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与流程

2021-11-03 12: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态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又名蒟蒻,属于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块茎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魔芋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葡甘露聚糖,它具有吸水性、凝胶性、粘结性、低热可食的特性,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学、保健品等都有广泛的应用。魔芋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是健康食品。
3.藜(读音l
í
)麦(学名: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藜科藜属植物。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从0.3

3米不等,茎部质地较硬,可分枝可不分。单叶互生,叶片呈鸭掌状,叶缘分为全缘型与锯齿缘型。藜麦花两性,花序呈伞状、穗状、圆锥状,藜麦种子较小,呈小圆药片状,直径1.5

2毫米,千粒重1.4

3克。
4.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盐性,生长范围约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适的高度为海拔1500

3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区。
5.藜麦富含的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藜麦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
6.然而,魔芋种植时,未探索魔芋的适合间作物群体,未实行合理间作,一地多用,立体种植,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方,单位面积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8.本发明提出的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种植地的选择;
10.魔芋宜选择半阴、温暖、湿润的地块栽培;
11.藜麦种植地选择同魔芋一样;
12.s2种茎选择;
13.魔芋选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金地1号,外观形态为球茎圆形或椭圆形,芽窝小而浅,球茎充实,顶芽粗壮,无病,无伤,顶芽鲜红色,单个重量在0.3~0.5kg的良种,播种前将种芋翻晒1~2天,下种前,再用多元消毒粉拌种;
14.藜麦选种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选择已鉴定的优质品种,在肥水条件
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旱薄地区,应选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稳定性好的品种,良种质量标准为纯度大于等于99%、净度大于等于98%、发芽率大于等于85%、水分小于等于13%;
15.s3土地整理与农家肥施用;
16.魔芋:于2月底3月初对预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5cm左右,沟宽30cm左右,以利于排水,为魔芋生长过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7.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高钾复合肥为辅,重施底肥,补施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2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18.藜麦土地整理与魔芋一样;
19.s4规范栽培;
20.魔芋与藜麦进行套种,科学、因地制宜地种植,魔芋与藜麦在春分至清明节播种,按150厘米拉伸开墒种植,沟宽30厘米,墒面宽120厘米,墒高30厘米,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挖穴种植魔芋,墒面撒播藜麦种子,一般播种行距为40厘米或60厘米,株距40

50厘米为宜,藜麦播种深度为2

3厘米,藜麦与魔芋间作,先将藜麦进行撒播,再在墒面挖穴种植魔芋;在沟内种植玉米,株距40厘米,创造魔芋半阴性生态环境。
21.s5病虫害防治;
22.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防治,7~8月雨水较多,是魔芋发病的高峰期,期间要注意疏沟排水,保证水路畅通,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
23.藜麦病虫害防治,霜霉病、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立枯病、蚜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是藜麦常见的病虫害,应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严格种子消毒,土传病虫害频发的地区可进行种子包衣,培育无病虫壮苗,及时拔出病株,摘除病叶,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可采取黄板诱蚜,性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
24.优选的,所述步骤s1魔芋和藜麦喜温耐荫,喜凉怕热,不耐强光和雨涝,是一种典型的阴性植物,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光照条件较好但又无强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山间谷地为宜,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性偏酸、易排水的沙壤土最佳。
25.本发明中,所述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魔芋与藜麦间作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抑制土地杂草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魔芋为阴性植物,适宜生长在有遮阴效果的植被下,魔芋与藜麦间作可以达到防病和合理利用阳光的效果;两种作物一起间作栽培,能降低人工成本,魔芋与藜麦的栽种及收获时间接近,便于田间管理,可以减少人力投入,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26.稳产保收和合理的间作能够利用魔芋和藜麦不同的作物特性,增强对病虫害,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租金,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27.本发明魔芋与藜麦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比例种植,藜麦既可以与魔芋地杂草形成竞争优势,抑制杂草,成为杂草的替代植物,也可以形成多样性环境,减缓病虫害的发生,利用
魔芋与藜麦的高矮习性形成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保护魔芋种植地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提高亩产值,增加效益。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魔芋与藜麦套种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s1种植地的选择;
32.魔芋宜选择半阴、温暖、湿润的地块栽培;
33.藜麦种植地选择同魔芋一样;
34.s2种茎选择;
35.魔芋选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金地1号,外观形态为球茎圆形或椭圆形,芽窝小而浅,球茎充实,顶芽粗壮,无病,无伤,顶芽鲜红色,单个重量在0.3~0.5kg的良种,播种前将种芋翻晒1~2天,下种前,再用多元消毒粉拌种;
36.藜麦选种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选择已鉴定的优质品种,在肥水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旱薄地区,应选用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稳定性好的品种,良种质量标准为纯度大于等于99%、净度大于等于98%、发芽率大于等于85%、水分小于等于13%;
37.s3土地整理与农家肥施用;
38.魔芋:于2月底3月初对预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5cm左右,沟宽30cm左右,以利于排水,为魔芋生长过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9.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高钾复合肥为辅,重施底肥,补施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2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40.藜麦土地整理与魔芋一样;
41.s4规范栽培;
42.魔芋与藜麦进行套种,科学、因地制宜地种植,魔芋与藜麦在春分至清明节播种,按150厘米拉伸开墒种植,沟宽30厘米,墒面宽120厘米,墒高30厘米,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挖穴种植魔芋,墒面撒播藜麦种子,一般播种行距为40厘米至60厘米,株距40

50厘米为宜,藜麦播种深度为2

3厘米,藜麦与魔芋间作,先将藜麦进行撒播,再在墒面挖穴种植魔芋;每墒种2

3行,在沟内种植玉米,株距40厘米,创造魔芋半阴性生态环境。
43.s5病虫害防治;
44.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防治,7~8月雨水较多,是魔芋发病的高峰期,期间要注意疏沟排水,保证水路畅通,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
45.藜麦病虫害防治,霜霉病、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立枯病、蚜虫、蛴螬、蝼蛄、地老
虎等是藜麦常见的病虫害,应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严格种子消毒,土传病虫害频发的地区可进行种子包衣,培育无病虫壮苗,及时拔出病株,摘除病叶,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可采取黄板诱蚜,性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
46.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1魔芋和藜麦喜温耐荫,喜凉怕热,不耐强光和雨涝,是一种典型的阴性植物,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光照条件较好但又无强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山间谷地为宜,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性偏酸、易排水的沙壤土最佳。
47.本发明:魔芋与藜麦间作经济效益;
48.(1)产量:经过魔芋与藜麦间作种植试验结果得出,一亩地魔芋(商品芋和种芋)的产量为1615公斤,商品芋产量1061公斤,种芋产量554公斤,种芋有二魔芋和子芋两种(其中二魔芋产量413公斤,子芋产量141公斤);藜麦的产量为100公斤。
49.(2)产值:按2019年鲜魔芋市场价,商品芋每公斤6元,产量1061公斤的产值为6366元;二魔芋每公斤15元,产量413公斤的产值为6195元;子芋每公斤35元,产量141公斤的产值为4935元;魔芋的总产值为17496元。按目前藜麦市场价,藜麦每公斤22元,产量100公斤的藜麦产值为2200元。产玉米300公斤,每公斤2元,600元,魔芋与藜麦间作一亩总产值为20296元。
50.(3)成本费用:魔芋种子购买费用3500元,藜麦种子购买费用90元,玉米种子1公斤30元,土地租赁费用600元,种植人工费1000元,采收人工费1500元,管理费用200元,化肥费用500元。魔芋与藜麦间作一亩所需成本费用共计7420元。
51.(4)利润:魔芋与藜麦间作一亩地可获得纯利润收入12876元。
52.纯种魔芋经济效益;
53.(1)产量:按与纯种一亩地魔芋单产1730公斤,(其中商品芋1140公斤,二魔芋423公斤,子芋167公斤)。
54.(2)产值:按目2019年鲜魔芋市场价,商品芋每公斤6元,产量1140公斤的商品芋产值为6840元;二魔芋每公斤15元,产量423公斤的二魔芋产值为6345元;子芋每公斤35元,产量167公斤的子芋产值为5845元。综合计算,纯种一亩地魔芋总产值为19030元。
55.(3)成本费用:魔芋种子购买费用3500元,土地租赁费用600元,种植人工费1000元,除草人工费1500元,采收人工费1500元,管理费用220元,化肥费用500元,农药200元。共计9020元。
56.(4)利润:纯种一亩地魔芋可获得纯利润收入10010元。
57.试验对比结论;
58.(1)魔芋间作藜麦比纯种魔芋虽然减产了115公斤,减产6.6%,但是总效益反而增加了(一是减少人工除草费用1500元,农药200元,共计1700元;二是增加了种植藜麦收入2200元,玉米收入600元),魔芋与藜麦间作比纯种魔芋总利润增加2866元,比纯种魔芋增长28.6%,而不施农药减少的环境污染压力和生产出来的无公害食品的原料是无法计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9.(2)魔芋与藜麦间作可以产生两种经济效益,合理的间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能增加收入,增效合理的间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在
农业生产中实行两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魔芋与藜麦间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既降低生产费用,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