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20:52: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主流的led驱动主要有以下几种调功率调光方式:可控硅调光、线性调光、pwm调光、遥控调光和分段调光。无论是上述的哪种调光方式,都只能对单一电源进行调功率操作,无法兼容多种调光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主要解决现有led恒流驱动电路无法兼容多种调光方式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n个电源调光模块,n≥2,每个所述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一条干路,所述干路分别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输入端,以及反激控制模块的相位检测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第二绕组与负载接入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第一绕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且每个所述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独立的电流反馈模块与所述反激控制模块的电流检测端连接。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电源调光模块均匹配有独立的交流电源。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电源为市电。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调光模块包括依次连接调光器、防雷单元、emi滤波单元和整流单元,所述调光器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输入端,以及反激控制模块的相位检测端连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器为切线调光控制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为不同的交流电源设置独立的电源调光模块,在多路电源输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调光控制芯片作为反激控制模块的控制器,实现led驱动电路兼容多种调光方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
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14.实施例一
15.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路输入led恒流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n个电源调光模块,n≥2,每个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一条干路,干路分别与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的输入端,以及反激控制模块5的相位检测端连接,原边绕组的输出端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变压器4的副边第二绕组与负载接入通道6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4的副边第一绕组的输出端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且每个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独立的电流反馈模块7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每个电源调光模块均匹配有独立的交流电源,可选的,该交流电源为市电。上述的调光器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调光装置,比如,调光器为切线调光控制器。
16.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调光模块设置有n个,每个电源调光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调光器、防雷单元、emi滤波单元和整流单元,调光器的输入端用于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输入端,以及反激控制模块的相位检测端连接。以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举例,电源调光模块1包括调光器101、防雷单元102、emi滤波单元103和整流单元104,电源调光模块2包括调光器201、防雷单元202、emi滤波单元203和整流单元204,直至,电源调光模块n包括调光器n01、防雷单元n02、emi滤波单元n03和整流单元n04。电源调光模块1、电源调光模块2和电源调光模块n配置独立的交流电源l1、交流电源l2和交流电源ln。为了易于表示,上述的干路在图1中未以单一线路表示,干路的表述也不代表上述每个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在同一条物理干路上,仅用于表达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受每个电源调光模块的输出端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17.以电源调光模块1为例:防雷单元102,用于吸收市电端产生的浪涌雷击信号,降低到后级电路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输出,确保后级电路不被损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emi滤波单元103,用于接收防雷单元输出的信号,滤波后输出,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使得电磁兼容的指标在合格的水平之内。整流单元104,接受emi滤波单元输出的交流信号并整流成直流信号输出。
18.本实施例通过为不同的交流电源设置独立的电源调光模块,在多路电源输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调光控制芯片作为反激控制模块5的控制器,实现led驱动电路兼容多种调光方式。
19.实施例二
20.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一为基础,以切线调光控制主芯片作为反激控制模块5的控制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阐述。
21.如图1和2所示,电源调光模块1的整流单元的ac 端连接到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的输入端,原边绕组的输出端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高压端hv 与电源调光模块1的整流单元的ac 端相连,该线路上,电源调光模块1的整流单元的ac 端通过电容cbuck接地,电源调光模块1的整流单元的ac-端接地。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的两端接有串联的电阻r0和二极管d0,电阻r0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0,且二极管d0的正极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源调光模块2的整流单元的ac 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连接,电源调光模块2的整流单元的ac-端接地,电源调光模块2的整流单元的ac 端连接到电流反馈模块7,该电流反馈模块7包括电阻rh1,电阻rh1的另一端与
mos晶体管qs1的g极连接,mos晶体管qs1的d极与rs1连接最后接入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mos晶体管qs1的g极还并联有电阻rz1和稳压管zp1,稳压管zp1的正极与mos晶体管qs1的s极连接。电源调光模块n的整流单元的ac 端与二极管dn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4的原边绕组连接,电源调光模块n的整流单元的ac-端接地,电源调光模块n的整流单元的ac 端连接到又一个独立的电流反馈模块7,该电流反馈模块7包括电阻rhn,电阻rhn的另一端与mos晶体管qsn的g极连接,mos晶体管qsn的d极与rsn连接最后接入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mos晶体管qsn的g极还并联有电阻rzn和稳压管zpn,稳压管zpn的正极与mos晶体管qsn的s极连接。最后,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还连接有一个电阻rs,该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
22.反激控制模块5接收到脉冲信号后按照预定的规则输出pwm信号,在每一个pwm的周期内,高电平周期驱动主线路晶体管开通并通过变压器4的线圈进行储能,低电平周期晶体管关闭,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变压器初级线圈能量通过ds二极管整流,ce滤波后输出,通过改变晶体管开通和关闭的占空比达到输出电流线性变化的要求。
23.变压器4的副边第一绕组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v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v的负极与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且二极管dv的负极还接有电源vdd,二极管dv的负极通过电容cv接地。
24.变压器4的副边第二绕组的其中一端与二极管ds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s的负极接入负载接入通道6的led 端,副边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负极接入负载接入通道6的led-端连接,负载接入通道6的led 端和led-端之间设置一个滤波器ce。
25.多路输入的原理如下:
26.市电通过l1,n1接入线路,通过防雷单元102,emi滤波单元103,整流单元104,整理成直流电压给反激控制模块5的vdd端供电。此时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原理,rh1电阻无电压,mos晶体管qs1的g极无电平,mos晶体管qs1截止,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由电阻rs提供电位,产生固定的恒定电流1。
27.市电通过l2,n1(或者调光器)接入线路,通过防雷单元202,emi滤波单元203,整流单元204,整理成直流电压通过二极管d1后给反激控制模块5的vdd供电。此时由于电阻rh1和电阻rz1,稳压管zp1产生一个持续的高电平,使得mos晶体管qs1饱和导通,此时电阻rs1和电阻rs并联阻值变小,反激控制模块5的电流检测端的电位变低,产生新的固定电流2。
28.同理市电通过不同的输入ln,nn接入线路,通过防雷单元n02,emi滤波单元n03,整流单元n04,整理成直流电压通过dn后给反激控制模块5的vdd供电。此时由于电阻rhn和电阻rzn,稳压管zpn产生一个持续的高电平,使得mos晶体管qsn饱和导通,此时rsn和rs并联阻值变小,反激控制单元的电流检测端的电位变低,产生新的固定电流n。
29.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切线调光控制的反激控制模块5,在任意一组市电l接入驱动电路前接上切线调光控制器(即调光器),即可实现当前组别的切线深度调光进一步实现功率的无极控制。
30.可选的,通过多个l1,l2...ln上引入多个墙壁开关,即可实现灯具的多功率固定调光的需求。
31.可选的,通过对任意一组l接入前接上感应开关,即可实现当前组别的感应控制。
32.可选的,通过改变主控芯片为线性调光,pwm调光,多段调光功率的主控ic还可以
实现多功率输入档位的0-10v,pwm调光,开关调光,以及dali类有线智能控制,2.4g,wifi等无线控制的需求,实现固定式照明和智能类照明的有效结合。
33.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