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9:5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电感器体。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
3.电感器作为一种电器元件,在用电器中较为常见,而现有的电感器一般是单一电感器体进行和支撑骨架,较为简单,且未设有外壳等保护结构,因此在使用中可能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解决了传统电感器无保护壳和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包括底座和顶盖,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卡柱,三个所述卡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环板,所述环板的内部设置有六个定位孔,所述环板的顶部设置固定安装有电感器体,所述电感器体的顶部设置有导线环,所述导线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线条,所述电感器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线条,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端口,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环,所述底座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底座的内侧开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端口,所述顶盖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电座,所述导电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磁芯,所述顶盖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磁芯,所述外磁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柱,所述顶盖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电条,所述顶盖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卡环,所述顶盖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顶盖顶部的内部开设有三个注胶孔。
6.优选的,三个所述卡柱和定位柱的规格尺寸与定位孔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三个所述卡柱和三个定位柱呈三角对称均匀分布。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增加一体化的压合力,增加了一体化的整体性。
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条远离导线环的一端与电感器体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导线条远离电感器体的一端与第二端口相连。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电流经过第二导线条进入第二端口,形成电流回流,便于电感器体的作业。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一卡环的规格尺寸与第二卡槽和第二卡环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使得整体被压合为一体化,便于结构的限位,增
加了胶水进入内部,避免胶水溢出,增加了牢固性和胶水的接触面积,便于结构之间的稳定和一体化。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口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第一端口将电流引入到内部,使得结构之间稳定,便于用电器的安装和使用。
14.优选的,所述导电条的规格尺寸与导线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导电条在引电流的同时,可以将在与导线槽内部滑动契合的作用下,使得压合成型设备便于定位,增加了作业的便利性。
16.优选的,所述导电座的规格尺寸与导线环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导电座的一侧与导电条相连。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配合上述电流和导线设置,使得结构的一体化压合成为可能,便于结构之间配合以实现一体化的成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通过设置的顶盖和底座,在生产时,作业人员首先将顶盖和底座套接契合,将导电条作为定位点与导线槽契合,而后将顶盖进行压合在底座的外侧,此时第一卡槽和第二卡环以及第二卡槽和第一卡环在压力的作用相互卡接,此时通过注胶孔注入融合胶水,使得整体被压合为一体化,使得结构一体化便于生产运输,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度,便于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20.2、通过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使用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接用电设备,引流到电感器体,此时电感器体作业产生一定的磁力,并且外磁芯和内磁芯为可磁化的软铁,便于针对配合电感器体将电磁进一步加强,而且电感器体可以更换为电感绕组,增加了电感器体的对抗电流的阻抗力,而后电流经过电感器体另一端流出,此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线条进入第二端口,形成电流回流,上述电流和导线设置,使得结构的一体化压合成为可能,便于结构之间配合以实现一体化的成型,该设置增加了电感阻抗。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前视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仰视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仰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座;2、环板;3、第一端口;4、导线槽;5、定位孔;6、第一导线条;7、导线环;8、电感器体;9、第一卡环;10、第一卡槽;11、第二端口;12、第二导线条;13、卡柱;14、顶盖;15、注胶孔;16、第二卡环;17、导电条;18、定位柱;19、外磁芯;20、内磁芯;21、第二卡槽;22、导电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案,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图6所示,一种磁芯盖组装一体成型的电感器,包括底座1和顶盖14,底座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卡柱13,三个卡柱13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环板2,环板2的内部设置有六个定位孔5,环板2的顶部设置固定安装有电感器体8,电感器体8的顶部设置有导线环7,导线环7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线条6,电感器体8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线条12,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端口11,底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环9,底座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0,底座1的内侧开设有导线槽4,导线槽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端口3,顶盖14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电座22,导电座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磁芯20,顶盖14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磁芯19,外磁芯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柱18,顶盖1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导电条17,顶盖1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卡环16,顶盖1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1,顶盖14顶部的内部开设有三个注胶孔15。
3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在生产时,作业人员首先将顶盖14和底座1套接契合,将导电条17作为定位点与导线槽4契合,而后将顶盖14进行压合在底座1的外侧,此时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环16以及第二卡槽21和第一卡环9在压力的作用相互卡接,此时通过注胶孔15注入融合胶水,使得整体被压合为一体化,便于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使用时第一端口3和第二端口11分别连接用电设备,而后当电流从第一端口3流向到导电条17,并经过导电条17进入导电座22,并通过导电座22进入到导线环7的内部,经过导线环7连接到第一导线条6,最后进入电感器体8的内部,此时电感器体8作业产生一定的磁力,并且外磁芯19和内磁芯20为可磁化的软铁,便于针对配合电感器体8将电磁进一步加强,而且电感器体8可以更换为电感绕组,增加了电感器体8的对抗电流的阻抗力,而后电流经过电感器体8另一端流出,此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线条12进入第二端口11,形成电流回流,该设置增加了电感阻抗,并且使得结构一体化便于生产运输,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32.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三个卡柱13和定位柱18的规格尺寸与定位孔5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三个卡柱13和三个定位柱18呈三角对称均匀分布。
33.卡柱13便于卡接环板2,便于生产时定位安装,定位柱18可形变材质便于对顶盖14和底座1进行限位,并且增加一体化的压合力,增加了一体化的整体性。
34.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导线条6远离导线环7的一端与电感器体8的顶端相连,第二导线条12远离电感器体8的一端与第二端口11相连。
35.电流由导线环7连接到第一导线条6,最后进入电感器体8的内部,此时电感器体8作业产生一定的磁力,电流经过电感器体8另一端流出,此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线条12进入第二端口11,形成电流回流,便于电感器体8的作业。
36.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卡槽10和第一卡环9的规格尺寸与第二卡槽21和第二卡环16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37.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环16以及第二卡槽21和第一卡环9在压力的作用相互卡接,此时通过注胶孔15注入融合胶水,使得整体被压合为一体化,便于结构的限位,增加了胶水进入内部,避免胶水溢出,增加了牢固性和胶水的接触面积,便于结构之间的稳定和一体
化。
38.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端口3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
39.第一端口3将电流引入到内部,使得结构之间稳定,便于用电器的安装和使用。
40.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导电条17的规格尺寸与导线槽4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41.导电条17在引电流的同时,可以将在与导线槽4内部滑动契合的作用下,使得压合成型设备便于定位,增加了作业的便利性。
42.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6所示,导电座22的规格尺寸与导线环7的规格尺寸相适配,导电座22的一侧与导电条17相连。
43.导电座22与导线环7相接触进行导电,并与导电条17形成电流电路,并且配合上述电流和导线设置,使得结构的一体化压合成为可能,便于结构之间配合以实现一体化的成型。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生产时,作业人员首先将顶盖14和底座1套接契合,将导电条17作为定位点与导线槽4契合,而后将顶盖14进行压合在底座1的外侧,此时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环16以及第二卡槽21和第一卡环9在压力的作用相互卡接,此时通过注胶孔15注入融合胶水,使得整体被压合为一体化,便于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使用时第一端口3和第二端口11分别连接用电设备,而后当电流从第一端口3流向到导电条17,并经过导电条17进入导电座22,并通过导电座22进入到导线环7的内部,经过导线环7连接到第一导线条6,最后进入电感器体8的内部,此时电感器体8作业产生一定的磁力,并且外磁芯19和内磁芯20为可磁化的软铁,便于针对配合电感器体8将电磁进一步加强,而且电感器体8可以更换为电感绕组,增加了电感器体8的对抗电流的阻抗力,而后电流经过电感器体8另一端流出,此时电流经过第二导线条12进入第二端口11,形成电流回流,上述电流和导线设置,使得结构的一体化压合成为可能,便于结构之间配合以实现一体化的成型,该设置增加了电感阻抗,并且使得结构一体化便于生产运输,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度。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案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