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气设备和变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6:5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和变频设备。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气设备腔体内的功率板(设置有主功率器件的电路板)会产生的热量较多,为了对腔体内的主功率器件进行散热,在腔体内设计有风道,风道内除了散热器外,还可能有进出风挡板、风扇、导风板、密封零件和线缆等,一旦有污染物(如棉絮、粉尘、碎屑等)进入风道内,很难由风道自循环系统将其排出,最终会在电气设备的风道内部堆积,且人工清理操作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堆积的污染物影响风道内的空气交换,导致主功率器件散热困难,最终导致产品故障、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气设备和变频设备,旨在避免因风道堵塞而导致的功率板上的主功率器件散热困难的问题发生。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机壳、散热基板以及功率板,所述机壳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基板固定在所述机壳上,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的散热口;所述功率板固定在所述机壳上,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功率板上的主功率器件裸露于所述散热口处,并贴设于所述散热基板。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散热基板背离所述功率板的表面。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为插齿散热器、铲齿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或液冷散热器。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上的主功率器件涂敷有导热硅脂,贴合在所述散热基板上。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功率板垂直设置,并与所述功率板电性连接;且所述机壳设有用于对所述驱动板散热的散热件。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导风罩和风扇,所述驱动板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侧壁上,所述导风罩设在所述驱动板上,以围合形成风道,用于将所述驱动板上的发热器件罩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导风罩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上开设有风口,所述风口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区域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扇设在所述风道,用于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并由所述出风口导出。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与所述驱动板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封盖在所述机壳侧壁上开设的散热口处;所述驱动板贴设在所述散热板的内侧表面。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功率端子,所述功率端子设在所
述机壳上,并与所述功率板通过排线电性连接。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频设备,所述变频设备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气设备,多个所述电气设备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电气设备上的所述散热基板为一体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功率板上的主功率器件直接贴设在散热基板上,且散热基板直接与外界连通,功率板上主功率器件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基板传输至外界,实现对功率板上的主功率器件的快速散热,替换了传统的风道中布置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从而避免了风道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进而防止因风道堵塞而导致的散热效率差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气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气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设备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设备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气设备16散热孔10机壳17排线11散热基板20功率板12功率端子30驱动板13控制显示器40散热件14面盖板41导风罩15功率端子盖
ꢀꢀ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气设备,旨在避免因风道堵塞而导致电气设备散热困难的问题发生。
29.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气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30.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气设备110,包括机壳10、散热基板11以及功率板20,机壳10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基板11固定在机壳10上,用于封堵容纳腔的散热口;功率板20固定在机壳10上,并位于容纳腔中;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裸露于散热口处,并贴设于散热基板11。
31.可以理解地,通过将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直接贴设在散热基板11上,且散热基板11直接与外界连通,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发出的热量的直接通过散热基板11传输至外界,实现对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的快速散热,避免传统的风道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进而防止因风道发生堵塞而影响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的散热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2.具体地,电气设备110包括机壳10、散热基板11以及功率板20,机壳10开设有容纳腔,散热基板11固定在机壳10设有散热口的底板上,用于封堵容纳腔的散热口,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通过散热口贴设在散热基板11,如此散热基板11的一侧面直接贴设在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与之对立的另一侧面朝向外界,用于将热量散热至外界;使得贴设在散热基板11上的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散热基板11传输至外界,实现快速散热。
3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基板11为液冷散热板,并在液冷散热板远离功率板20的一侧设置有翅片,用于更加快速地散热。
3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基板11背离功率板20的表面设有铲齿散热器,用于快速散热。
35.具体地,电器设备100包括整流器和逆变器。
3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气设备100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在散热基板11背离功率板20的表面。
37.可以理解地是,散热器设在散热基板11背离功率板20的表面,用于对散热基板进行散热。
3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基板11可为散热器的基板。
3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散热器为插齿散热器、铲齿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或液冷散热器。
40.可以理解地,对应不同的散热环境,可以设置不同的散热器与散热基板11搭配使用,散热器可为插齿散热器、铲齿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或液冷散热器。
41.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在散热环境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液冷散热器,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板连接在散热基板11上,利用液冷散热器内的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可快速散热;或在散热基板11上设置散热翅片等散热构件。
4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功率板20上的主功率器件涂敷有导热硅脂,贴合在散热基板11上。
43.可以理解地,为了更好地散热,通过在功率板20与散热基板11之间设置导热硅脂,并通过螺钉固定,实现功率板20与散热基板11之间的无缝连接,进而通过导热硅脂,可以实现更好地热量传递。
4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气设备100还包括驱动板30,驱动板30与功率板20垂直设置,并与功率板20电性连接;且机壳10设有用于对驱动板30散热的散热件40。
45.可以理解地,为了节省电气设备110的设置空间,通过将功率板20与驱动板30垂直设置,充分利用容纳腔的内部空间,发热量较大的功率板20设置在散热基板11上,将驱动板30设置在机壳10的侧壁上;并在机壳10上设置有用于对驱动板散热的散热件40,实现对驱动板30的单独散热,可以是散热板,也可以是单独的散热风道。
4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件40包括导风罩41和风扇,驱动板30固定在机壳10的侧壁上,导风罩41罩设在驱动板30上,以围合形成风道,用于将驱动板30上的发热器件罩设在风道内;导风罩4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10上开设有风口,风口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与进风口连通,出风区域与出风口连通,风扇设在风道,用于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并由出风口导出。
47.可以理解地,散热件40包括导风罩41及风扇,导风罩41罩设在驱动板30上,以围合形成风道,用于将驱动板30上的发热器件罩设在风道内,对驱动板上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导风罩4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10上开设有风口,风口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与进风口连通,出风区域与出风口连通,风扇设在风道,用于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并由出风口导出。
4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导风罩41内设施有隔板,隔板将风道隔离成u型风道,进风口位于u型风道的下侧,出风口位于u型风道的上侧,风从u型风道的下侧进入u型风道内,并经过驱动板30的表面,将驱动板30上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带离,并从风口的上侧排出。在导风通道内设置风扇,风扇设在u型风道的下侧一端时,朝向导风通道内设置,对导风通道进行吹风,加快气流的流动;风扇设在u型风道的下侧一端时,朝向风口外设置,对导风通道进行抽风,加快气流的流动;以使热量能够快速流出导风通道内,且导风罩41单独罩设在驱动板30上,仅为驱动板30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进而能够防止污染物进入容纳腔中或容纳腔中的污染物进入导风通道内,能够有效地单独对驱动板30进行散热。
49.本实施例方案中,导风罩41上设有凸起,驱动板30通过凸起与导风罩41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驱动板30,防止驱动板30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变化。
5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风罩41与驱动板30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51.可以理解地,为了防止容纳腔中的其他零部件上的污染物进入导风罩41的导风槽内,通过将导风罩41与驱动板30之间设有密封胶条,进而防止污染物从缝隙中进入到导风槽内,有效防止风口的堵着问题。
5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散热件40为散热板,散热板封盖在机壳10的侧壁上开设的散热口处;驱动板30贴设在散热板的内侧表面。
53.可以理解地,为了达到更好地散热,将散热件40设为散热板,散热板封盖在机壳10的侧壁上开设的散热口处;驱动板30贴设在散热板的内侧表面,以实现对驱动板30的快速散热;散热板与散热基板11垂直连接,可通过散热基板11进行二次散热,以实现快速散热。
5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气设备110还包括功率端子12,功率端子12设在机壳10上,且功率端子12与功率板20通过排线17电性连接。
55.可以理解地,为了避免容纳腔中出现混乱的线缆,通过将功率端子12与功率板20通过排线17电性连接,排线17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直接将功率端子12与功率板20连接在一起;功率端子12对应功率板20设在机壳10的顶部,排线17可为铜排或铝排。
56.具体地,电气设备110还包括控制显示器13、功率端子盖15和面盖板14;控制显示器13设在机壳10的顶部,并位于远离功率端子12的一端;面盖板14与控制显示器13并列盖设在机壳10上。控制显示器13设在机壳10的顶部,机壳10对应控制显示器13位置设置有控制布线,控制布线一端连接控制显示器13,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及视频信号,另一端连接驱动板30内的控制器;面盖板14与控制显示器13并列盖设在机壳10上,面盖板14用于固定在机壳10上,面盖板14下设置有控制端子,用于连接控制显示器13,防止控制端子裸露在外侧,用于保护控制端子及美观的作用;功率端子盖15盖设在功率端子12上。
5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壳10开设有散热孔16。
58.可以理解地,为了对机壳10容纳腔内进行换气,可通过在机壳10上开设有散热孔16,用于连通容纳腔,为容纳腔进行换气,且容纳腔内的热量可从散热孔16散出,散热孔16位于功率端子12和功率板20之间,主要为功率板20、功率端子12及排线17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通过铝排或铜排的设置,有效降低容纳腔出现污染物的概率。
5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频设备,如图4、图5所示,变频设备包括:多个如上的电气设备110,多个电气设备110并列设置,多个电气设备110上的散热基板11为一体设置。
60.可以理解地,将多个电气设备110并机后装入柜体内,为了更好地安装以及散热,多个散热基板11为一体设置,并在散热基板11上设置安装固定孔位以及集成化安装的螺钉避让孔位;一体结构的电气设备110在装柜时,可直接将散热基板11嵌入柜体的散热风道内,提高柜体的防护,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