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架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29: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架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工程车辆可以应用于码头、铁路以及建筑工地等多个作业场所。一般地,工程车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低。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的车体上设置有悬架装置,悬架装置可以用于缓解车体受到的振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悬架装置占用了传动部件了安装区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悬架装置容易与传动部件发生干涉,不利于工程车辆的运行和运输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架装置和车辆,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悬架装置容易与传动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架装置,包括:梁架;板簧支架,与所述梁架连接;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板簧支架;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板簧支架;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二板簧,且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板簧支架的下方。
5.本技术提供的悬架装置,其通过将连接杆设置在板簧支架的下方,使得连接杆没有占用传动部件的安装区域,使得位于板簧支架下方的连接杆不容易与位于板簧支架上方的传动部件产生干涉,从而改善了悬架装置容易与传动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有利于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运输作业。
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板簧支架包括:第一前支架,与所述梁架连接;第一后支架,与所述梁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簧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前支架,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支架。
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一销,连接所述第一前支架和所述第一板簧。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悬架装置包括:多个第二销;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支架,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簧;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所述悬架装置包括:多个第二销;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支架;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一吊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簧;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板簧支架包括:第二前支架,与所述梁架连接;第
二后支架,与所述梁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板簧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前支架,所述第二板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支架。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三销,连接所述第二前支架和所述第二板簧。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悬架装置包括:多个第四销;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支架,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板簧;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悬架装置包括:多个第四销;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支架;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所述第二吊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板簧;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梁架的内侧。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如前所述的悬架装置,所述梁架连接于所述车体。
16.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其通过将连接杆设置在板簧支架的下方,使得连接杆没有占用传动部件的安装区域,使得位于板簧支架下方的连接杆不容易与位于板簧支架上方的传动部件产生干涉,从而改善了悬架装置容易与传动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有利于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运输作业。
附图说明
17.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18.图1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车体和悬架装置,悬架装置安装在车体上,车体在运行的过程中,悬架装置可以对车体起到缓冲作用。
23.在一实施例中,该车辆可以为工程车辆、乘用车辆、商务车辆等。
24.图1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装置1可以包括梁架11,梁架11与车体连接,梁架11可以作为安装载体,
以及梁架11可以起到提高车体整体强度的作用。
25.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板簧支架12、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板簧支架12与梁架11连接,第一板簧13连接于板簧支架12,第二板簧14连接于板簧支架12。这样,板簧支架12可以为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提供安装载体,方便安装和更换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
26.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簧13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板簧支架12,第二板簧14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板簧支架12。这样,在第一板簧13受到第一车桥3传递过来的振动时,第一板簧13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可以相对于板簧支架12转动,以缓解梁架11和车体受到的振动。类似地,在第二板簧14受到第二车桥4传递过来的振动时,第二板簧14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可以相对于板簧支架12转动,以缓解梁架11和车体受到的振动。
27.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连接杆15,连接杆15连接于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这样,如果第一板簧13受到第一车桥3传递过来的振动时,那么第一板簧13自身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接杆15的传递作用,将部分载荷传递到第二板簧14上,使得第二板簧14也可以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受到的荷载较均匀,有利于提高车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可以延长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的使用寿命。类似地,如果第二板簧14受到第二车桥4传递过来的振动时,那么第二板簧14自身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接杆15的传递作用,将部分载荷传递到第一板簧13上,使得第一板簧13也可以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受到的荷载较均匀,有利于提高车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可以延长第一板簧13和第二板簧14的使用寿命。
28.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杆15位于板簧支架12的下方,这样,连接杆15不会占用板簧支架12上方的空间,使得板簧支架12上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传动部件。也就是说,位于板簧支架12下方的连接杆15不容易与位于板簧支架12上方的传动部件产生干涉,从而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装置1和车辆,其通过将连接杆15设置在板簧支架12的下方,使得连接杆15没有占用传动部件的安装区域,使得位于板簧支架12下方的连接杆15不容易与位于板簧支架12上方的传动部件产生干涉,从而改善了悬架装置1容易与传动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有利于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运输作业。
30.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15还位于梁架11的内侧。这样,梁架11可以对连接杆1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外界的物体不容易损伤到连接杆15。
31.另外,由于连接杆15位于梁架11的内侧,使得车体的整体宽度不会增加。因此,相对于连接杆15位于梁架11的外侧的情况,连接杆15位于梁架11的内侧可以有效地减少车体的宽度和整体空间占用量。
32.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板簧支架12可以包括第一前支架121和第一后支架122,第一前支架121和第一后支架122均与梁架11连接。
3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架121和第一后支架122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梁架11,以方便后续安装和更换。
34.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簧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前支架121,第一板簧1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后支架122。这样,第一板簧13可以相对于第一前支
架121和第一后支架122转动,以缓解从第一车桥3传递过来的振动。另外,第一前支架121和第一后支架122分别与第一板簧1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一板簧13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倾斜角度较大以及转动角度较大的情况,提高第一板簧13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5.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销18,第一销18可以用于连接第一前支架121和第一板簧13,第一板簧13与第一前支架12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销18实现转动连接,转动过程更加稳定。
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销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3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摆臂161、第一吊耳162以及多个第二销19,第一摆臂161的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后支架122,第一吊耳162的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摆臂161,第一吊耳16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板簧13。这样,第一板簧13受到第一车桥3传递过来的振动后,第一板簧13可以带动第一吊耳162和第一摆臂161转动,第一摆臂161和第一吊耳162可以增加第一板簧13的转动半径,增加第一板簧13的可转动范围,从而提升第一板簧13的缓冲效果。
38.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15的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摆臂161。因此,在第一摆臂161被第一吊耳162带着转动后,第一摆臂161可以带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杆15再带动第二板簧14转动,使得第二板簧14也可以承受部分第一板簧13承受的荷载。
39.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吊耳162与第一板簧13之间可以通过前述第二销19实现转动连接。
40.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吊耳162与第一摆臂161之间可以通过前述的第二销19实现转动连接。
41.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摆臂161与第一后支架122之间也可以通过前述的第二销19实现转动连接。
42.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去掉第一吊耳162,使得第一摆臂161可以通过第二销19直接连接第一板簧13上。即,第一摆臂161的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后支架122,第一摆臂16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板簧13。这样,第一板簧13受到第一车桥3传递过来的振动后,第一板簧13可以带动第一摆臂161转动,第一摆臂161可以增加第一板簧13的转动半径,增加第一板簧13的可转动范围,从而提升第一板簧13的缓冲效果。
43.在一实施例中,在去掉第一吊耳162的情况,连接杆15的一端同样可以通过第二销19与第一摆臂161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摆臂161被第一板簧13带着转动后,第一摆臂161可以带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杆15再带动第二板簧14转动,使得第二板簧14也可以承受部分第一板簧13承受的荷载。
44.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板簧支架12可以包括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后支架124,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后支架124均与悬架连接。
4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后支架124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悬架,以方便后续安装和更换。
46.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簧1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前支架123,第二板簧14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后支架124。这样,第二板簧14可以相对于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后支架124转动,以缓解从第二车桥4传递过来的振动。另外,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后支架124分别与第二板簧14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二板簧14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倾斜角度较大以及转动角度较大的情况,提高第二板簧14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7.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三销20,第三销20可以用于连接第二前支架123和第二板簧14,第二板簧14与第二前支架123之间可以通过第三销20实现转动连接,转动过程更加稳定。
48.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销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49.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悬架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二摆臂171、第二吊耳172以及多个第四销21,第二摆臂171的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后支架124,第二吊耳172的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摆臂171,第二吊耳17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板簧14。这样,第二板簧14受到第二车桥4传递过来的振动后,第二板簧14可以带动第二吊耳172和第二摆臂171转动,第二摆臂171和第二吊耳172可以增加第二板簧14的转动半径,增加第二板簧14的可转动范围,从而提升第二板簧14的缓冲效果。
50.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15的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摆臂171。因此,在第二摆臂171被第二吊耳172带着转动后,第二摆臂171可以带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杆15再带动第一板簧13转动,使得第一板簧13也可以承受部分第二板簧14承受的荷载。
51.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吊耳172与第二板簧14之间可以通过前述第四销21实现转动连接。
52.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吊耳172与第二摆臂171之间可以通过前述的第四销219实现转动连接。
53.应当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摆臂171与第二后支架124之间也可以通过前述的第四销21实现转动连接。
54.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去掉第二吊耳172,使得第二摆臂171通过第四销21直接连接第二板簧14上。即,第二摆臂171的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后支架124,第二摆臂17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板簧14。这样,第二板簧14受到第二车桥4传递过来的振动后,第二板簧14可以带动第二摆臂171转动,第二摆臂171可以增加第二板簧14的转动半径,增加第二板簧14的可转动范围,从而提升第二板簧14的缓冲效果。
55.在一实施例中,在去掉第二吊耳172的情况,连接杆15的一端同样可以通过第四销21与第二摆臂171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二摆臂171被第二板簧14带着转动后,第二摆臂171可以带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杆15再带动第一板簧13转动,使得第一板簧13也可以承受部分第二板簧14承受的荷载。
56.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