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2:4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火锅领域,具体是指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


背景技术:

2.通过观察可知,锅内水煮沸时锅盖被顶起,会发生溢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经常使用的火锅而言,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实现方便用户在实施的过程中均匀地涮取食材,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影响了食材的口感,导致其不能均匀受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便实现食材加热均匀以及提升口感的火锅。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供实现喷泉效应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一与锅体围成空腔的筒体部,所述筒体部上设有供液态物质向外喷射出去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在筒体部上周向布置;所述筒体部上还设有供液态物质进入的进口;所述锅体的外缘设有方便拿握的把手部。
6.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部包括一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体以及固接在筒体下端的环形件,所述筒体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进口周向布置在环形件上。
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件通过其内缘一体成型在筒体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进口设为圆形通孔状,并靠近环形件的外缘方向。
8.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包括对称布置在锅体外缘的侧翼板,所述侧翼板设为弧形,并与锅体一体成型。
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部包括下筒体、套设在下筒体上的上筒体,所述进口位于下筒体的侧壁上;所述上筒体下端设有一喇叭状底部件,所述底部件上周向分布若干通孔一,所述底部件上端且位于上筒体上穿设一圆盘,所述圆盘上周向分布通孔二;所述上筒体上且位于圆盘上部穿设有上部开口的圆筒,所述喷射孔周向分布在圆筒的侧壁上。
10.进一步地,所述下筒体固接在一副锅体内部,所述副锅体贴附在锅体的内壁面上;所述副锅体上均布贯穿孔,所述下筒体通过其下端垂直卡接在副锅体的中心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副锅体内设有供卡接下筒体的圆形卡槽;所述副锅体的上端设有提手;所述副锅体的上端低于锅体的上端面;
12.所述下筒体的外壁面上设有提拉环,所述提拉环设为若干个,并铰接在下筒体上靠近下端的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包括若干固接在锅体外缘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锅体一体成型;所述上筒体设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的外径大于等于下筒体的外径。
14.进一步地,所述锅体设为上粗下细的盆状结构。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6.通过提出一种带有喷射部以及筒体部的结构,不但实现了方便用户煮食材且口感更佳的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减少溢出的问题,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喷射部的结构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图一;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图二;
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筒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实施例一
24.结合附图1-2,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包括锅体1,锅体1内设有供实现喷泉效应的喷射部,喷射部包括一与锅体1围成空腔的筒体部,筒体部上设有供液态物质向外喷射出去的喷射孔2,喷射孔2在筒体部上周向布置;筒体部上还设有供液态物质进入的进口3;锅体1的外缘设有方便拿握的把手部。
25.筒体部包括一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体4以及固接在筒体4下端的环形件5,筒体4上端封闭,下端开口;进口3周向布置在环形件5上。
26.环形件5通过其内缘一体成型在筒体4开口的边缘位置;进口3设为圆形通孔状,并靠近环形件5的外缘方向。
27.把手部包括对称布置在锅体1外缘的侧翼板6,侧翼板6设为弧形,并与锅体1一体成型。
28.锅体1设为上粗下细的盆状结构。
29.在利用其实施的过程中,将锅体1放置在电磁炉等上部,从而实现对其进行加热进而加热食材的功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筒体4以及环形件5设置在锅体1内部,一部分用于加热食材的水会经由进口3进入筒体4内,而后在逐渐吸收热量的过程中会使得一部分水经由喷射孔2喷出,从而形成了喷泉效应;并且,在这过程中,由于一部分被加热后的水经由喷射孔2喷出,而后这部分继续按照经由进口3进入筒体4内部继而再次喷出的循环过程执行,继而保证使得食材被充分加热的过程,继而保证食材的口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提升了被加热的食材的口感,以及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0.实施例二
31.结合附图3-5,筒体部包括下筒体7、套设在下筒体7上的上筒体8,进口3位于下筒体7的侧壁上;上筒体8下端设有一喇叭状底部件9,底部件9上周向分布若干通孔一10,底部件9上端且位于上筒体8上穿设一圆盘11,圆盘11上周向分布通孔二;上筒体8上且位于圆盘11上部穿设有上部开口的圆筒13,喷射孔2周向分布在圆筒13的侧壁上。
32.下筒体7固接在一副锅体18内部,副锅体18贴附在锅体1的内壁面上;副锅体18上均布贯穿孔,下筒体7通过其下端垂直卡接在副锅体18的中心位置。
33.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一的相同。
34.在利用本装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将本装置放置在提供热源的装置上,而后对锅体1内的汤汁等液态物质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液态物质经由进口3进入下筒体7内,而后通过下筒体7沿着上筒体8以及上筒体8以及下筒体7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当形成一定的压力之后,液态物质经由位于圆筒13上的喷射孔2喷出,从而形成了喷泉效应,而后继续循环,提高了食材加热的均匀性,继而提升了食材的口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使用方便。
35.副锅体18内设有供卡接下筒体7的圆形卡槽14;副锅体18的上端设有提手15;副锅体18的上端低于锅体1的上端面;
36.下筒体7的外壁面上设有提拉环16,提拉环16设为若干个,并铰接在下筒体7上靠近下端的位置。
37.提手15的作用是实现了方便用户提拉本装置中的副锅体18以及方便清洗的功能,并且,通过增设提拉环16,达到了方便提拉下筒体7的目的,方便清洗;提拉环16可设置为铰接在下筒体7外壁面上的弧形形状即可。
38.把手部包括若干固接在锅体1外缘的弧形板17,弧形板17与锅体1一体成型;上筒体8设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圆筒13的外径大于等于下筒体7的外径。
39.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供实现喷泉效应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一与锅体围成空腔的筒体部,所述筒体部上设有供液态物质向外喷射出去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在筒体部上周向布置;所述筒体部上还设有供液态物质进入的进口;所述锅体的外缘设有方便拿握的把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包括一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体以及固接在筒体下端的环形件,所述筒体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进口周向布置在环形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通过其内缘一体成型在筒体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进口设为圆形通孔状,并靠近环形件的外缘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包括对称布置在锅体外缘的侧翼板,所述侧翼板设为弧形,并与锅体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包括下筒体、套设在下筒体上的上筒体,所述进口位于下筒体的侧壁上;所述上筒体下端设有一喇叭状底部件,所述底部件上周向分布若干通孔一,所述底部件上端且位于上筒体上穿设一圆盘,所述圆盘上周向分布通孔二;所述上筒体上且位于圆盘上部穿设有上部开口的圆筒,所述喷射孔周向分布在圆筒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固接在一副锅体内部,所述副锅体贴附在锅体的内壁面上;所述副锅体上均布贯穿孔,所述下筒体通过其下端垂直卡接在副锅体的中心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锅体内设有供卡接下筒体的圆形卡槽;所述副锅体的上端设有提手;所述副锅体的上端低于锅体的上端面;所述下筒体的外壁面上设有提拉环,所述提拉环设为若干个,并铰接在下筒体上靠近下端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包括若干固接在锅体外缘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锅体一体成型;所述上筒体设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的外径大于等于下筒体的外径。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设为上粗下细的盆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喷泉效应的火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供实现喷泉效应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包括一与锅体围成空腔的筒体部,所述筒体部上设有供液态物质向外喷射出去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在筒体部上周向布置;所述筒体部上还设有供液态物质进入的进口;所述锅体的外缘设有方便拿握的把手部。本发明实用性和功能性强,可广泛应用于火锅技术领域。领域。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高风新 纪雪娇 管海军 高海亮 郭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卓尚汇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3/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