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1:0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国家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铁路集装箱运输大幅增长。因此,多种运输方式之间集装箱的转接适用性、自动化和作业效率也越来越引起市场的关注。
3.目前,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设备主要有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和正面吊运机等装备,上述设备能够装卸各型号集装箱,但是必须在电气化铁路断网方式下作业,无法进行网下作业。在电气化铁路非断网方式下,仅有重型叉车满足作业要求,但重型叉车仅能装卸20ft集装箱,自动化程度低。
4.至2020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比重超过70%,主要的铁路支线电气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由于上述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和正面吊运机等装备均无法进行网下作业,因此必须研发适用于电气化铁路、且能够装卸各型号集装箱的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可在电气化铁路进行网下作业,进行各型号集装箱侧面装卸,实现铁路和公路集装箱运输无缝衔接。
6.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包括:
7.支撑组成,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四个起重支腿,相邻两个所述起重支腿之间形成行车区域;
8.行走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组成上;
9.平移梁组成,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组成上,且所述平移梁组成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所述支撑组成和铁路;
10.第一横向伸缩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组成和所述平移梁组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平移梁组成沿铁路的横向移动;
11.横移梁组成,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平移梁组成上;
12.第二横向伸缩机构,分别与所述平移梁组成和所述横移梁组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横移梁组成沿铁路的横向移动;
13.吊具组成,设置于所述横移梁组成上,用于装卸集装箱;
14.其中,所述横移梁组成在所述第二横向伸缩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吊具组成沿铁路的横向移动,以转运所述集装箱。
15.可选的,所述支撑组成还包括横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侧梁,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侧梁沿铁路的纵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侧梁安装于所述起重支腿上。
16.可选的,所述支撑组成还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纵梁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纵梁,所述第一连接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纵
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起重支腿连接。
17.可选的,所述平移梁组成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梁数量相同的伸缩梁,且各所述伸缩梁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第一侧梁上,所述第一横向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梁和所述第一侧梁连接。
18.可选的,所述伸缩梁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横移梁组成的两端分别搭设于所述伸缩梁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上。
19.可选的,所述平移梁组成还包括轨道,所述轨道沿铁路的横向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上;
20.所述第二横向伸缩机构包括电机和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轨道滚动。
21.可选的,所述伸缩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止挡,两个所述限位止挡分别设置于所述轨道的两端。
22.可选的,所述伸缩梁包括用于覆盖所述铁路的铁路侧分段和用于覆盖所述支撑组成的中间分段,所述第一横向伸缩机构与所述铁路侧分段的外端连接。
23.可选的,各所述起重支腿均包括固定支撑、第一升降机构和牛腿结构,所述固定支撑和所述牛腿结构分别与第一升降机构的两端连接,所述伸缩梁设置于所述牛腿结构上;
24.所述行走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撑的底部,所述行走装置的数量不超过所述起重支腿的数量。
25.可选的,所述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支腿;所述至少四个支撑支腿分别安装于所述伸缩梁的两端。
26.可选的,各所述支撑支腿均包括支撑部、第二升降机构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与第二升降机构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伸缩梁连接。
27.可选的,所述横移梁组成包括两个以上框架纵梁和两个以上第二侧梁,各所述框架纵梁和各所述第二侧梁连接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平移梁组成上,所述吊具组成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
28.可选的,所述第二横向伸缩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横向伸缩机构间隔设置;
29.所述横移梁组成还包括两个以上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各所述第二横向伸缩机构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安装平台上。
30.可选的,所述横移梁组成还包括一个以上纵向伸缩机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框架纵梁和所述吊具组成。
31.可选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缸,所述伸缩缸固定于所述框架纵梁上,所述伸缩缸与所述框架纵梁呈角度设置。
32.可选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缸、定滑轮和绳索,所述伸缩缸和所述定滑轮均固定于所述框架纵梁上,所述绳索绕设于所述定滑轮上,且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伸缩缸的活塞以及所述吊具组成;
33.或者,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缸、动滑轮和绳索,所述伸缩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框架纵梁上,所述动滑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缸的活塞上,所述绳索绕设于所述动滑轮上,且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架纵梁以及所述吊具组成。
34.可选的,所述框架纵梁上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上设置有卸扣,所述吊具组成通过链条与所述卸扣连接。
3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包括支撑组成、行走装置、平移梁组成、第一横向伸缩机构、横移梁组成、第二横向伸缩机构和吊具组成。支撑组成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四个起重支腿,相邻两个起重支腿之间形成行车区域,供集卡或其他集装箱运输车辆行驶,支撑组成靠近铁路装卸区,从而能够进行集装箱公铁转运,起重支腿同时作为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其他组件的安装基础。行走装置与支撑组成连接,可以带动支撑组成、平移梁组成、第一横向伸缩机构、横移梁组成、第二横向伸缩机构和吊具组成整体沿铁路行走,以在铁路平车上逐一车节顺序装卸集装箱。平移梁组成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支撑组成和铁路,即平移梁组成在铁路横向上横跨铁路装卸区与公路装卸区,为横移梁组成与吊具组成的横移提供轨道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平移梁组成可在支撑组成上移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能够伸入电气化铁路网下方,不受电气化铁路网的影响实现侧面装卸,并且能够避让牵引机车。吊具组成设置于横移梁组成上,用于装卸集装箱,横移梁组成在第二横向伸缩机构的驱动下,带动吊具组成沿铁路的横向移动,以将集装箱在铁路平车与公路装卸区之间装卸转运,进而达到集装箱在铁路与公路间的高效转移。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37.1、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在铁路横向方向上设置两套横移运动机构,其一是吊具组成以及横移梁组成,可在平移梁组成上横向移动,实现集装箱在即铁路平车与公路装卸区之间装卸转运;其二是平移梁组成,可在支撑组成上横向移动,当平移梁组成向远离铁路平车的方向移动时,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铁路侧没有遮挡物,从而不会干涉牵引铁路平车的牵引机车的行驶,且平移梁组成和横移梁组成能够伸入电气化铁路网下方,不受电气化铁路网的影响实现侧面装卸,进而达到集装箱在铁路与公路间的高效转移。
38.2、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通过设置间隔分布的至少四个起重支腿,使得集卡等车辆能够在两个起重支腿之间行驶,整个装卸系统体积得以缩小,降低集装箱装卸场的场地面积要求。
39.3、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通过设置横跨铁路装卸区与公路装卸区的平移梁组成,作为横移梁组成与吊具组成的横移轨道基础,使得集装箱在即铁路平车与公路装卸区之间装卸转运可以一次完成,不需要转接,提高集装箱转运效率。
40.4、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通过吊具组成、横移梁组成、平移梁组成共同配合,实现集装箱公铁联运,较目前的轨道式龙门起重机来说,避免一次性投入较大资金,大大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且对铁路站场基建要求相对偏低。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主视图。
43.图3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左视图。
44.图4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俯视图。
45.图5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中第二横向伸缩机构的安装结构图。
46.图6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中吊具组成的安装结构图。
47.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中纵向伸缩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48.图8为又一实施例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中纵向伸缩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49.图9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一。
50.图10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二。
51.图11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三。
52.图12为图1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的使用状态图四。
53.附图标记说明:
54.100-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200-集装箱;300-电气化铁路网;
55.10-行走装置;
56.20-支撑组成,21-起重支腿,211-固定支撑,212-牛腿结构,22-第一侧梁,23-第一连接纵梁,24-第二连接纵梁;
57.30-平移梁组成,31-伸缩梁,31a-铁路侧分段,31b-公路侧分段,311-水平部,32-轨道,33-限位止挡;
58.40-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1-安装座;
59.50-横移梁组成,51-框架纵梁,511-腹板,52-第二侧梁,53-安装平台,54-吊耳,55-卸扣,56-链条;
60.60-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1-电机,62-滚轮,63-减速器,64-联轴器;
61.70-吊具组成;
62.80-支撑支腿,81-支撑部,82-连接部;
63.90-纵向伸缩机构,91-伸缩缸,92-定滑轮,93-绳索,94-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了使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65.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多式联运设备转接不灵活、与铁路电网线路发生干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设置在铁路路线旁,可直接对接铁路平车,装卸集装箱200。依据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所在处各个区域的功能,可将该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系统所在处划分为以下区域:铁路装卸区(a区)和公路装卸区(b区)。其中铁路装卸区(a区)即铁路平车行驶区域,铁路平车停靠在该装卸系统旁则可进行集装箱200的装卸。公路装卸区(b区)是集装箱卡车(简称集卡)行驶或者集装箱存放的区域,集卡停靠在该装卸系统旁则可进行集装箱200的装卸。
66.铁路运输领域中,通常将铁轨的延伸方向称为“纵向”;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也即各铁轨间隔分布的方向称为“横向”,因此本技术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中,各部分的延伸方向、分布方向中的“纵向”和“横向”同样采用上述释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67.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行走装置10、支撑组成20、平移梁组成30、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横移梁组成50、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和吊具组
成70。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整体设置于公路装卸区(b区)中,行走装置10与支撑组成20连接,可以带动支撑组成20、平移梁组成30、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横移梁组成50、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和吊具组成70整体沿铁路行走,以在铁路平车上逐一车节顺序装卸集装箱200。支撑组成20靠近铁路装卸区(a区),从而能够进行集装箱公铁转运,支撑组成20同时作为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其他组件(支撑组成20、平移梁组成30、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横移梁组成50、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和吊具组成70)的安装基础。平移梁组成30和横移梁组成50均可沿横向移动,从而转运集装箱200。
68.支撑组成20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四个起重支腿21,相邻两个起重支腿21之间形成行车区域,供集卡或其他集装箱运输车辆行驶。起重支腿21用于安装平移梁组成30和行走装置10。根据实际需要,起重支腿21的数量可设置为4个、6个、8个、12个等,为保证受力平衡,起重支腿21的数量为偶数个,并且各起重支腿21在横向和纵向均对称分布,例如起重支腿21设置4个,4个起重支腿21分布于矩形的四角。沿纵向的相邻两个起重支腿21的间距应当大于40ft/45ft集装箱的长度,保证集装箱能够顺利从两个起重支腿21之间通过。沿横向的相邻两个起重支腿21的间距应当大于集卡的宽度,保证集卡能够顺畅行驶。
69.对应的,行走装置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例如设置4个起重支腿21,每个起重支腿21的底端安装一套行走装置10,各行走装置10同步运行。又例如,设置6个起重支腿21,位于外侧的4个起重支腿21的底端均安装一套行走装置10,位于中部的起重支腿上仅安装行走轮。又或者,设置4个起重支腿21,对角的两个起重支腿21的底端各安装一套行走装置10,各行走装置10同步运行,另外对角的两个起重支腿21上仅安装行走轮。行走装置10的布置方式此处不做穷举。
70.行走装置10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参照现有技术所公开的铁路车辆行走装置或者场桥、岸桥的大车行走机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行走装置10包括电机和两个滚轮,电机和滚轮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此处不展开说明。
71.平移梁组成30安装于起重支腿21的顶部,为了方便平移梁组成30的安装,支撑组成2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侧梁22,各第一侧梁22沿纵向间隔设置,为稳定支撑第一侧梁22,每个第一侧梁22均与至少两个横向相邻的起重支腿21连接,例如起重支腿21设置4个,4个起重支腿21按矩形分布,则第一侧梁22对应设置两个,两个第一侧梁22均沿横向设置,每个第一侧梁22均与横向相邻的两个起重支腿21连接,用于安装平移梁组成30。
72.为了强化整个支撑组成20的结构,支撑组成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纵梁23,第一连接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侧梁22连接,第一连接纵梁23可设置一根或者两根,将纵向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一侧梁22进行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强化整个支撑组成20的结构,支撑组成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纵梁24,第二连接纵梁24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相邻的两个起重支腿21连接,第二连接纵梁24可设置一根或者多根,优选第二连接纵梁24的数量为起重支腿21的数量的一半,即按矩形分布4个起重支腿21对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纵梁24,两个第二连接纵梁24分布于矩形的长边。
73.平移梁组成30是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一个重要部件,平移梁组成30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撑组成20上,且平移梁组成30的两端分布于横向两侧,即平移梁组成30横跨铁路平车、行走装置10与公路装卸区,为横移梁组成50与吊具组成70的横移提供轨道32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平移梁组成30可在支撑组成20上移动,当平移梁组成30向远离铁路
平车的方向移动时,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铁路平车侧没有遮挡物,从而不会干涉牵引铁路平车的牵引机车的行驶。
74.平移梁组成30的核心部件是伸缩梁31,伸缩梁31装配于第一侧梁22上,因此伸缩梁31的数量与第一侧梁22的数量相同,各平移梁组成30一一对应安装于各第一侧梁22上。伸缩梁31是一个整体式横梁,为满足集装箱的转运需要,在横向即伸缩梁31轴向上,伸缩梁31可以划分为铁路侧分段31a和公路侧分段31b,伸缩梁31各段的长度应当能够覆盖下方对应的铁路装卸区(a区)和公路装卸区(b区)。伸缩梁31一方面需要自身横移,伸缩梁31另一方面需要为横移梁组成50提供横移轨道32,因此伸缩梁31应当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本实施例中,伸缩梁31的横截面呈l型,横移梁组成50的两端分别搭设于两个伸缩梁31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311上。
75.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用于驱动平移梁组成30沿横向移动,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组成20和平移梁组成30连接,从而驱动平移梁组成30相对于支撑组成20横移。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直线位移机构,例如液压缸、电缸、气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副等,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的具体选型本技术不做限制。
76.考虑到结构复杂程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采用液压缸或电缸,液压缸或电缸的缸筒与第一侧梁22固定连接,活塞端部通过一个安装座41与伸缩梁31固定连接。更为具体的,参见图3,安装座41的位置具体位于伸缩梁31的铁路侧分段31a的外端(悬臂端),以使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处于自然状态(活塞收回状态)下,伸缩梁31的铁路侧分段31a移动至与第一侧梁22在轴向上重合,伸缩梁31的公路侧分段31b向铁路的相对侧外伸,从而能够在铁路平车被牵引机车牵引时避让牵引机车,保证牵引机车顺利驶过。
77.横移梁组成50是吊具组成70的安装基础,横移梁组成50可移动地安装于平移梁组成30上,具体是横移梁组成50可移动地安装于于两个伸缩梁31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311上。为保证结构强度,横移梁组成50包括两个以上框架纵梁51、两个以上第二侧梁52和两个以上安装平台53,各框架纵梁51均沿纵向设置、并且相互平行,各第二侧梁52沿横向设置、并且相互平行,框架纵梁51和第二侧梁52连接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保证吊具组成70吊装集装箱200后仍能稳定横移不变形。
78.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用于驱动横移梁组成50沿横向移动,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的两端分别与平移梁组成30和横移梁组成50连接,从而驱动横移梁组成50相对于平移梁组成30横移。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直线位移机构,例如液压缸、电缸、气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副等,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的具体选型本技术不做限制。
79.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采用电机61驱动的滚轮62,电机61、减速器63、联轴器64和滚轮62依次连接、传递扭矩,在伸缩梁31的水平部311上设置有轨道32,轨道32沿横向设置于伸缩梁31上,滚轮62在电机的驱动下沿轨道32滚动,从而带动整个驱动横移梁组成50相对于平移梁组成30横移。出于安全性考虑,伸缩梁3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止挡33,两个限位止挡33分别设置于轨道32的两端,避免滚轮62脱离轨道32。
80.为了方便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横移梁组成50还包括安装平台53,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安装于安装平台53上,安装平台53具体固定于框架纵梁51上。为保证受力均匀,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应至少设置两个,各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间隔设置,例如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设置有两个,则两个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设置于框架纵梁51的两
端,若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设置有四个,则四个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分别设置于两个框架纵梁51的两端。对应的,安装平台53的数量应当与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相同,各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一一对应安装于相应的安装平台53上。
81.吊具组成70,设置于横移梁组成50上,用于装卸集装箱200。横移梁组成50在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的驱动下,带动吊具组成70沿横向移动,以将集装箱在横向两侧即铁路平车与公路装卸区之间装卸转运,进而达到集装箱200在铁路与公路间的高效转移。吊具组成70为成熟的现有技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吊具即可,具体结构此处不展开说明。
82.考虑到集装箱200在铁路平车上的安装位置存在一定偏差,为了保证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的锁具顺利对锁,吊具组成70采用柔性安装,具体参见图6,框架纵梁51的腹板511上设置有吊耳54,吊耳54上设置有卸扣55,吊具组成70通过链条56与卸扣55连接,由于链条56与卸扣55之间、以及链条56与吊具组成70之间均可活动,由此可以确保吊具组成70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便于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的锁具顺利对锁。
83.此外,考虑到运输集装箱的铁路平车的停靠位置与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停靠位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为了保证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的锁具顺利对锁,横移梁组成50还包括一个以上纵向伸缩机构90,纵向伸缩机构90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框架纵梁51和吊具组成70。纵向伸缩机构90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直线位移机构,例如液压缸、电缸、气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副等,纵向伸缩机构90的具体选型本技术不做限制。
84.具体的,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纵向伸缩机构90设置有两组,两组纵向伸缩机构90对称分布于吊具组成70的横向两侧,纵向伸缩机构90包括伸缩缸91,伸缩缸91具体可采用液压缸/电缸,伸缩缸91的缸体固定于框架纵梁51上,且两组纵向伸缩机构90中的伸缩缸91均与框架纵梁51呈角度设置,伸缩缸91的活塞通过球铰与吊具组成70的纵向中心连接,当两各伸缩缸91一伸一缩时,可以微调吊具组成70的水平角度,保证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的锁具顺利对锁。
85.具体的,参见图8,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伸缩机构90还可设置为包括伸缩缸91、定滑轮92和绳索93,伸缩缸91的缸体固定于框架纵梁51上,定滑轮92通过一支架同样安装于框架纵梁51上,绳索93绕设于定滑轮92上,且绳索93的两端分别连接伸缩缸91的活塞以及吊具组成70,在活塞以及吊具组成70上均设置有球铰,用于连接绳索93。伸缩缸91具体可采用液压缸/电缸,绳索93可采用钢丝绳或者锁链,通过定滑轮92将绳索93进行转向,保证伸缩缸91仅承受轴线方向的拉力。
86.具体的,参见图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纵向伸缩机构90还可设置为包括伸缩缸91、动滑轮94和绳索93,伸缩缸91的缸体固定于框架纵梁51上,伸缩缸91的活塞与动滑轮94连接,绳索93绕设于动滑轮94上,且绳索93的两端分别连接框架纵梁51以及吊具组成70,在框架纵梁51以及吊具组成70上均设置有球铰,用于连接绳索93。伸缩缸91具体可采用液压缸/电缸,绳索93可采用钢丝绳或者锁链,通过动滑轮94将绳索93进行转向,保证伸缩缸91仅承受轴线方向的拉力。
87.当吊具组成70吊装集装箱200后,横移梁组成50、第二横向伸缩机构60、吊具组成70和集装箱的重量均由平移梁组成30承担。为了避免平移梁组成30的伸缩梁31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支腿80;至少两个支撑支腿80分别安装于平移梁组成30的两端。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支腿80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支
腿80分别安装于平移梁组成30的四角,使得伸缩梁31的铁路侧分段31a和公路侧分段31b由悬臂梁结构改进为简支梁。
88.为了向支撑支腿80提供稳定的支撑反力,本实施例中,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还包括用于承托支撑支腿80的墩柱,墩柱设置于铁路装卸区(a区)的铁轨旁,并且墩柱沿铁轨延伸至整个铁路装卸区(a区),保证行走装置10在铁路装卸区的任意一个区域停靠时,支撑支腿80均可稳定立于墩柱上。
89.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锁定后,需要将集装箱起吊才能进行集装箱的转运,起吊集装箱可以通过卷扬机实现,也可通过支腿的伸缩来实现。具体起吊结构本技术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起重支腿21和支撑支腿80均采用伸缩支腿,具体的,起重支腿21包括固定支撑211、第一升降机构和牛腿结构212,固定支撑211和牛腿结构212分别与第一升降机构的两端连接,固定支撑211固定安装于行走装置10上,牛腿结构212用于安装固定第一侧梁22或平移梁组成30。支撑支腿80包括支撑部81、第二升降机构和连接部82,支撑部81和连接部82分别与第二升降机构的两端连接,连接部82用于连接平移梁组成30的伸缩梁31,支撑部81用于接触地面,以稳定支撑伸缩梁31。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升降机构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直线位移机构,例如液压缸、电缸、气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副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升降机构的具体选型本技术不做限制。
90.为提高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智能化自动运行程度,作为优选,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分别电性连接的视觉识别模块、定位控制模块、自动对锁模块和无线监控模块。该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中的各个用电设备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91.控制系统为主控单元,可采用现有任一控制器,例如plc控制器、工控机等。
92.视觉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铁路货车集装箱号,车架号,视觉识别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视觉识别系统,例如双目视觉识别系统等。
93.定位控制模块用于车辆的精确停靠,定位控制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定位系统,例如通过视觉识别进行定位的定位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进行定位的定位系统等。
94.自动对锁模块用于完成锁头与集装箱锁孔对齐对准检测,自动对锁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位置检测系统,例如红外位置检测装置、激光测距系统等。
95.无线监控模块用于将铁路平车上或整个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上数据信息进行无线传输至地面监控室或手持遥控器,无线监控系统可采用现有任一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例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等。
96.参见图8至图11,本实施例的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97.a、集装箱卸载流程;
98.a1、铁路平车载集装箱200进入铁路装卸区(a区),此过程中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处于初始状态,如图9所示,第一横向伸缩机构40的活塞收回,伸缩梁31的铁路侧分段31a移动至与第一侧梁22在轴向上重合,伸缩梁31的公路侧分段31b向铁路的相对侧外伸。此时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系统100的铁路侧无任何外伸的机构,够避让牵引机车,保证牵引铁路平车的牵引机车顺利驶过。
99.a2、铁路平车停靠到位,伸缩梁31向铁路侧外伸,伸缩梁31的铁路侧分段31a伸入电气化铁路网300下方,公路侧分段31b与第一侧梁22在轴向上重合,伸缩梁外伸过程中支
撑支腿80处于收缩状态,支撑支腿80可从相邻两个集装箱之间的间隙处通过;伸缩梁31外伸到位后,起重支腿21下降,吊具组成70与集装箱200的锁具自动对锁,如图10所示。
100.a3、支撑支腿80伸长至墩柱,然后起重支腿21与支撑支腿80同步上升,吊具组成70吊起集装箱200,如图11所示。
101.a4、横移梁组成50载集装箱沿伸缩梁31轴向水平移动,将集装箱200由铁路装卸区(a区)转运至公路装卸区(b区),如图12所示。
102.a5、起重支腿21与支撑支腿80同步下降,集装箱200吊落至公路装卸区(b区)的集卡上。
103.b、集装箱装载流程,为集装箱卸载流程的逆过程,此处不做展开说明。
104.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0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