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20:2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钢管桩施工安全性和稳固性,需要对钢管桩进行承载力检测,目前对钢管柱承载力检测普遍方式采用堆载预压或用重锤进行冲击,但堆载预压需施做堆载支撑平台,通过吊车吊装重物分级加载,逐级测试方式进行检测,该检测方式需准备大型吊装机械,大量堆载重物,持续时间长,施工成本高,增加了吊装安全风险,且不适用于狭小场地,综合经济效益不佳,而使用重锤冲击的方式会使钢管柱顶部变形,影响钢管柱整体承载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液压泵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混凝土基座的上端面固定有两根承重柱,两根承重柱呈左右对称设置且顶部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反力梁,两个所述承重柱之间于混凝土基座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承载套筒,所述承载套筒内插设有待检测的钢管柱,所述钢管柱的顶部套设有稳固套筒,所述稳固套筒的顶部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顶部固定在反力梁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两端绕接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绑定在钢管柱上。
6.优选的,已固定的两个所述承重柱与钢管柱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7.优选的,所述液压千斤顶、稳固套筒和承载套筒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
8.优选的,所述液压泵放置在混凝土基座上且与液压千斤顶之间连接有油管。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通过魔术贴进行紧密粘接。
10.优选的,所述魔术贴包括子贴和母贴,所述子贴缝制在第一连接带的上端表面,所述母贴缝制在第二连接带的底部表面。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底部表面黏结有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能使承载套筒和稳固套筒快速有效的稳固不同长度的待检测钢管柱,并且可通过液压泵驱动液压千斤顶对钢管柱缓慢施加压力,通过承重板底部安装的压力传感器可准确测出施加压力值,当位移传感器出现偏动时,则代表钢管柱产生了形变,此时监测出的压力值即
为钢管柱的承载力值,避免了用肉眼观察形变所出现的测量偏差,使检测结构更为精确,同时较传统的方式,该装置占地空间小,操作方式极为简单,且相对安全,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混凝土基座;2、液压泵;201、油管;3、位移传感器;301、第一连接带;302、第二连接带;303、子贴;304、母贴;305、橡胶软垫;4、承重柱;401、电动伸缩杆;402、反力梁;5、承载套筒;6、钢管柱;7、稳固套筒;701、承载板;702、承重板;703、液压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2所示,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1、液压泵2和位移传感器3,混凝土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有两根承重柱4,两根承重柱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顶部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401,两个电动伸缩杆40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反力梁402,两根承重柱4之间于混凝土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承载套筒5,承载套筒5内插设有待检测的钢管柱6,钢管柱6的顶部套设有稳固套筒7,稳固套筒7的顶部固定有承载板701,承载板701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板702,承重板702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承重板702的上表面固定有液压千斤顶703,液压千斤顶703的顶部固定在反力梁402底部的中心位置,位移传感器3通过两端绕接的第一连接带301和第二连接带302绑定在钢管柱6上。
18.已固定的两根承重柱4与钢管柱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钢管柱6能很好地承受来自液压千斤顶703的压力。
19.液压千斤顶703、稳固套筒7和承载套筒5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使承载套筒5和稳固套筒7能更好的稳固钢管柱6。
20.液压泵2放置在混凝土基座1上且与液压千斤顶703之间连接有油管201可通过液压泵2驱动液压千斤顶703对钢管柱6施加压力,使用更为方便。
21.第一连接带301和第二连接带302通过魔术贴进行紧密粘接,方便将位移传感器3快速绑定在钢管柱6上。
22.魔术贴包括子贴303和母贴304,子贴303缝制在第一连接带301的上端表面,母贴304缝制在第二连接带302的底部表面。
23.第一连接带301的底部表面黏结有橡胶软垫305,橡胶软垫305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起,防止通过魔术贴绑定在钢管柱6上的位移传感器3出现滑落的现象。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使用时,将待检测的钢管柱6插设在承载套筒5中,由于液压千斤顶703、稳固套筒7和承载套筒5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启动电动伸缩杆401能使反力梁402的位置下降,使稳固套筒7卡合在钢管柱6的顶部,使承载套筒5和稳固套筒7能有效稳固不同长度的钢管柱6,此时钢管柱6处于垂直向上的状态,再通过设置的液压泵2可使液压千斤顶703对反力梁402施加压力,由于反力梁402
此时处于固定状态,并且施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钢管柱6顶部会承受相等的力,承重板702底部的压力传感器能准确测量出所承受的施加力,并且可将数据信息传递给相关显示设备,钢管柱6上绑定的位移传感器3能监测出钢管柱6因极限承载力所发生的形变,避免了使用眼力进行观察所出现的偏差,此时相关显示设备所显示的施加压力值即为钢管柱6的承载力静载值,相对于使用重锤冲击或堆载叠加的方式,该装置的使用方式更为简单,且占地面积小,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1)、液压泵(2)和位移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有两根承重柱(4),两根承重柱(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顶部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401),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40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反力梁(402),两个所述承重柱(4)之间于混凝土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承载套筒(5),所述承载套筒(5)内插设有待检测的钢管柱(6),所述钢管柱(6)的顶部套设有稳固套筒(7),所述稳固套筒(7)的顶部固定有承载板(701),所述承载板(701)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板(702),所述承重板(702)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承重板(702)的上表面固定有液压千斤顶(703),所述液压千斤顶(703)的顶部固定在反力梁(402)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位移传感器(3)通过两端绕接的第一连接带(301)和第二连接带(302)绑定在钢管柱(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已固定的两个所述承重柱(4)与钢管柱(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703)、稳固套筒(7)和承载套筒(5)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2)放置在混凝土基座(1)上且与液压千斤顶(703)之间连接有油管(2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301)和第二连接带(302)通过魔术贴进行紧密粘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包括子贴(303)和母贴(304),所述子贴(303)缝制在第一连接带(301)的上端表面,所述母贴(304)缝制在第二连接带(302)的底部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301)的底部表面黏结有橡胶软垫(305),所述橡胶软垫(305)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柱承载力静载检测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液压泵和位移传感器,混凝土基座的上端面固定有两根承重柱,两根承重柱顶部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两个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反力梁,两个承重柱之间固定安装有承载套筒,承载套筒内插设有待检测的钢管柱,钢管柱的顶部套设有稳固套筒,稳固套筒的顶部固定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液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操作简单方便,对钢管柱顶部的破坏力小,可通过液压千斤顶缓慢对钢管柱施加压力,并通过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配合使用,能快速监测出钢管柱的承载值,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 张冉 张宇 刘亚 亚江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睿翔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3/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