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7:3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播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2.排种器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目前,气力式排种器占主导地位,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气力式排种器也存在风机功率消耗大、附属设备繁多、使用操作难度高、维护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不同环境播种的质量不稳定、容易磨损等问题,在国内难以推广;而机械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配套性好,在国内被众多的农民所喜爱;但机械式排种器播种精度低,在高速作业环境下,作业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制约机器作业速度的提高;并且传统机械式精量排种器对待排种子的约束力不足,在振动条件下易使待排种子脱离取种器,导致漏播现象的出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采用上下布置的双腔式排种器,采用双腔结构,将取种器分为充种腔与储存腔,并利用挡种板对上下两个腔进行空间隔离,提高该排种器对振动作业的适应性的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主要运用于近球形种子的播种,对其他形状的种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包括入种管1、前壳2、传动轴3、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后壳5,其特征在于:传动轴3依次穿过前壳2、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后壳5,并利用键连接带动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前壳2位于传动轴3的前端,并且前壳2的前面有一个入种口,入种管1与前壳2的入种口用胶水进行连接,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位于传动轴3的中部,由传动轴3通过键连接进行带动,后壳5位于传动轴3的末端,后壳5的凹槽用于放置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且凹槽在投种区开设投种口便于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在指定位置排种。
5.所述的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上的取种器7为斗铲式结构,利于破拱充种。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在种群内转动,由于种子的相互堆积形成力链网络,从而阻碍种子进入取种器7内,设计斗铲式取种器7可以有效破坏种子堆积的力链网络形成的力拱,便于取种器7的充种。
6.所述的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上的取种器7为双腔结构,分为充种腔和储存腔。充种腔主要用于在充种区充种并引导种子进入储存腔,储存腔主要用于对待排种子的储存和运输,并在排种区进行排种。
7.所述的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2有挡种板6,可对双腔结构进行空间隔离。挡种板6可将取种器从中间分隔开,其效果是从清种阶段开始,对待排种子与待清种子进行空间隔离,一直到排种阶段结束,使待排种子精量排出排种器。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的剖面图,图3是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的前壳,图4是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剖视图,图5是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
9.图中:1为入种管、2为前壳、3为传动轴、4为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5为后壳、6为挡种板、7为双腔式取种器。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1.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包括入种管1、前壳2、传动轴3、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后壳5,其特征在于:传动轴3依次穿过前壳2、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后壳5,并利用键连接带动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前壳2位于传动轴3的前端,在前壳2的前面有一个入种口,入种管1与前壳的入种口用胶水进行连接,种子可由入种管1进入到排种器内部,而在前壳2的后面有挡种板6,与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配合可实现对待排种子的空间约束;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位于传动轴3的中部,由传动轴3通过键连接进行带动,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上布置着双腔式取种器7,取种器结构可分为充种腔和储存腔,充种腔负责把种子引导进入储存腔,并将多余的种子清出取种器,储存腔主要是把待排种子问题运输至排种区后排种;后壳5位于传动轴3的末端,后壳5的凹槽用于放置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且凹槽在投种区开设投种口便于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在指定位置排种。
12.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工作时,可以分为4个工作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充种阶段,传动轴3带动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转动到充种区,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内的双腔式取种器7对种子进行引导充种,种子进入充种腔内并由重力和离心力的引导进入储存腔中;第二过程为清种阶段,传动轴3带动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转动到清种区,充种腔和储存腔之间开始出现挡种板6并将取种器内的种子分隔开,充种腔内的种子由于重力的作用被清出取种器,而待排种子在储存腔中由于被挡种板6挡住而无法被清出从而实现有效清种;第三过程为携种阶段,传动轴3带动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转动到携种区,储存腔内由于被挡种板挡住形成了密闭空间,待排种子可以在密闭空间内实现稳定传递过程;第四过程为排种阶段,传动轴3带动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4转动到排种区,此时挡种板结构还没结束而后壳上的凹槽处开设了排种口,储存腔内的待排种子由重力作用下经排种口排出储存腔,从而实现精量排种。
13.本实用新型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1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包括入种管、前壳、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后壳、传动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轴依次穿过前壳、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后壳,并利用键连接带动取种环,前壳位于传动轴的前端,并且前壳的前面有一个入种口,入种管与前壳的入种口用胶水进行连接,取种环位于传动轴的中部,由传动轴通过键连接进行带动,后壳位于传动轴的末端,后壳的凹槽用于放置取种环,且凹槽在投种区开设投种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上的取种器为斗铲式结构,利于破拱充种。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上的取种器为双腔结构,分为充种腔和储存腔。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有挡种板,可对双腔结构进行空间隔离。

技术总结
一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包括入种管、前壳、传动轴、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后壳,其特征在于:传动轴依次穿过前壳、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后壳,并利用键连接带动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前壳位于传动轴的前端,并且前壳的前面有一个入种口,入种管与前壳的入种口用胶水进行连接,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位于传动轴的中部,由传动轴通过键连接进行带动,后壳位于传动轴的末端,后壳的凹槽用于放置上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且凹槽在投种区开设投种口便于充下储双腔式取种环在指定位置排种。上充下储双腔式精量排种器主要运用于近球形种子的播种,对其他形状的种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义。义。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辉 孙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08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