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及昆虫诱捕方法与流程

2022-03-26 06:2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及昆虫诱捕方法。


背景技术:

2.化学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在自然界中,昆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因此,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或迷向干扰其交配,影响下一代种群的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化学信息素防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农作物或农产品、对环境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保护天敌、非常好的兼容性等优势,是迄今为止最环境友好型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因此,通过开发高引诱活性的化学信息素及其配套诱捕技术是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天敌的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的重要前提。群集诱杀的一个重要原件是诱捕器,诱捕器是用于物理杀死引诱到的害虫,一些昆虫如少数夜蛾类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夜蛾诱捕器,果蝇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果实蝇诱捕器。但目前大多数昆虫例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老虎等,由于其飞行行为的特殊性,通常不得不使用水盆或粘胶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的最大问题是需要不断地加水,以维持诱芯与水面之间的一定距离,在夏天或干旱缺水地区,这一诱捕方法基本很难大面积实施。粘胶诱捕器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多风沙地区,诱捕效果也很差。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测报,由于其专一性和敏感性的优势,而且不需要进行昆虫种群鉴定,受到植保专家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专一性地引诱靶标害虫,结合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电子系统达到自动计数的目的,这是灯诱测报所无法达到的。
3.在诱捕昆虫时,往往通过添加具有化学信息素的昆虫诱捕剂进行诱捕工作,然而单一的昆虫诱捕剂往往只能诱捕同一种昆虫,在昆虫诱捕剂中添加多种化学信息素时,由于化学信息素之间的干扰会大幅度降低诱捕效果
4.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及昆虫诱捕方法,实现高效的分类化诱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且诱捕种类丰富的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及昆虫诱捕方法。
6.本发明的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包括:
7.多个诱捕单元,每个所述诱捕单元均包括罐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开口处的盖体;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昆虫诱捕剂;每个所述诱捕单元中的所述罐体内的昆虫诱捕剂均不相同;
8.触发模块,与所述诱捕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盖体的启闭;
9.通讯模块,与所述触发模块通过无线/有线连接,用于向所述触发模块发送信号;
10.控制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11.电源,与所述诱捕单元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和触发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所述通讯模块发送的信号,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磁线圈通电。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罐体内,采集罐体内的昆虫诱捕剂及昆虫图像,并将图像信号发送至通讯模块。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每个所述诱捕单元内的电磁线圈的通电,所述显示器显示每个所述诱捕单元的昆虫诱捕剂状态和昆虫状态。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交流电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1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太阳能充电板及锂电池,所述锂电池通过控制模块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开口处呈倾斜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开口边沿设有密封垫圈。
19.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昆虫诱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步骤一:在预定区域放置组合式昆虫诱捕器,向每个诱捕单元内装填不同类型的昆虫诱捕剂;
22.步骤二:监控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根据昆虫类型打开装填有对应的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
23.步骤三:持续监控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直至完成诱捕
2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5.本发明通过获得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的种类,人工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装填有对应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此时控制器经过通讯模块向触发模块发送信号,触发模块中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对应的信号之后向触发器发送对应的信号,然后触发器打开,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性,且靠近盖体的一端产生与永磁体靠近罐体一端相同的磁性,盖体打开,开始诱捕。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昆虫的高效率诱捕和分类诱捕。
26.本发明还通过监控诱捕单元内诱捕的昆虫数量和昆虫诱捕剂余量,两者的状况通过图像传感器传递至控制模块内的显示器上,帮助工作人员判断诱捕状况以决定是否完成诱捕或者补充昆虫诱捕剂,实现对昆虫诱捕的实时监控和判断过程。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昆虫诱捕器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诱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罐体;2、盖体;3、电磁线圈;4、永磁体;5、密封垫圈;6、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一
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昆虫诱捕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个诱捕单元、触发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
35.每个所述诱捕单元均包括罐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开口处的盖体;所述罐体上缠绕电磁线圈,所述盖体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昆虫诱捕剂,昆虫诱捕剂用于诱捕预定诱捕区域内的昆虫;每个所述诱捕单元中的所述罐体内的昆虫诱捕剂类型均不相同。
36.所述罐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罐体的开口处呈倾斜设置,进而使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闭合时,所述盖体倾斜设置,当有物体落在盖体上时沿着倾斜面向下滑落,防止盖体因为被压而无法正常打开。
37.所述罐体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垫圈,防止所述盖体和罐体密封时从两者之间的缝隙内进水进气,避免罐体内部的其他部件受潮,同时也避免罐体内的昆虫诱捕剂受潮氧化失效。
38.所述触发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和触发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所述通讯模块发送的信号,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磁线圈通电。
39.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罐体内,采集罐体内的昆虫诱捕剂及昆虫图像,并将图像信号发送至通讯模块。
40.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每个所述诱捕单元内的电磁线圈的通电,所述显示器显示每个所述诱捕单元的昆虫诱捕剂状态和昆虫状态。
41.所述电源为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交流电源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为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太阳能充电板以及锂电池,所述锂电池通过控制模块与所述诱捕单元连接。
4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工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装填有对应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此时控制器经过通讯模块向触发模块发送信号,触发模块中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对应的信号之后向触发器发送对应的信号,然后触发器打开,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性,且靠近
盖体的一端产生与永磁体靠近罐体一端相同的磁性,盖体打开,开始诱捕。
43.实施例二
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步骤一:在预定区域放置组合式昆虫诱捕器,向每个诱捕单元内装填不同类型的昆虫诱捕剂。
46.步骤二:步骤二:监控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根据昆虫类型打开装填有对应的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
47.步骤三:持续监控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直至完成诱捕。
48.在步骤二中,根据昆虫类型打开状态有对应的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的具体过程为:
49.获得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的种类,人工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装填有对应昆虫诱捕剂的诱捕单元,此时控制器经过通讯模块向触发模块发送信号,触发模块中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对应的信号之后向触发器发送对应的信号,然后触发器打开,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性,且靠近盖体的一端产生与永磁体靠近罐体一端相同的磁性,盖体打开,开始诱捕。
50.步骤三中的持续监控预定区域内的昆虫类型之外,还包括监控诱捕单元内诱捕的昆虫数量和昆虫诱捕剂余量,两者的状况通过图像传感器传递至控制模块内的显示器上,帮助工作人员判断诱捕状况以决定是否完成诱捕或者补充昆虫诱捕剂。
5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