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06:4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的轨道车辆,比如高铁、地铁等每节车厢整体长度长,大多采用分段式结构,需要将多节车厢拼接成整个车体,使其能够达到车体的设计长度。
3.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营速度的大幅提升,不光对于车体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同样也对车厢的连接强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而目前的车厢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不足,两节车厢之间的传力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用于分段车厢的连接,通过设置于纵梁内的支撑杆,增强了底板与纵梁的连接强度,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板来将两节车厢上的支撑杆和纵梁连接起来,装配方式简单,而且传力效果好,连接强度高。
5.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包括两节相邻的车厢,每节车厢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下侧的纵梁,纵梁为空心结构,纵梁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纵梁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贴于两个纵梁下侧,并通过第一固定件穿过纵梁、支撑杆固定设置。通过设置于纵梁内的支撑杆,增强了底板与纵梁的连接强度,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板来将两节车厢上的支撑杆和纵梁连接起来,装配方式简单,而且传力效果好,连接强度高。
7.作为优选,纵梁包括位于两侧的侧壁和位于中部的凸梁,所述侧壁与凸梁的顶部均抵于底板下侧,侧壁与凸梁之间形成凹陷的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贴于凸梁的侧面设置。纵梁与底板存在三处连接,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安装支撑杆。
8.作为优选,所述侧壁向内延伸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表面抵于底板,一侧面抵于支撑杆上。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杆和位于中部的凸杆,所述侧杆和凸杆的顶部均抵于底板下侧。
10.作为优选,侧杆为腰形杆,提高了顶部和端部两处的强度。
11.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底板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前一车厢底板上的第一连接杆和设置于后一车厢底板上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拼合,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收尾相邻形成容纳第二连接杆的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二倾斜部、第二水平部、第二竖直部和
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第一倾斜部倾斜角度相同并相互贴合设置,第三水平部抵于第一水平部上。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倾斜部、第二水平部、第二竖直部和第三水平部与第一竖直部合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形变空间。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抵于第一水平部下表面。
15.作为优选,凸杆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两端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伸入凸梁的凹陷结构内,第二固定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板、凸杆、凸梁、第二凸部、凸梁、凸杆、第二连接板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主要用于分段车厢的连接,通过设置于纵梁内的支撑杆,增强了底板与纵梁的连接强度,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板来将两节车厢上的支撑杆和纵梁连接起来,装配方式简单,而且传力效果好,连接强度高。
18.2、纵梁与底板存在三处连接,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安装支撑杆;另外,将纵梁设计成空心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
19.3、支撑杆、侧壁与凸梁之间的底面、侧壁、翻边四边形成矩形结构,由于在真正使用时,底板受到的力大多数为竖直方向的力,故通过该矩形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20.4、侧杆、侧杆与凸杆之间的底面、凸杆、底板四边形成矩形结构,由于在真正使用时,底板受到的力大多数为竖直方向的力,故通过该矩形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21.5、本发明在两个相邻的底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拼合,通过纯力学设计来实现两个相邻的底板之间的连接,不使用任何的铆钉之类的固定件,将受到的作用力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抵消,防止车厢在运动过程中,在连接处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22.图1为车厢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3.图2为车厢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实施例2的车厢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8.图7为实施例2的另一视角车厢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9.图中,底板1、纵梁2、侧壁21、凸梁22、安装腔23、翻边24、支撑杆3、侧杆31、凸杆32、第一连接杆4、第一倾斜部41、第一竖直部42、第一水平部43、第二连接杆5、第二倾斜部51、第二水平部52、第二竖直部53、第三水平部54、空腔6、第一连接板7、第一凸部71、第二凸部72、第一固定件8、第二连接板9、第二固定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5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包括两节相邻的车厢,每节车厢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下侧的纵梁2,底板1与纵梁2为固定连接,纵梁2为空心结构,纵梁2内设有支撑杆3,用于连接底板1与纵梁2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杆3上端固定连接底板1,所述纵梁2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贴于两个纵梁2下侧,并通过第一固定件8穿过纵梁2、支撑杆3固定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主要用于分段车厢的连接,通过设置于纵梁2内的支撑杆3,增强了底板1与纵梁2的连接强度,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板7来将两节车厢上的支撑杆3和纵梁2连接起来,装配方式简单,而且传力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在使用时,可以将两块相邻的底板1上的作用力传动到支撑杆3和纵梁2上,且均匀作用于支撑杆3和纵梁2上,提高两块相邻的底板1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33.纵梁2包括位于两侧的侧壁21和位于中部的凸梁22,所述侧壁21与凸梁22的顶部均抵于底板1下侧,侧壁21与凸梁22之间形成凹陷的安装腔23,两个所述安装腔23内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贴于凸梁22的侧面设置。纵梁2与底板1存在三处连接,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安装支撑杆3。另外,将纵梁2设计成空心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
34.所述侧壁21向内延伸设有翻边24,所述翻边24上表面抵于底板1,一侧面抵于支撑杆3上,通过翻边24与支撑杆3相抵设置,使得支撑杆3、侧壁21与凸梁22之间的底面、侧壁21、翻边24四边形成矩形结构,由于在真正使用时,底板1受到的力大多数为竖直方向的力,故通过该矩形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35.所述支撑杆3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杆31和位于中部的凸杆32,所述侧杆31和凸杆32的顶部均抵于底板1下侧。支撑杆3与底板1存在三处连接,提高连接强度。侧杆31、侧杆31与凸杆32之间的底面、凸杆32、底板1四边形成矩形结构,由于在真正使用时,底板1受到的力大多数为竖直方向的力,故通过该矩形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通过上述两套矩形结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36.侧杆31为腰形杆,在使用时,侧杆31的顶部和端部为应力集中处,容易发生断裂,故设计成腰形杆,提高了顶部和端部两处的强度。
37.相邻的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增加两节车厢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同时,改善连接处的受力结构。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前一车厢底板1上的第一连接杆4和设置于后一车厢底板1上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相互拼合,所述第一连接杆4包括第一倾斜部41、第一竖直部42和第一水平部43,所述第一倾斜部41、第一竖直部42和第一水平部43收尾相邻形成容纳第二连接杆5的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杆5包括第二倾斜部51、第二水平部52、第二竖直部53和第三水平部54,所述第二倾斜部51与第一倾斜部41倾斜角度相同并相互贴合设置,第三水平部54抵于第一水平部43上。在使用时,若左侧的底板1受力,则通过第一倾斜部41传递到第二倾斜部51上,将力分配到两个底板1上,实现两个底板1共同受力,同理,在右侧的底板1受力,则通过第三水平部54抵于第一水平部43,将分配到两个底板1上,实现两个底板1共同受力。综上所述,无论哪个底板1受力,均可实现两个底板1共同受力,传力更加优化,进而防止车厢在运动过程中,在连接处发生损坏。
38.所述第二倾斜部51、第二水平部52、第二竖直部53和第三水平部54与第一竖直部42合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为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形变空间。具体的,若左侧的底板1受力,则通过第一倾斜部41传递到第二倾斜部51上,将力分配到两个底板1上,第二倾斜部51受力会产生向下的轻微形变,即,向空腔6内发生微小弯曲,在受力结束之后会复位;若右侧的底板1受力,则通过第三水平部54抵于第一水平部43,第三水平部54和第一水平部43受力会产生向下的轻微形变;当第一连接板7中部设有第一凸部71时,第一凸部71抵于第一水平部43下表面,第三水平部54和第一水平部43受力无法产生向下的轻微形变,故第三水平部54和第一水平部43在受力时会发生向上的轻微形变,即,向空腔6内发生微小弯曲,在受力结束之后会复位。
39.传统结构中,两个相邻的底板1之间通过铆钉或者连接销轴等结构固定连接,为刚性连接,在长期使用后,由于轨道车辆的振动或者长期受力,导致刚性连接发生不可逆的损坏。本发明在两个相邻的底板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相互拼合,通过纯力学设计来实现两个相邻的底板1之间的连接,不使用任何的铆钉之类的固定件,将受到的作用力通过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进行抵消,防止车厢在运动过程中,在连接处发生损坏。
40.实施例2
41.如图6-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凸杆32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7两端设有第二凸部72,所述第二凸部72伸入凸梁22的凹陷结构内,第二固定件1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板9、凸杆32、凸梁22、第二凸部72、凸梁22、凸杆32、第二连接板9设置。进一步的将纵梁2、支撑杆3、第一连接板7连接起来,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42.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