49上,螺杆51贯穿工作台18且与工作台18螺纹连接,螺杆51端部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板块49上,转盘52可转动安装在一侧的板块49上,转盘52的转轴贯穿板块49并与螺杆51固连。
41.通过转动转盘52带动螺杆51转动,使工作台18沿着导向杆50移动,可调节鼻罩11、口罩12的水平位置,药雾管16为软管可随之移动,从而使鼻罩11、口罩12位置适应患者的坐姿,提高设备使用舒适度。
42.总工作流程:
43.患者采用坐姿最佳,将口罩12和鼻罩11戴在口鼻处,并通过多个绑带13进行捆绑固定,口罩12和鼻罩11和脸部之间贴合紧密,近似于密封状态,且患者采用鼻部吸气,口部呼气,患者戴好口罩12和鼻罩11后,设备初始状态下时,三通阀门7为未接通状态,即第一气管4与第二气管6之间未接通,气流直接排至外界,限压阀17处于闭合状态,患者第一次吸气时,鼻罩11、第二管道20内部分空气被吸入患者体内,由于气压平衡的原理,第二活塞24向患者一侧移动,从而第二驱动条25带动第二驱动轮30转动,第三转轴29转动,第二锥齿轮32转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37转动,第五转轴36、第二花键轴42、第二花键套40同步转动,第二花键套40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47带动第六转轴43转动,从而第三驱动轮44转动,初始状态下,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恰好与第三驱动轮44啮合,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也恰好与第四驱动轮46啮合,第三驱动轮44在说明书附图中图3所示的状态下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转动一定角度,第一转轴8、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同步转动,从而三通阀门7转换为导通状态,高速气流导入雾化杯3并形成药雾,药雾流向药雾管16并使其内部气压迅速增大,限压阀17打开,药雾流向鼻罩11,从而鼻罩11内不断充入适量的药物,且在吸气过程中,患者将药雾吸入,鼻罩11内气压无较大变化,于此同时,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随着第一不完全驱动轮9同步转动,与上述的传动原理相同,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带动第四驱动轮46转动,经过一系列的传动,第一驱动轮28带动第一驱动条23转动,从而第一活塞22向远离第一驱动轮28的方向移动,最后第一活塞22移动至排气孔21的左侧,第一活塞22向口罩12移动的后段过程中,口罩12内气压升高,即吸气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口部紧闭,口罩12内气压升高至较高值时,溢流阀15打开,气体可由排气管14排出,初始状态下,第一活塞22和第二活塞24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吸气结束后,紧接着呼气开始,患者排出的废气在口罩12内,并使口罩12内气压增大,第一活塞22被气压推动且向着第一驱动轮28移动,直至推动至排气孔21和第一驱动轮28之间,后段过程中废气可由排气孔21排出,于此同时,第一驱动条23带动第一驱动轮28转动,同理,第四驱动轮46带动第二不完全驱动轮10反向转动,即三通阀门7切换至不导通状态,药雾停止生成,限压阀17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装置回到初始状态,之后工作状态同上所述,周而复始,雾化完成后,拆除口罩12和鼻罩11。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