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6:4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站物联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


背景技术:

2.加油站是指为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服务的、零售汽油和机油的补充站,一般为添加燃料油、润滑油等。由于加油站所销售的石油商品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集聚静电荷的特性,故加油站以“安全”为第一准则。
3.加油站的油品通过油罐车运输后卸装到加油站的地罐中,由于油罐中的油品属于高危易燃易爆物,因此在卸油的过程中加油过程需要中止,且加油需要首先确认油罐车熄火且无动作风险,将静电连接线接到油罐车车体,人体静电释放,辨识安全环境,槽车油罐和地罐稳罐后才具备加油条件,这些过程需要加油员和卸油员两人共同完成,加油过程持续0.5至1小时左右,加油站内人员无法知晓和掌控卸油进度,其加油过程中的静电程度无法掌握,是否加满或者溢油需要人工观察,耗费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能够实现对卸油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对安全因素进行辨识,且能够让加油站内的服务器感知卸油过程信息。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包括卸油柜,卸油柜内设有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和卸油管撬,卸油管撬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的卸油管连接,卸油管撬上设有卸油电磁阀体,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与地罐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电连接,控制柜的输出端与卸油电磁阀体电连接,在卸油区域设有安全辨识摄像头,安全辨识摄像头、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与管理服务器通讯连接。
7.上述的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上设有钥匙管理器、人体静电释放球和静电接地夹,钥匙管理器用于感知槽罐车钥匙是否插入,静电接地夹用于在将卸油槽罐车与地线连接,人体静电释放球用于释放卸油操作者的静电,钥匙管理器、人体静电释放球和静电接地夹与控制柜电连接。
8.上述的安全联锁一体机上设有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器,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器与控制柜电连接。
9.上述的地罐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包括稳罐传感器、溢油传感器及静电检测传感器。
10.上述的卸油管撬设有槽罐接口管、地罐接口管,分别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卸油接口连接。
11.上述的地罐适合有地罐卸油管,地罐卸油管包括多种不同油品的卸油管道,用于
和地罐接口管连接。
12.上述的卸油柜安装在卸油区域,卸油柜包括为长方体的卸油柜体,在朝向卸油区域处设有可伸缩关合的推拉门,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和卸油管撬位于推拉门后。
13.上述的控制柜内控制器采用plc。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通过在卸油柜内设置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上通过控制柜感知槽罐钥匙,稳罐过程、静电程度及是否溢油,并能够通过控制卸油管电池阀管控卸油过程,整个卸油的流程通过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进行控制并在显示屏上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将信息传送至加油站内的服务器,方便站内人员知晓卸油情况,通过安全辨识摄像头对卸油区域的风险进行辨识,整个卸油的流程和过程都可一体化完成,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适合在卸油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油柜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卸油柜侧视透视图;
19.图4为卸油柜主视透视图;
20.图5为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结构示意图一;
21.图6为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结构示意图二。
22.图中:地罐1、卸油柜2、卸油柜体21、推拉门22、安全辨识摄像头3、卸油管理服务器4、地罐卸油管5、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控制柜61、钥匙管理器62、人体静电释放球63、静电接地夹64、显示屏65、语音播报器66、卸油管撬7、槽罐接口管71、地罐接口管72。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6中所示,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包括卸油柜2,卸油柜2内设有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和卸油管撬7,卸油管撬7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1的卸油管连接,卸油管撬7上设有卸油电磁阀体,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内设有控制柜61,控制柜61与地罐1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电连接,控制柜61的输出端与卸油电磁阀体电连接,在卸油区域设有安全辨识摄像头3,安全辨识摄像头3、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与管理服务器4通讯连接,通过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将卸油的槽罐车停止、静电释放、稳罐进行感知,通过安全辨识摄像头3对环境安全进行辨识,在安全情况下开启卸油进程,且卸油过程中监视静电情况和溢油情况,并将卸油信息传送至加油站内的管理服务器4,管理服务器4通过卸油进度控制加油站内的加油机是否能够开启使用。
24.上述的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上设有钥匙管理器62、人体静电释放球63和静电接地夹64,钥匙管理器62用于感知槽罐车钥匙是否插入,静电接地夹64用于在将卸油槽罐车与地线连接,人体静电释放球63用于释放卸油操作者的静电,钥匙管理器62、人体静电释放球63和静电接地夹64与控制柜61电连接,通过将槽车钥匙插入钥匙管理器62来感知槽罐车是否已经停止,如果插入,代表槽车以处于待卸油状态,可以开启卸油进程,通过控制柜61内的静电检测器感知卸油流程中的静电,保证卸油安全。
25.上述的安全联锁一体机6上设有显示屏65和语音播报器66,显示屏65和语音播报器66与控制柜61电连接,通过显示屏65显示卸油流程进度和状态。
26.上述的地罐1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包括稳罐传感器、溢油传感器及静电检测传感器,稳罐传感器可采用液位传感器,当罐体静止15分钟液位不发生波动,即可认为稳罐完成。
27.上述的卸油管撬7设有槽罐接口管71、地罐接口管72,分别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卸油接口连接。
28.上述的地罐1适合有地罐卸油管5,地罐卸油管5包括多种不同油品的卸油管道,用于和地罐接口管72连接,地罐1中由不同油品的罐体分别对应不同的卸油管道,通过地罐接口管72与之连接来将对应油品卸至油管。
29.上述的卸油柜2安装在卸油区域,卸油柜2包括为长方体的卸油柜体21,在朝向卸油区域处设有可伸缩关合的推拉门22,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和卸油管撬7位于推拉门22后,推拉门22在卸油时打开,方便进行卸油操作和卸油管连接。
30.上述的控制柜61内控制器采用plc,例如siemens生产的s7-200型plc。


技术特征:
1.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卸油柜(2),卸油柜(2)内设有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和卸油管撬(7),卸油管撬(7)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1)的卸油管连接,卸油管撬(7)上设有卸油电磁阀体,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内设有控制柜(61),控制柜(61)与地罐(1)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电连接,控制柜(61)的输出端与卸油电磁阀体电连接,在卸油区域设有安全辨识摄像头(3),安全辨识摄像头(3)、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与管理服务器(4)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上设有钥匙管理器(62)、人体静电释放球(63)和静电接地夹(64),钥匙管理器(62)用于感知槽罐车钥匙是否插入,静电接地夹(64)用于在将卸油槽罐车与地线连接,人体静电释放球(63)用于释放卸油操作者的静电,钥匙管理器(62)、人体静电释放球(63)和静电接地夹(64)与控制柜(6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联锁一体机(6)上设有显示屏(65)和语音播报器(66),显示屏(65)和语音播报器(66)与控制柜(6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罐(1)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包括稳罐传感器、溢油传感器及静电检测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油管撬(7)设有槽罐接口管(71)、地罐接口管(72),分别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卸油接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罐(1)适合有地罐卸油管(5),地罐卸油管(5)包括多种不同油品的卸油管道,用于和地罐接口管(7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油柜(2)安装在卸油区域,卸油柜(2)包括为长方体的卸油柜体(21),在朝向卸油区域处设有可伸缩关合的推拉门(22),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6)和卸油管撬(7)位于推拉门(22)后。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柜(61)内控制器采用plc。

技术总结
加油站智慧管控安全卸油系统,包括卸油柜,卸油柜内设有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和卸油管撬,卸油管撬用于与卸油槽罐和地罐的卸油管连接,卸油管撬上设有卸油电磁阀体,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与地罐及卸油槽罐上的传感器电连接,控制柜的输出端与卸油电磁阀体电连接。通过在卸油柜内设置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上通过控制柜感知槽罐钥匙,稳罐过程、静电程度及是否溢油,并能够通过控制卸油管电池阀管控卸油过程,整个卸油的流程通过卸油安全联锁一体机进行控制并在显示屏上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将信息传送至加油站内的服务器,方便站内人员知晓卸油情况整个卸油的流程和过程都可一体化完成,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对人员的依赖。对人员的依赖。


技术研发人员:李昕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海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4
技术公布日:2022/3/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