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压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3:3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2.液压动力装置是液压系统的核心组件,为传动液压气缸提供能量,液压传动由于油液的压缩量非常小,在通常压力下可以认为不可压缩,油液有吸振能力,依靠液压油这个介质将液压系统能量传递下去实现的,流量的不同即可实现马达转速的变化,是工程机械静液压动力装置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
3.液压动力装置在液压执行元件停止工作时,管道中的液压油还具有动能,此时这部分带有动能的液压油只能在管道内做无用功。
4.因此,液压执行元件启停时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动力装置,旨在解决管道中的液压油还具有动能,但此时这部分带有动能的液压油只能在管道内做无用功,因此,液压执行元件暂时启停时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液压执行件,还包括:
7.液压动力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为所述液压执行件提供动力;
8.蓄能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在液压执行件停机时,回收液压动力组件的液压动能;
9.散热组件,与蓄能组件联动配合,为壳体内部提供散热保护。
10.优选地,所述液压动力组件包括:
11.油泵,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油泵的进油端与安装在壳体内的储油箱相连通,出油端与所述液压执行件相通;
12.伺服电机,安装在壳体内;以及
13.齿轮副,传动连接在油泵的驱动端与伺服电机之间;所述液压执行件与储油箱之间还设有回油管。
14.优选地,蓄能组件包括:
15.缸体,所述油泵的出油端通过缸体连接有出油管,所述缸体内配合设置有活塞件;
16.滑座,滑动设置在固定于壳体内的蓄能箱内,所述滑座的一端与活塞件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弹性蓄能件,固定安装在蓄能箱内,所述弹性蓄能件与滑座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17.连杆,一端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滚轮,所述活动滚轮滚动设置在固定于壳体内的滚道内,所述滚道上还安装有电磁吸附件,所述电磁吸附件与活动滚轮磁吸配合,所述电磁吸附件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以实现二者的同步启停;
18.所述活动滚轮的高度高于所述滑座的初始高度,所述蓄能箱上开设有用于连杆活
动的活动槽,所述电磁吸附件设置在伺服电机的行程初始端位置处。
19.优选地,所述散热口设置在伺服电机的散热端位置处。
20.优选地,所述油泵的出油端设置安装有防止逆流的单向阀。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动力装置,通过蓄能组件,不仅能够回收液压动力组件的液压动能;还能够与散热组件联动配合,为壳体内部提供散热保护,设计新颖,避免了停机工作或者在暂停工作时,对液压油所含有能量的浪费,实用性强,既能使得能量得到恢复利用,避免液压油做无用功造成设备损坏,充分利用能量,还减轻了伺服电机的工作负担,避免伺服电机在启动瞬间负载过大,发出的功率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活动滚轮和电磁吸附件的配合使得蓄能组件的工作能够自动解除和迅速响应,设计新颖。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动力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体的内部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1、壳体;2、储油箱;3、油泵;4、齿轮副;5、伺服电机;6、单向阀;7、出油管;8、液压执行件;9、缸体;10、蓄能箱;11、滑座;12、弹性蓄能件;13、连杆;14、滚道;15、活动滚轮;16、电磁吸附件;17、散热件;18、触发滚轮;19、进油管;20、活塞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8.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动力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上的液压执行件8,还包括:
29.液压动力组件,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为所述液压执行件8提供动力;
30.蓄能组件,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在液压执行件8停机时,回收液压动力组件的液压动能;
31.散热组件,与蓄能组件联动配合,为壳体1内部提供散热保护: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蓄能组件,不仅能够回收液压动力组件的液压动能;还能够与散热组件联动配合,为壳体1内部提供散热保护,实用性强,设计新颖,避免了停机工作或者在暂停工作时,对液压油所含有能量的浪费,实用性强。
33.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压动力组件包括:
34.油泵3,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油泵3的进油端与安装在壳体1内的储油箱2相连通,出油端与所述液压执行件8相通;
35.伺服电机5,安装在壳体1内;以及
36.齿轮副4,传动连接在油泵3的驱动端与伺服电机5之间;所述液压执行件8与储油箱2之间还设有回油管(在图中未示出),齿轮副4为锥齿轮副。
37.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伺服电机5和齿轮副4的配合使得油泵3工作对储油箱2内的液压油进行吸取通过出油管7泵入到液压执行件8内,对液压执行件8进行作用,使得液压执行件8可以对外做功,当然液压执行件8与储油箱2之间还可以设置回油管,在图中未示出,当然,液压动力组件还可以设置其他形式,在此不再一一说明。
38.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蓄能组件包括:
39.缸体9,所述油泵3的出油端通过缸体9连接有出油管7,所述缸体9内配合设置有活塞件20;
40.滑座11,滑动设置在固定于壳体1内的蓄能箱10内,所述滑座11的一端与活塞件2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弹性蓄能件12,固定安装在蓄能箱10内,所述弹性蓄能件12与滑座11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41.连杆13,一端与所述滑座11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滚轮15,所述活动滚轮15滚动设置在固定于壳体1内的滚道14内,所述滚道14上还安装有电磁吸附件16,所述电磁吸附件16与活动滚轮15磁吸配合,所述电磁吸附件16与所述伺服电机5电连接,以实现二者的同步启停;
42.所述活动滚轮15的高度高于所述滑座11的初始高度,所述蓄能箱10上开设有用于连杆13活动的活动槽,所述电磁吸附件16设置在伺服电机5的行程初始端位置处。
43.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在液压执行件8需要停止工作时,伺服电机5停止工作,电磁吸附件16失电,活动滚轮15可以在滚道14内滚动,由此解除对活动滚轮15、连杆13、滑座11的固定作用,此时油泵3和进油管19的管道中还存在一部分带有动能的液压油,此时在带有能量的液压油使得活塞件20向上运动,使得活塞件20的活塞杆带动滑座11能够向上运动,由此使得滑座11压缩弹性蓄能件12的同时使得活动滚轮15能够在滚道14内向右滚动,对液压油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当液压执行件8重新开始工作,使得伺服电机5开始工作,电磁吸附件16得电,活动滚轮15有往左运动的趋势,此时弹性蓄能件12被压缩后也开始恢复,因此能够使得滑座11向下运动,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件20下压,将蓄积的能量转化为蓄能箱10内液压油的动能,重新进入液压执行件8内,既能使得能量得到恢复利用,避免液压油做无用功造成设备损坏,充分利用能量,还减轻了伺服电机5的工作负担,避免伺服电机5在启动瞬间负载过大,发出的功率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活动滚轮15和电磁吸附件16的配合使得蓄能组件的工作能够自动解除和迅速响应,设计新颖。
44.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45.散热件17,转动安装在开设于壳体1上的散热口上;
46.触发滚轮18,转动安装在散热件17上的安装座上;
47.所述触发滚轮18与连杆13表面抵触,以实现在连杆13活动时,使得散热件17打开对壳体1散热。
48.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触发滚轮18与连杆13表面抵触,散热组件与蓄能组件形成联动,在蓄能组件工作时,在压缩1储油箱2时,连杆13随之做向上和向右的复合运动,使得触发滚轮18在连杆13的作用下被带动,使得散热件17能够向外打开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
49.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口设置在伺服电机
5的散热端位置处。
50.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散热口设置在伺服电机5的散热端位置处,由于伺服电机5是主要工作元件,使得能够对伺服电机5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散热。
51.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油泵3的出油端设置安装有防止逆流的单向阀6。
52.本实施例在实际中应用时,通过单向阀6的设置,使得在蓄能组件在释放积蓄的弹性势能后,使得液压油只能通过出油管7进入液压执行件8内,不能回流进油泵3内对油泵3的出油造成阻碍,以此增强蓄能组件的作用效果。
53.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压动力装置,通过蓄能组件,不仅能够回收液压动力组件的液压动能;还能够与散热组件联动配合,为壳体内部提供散热保护,设计新颖,避免了停机工作或者在暂停工作时,对液压油所含有能量的浪费,实用性强,既能使得能量得到恢复利用,避免液压油做无用功造成设备损坏,充分利用能量,还减轻了伺服电机的工作负担,避免伺服电机在启动瞬间负载过大,发出的功率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活动滚轮和电磁吸附件的配合使得蓄能组件的工作能够自动解除和迅速响应,设计新颖。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