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59: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


背景技术:

2.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总量有70亿吨,与此同时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废弃混凝土砖占据了约40%。将废弃混凝土砖破碎加工成再生砖骨料制备砌块是一种循环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方式,也是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重要方向。另外,废弃砖骨料中筛分出来的再生砖细骨料还可以替代天然砂制备再生砖骨料砂浆,如果能将它们合理地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的建筑物上,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会促进混凝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再生混凝土是在废弃混凝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次加工和改良。砌块在成型过程中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在砌块的“幼稚期”极易受到破坏,此时砌块是处于“三相体”,在该状态下砌块不稳定,外界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其产生裂纹,而且大多是裂纹是微观的,看不见的。现阶段再生混凝土在二次应用的过程中强度和性能难以得到保障,而且不同的块型、不同的开孔对其热导性有很大的影响。开孔多,则传热阻越大,但强度不够;开孔少,强度够用,但保温性能不够,因而这种砌块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砌块受压破坏时,砌块肋壁边角处受力较为集中,中心区域受力较小,过大的开孔率和较薄的肋壁厚度不利于砌块整体受力;受压破坏时,砌块在宽度方向肋壁出现受拉损伤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系统分析不同孔型砌块的受拉损伤区出现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基础上,通过优化开孔结构,辅以适当增加宽度方向的肋壁厚度,以进一步提高砌块整体抗压性能,并一定程度提高保温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的砌块主体设有均匀分布的纵向通孔单元,所述的通孔单元包括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中间空气间层为两端圆弧状的长条状空气间层,数量为1个;侧空气间层为两端设有倒角的长条状空气间层,单侧空气间层设置个数为2个,分别为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
6.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侧壁和与侧壁纵向垂直的端面。
7.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侧空气间层与端面平行设置。
8.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横向纵向均居中设置,所述的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并排设置。
9.所述的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等宽,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长度比为(2-4):1。
10.两侧的侧空气间层整体关于中间空气间层心部点呈中心对称。
11.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间隙a宽度为50(mm),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间隙b宽度为25(mm)。
12.所述的砌块尺寸为长
×

×
高=390
×
240
×
190(mm)。
13.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尺寸为长=170(mm),宽=50(mm),两侧半圆半径为r=25(mm),距离侧壁边缘距离为85(mm),距离端面边缘距离为95(mm)。
14.所述的侧空气间层距离端面(与该侧空气间层相同侧的端面)边缘30(mm),侧-长空气间层尺寸为长
×
宽=200
×
40(mm),侧-短空气间层尺寸长
×
宽=80
×
40(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综合考虑空心率、壁厚、空气层厚度、空心层间距等因素,设计了三排孔的砌块结构,优化孔型,延长热量传递路径,增大热阻,来提升保温性能。使用倒角、圆角等设计开孔有利于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进而提高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俯视图,其中:
19.1-砌块主体,2-端面,3-侧壁,4-中间空气间层,5侧-长空气间层,6侧-短空气间层,7-倒角,a-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间隙,b-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俯视图如图2所示,包括砌块主体1,砌块主体1设有均匀分布的纵向通孔单元,通孔单元包括中间空气间层4与侧空气间层,中间空气间层4为两端圆弧状的长条状空气间层,数量为1个;侧空气间层为两端设有倒角7的长条状空气间层,单侧空气间层设置个数为2个,分别为侧-长空气间层5与侧-短空气间层6。
22.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侧壁3和与侧壁3纵向垂直的端面2。
23.中间空气间层4、侧空气间层与端面平行设置。
24.中间空气间层4横向纵向均居中设置,侧-长空气间层5与侧-短空气间层6并排设置。
25.侧-长空气间层5与侧-短空气间层6等宽,侧-长空气间层5与侧-短空气间层6长度比为(2-4):1。
26.两侧的侧空气间层整体关于中间空气间层5心部点呈中心对称。
27.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6间隙a宽度为50(mm),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间隙b宽度为25(mm)。
28.砌块尺寸为长
×

×
高=390
×
240
×
190(mm)。
29.中间空气间层尺寸为长=170(mm),宽=50(mm),两侧半圆半径为r=25(mm),距离侧壁边缘85(mm),距离端面边缘95(mm)。
30.侧空气间层距离端面(与该侧空气间层相同侧的端面)边缘30(mm),侧-长空气间
层尺寸为长
×
宽=200
×
40(mm),侧-短空气间层尺寸为长
×
宽=80
×
40(mm)。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的砌块主体设有均匀分布的纵向通孔单元,所述的通孔单元包括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中间空气间层为两端圆弧状的长条状空气间层,数量为1个;侧空气间层为两端设有倒角的长条状空气间层,单侧空气间层设置个数为2个,分别为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侧壁和与侧壁纵向垂直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侧空气间层与端面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横向纵向均居中设置,所述的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并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等宽,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长度比为(2-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侧空气间层整体关于中间空气间层心部点呈中心对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间隙宽度为50mm,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间隙宽度为2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块尺寸为长
×

×
高=390
×
240
×
19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空气间层尺寸为长=170mm,宽=50mm,两侧半圆半径为r=25mm,距离侧壁边缘距离为85mm,距离端面边缘距离为95mm。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空气间层距离边缘30mm,侧-长空气间层尺寸为长
×
宽=200
×
40(mm),侧-短空气间层尺寸 长
×
宽=80
×
4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空心砌块包括砌块主体,砌块主体设有均匀分布的纵向通孔单元,通孔单元包括中间空气间层与侧空气间层,中间空气间层为两端圆弧状的长条状空气间层,数量为1个;侧空气间层为两端设有倒角的长条状空气间层,单侧空气间层设置个数为2个,分别为侧-长空气间层与侧-短空气间层。该空心砌块在结构设计上综合考虑空心率、壁厚、空气层厚度、空心层间距等因素,设计了三排孔的砌块结构,优化孔型,延长热量传递路径,增大热阻,提升保温性能。使用倒角、圆角等设计开孔有利于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进而提高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进而提高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进而提高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吕金鸿 李瑶 杨文龙 李骏雄 张继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