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及包含其的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6:39: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及包含其的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2.对于新风系统内的全热交换器,其实现新、旧风热交换的核心为热交换芯体。热交换芯体具有新风流道和旧风流道,室内旧风从室内经过热交换芯体的旧风流道往外吹送,室外新风经过热交换芯体的新风流道从室外送入室内,新、旧风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平衡调节。针对不同的需求,例如需要室内保持微正压、新风侧增加滤网等情形,将会导致新、旧风所遇到的阻力不尽相同,为了重新匹配风阻以满足不同的风量要求,现有的处理方法是对风机进行参数调整,这通常涉及风机选型的更换,常常带来风机体积增大而导致产品结构增大、噪声增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以灵活匹配不同的场合要求。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含上述的热交换芯体的全热交换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芯体,其包括: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板面开设有第一镂空孔部,所述第一流道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部连通的第一输入孔和第一输出孔;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的板面开设有第二镂空孔部,所述第二流道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镂空孔部连通的第二输入孔和第二输出孔;换热部;其中,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所述第二流道板设置多个并交替地堆叠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所述第二流道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分隔所述第一镂空孔部和所述第二镂空孔部以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厚度不相等以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不同的流道高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芯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热交换芯体,新、旧风可以通过第一输入孔和第二输出孔分别进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从第一输出孔和第二输出孔输出,新、旧风通过分隔两者的换热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芯体系由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交替堆叠形成,由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厚度不相等,从而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具有不同的流道高度,即具有不同的风阻,从而新、旧风经过热交换芯体时的风阻不同。通过直接使得热交换芯体具有不同风阻的流道,可灵活应对不等风量、不同电机选型、不同滤网带来的风阻匹配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厚度的流道板交替堆叠形成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制造生产也比较方便灵活。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镂空孔部和所述第二镂空孔部均为条孔,所述第一镂空孔部和所述第二镂空孔部各自均并排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镂空孔部和所述第二镂空孔部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互交错。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孔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所述第一输入孔与多个所述第一镂空孔部的一侧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输出孔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所述第一输出孔与多个所述第一镂空孔部的另一侧对应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输入孔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所述第二输入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镂空孔部的一侧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输出孔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所述第二输出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镂空孔部的另一侧对应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板和所述第二流道板堆叠形成柱体,所述第一输入孔、所述第一输出孔、所述第二输入孔以及所述第二输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不同侧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孔和所述第一输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两相对侧的侧面,所述第二输入孔和所述第二输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另外两相对侧的侧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部为隔气透水膜。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其包括上述的热交换芯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热交换芯体,从而可以形成两种风阻不同的流道,从而可以灵活匹配不同的场合要求。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芯体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述结构的剖切图;
20.图4为图3的k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芯体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芯体的立体示意图。
23.附图标记:第一流道板100,第一镂空孔部110,第一输入孔120,第一输出孔130,第二流道板200,第二镂空孔部210,第二输入孔220,第二输出孔230,换热部300,第一流道401,第二流道40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
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至图4的一种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其包括第一流道板100、第二流道板200以及换热部300。第一流道板100的板面开设有第一镂空孔部110,第一流道板100设置有与第一镂空孔部110连通的第一输入孔120和第一输出孔130。第二流道板200的板面开设有第二镂空孔部210,第二流道板200设置有与第二镂空孔部210连通的第二输入孔220和第二输出孔230。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设置多个并交替地堆叠设置,相邻的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之间设置有换热部300,换热部300分隔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以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第一流道板100的厚度与第二流道板200的厚度不相等以使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具有不同的流道高度。由于高度较高的流道当量直径增大,雷诺数增大,导致流体惯性力的影响大于粘滞力,也就是粘滞力的影响更小,所以空气阻力减小。因此,在风量不变情况下,增加流道高度,可以降低风阻,从而上述的热交换芯体可以形成两风阻大小不同的流道。
28.上述的热交换芯体,新、旧风可以通过第一输入孔120和第二输出孔230分别进入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并从第一输出孔130和第二输出孔230输出,新、旧风通过分隔两者的换热部300进行热交换。热交换芯体系由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交替堆叠形成,由于第一流道板100的厚度与第二流道板200的厚度不相等,从而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具有不同的流道高度,即具有不同的风阻,从而新、旧风经过热交换芯体时的风阻不同。通过直接使得热交换芯体具有不同风阻的流道,可灵活应对不等风量、不同电机选型、不同滤网带来的风阻匹配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厚度的流道板交替堆叠形成流道风阻不同的热交换芯体,制造生产也比较方便灵活。
29.在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均为条孔,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各自均并排地设置多个,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的延伸方向成夹角设置以使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相互交错。采用上述的结构,新、旧风可以形成交错,热交换效果更佳。在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可以想象的是,第一镂空孔部110和第二镂空孔部210的延伸方向也可成其他的角度,例如是锐角。
30.在实施例中,第一输入孔120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第一输入孔120与多个第一镂空孔部110的一侧对应连通;第一输出孔130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第一输出孔130与多个第一镂空孔部110的另一侧对应连通。另外,第二输入孔220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第二输入孔220与多个第二镂空孔部210的一侧对应连通;第二输出孔230设置多个并直线排成一排,多个第二输出孔230与多个第二镂空孔部210的另一侧对应连通。采用上述的结构,可通过成排的多个输入、输出孔分散风流,提高热交换效果。
31.参照图5和图6,在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堆叠形成柱体,第一输入孔120、第一输出孔130、第二输入孔220以及第二输出孔230分别设置于柱体的不同侧
面,从而在不同侧面上进行单一的气体输入或输出,方便外部管道设置。在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堆叠形成方柱,当然,可以想象的是,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也可堆叠形成其他形状的柱体而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多边形的棱柱。
32.在实施例中,第一输入孔120和第一输出孔130分别设置于柱体的两相对侧的侧面,第二输入孔220和第二输出孔230分别设置于柱体的另外两相对侧的侧面。参照图5和图6,第一流道401的进出风方向为a,第二流道402的进出风方向为b。
33.在实施例中,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均为板框体,板框体包括多个围成板框体的外围的外框条以及多个的内框条,外框条围合形成框孔,内框条设置于框孔中并将框孔分隔成多个镂空孔部,第一输入孔120、第一输出孔130、第二输入孔220以及第二输出孔230设置于外框条。采用板框体制作第一流道板100和第二流道板200,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较低。
34.在实施例中,换热部300为隔气透水膜,从而在气体热量进行交换的同时能进行湿度的交换。换热部300可采用改性高分子透水膜,或其他的能进行湿度交换但不透气的膜结构。
35.在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的两侧设置有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分别封盖热交换芯体的两侧处的第一流道板100或第二流道板200的镂空孔部,从而使其形成流道。当然,也可不设置顶盖和底盖,而将热交换芯体两侧的第一流道板100或第二流道板200用作“顶盖”和“底盖”。
36.应用上述的热交换芯体的热交换器,可以形成两种风阻不同的流道,从而以灵活匹配不同的场合要求。
3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