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育种箱、柱和方法与流程

2022-02-24 17:4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贝类养殖领域,更具体而言是双壳类软体动物(诸如,牡蛎、蛤蜊、扇贝、贻贝等)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2.当前用于悬置在台桌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更具体而言是悬置牡蛎的育种技术包括数个涉及大量处理的步骤,因此人工成本很高。
3.在非潮汐水域或低潮的海域对双壳类软体动物进行育种主要有三种技术。
4.在第一种技术中,使用水泥将处于贝苗(spat)状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直接固定在绳索上。然后将携带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绳索悬置在台桌下6到18个月不等,这对应于贝苗的发育阶段。当双壳类软体动物达到成体(adult)大小时,将绳索从水中取出并进行分离步骤。分离步骤包括将双壳类软体动物与绳索以及彼此分离。在此育种过程中,贝苗固定和分离步骤需要雇佣大量费用高昂的人工。
5.此外,即使有网,捕食者也会大量捕杀双壳类软体动物群落。捕食与寄生虫和/或微生物现象相结合导致低产量,通常低于50%。
6.应该注意的是,在被固定到绳索之前,贝苗可以选择性地在灯笼网袋(lantern)中经历6个月的育成前(pre-grow-out)阶段。育成前阶段意味着贝类养殖者同样需要大量人工。然后,使用水泥将育成前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固定在绳索上。
7.此外,用于固定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水泥是另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水泥在水中会污染泻湖或贝类养殖场的水体。
8.另外两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以保护贝苗免受捕食。
9.这些是灯笼网袋育种技术,可允许t15贝苗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直到获得成体大小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为止。然而,这些技术需要定期暴露,以去除积聚在灯笼网袋内的藻类。此外,贝类养殖场要想盈利,必须同意通过收购大量灯笼网袋进行大量投资。
10.总体而言,由于使用大量人工和/或对设备进行大量投资,当前技术显示出低产量和高运营成本。
1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申请人在文件fr 3 032 860中描述了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在动态箱中的育种技术。
12.这种技术使用包括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箱。可浸入水中的主体被设计为固定在绳索上,以便悬置在育种台下方。
13.育种箱的可浸入水中的主体具有用于容纳和保护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壳体。根据这种技术,当双壳类软体动物处于贝苗状态时将其插入容纳和保护壳体中,此容纳和保护壳体包括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瓣。在收回位置,瓣覆盖贝苗以保护它免受捕食者的侵害。在展开位置,瓣使成体大小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可以轻松过滤浮游生物。应该指出的是,瓣预计会在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突增下展开。
14.当一组育种箱固定在悬置绳索上时,这种技术保留了垂直绳索悬置育种的优点。
事实上,固定在绳索上的一组育种箱占据了整个水柱高度,因此优化了每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过滤空间。然而,将每个育种箱固定到绳索上也需要大量人工。此外,这种育种箱的工业生产成本很高,特别是由于能够在双壳类软体动物生长的压力下展开的柔性瓣的设计。
15.文件us 5,515,813和fr 2 893 229中描述的其他技术性育种文件提出了形成育种柱的隔室化双壳类软体动物支撑托盘。支撑托盘通过设置在托盘中心的套管(cannula)固定,此套管包括递减(decreasing)部分,以便嵌套在另一个支撑托盘的上方和下方。套管被配置为使得悬置绳索可以延伸穿过它,以将育种柱悬置在台桌上。这两份文件描述的技术的优势在于使用了悬置在绳索上的垂直育种原理。然而,它们实施起来并不实际;特别是,它们需要在柱的整个高度上使用管状网来保护双壳类软体动物。此外,一旦柱装满了贝苗,运输到育种台就很复杂,因为育种柱的高度可能在3米到5米之间。


技术实现要素:

1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现的问题,申请人在此提出旨在改进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技术的技术性解决方案。
17.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育种箱,所述育种箱包括可浸入水中的主体,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孔口,绳索可以穿过所述孔口,所述育种箱包括设置在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中并且能够容纳和保护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至少一个壳体,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具有框架,所述框架从限定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上部的上边沿向至少一个侧壁的下端延伸,所述侧壁的下端限定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下部,所述框架由分别沿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b-b和c-c延伸的两个分支形成,所述两个分支相交于垂直于由所述分支的两个径向轴线b-b、c-c形成的平面的悬置轴线a-a穿过的孔口对应的点,所述分支界定确定数量的壳体,一方面,每个壳体配备有限定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下部的底部,另一方面,配备有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上部的上边缘的保护壁。
18.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述育种箱的优势在于其是一种培养基,可以保护双壳类软体动物免受捕食者的侵害并降低细菌传播的风险。所有这些都可以优化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产量。
19.有利地,所述育种箱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滑动件和在锁定位置与所述移动滑动件连通的平移滑动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允许两个育种箱通过叠加嵌套,同时所述移动滑动件,一方面,有助于使两个嵌套的育种箱沿悬置轴线a-a平移移动,另一方面,允许上育种箱相对于下育种箱倾斜移动。
20.特别地,所述锁定装置允许通过叠加在下方和/或上方来组装两个育种箱。此特征可以形成由确定数量的育种箱组成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
21.此外,所述锁定装置还与至少一个移动滑动件配合,上箱的锁定装置在下箱的移动滑动件中滑动,或者相反地,下箱的锁定装置在上箱的移动滑动件中滑动。
22.此外,当两个育种箱通过叠加嵌套时,所述移动滑动件还允许所述上育种箱相对于所述下育种箱倾斜。为了放大倾斜现象,同时也为了防止两个箱解锁,所述移动滑动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边沿处的肘节止动件。
23.更准确而言,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特征,所述锁定装置具有:
[0024]-至少一个凹形构件,设置在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上部,所述至少一个凹形构件包括位于穿过所述径向轴线b-b的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平行于所述径向轴线b-b的锁定滑动件连通,
[0025]-至少一个凸形构件,设置在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下部,所述至少一个凸形构件包括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偏移段和设置在所述偏移段的自由端的止动件,并且
[0026]-所述至少一个凸形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凹形构件互补。
[0027]
更具体而言,所述凸形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凹形构件中滑动并到达所述锁定位置。同样,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凸形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滑动件内滑动。对于通过叠加嵌套的两个箱,这种配置提供了相互之间的移动性。
[0028]
所述第一特征的第二个变型在于颠倒所述凸形构件和所述凹形构件的位置。根据此变型,所述凹形构件设置在所述下部,而所述凸形构件位于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上部。
[0029]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特征,所述育种箱包括四个双壳类软体动物壳体,分别相对于所述悬置轴线a-a径向设置并且位于所述框架的两个分支之间。
[003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特征,每个分支具有包括两个侧壁的横截面,所述两个侧壁彼此相对并且分别连接到限定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上部的上边沿的每个端部,所述两个侧壁相对于所述分支的中间纵向平面以底部展开且对称的方式延伸。
[0031]
所述分支的底部展开性质形成了一个跨越,通过一者在另一者上的叠加参与了两个育种箱的嵌套。
[003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特征,所述保护壁具有网状物,其网格(mesh)的尺寸从所述壳体底部到所述上边缘逐渐增加。此特征使得可以更好地保护在每个壳体底部发现的处于贝苗状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0033]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特征,所述育种箱包括至少两个臂,所述臂沿所述径向轴线b-b和/或所述径向轴线c-c延伸到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外部,每个臂连接到所述框架。所述两个臂有助于保持两个育种箱沿同一轴线叠加组装。
[0034]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特征,所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包括用于限制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以使其生长成确定形状的装置。
[0035]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悬置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数量的育种箱。
[0036]
所述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的特征在于每个育种箱分别沿悬置轴线a-a在下方和/或上方通过叠加嵌套;一方面,两个嵌套的育种箱被配置为可在所述育种箱相互抵靠的紧凑状态和所述育种箱在锁定时彼此保持一定距离的展开状态之间相对于彼此移动,另一方面,允许所述上育种箱相对于所述下育箱沿径向轴线b-b、c-c倾斜。
[0037]
有利地,嵌套的育种箱沿着悬置轴线a-a的移动性允许浸入水中的育种柱从其展开状态转向其紧凑状态。当检测到底水缺氧问题时,这种可能性特别有用。缺氧是在一些咸水泻湖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缺氧对应于泻湖水中氧饱和度的降低。这种现象是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异常炎热、无风等。已经观察到这种氧饱和度的下降从水柱的底部或基部蔓延到表面。所谓的底水缺氧因其传播方式而得名。但是,水柱的表面下部分,即表面以下约两米处,一般不会缺氧。底水缺氧会增加放置在靠近底部的水柱基部的双壳类软体动
物的死亡率。双壳类软体动物会窒息而死。事实上,处于紧凑状态的育种柱只在表面下延伸;将双壳类软体动物保存在氧饱和度足以让它们生存的水柱区域。
[0038]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包括一种悬置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
[0039]
根据本发明,所述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将处于紧凑状态的至少一个育种柱浸入水中的步骤,每个育种箱的每个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和
[0041]-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步骤,在此期间,育种柱在展开状态下保持浸入水中。
附图说明
[0042]
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出现在由所附的图1至图10示出的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其中:
[0043]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箱的俯视图;
[0044]
[图2]图2是图1的育种箱的侧视图的图示,其中育种箱的每个壳体包含双壳类软体动物;
[0045]
[图3]图3是图1的育种箱的嵌套构件的立体图;
[0046]
[图4]图4是两个育种箱相互嵌套的侧视图;
[0047]
[图5]图5是与图1的育种箱一致的一组两个育种箱的立体图,其中两个育种箱嵌套并处于悬置位置;
[0048]
[图6]图6是与图1的育种箱一致的一组两个育种箱的立体图,其中两个育种箱嵌套并处于收起位置;
[0049]
[图7]图7是图6的侧视图;
[0050]
[图8]图8是图7的育种箱组件的上育种箱处于倾斜位置的侧视图;
[0051]
[图9]图9是根据图1的育种箱的俯视图,其中育种箱配备有限制双壳类软体动物生长的装置;以及
[0052]
[图10]图10是根据图1的育种箱的俯视图,其中育种箱配备有悬置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牡蛎、蛤蜊、扇贝、贻贝等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的育种箱1。育种箱1可以比作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育种支撑物。
[0054]
育种箱1被配置为允许贝类养殖件悬置在台桌下方或连接至用于海上育种线的浮动支撑物的绳索下方。这种技术包括将双壳类软体动物悬置在一根绳索上,并将绳索附接在确定数量的层级(stage)上,这些层级以预定的距离间隔开,以占据整个水柱。
[0055]
为此,育种箱1包括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以便允许育种箱1浸入水中。优选地,在对生态负责的方式中,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被设计为在水生环境中呈生物中性。此外,仍然在此方式中,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可由生物基和/或再生的聚合物和/或复合材料制成。
[0056]
如图1至图10所示,育种箱1包括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中的至少一个壳体3。壳体3适于容纳和保护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优选地,壳体3适于容纳和保护单个双壳类软体动物。
[0057]
在此示例中,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框架20。优选地,框架20是穿孔的,以便于育种箱1的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浸入和浮出。
[0058]
框架20界定了确定数量的壳体3。出于这些目的,框架20由分别沿彼此垂直的两个径向轴线b-b和c-c延伸的两个分支21形成。两个分支21在两个横向端部210之间延伸。两个分支21相交于一点。因此,框架20具有十字形的横截面,其在图1、图3、图5、图6和图9中可见。框架20的这种特定配置使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硬化。
[0059]
如图1至图10所示,每个分支21包括在分支21的每个横向端部210之间延伸的上边沿211。上边沿211限定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上部22。分支21包括从上边沿211向下端213延伸的侧壁212。侧壁212的下端213限定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下部23。优选地,每个侧壁212被穿孔。
[0060]
此外,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适合悬置于育种台等支撑物上。为此,框架20包括设置在两个分支21的交叉点处的至少一个通孔孔口24。孔口24沿其定位的轴线对应于育种箱1的悬置轴线a-a。悬置轴线a垂直于由分支21的两个径向轴线b-b、c-c形成的平面。此外,孔口24被配置为使得绳索可以穿过可渗透的主体2的框架20。
[0061]
此外,分支21界定了确定数量的壳体3。特别地,分支21将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隔室化成彼此间隔开的四个单独的壳体3。在此示例中,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四个双壳类软体动物壳体,分别相对于悬置轴线a-a径向设置并且位于框架20的两个相邻分支21之间。
[0062]
在此示例中,框架20将每个壳体3隔开确定的距离。将每个双壳类软体动物隔开也有助于减少病菌、病毒和/或细菌(诸如,细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传播。
[0063]
从这个角度看,每个分支21的横截面包括彼此相对并分别连接到同一上边沿211的每一侧的两个侧壁212。更具体而言,两个侧壁212相对于分支21的中间纵向平面以底部展开且对称的方式延伸。优选地,两个侧壁212在下端213处的间距相对于在上边沿211处的上端处的间距更大。因此,每个分支21包括在下方开口并限定跨接空间214的底部展开的中空结构,跨接空间214有助于允许通过与另一个育种箱1的分支21叠加来嵌套。跨接空间214在框架20的下部23中是开放的,并且一方面由分支21的每个侧壁212的内表面横向地界定,另一方面由上边沿211在上方界定。
[0064]
作为参考,上边沿211在两个横向端部210之间纵向延伸150mm至200mm之间的距离。同时,仍然作为参考,上边沿211在其每一侧之间横向延伸15mm至25mm之间的距离。此外,同一分支21的每个侧壁212的两个下端213之间的中心距离在30mm至40mm之间。
[0065]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壳体3配备有限定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下部23的底部30。底部30从属于两个不同分支21的相邻侧壁212的下端213延伸。此外,壳体3具有从壳体3的底部30纵向延伸到上边缘32的保护壁31。上边缘32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上部22处。
[0066]
保护壁31包括前部和固定到每个分支21并且有助于横向界定壳体3的两个侧部。
[0067]
在此示例中,保护壁31包括从壳体的底部30纵向延伸到轴环34的下部33。优选地,下部33相对于平行于悬置轴线a-a的法线n倾斜。在此示例中,下部33相对于法线n的倾斜角αi在15
°
至30
°
之间,并且优选地,相对于法线n的倾斜角αi为20
°

[0068]
当在壳体3内装入处于贝苗状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时,双壳类软体动物的铰合部(hinge)或其背部部分抵靠壳体的底部30定位。因此,双壳类软体动物过滤膜通过下部33的倾斜朝向壳体4的外部定向。此特征确保可以更好地过滤,并且根据保护壁31的取向来定向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
[0069]
套环34装配到保护壁31并在其每个侧边缘之间横向延伸。保护壁31还包括从轴环34纵向延伸到上边缘32的上部35。
[0070]
保护壁31为壳体3提供横向保护。实际上,其从两个不同的分支21的两个相邻的横向端部210横向延伸。这种横向保护可以防止诸如鲷鱼之类的捕食者从横向接近壳体3。此外,壳体3还可包括后壁310,后壁310在与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内部相邻的两个分支21之间延伸。优选地,壳体3一方面由保护壁31和后壁310横向地界定,另一方面由底部30在下方界定。
[0071]
此外,保护壁31产生壳体3,其深度可在70mm至100mm之间变化。壳体3的深度由壳体3的底部30和保护壁31的上边缘32之间的距离限定。这种深度的壳体3可以容纳处于贝苗阶段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成体大小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0072]
有利地,壳体3的底部30和保护壁31由网状的穿孔结构形成。壳体3的底部30和保护壁31的网状物具有确定尺寸的网格。
[0073]
有利地,在此示例中,网状物包括尺寸从壳体3的底部30到上边缘32逐渐增加的网格。作为参考,壳体底部30处的网状物的网格可包括2.5mm
×
2.5mm和6mm
×
6mm之间的尺寸。相反,上部35中的网状物的网格可包括12mm
×
12mm和25mm
×
25mm之间的尺寸。需要注意的是,网状物的网格可以是任何形状,诸如,多边形、平行六面体、圆形等。
[0074]
有利地,底部30的网状物可以包括更紧密的网格。每个壳体都可以容纳小砾石或沙子,以促进穴居双壳类软体动物(诸如,蛤蜊、鸟蛤、樱蛤、扇贝等)的育种。
[0075]
优选地,后壁310可以包括与保护壁31具有相同特性的网状物。
[0076]
壳体3的特性,特别是网状物,一方面有利于育种箱1的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浸入和浮出,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水和浮游植物的循环,这保证了壳体3的良好充氧和向壳体3中所含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提供良好的食物供应。网状物允许贝类养殖者在不使用保护网的情况下保护其双壳类软体动物生产。
[0077]
此外,保护壁31的下部33的倾斜性质允许在套环34下方的壳体3的体积减小,这有助于通过两个育种箱1的叠加来优化嵌套。
[0078]
有利地,叠加数个育种箱1使得设想悬置在台桌下的贝类养殖成为可能。目标是利用所有可用的水深来优化双壳类软体动物生产量。事实上,一些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地点可能有数米的水高。作为参考,在法国,thau泻湖场地的水高在3m至9m之间。为了在这样的水柱上优化养殖,育种箱1被配置为与其他育种箱1上下叠加嵌套。
[0079]
优选地,育种箱1被配置为使得壳体3的每个底部30与上和/或下育种箱1的壳体3的底部30分开40mm至120mm之间的距离。这使得每米可以获得8到15个育种箱1。
[0080]
如图1至图10所示,育种箱1包括平移滑动的锁定装置4。锁定装置4允许通过叠加在下方或上方来嵌套两个育种箱1。锁定装置4还确保两个嵌套的育种箱1之间的结合是可逆的。
[0081]
特别地,锁定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凹形构件40和至少一个凸形构件41。凸形构件41与凹形构件40互补。第一育种箱1的锁定装置4被配置为与相对于第一育种箱1叠加在下方和/或上方的另一育种箱1的锁定装置4配合(如图4至图8所示)。
[0082]
如图2和图3具体所示,特别地,锁定装置4具有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上部
22中的至少一个凹形构件40。
[0083]
在此示例中,凹形构件4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400,其位于穿过径向轴线b-b的平面中。开口400设置在分支21的第一横向端部210处。凹形构件40的开口400与沿着平行于径向轴线b-b的轴线在上边沿211下方延伸的滑动件40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凸形构件41被配置为在滑动件401中滑动以锁定在凹形构件40中。
[0084]
为配合另一叠置育种箱1的凹形构件40,将凸形构件41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下部23中。
[0085]
根据未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凸形构件41和凹形构件40的相应位置可以颠倒。根据这种布置,凹形构件40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下部23中。相反地,凸形构件41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上部22中。
[0086]
优选地,凸形构件41包括相对于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偏移段410。偏移段410可以使位于偏移段410的自由端处的止动件411偏移。在此示例中,止动件411由钩形成。
[0087]
在图1至图10所示的示例中,育种箱1包括四个凹形构件40和四个凸形构件41。这里,凹形构件40和凸形构件41关于径向轴线b-b和c-c对称地成对分布在每个分支21上。
[0088]
在这个意义上,根据所示示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分支21,即沿着径向轴线b-b延伸的凹形分支21b和沿着径向轴线c-c延伸的凸形分支21c。凹形分支21b和凸形分支21c之间的这种区别是由它们所包括的构件40、41的类型决定的。
[0089]
根据此示例,凸形分支21c仅包括在分支21、21b、21c之间的交叉点的任一侧成对地两两分布的凸形构件41。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凸形构件41设置在跨接空间214中。更准确而言,凸形构件41设置在侧壁212的下端213处的跨接空间214中。
[0090]
如图1所示,一对凸形构件41设置在平行于凹形分支21b的平面p中。
[0091]
凸形分支21c包括两对凸形构件41,凸形构件41设置在距两个分支21、21b、21c的交叉点的确定距离处。优选地,两对凸形构件41设置在距两个分支21、21b、21c的交叉点相等的距离处。
[0092]
根据图1至图10所示的示例,凹形分支21b仅包括在分支21、21b、21c之间的交叉点的任一侧成对地两两分布的凹形构件40。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凹形构件41在凹形分支21b的侧壁212上方延伸。
[0093]
凹形分支21b包括相对于凸形分支21c成对地对称延伸的两对凹形构件40。每对凹形构件40在凸形分支21c的任一侧延伸。构成一对的两个凹形构件40平行于凹形分支21b延伸。
[0094]
锁定装置4具有特定的配置,使得当第一育种箱1的径向轴线b-b与第二育种箱1的径向轴线c-c叠加时,可以通过叠加来嵌套两个育种箱1。这是由于凹形构件40和凸形构件41对称地分布在两个单独的分支21、21b、21c上的事实。因此,为了组装两个育种箱1,建议将第一育种箱1相对于第二育种箱1沿悬置轴线a-a旋转90
°

[0095]
根据此组装方法,育种箱1的柱5具有育种箱1的组件,其中每个育种箱1相对于其上方和/或下方嵌套的育种箱1偏移90
°
。柱中的每个育种箱1分别沿悬置轴线a-a在下方和/或上方与至少一个其他育种箱1嵌套。
[0096]
如图1和图3的示例所示,育种箱1包括设置在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滑动件6。在此示例中,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四个移动滑动件6。每个移动滑动件6分别
与锁定装置4的凹形构件40的锁定滑动件401连通。
[0097]
每个移动滑动件6沿平行于悬置轴线a-a的轴线延伸。因此,当凸形构件41被锁定在移动滑动件中时,其可以在平行于悬置轴线a-a的方向上在移动滑动件6中滑动。
[0098]
如图4所示,两个育种箱1通过前后移动被锁定在两个层级。在这个意义上,上育种箱1的第一对凸形构件41通过在第一方向上以平移移动滑动被锁定在下育种箱1的第一对凹形构件40中。上育种箱1的第一对凸形构件41与下育种箱1的凸形分支21c邻接,以允许上育种箱1的第二对凸形构件41锁定在下育种箱1的第二对凹形构件40中。在与第一平移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平移移动。第二平移移动使上育种箱1的两对凸形构件41进入锁定位置。
[0099]
锁定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在这个位置,上育种箱1的每个凸形构件41都被锁定在移动滑动件6中。在锁定位置,两个育种箱1可通过每个移动滑动件6沿悬置轴线a-a相对于彼此平移移动。
[0100]
为了获得这样的结果,移动滑动件6成对地设置在平行于凸形分支21c的平面q中。优选地,移动滑动件6和凸形构件41设置在距两个分支21、21b、21c的交叉点相同的距离处。
[0101]
在锁定位置,两个育种箱1可在两种状态,即紧凑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移动。在紧凑状态下,上育种箱的每个凸形构件41位于下育种箱的移动滑动件6的下端。在紧凑状态下,上育种箱1抵靠在下育种箱1上(如图6所示)。相反,在展开状态下,上育种箱1的每个凸形构件41与下育种箱1的凹形分支21b的上边沿211邻接。在展开状态下,两个育种箱1在保持锁定的同时彼此保持一定距离(如图5所示)。
[0102]
当然,两个育种箱1相对于彼此锁定的这种可移动性可以被转移到育种箱1的柱5,所述柱能够在致动器的作用下从紧凑状态转向展开状态。作为参考,致动器可以是一根绳索,此绳索穿入构成柱5中的每个育种箱1的孔口24中。升高此绳索可以使柱5从展开状态转变为紧凑状态;相反,使绳索松弛可以使其从紧凑状态进入展开状态。
[0103]
紧凑状态可用于将育种箱1的柱从陆上地点运输到位于水体中的育种台,在陆上地点,可以向柱5的育种箱1中装入双壳类软体动物。此外,当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5启动时,紧凑状态可以保护处于贝苗状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或使它们保持在每个壳体中。这也适用于更高口径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0104]
双壳类软体动物悬置育种期间可以使用展开状态;事实上,育种箱1之间的间距可促进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此外,也可以在养殖前将双壳类软体动物装入柱5时和当双壳类软体动物成熟待食用时卸载柱5时使用展开状态。
[0105]
需要说明的是,当育种箱1组装在柱5中时,无论是处于展开状态还是紧凑状态,柱5中的育种箱1都有助于限制进入嵌套在下方的育种箱1的壳体3。从这个意义上说,位于柱5顶部的育种箱可以不装载双壳类软体动物,以免因捕食者造成损失。
[0106]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避免育种箱1的柱5在组装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至少一个防错装置25。根据所示示例,防错装置25设置在两个凸形构件41的公共平面p中的凸形分支21c上。优选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四个防错装置25。每个防错装置25由不包括止动件的滑动件形成,因此不允许通过叠加锁定两个育种箱1。
[0107]
如图8所示,当两个育种箱1相互嵌套时,可浸入水中的主体的框架20的结构允许上育种箱1相对于下育种箱1倾斜。在此,此倾斜围绕径向轴线b-b发生。
[0108]
倾斜是通过提升位于其凸形分支21c一侧的上育种箱1的一部分而获得的。两对不同的两个凸形构件41与下育种箱1的凹形分支21b的上边沿211邻接,而上育种箱的另外两个凸形构件41在移动滑动件6内倾斜。
[0109]
为了改善这种倾斜现象,移动滑动件6包括设置在上边沿211处的肘节止动件60。肘节止动件60设置在移动滑动件6的延伸部中。肘节止动件60与移动滑动件6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此示例中,肘节止动件60由在上边沿211中制成的槽形成。槽沿径向轴线b-b纵向延伸。
[0110]
有利地,凸形构件41的钩接合在肘节止动件60的槽和上边沿211的边缘表面之间,从而使上育种箱产生摇摆移动。肘节止动件60允许倾斜,同时防止上育种箱1脱离。
[0111]
倾斜使得可以在启动之前装载由确定数量的带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育种箱1组装而成的柱5。相反,倾斜允许成熟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养殖后卸载。这种倾斜现象有利于从柱上装载和卸载育种箱1的操作。此外,由于两个连续的育种箱1是按照90
°
的径向偏移嵌套的,同一柱中的两个连续的育种箱也以90
°
的径向偏移倾斜。
[0112]
如图1、图2以及图4至图8所示,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包括至少两个臂7,它们沿径向轴线b-b或径向轴线c-c延伸到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外部,每个臂7连接到框架20。在此示例中,每个臂通过位于径向轴线b-b和/或径向轴线c-c的任一侧上的壳体3的保护壁31连接到框架20。每个臂7设置在与凸形构件41相同的平面r中。平面r在育种箱1的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下方延伸。平面r平行于由径向轴线b-b和c-c形成的平面。
[0113]
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还可以包括位于两个径向轴线b-b和c-c上的四个臂7(如图7所示)。
[0114]
在此示例中,臂7包括装配有钩的自由端70和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结构的至少一个偏移段71。钩在悬置轴线a-a的方向上定向。钩具有与位于径向轴线c-c的同一侧上的凸形构件41相同的取向。
[0115]
臂7有助于使包括确定数量的育种箱1的柱5保持结合。事实上,臂7延伸到结构外部,并且可以将下育种箱1保持在上育种箱1的轴线上。这在受周期性涌浪影响的水产养殖场中很有用。
[0116]
此外,臂7还有助于防止在倾斜情况下(如图8所示)使两个连续的育种箱解锁。当双壳类软体动物被装入育种箱1的柱5的每个壳体3中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浮出水面的这种情况下,柱5悬置以便用双壳类软体动物填充它;由于它们在平面r中的位置和它们的取向,臂7有助于使柱5保持直立。
[0117]
如图9所示,育种箱1可以包括用于限制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的装置8。限制装置8允许双壳类软体动物生长成确定的形状。
[0118]
在此示例中,限制装置8可由绳索80形成,绳索80被设置成阻止双壳类软体动物沿着轴线生长。因此,施加到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前部的限制可以使双壳类软体动物3形成心形壳。在此示例中,绳索80的定位通过设置在保护壁31的套环34上的孔36来选择。由于可浸入水中的主体2的穿孔性质,绳索80可以从一个壳体3延伸到另一个壳体,以限制分别包含在每个壳体3中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0119]
需要说明的是,限制装置8也可以形成为爪或杆。
[0120]
如图10所示,为了悬置在育种台上,育种箱1的柱5需要附接到此台桌的装置。如图
10所示,柱5的上育种箱1可以通过悬置绳索9连接到台桌上,悬置绳索9具有附接到上育种箱1的四个点。此处,悬置绳索9被分成四部分,以便在每个分支21下方穿过。四点附接可以使柱5以平衡的方式悬置。
[0121]
为了固定所述附接,育种箱1的柱5因此悬置在四个附接点处。附接点可对应于形成在至少一个分支21、21b、21c的横向端部210处的孔口215。每个孔口215沿着形成它的分支21的径向轴线延伸(图2、图3和图5中示出)。
[0122]
此外,如图10所示,悬置绳索9也可以穿过两个相对的臂7,仍然以稳定悬置结构为目的。
[0123]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悬置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育种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柱5,柱5包括确定数量的育种箱1。
[0124]
所述育种方法包括装载柱5的每个育种箱1的壳体3的步骤。有利地,可以使用围绕育种箱1的径向轴线b-b的倾斜移动,以便于接近壳体3以放置双壳类软体动物。优选地,每个壳体3中仅插入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总体而言,无论是大规格(t20)还是小规格(t6,t8),双壳类软体动物都在贝苗状态下插入。
[0125]
为了优化柱式养殖,例如,在育种现场的深度在5米到6米之间,组装了50个育种箱1的柱。有利地,在其紧凑状态下,50个育种箱的柱1具有低于1.5米的高度。这种低高度允许以紧凑的状态轻松地将柱5从装载地点运送到育种台。
[0126]
在启动之前,使柱5置于其紧凑状态,以将每个柱5传送到育种地点。从展开状态到紧凑状态的过程通过沿着每个育种箱1的悬置轴线a-a延伸的绳索进行管理。
[0127]
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将处于紧凑状态的至少一个育种柱5浸入水中的步骤。在浸入水中时,每个育种箱1的每个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双壳类软体动物。然而,可以不在柱5的顶部装载育种箱1的壳体3。
[0128]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预养殖步骤,在此期间,育种柱5在其紧凑状态下在确定的时间段内保持浸入水中。此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装入壳体3中的贝苗的大小。此步骤可以保存和保护贝苗,使得它们可以吸水并保持在其壳体3的底部30。实际上,当它们被装载到每个壳体3中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贝苗没有充分装载水以保持在每个壳体3的底部30。预养殖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从大口径贝苗(t20)的1分钟或更短到小口径贝苗(t6,t8)的7到30天不等。如果在存在大涌浪的情况下浸入水中,则优选延长预养殖步骤的持续时间,直到涌浪消退为止。
[0129]
所述育种方法包括使育种箱1的柱5展开的步骤。此步骤包括释放沿着悬置轴线a-a延伸的绳索的上端,然后育种箱1在重力作用下从紧凑状态转向展开状态。
[0130]
在地中海型和/或温带水产养殖区中,使柱5展开的步骤优选在双壳类软体动物生长期间进行。也就是说,其发生在春季和/或秋季。生长期主要是由于水产养殖育种环境中存在浮游生物。
[0131]
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育种步骤,在此期间,育种柱5在展开状态下保持浸入水中。展开状态确保双壳类软体动物2的最佳生长。在此示例中,育种阶段可以在6至18个月之间,且优选地,发育阶段可以在10至14个月之间。
[0132]
所述育种方法可包括模拟海洋沼泽的一个或多个暴露时间段。这种暴露技术为贝类养殖者所熟知;它可以通过产生一段时间的压力来强化双壳类软体动物,随后使其强劲
地突增生长。
[0133]
所述育种方法包括当双壳类软体动物2已达到其成体大小时,对一组育种箱1进行浮出操作。浮出是通过提升悬置绳索9来进行的。
[0134]
所述方法还包括提取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操作。此步骤包括将双壳类软体动物与每个育种箱1分开。这可以在浮出期间直接完成。通常,使用提升垫使其浮出。有利地,柱5的每个育种箱1的倾斜移动允许在浮出期间提取成体大小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0135]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现行营销标准对双壳类软体动物进行处理的阶段。举例而言,双壳类软体动物在上市前可进行纯化和储存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