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9:5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肿瘤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肿瘤介入治疗,一种局部治疗肿瘤的方法,应用x线、实时超声或ct等不同影像技术的监视并在其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等插入人体肿瘤或相关管道内,进行插管、注药、引流、动脉栓塞等手段以治疗肿瘤。
3.专利号为cn214129195u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有侧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和横板,所述固定架外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横板底面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表面贯穿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横板外侧滑动安装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外侧安装有固定旋钮,所述滑动套底面安装有棉垫,所述棉垫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顶面安装有气囊体,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棉垫底面的凹槽对膝盖部位进行限位,使装置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安装简单便捷,无需对固定架或腿部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通过充气囊能够使气囊体充气鼓起,能够利用鼓起的气囊推动腿部进行扭转摆正,适应腿部不同方向的病患使用,实现腿部平伸时的摆正,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气囊对患者下肢进行限位,然而气囊在过度充气时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不利于对下肢进行限位,继而不利于使用。
4.因此,如何更好地对患者下肢进行支撑限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发明目的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以实现更好地对患者下肢进行支撑限位的目的。
7.(二)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
9.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两个所述外管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内杆,两个所述内杆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有用于支撑腿部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外管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改变外管位置的移动机构,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板很好地对第一螺纹杆进行位置调整的同时对第一螺纹杆进行限位。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可以通过第三支撑板很好地对患者下肢进行稳定支撑。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表面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外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侧边固定连接。
13.优选的,两个所述外管的侧壁上方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旋钮,两个所述内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防脱板。
14.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分别套接有防脱垫片,两个所述防脱垫片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对应的开口。
15.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弹簧两两相对。
16.优选的,两个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绳,可以通过限位绳很好地对患者下肢进行束缚限位。
1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可以通过第一螺纹杆很好地改变第三支撑板的位置,并通过第三支撑板很好地对患者下肢进行稳定支撑,此外通过设置有缓冲板,可以通过缓冲板和第三支撑板共同对患者下肢进行限位支撑,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19.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液压杆,可以通过液压杆很好地改变外管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缓冲板的位置进行改变,方便不同的患者的下肢限位,更好地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进一步的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图2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支撑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7.附图说明:1、第一支撑板;2、滑动槽;3、滑动板;4、外管;5、内杆;6、防脱板;7、第二支撑板;8、缓冲弹簧;9、缓冲板;10、限位绳;11、第一螺纹杆;12、转动板;13、转动槽;14、第三支撑板;15、电机;16、第四支撑板;17、伸缩杆;18、第五支撑板;19、液压杆;20、第二螺纹杆;21、旋钮;22、防脱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29.参照图1-6:
30.实施例一
31.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顶端左右两侧设有滑动槽2,两个滑动槽2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板3,两个滑动板3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4,两个外管4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内杆5,两个内杆5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1螺纹连接有用于支撑腿部的支撑机构,两个外管4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改变外管4位置的移动机构。
32.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内杆5在外管4内移动,从而很好地实现对第二支撑板7位置调整,继而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第二支撑板7的位置,并通过第二支撑板7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限位固定。
33.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外管4的侧壁上方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0,两个第二螺纹杆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旋钮21,两个内杆5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防脱板6。
34.此外,两个第二螺纹杆20的外壁分别套接有防脱垫片22,两个防脱垫片22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20相对应的开口。
35.并且,两个第二支撑板7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8,多个缓冲弹簧8两两相对。
36.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缓冲弹簧8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9,缓冲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绳10。
37.实施例二
38.一种肿瘤介入术后穿刺侧下肢固定装置,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11,第一螺纹杆11与第一支撑板1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12,转动板1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槽13,转动槽13的外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4,可以通过转动槽13很好地对转动板12限位的同时,通过转动槽13很好地支撑第三支撑板14。
39.此外,第一螺纹杆11的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板16,第四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7,多个伸缩杆17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0.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机构包括液压杆19,液压杆19的一端与外管4的侧壁固定连接,液压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18,第五支撑板18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侧边固定连接。
41.工作原理:首先第四支撑板16上方的电机15开始工作,从而驱动第一螺纹杆11转动,第一螺纹杆11通过转动板12在转动槽13内转动,继而实现将第三支撑板14高度改变的目的,其中第一螺纹杆11在第一支撑板1内旋动,由于第一螺纹杆11位置改变从而对电机15
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在第四支撑板16位置改变的同时伸缩杆17位置相对应的改变,接着将患者的下肢放置于第三支撑板14上方,然后第五支撑板18侧壁的液压杆19开始工作,从而带动外管4位置改变,外管4通过滑动板3在滑动槽2内滑动。
42.接着通过内杆5在外管4内调整,从而对第二支撑板7的位置进行调整,并通过缓冲弹簧8下方的缓冲板9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压限位,此外可以通过限位绳10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束缚,并且可以通过旋钮21对第二螺纹杆20的位置进行改变,通过第二螺纹杆20对内杆5进行限位,可通过防脱垫片22进行缓冲防脱处理。
43.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