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1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是指沥青累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处,用于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需在均匀涂有熔融沥青的胎基布表面覆盖一层隔离膜或保护层,对防水卷材的上下表面进行保护或隔离。熔融沥青的温度较高,在覆膜过程中容易使薄膜出现褶皱,防水卷材在收卷时会粘在压辊上,造成生产减速或暂停,影响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目前的覆膜装置中,大多是通过两次覆膜操作先后为防水卷的正反两面进行覆膜,覆膜步骤繁琐且结构复杂,使得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覆膜机构分别设置于传送区域上下两侧,并通过压辊机构同时下压实现对防水卷上下两侧同时贴膜,在靠近驱动辊一侧设置冷却辊机构,通过冷却辊与防水卷接触为防水卷降温。
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包括驱动辊、收卷辊、冷却辊机构、覆膜机构和压辊机构;
7.所述驱动辊和收卷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平面上,驱动辊和收卷辊之间形成传送区域,冷却辊机构设置于传送区域内靠近驱动辊一侧,覆膜机构设置于冷却辊机构远离驱动辊的一侧;
8.所述覆膜机构包括上覆膜组件和下覆膜组件,上覆膜组件设置于传送区域上方,下覆膜组件设置于传送区域下方,上覆膜组件包括第一放膜辊和第一收膜辊,第一放膜辊和第一收膜辊之间形成上覆膜区域,下覆膜组件包括第二放膜辊和第二收膜辊,第二放膜辊和第二收膜辊之间形成下覆膜区域,上覆膜区域与下覆膜区域分别于传送区域平行;
9.所述压辊机构包括上压辊、下压辊和驱动组件,上压辊设置于上覆膜区域上方,下压辊设置于下覆膜区域下方,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形成压紧间隙,驱动组件分别与上压辊和下压辊连接,并带动上压辊和下压辊向传送区域移动。
10.进一步,所述上覆膜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一导向辊设置于第一收膜辊靠近冷却辊机构的一侧,上覆膜区域位于第一导向辊与第一收膜辊之间,第一放膜辊设置于第一导向辊远离第一收膜辊的一侧上方。
11.进一步,所述下膜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设置于第二收膜辊靠近冷却辊机构的一侧,下覆膜区域位于第二导向辊与第二收膜辊之间,第二放膜辊设置于第二导向辊远离第二收膜辊的一侧下方,第二放膜辊、第二收膜辊和第二导向辊与第一放膜辊、第一收膜辊和第一导向辊的位置一一对应。
12.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上压辊上方,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上压辊设置并与上压辊转动连接,第二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下压辊下方,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下压辊设置并与下压辊转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冷却辊机构包括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与驱动辊平行,上冷却辊设置于传送区域上方,下冷却辊设置于传送区域下方,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之间形成冷却间隙。
14.进一步,所述上冷却辊包括第一辊体和第一隔套,第一辊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间,第一辊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第一隔套插设于第一辊体内部并与第一辊体平行,第一隔套的外侧壁与第一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水冷区域。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隔套内部穿设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与第一隔套平行,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冷却片,冷却片的冷却端与第一隔套的内侧壁抵接。
16.进一步,所述下冷却辊包括第二辊体和第二隔套,第二辊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间,第二辊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隔套插设于第二辊体内部并与第二辊体平行,第二隔套的外侧壁与第二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水冷区域。
17.进一步,所述第二隔套内部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第二隔套平行,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冷却片,冷却片的冷却端与第二隔套的内侧壁抵接。
18.有益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区域上下两侧分别设置覆膜组件,通过压辊机构同时实现对防水卷上下两侧同时覆膜。
21.2.压辊机构在气缸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方便对防水卷和隔离膜进行更换。
22.3.在靠近驱动辊一侧设置冷却辊机构,实现对防水卷的冷却,避免防水卷与辊子粘连。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辊剖面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辊机构工作示意图。
27.图中,11、驱动辊;12、收卷辊;2、冷却辊机构;21、上冷却辊;211、第一辊体;212、水冷区域;213、第一进水口;214、第一出水口;215、第一隔套;216、连接杆;217、冷却片;218、环形凸起;22、第一水泵;23、下冷却辊;24、第二水泵;31、第一放膜辊;32、第一收膜辊;33、第二放膜辊;34、第二收膜辊;35、第一导向辊;36、第二导向辊;4、压辊机构;41、上压辊;412、第一气缸;42、下压辊;421、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元件。
31.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32.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包括驱动辊11、收卷辊12、冷却辊机构2、覆膜机构和压辊机构4,驱动辊11和收卷辊12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平面上,驱动辊11和收卷辊12之间形成传送区域,防水卷从驱动辊11经由传送区域沿水平方向向收卷辊12移动,冷却辊机构2、覆膜机构和压辊机构4设置于传送区域内,冷却辊机构2设置于传送区域内靠近驱动辊11一侧,覆膜机构设置于冷却辊机构2远离驱动辊11的一侧。
33.覆膜机构包括上覆膜组件和下覆膜组件,上覆膜组件设置于传送区域上方,下覆膜组件设置于传送区域下方,并位于上覆膜组件的正下方,上覆膜组件包括第一放膜辊31和第一收膜辊32,第一放膜辊31和第一收膜辊32之间形成上覆膜区域,下覆膜组件包括第二放膜辊33和第二收膜辊34,第二放膜辊33和第二收膜辊34之间形成下覆膜区域,上覆膜区域与下覆膜区域分别于传送区域平行。优选的,上覆膜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辊35,第一导向辊35设置于第一收膜辊32靠近冷却辊机构2的一侧,上覆膜区域位于第一导向辊35与第一收膜辊32之间,第一放膜辊31设置于第一导向辊35远离第一收膜辊32的一侧上方。下覆膜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辊36,第二导向辊36设置于第二收膜辊34靠近冷却辊机构2的一侧,下覆膜区域位于第二导向辊36与第二收膜辊34之间,第二放膜辊33设置于第二导向辊36远离第二收膜辊34的一侧下方,第二放膜辊33、第二收膜辊34和第二导向辊36与第一放膜辊31、第一收膜辊32和第一导向辊35的位置一一对应。上覆膜组件上的隔离膜沿水平方向设置于上覆膜区域内,并使得上覆膜区域内的隔离膜与传送区域内的防水卷之间形成间隙,下覆膜组件上的隔离膜与上覆膜组件位置对应与防水卷下表面形成间隙。
34.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压辊机构4包括上压辊41、下压辊42和驱动组件,上压辊41设置于上覆膜区域上方,下压辊42设置于下覆膜区域下方,并位于上压辊41的正下方,上压辊41和下压辊42之间形成压紧间隙,并使得隔离膜与防水卷水平设置于压紧间隙内部,驱动组件分别与上压辊41和下压辊42连接,并带动上压辊41和下压辊42向传送区域移动。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412和第二气缸421,第一气缸41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上压辊41上方,第一气缸412的活塞杆朝向上压辊41设置并与上压辊41转动连接,第二气缸
42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下压辊42下方,第二气缸421的活塞杆朝向下压辊42设置并与下压辊42转动连接。
35.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辊机构2包括上冷却辊21和下冷却辊23,上冷却辊21和下冷却辊23与驱动辊11平行,上冷却辊21设置于传送区域上方,下冷却辊23设置于传送区域下方,上冷却辊21和下冷却辊23之间形成冷却间隙。位于传送区域的防水卷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冷却间隙内部,优选的,上冷却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第一隔套215,下冷却辊23包括第二辊体和第二隔套,在本实施例中,上冷却辊21和下冷却辊23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下述对冷却辊的结构介绍以上冷却辊21为例。
36.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冷却辊21包括第一辊体211和第一隔套215,第一辊体211为一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间,第一辊体21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3和第一出水口214,第一隔套215为一圆筒状结构,第一隔套215插设于第一辊体211内部并与第一辊体211平行,第一隔套215的外侧壁与第一辊体2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水冷区域212。第一隔套215内部穿设有一连接杆216,连接杆216与第一隔套215平行,连接杆216上设置有多个冷却片217,冷却片217的冷却端与第一隔套215的内侧壁抵接。
37.优选的,第一辊体2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218,环形凸起218沿第一辊体211外侧壁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从而减小第一辊体211外侧壁与防水卷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水冷区域212的冷却水实现防水卷的冷却。
38.优选的,上冷却辊21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22,第一水泵22与上冷却辊21的水冷区域212连通,下冷却辊2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水泵24,第二水泵24与下冷却辊23的水冷区域212连通。
39.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卷材生产用隔离膜自动贴合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40.驱动辊11与收卷辊12驱动防水卷沿水平方向穿过传送区域,首先穿过冷却间隙,上冷却辊21和下冷却辊23与防水卷的上下表面接触,从而实现防水卷降温,随后到达上覆膜区域与下覆膜区域之间,此时位于防水卷上下两侧的隔离膜与防水卷平行,此时第一气缸412驱动上压辊41向下移动,第二气缸421驱动下压辊42向上移动,压紧间隙的宽度逐渐缩小直至上压辊41和下压辊42压紧隔离膜和防水卷,使得隔离膜粘附在防水卷的上下两面,完成覆膜操作。
41.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