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颈椎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7:3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椎治疗床。


背景技术:

2.颈椎病大多由于风寒、潮湿、枕头不适或卧姿不当、颈肌劳损、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姿势不良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棘突间关节及肌肉、韧带等劳损所致,有时外伤也能引发颈椎病。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椎关节错位以及关节腔隙变窄等状况的出现,进而导致颈部肌肉纤维和韧带水肿、变性、肥厚以及颈椎椎体摩擦增生,从而刺激了椎动脉和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发病。
3.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是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适当高度的枕头能够帮助已经变形的颈椎曲度的回位和僵硬的颈部肌肉的松弛。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的颈椎变形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不同高度的颈椎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治疗床,其在床头处设有间距可调节的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进而能够调节枕体的高度,以便使用不同患者对不同枕头高度的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6.床体,其上部设有床板,在所述床板上设有床垫;
7.托架,其末端设有用于与床板下端面连接的安装板,前端延伸至床头外侧;
8.下支撑板,其下端面与所述托架的前端连接;
9.上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正上方,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上端面上设有枕体;
10.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其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的前部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前部相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下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分别设有铰接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与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前部相抵接;
11.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其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的后部相铰接,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的后部相铰接,在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下端和第四支撑臂的上端分别设有铰接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分别与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后部相抵接;
12.连接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的下端连接;
13.丝杠,其横向架设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中部;
14.连接块,其设置在所述丝杠上,在所述连接块的中心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丝杠相匹配,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15.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丝杠的一端,并与所述丝杠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杠旋
转。
16.优选的是,还包括:
17.第一限位滑槽和第二限位滑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前部和所述上支撑板的前部,用于分别对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进行限位;
18.第三限位滑槽和第四限位滑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后部和所述上支撑板的后部,用于分别对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进行限位。
19.优选的是,还包括:
20.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21.控制面板,其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上端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2.优选的是,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杠之间设有变速箱。
23.优选的是,所述枕体呈圈环形。
24.优选的是,在上支撑面的上端面上设有魔术贴圆毛面,在所述枕体下端面设有魔术贴刺毛面。
25.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床头处设有间距可调节的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进而能够调节枕体的高度,以便使用不同患者对不同枕头高度的需求;所述枕体呈圈环形,圈环形中心的圆孔能够容纳人体后脑,进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颈椎治疗床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处的立体图一。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处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32.床体110的部设有床板,在所述床板上设有床垫111。
33.托架120末端设有用于与床板下端面连接的安装板121,托架120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床体110的床头外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托架12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架120为弧形杆。
34.下支撑板131长方形板状结构,下支撑板131下端面与所述托架120的前端连接。上支撑板132长方形板状结构,上支撑板132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31的正上方,在所述上支撑板132的上端面上设有枕体133;
35.第一支撑臂141和第二支撑臂142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141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132的前部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142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131的前部相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141的下端和第二支撑臂142的上端分别设有铰接的第一滚轮141a
和第二滚轮142a,所述的第一滚轮141a和第二滚轮142a分别与所述下支撑板131和上支撑板132的前部相抵接;
36.第三支撑臂143和第四支撑臂144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三支撑臂143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132的后部相铰接,所述第四支撑臂144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131的后部相铰接,在所述第三支撑臂143的下端和第四支撑臂144的上端分别设有铰接的第三滚轮143a和第四滚轮144a,所述第三滚轮143a和第四滚轮144a分别与所述下支撑板131和上支撑板132的后部相抵接;
37.连接梁14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41和第三支撑臂143的下端连接;丝杠146横向架设在所述下支撑板131的中部;连接块146a设置在所述丝杠146上,在所述连接块146a的中心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丝杠146相匹配,所述连接块146a与所述连接梁145连接;驱动电机147设置在所述丝杠146的一端,并与所述丝杠146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杠146旋转。
38.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升高枕体133时,开启驱动电机147正转,丝杠146在驱动电机147带动下旋转,设置在丝杠146上的连接块146a向后移动,使第一支撑臂141和第二支撑臂142以及第三支撑臂143和第四支撑臂144的夹角变小,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间距变大,枕体133升高。当需要降低枕体133时,开启驱动电机147反转,丝杠146在驱动电机147带动下反向旋转,设置在丝杠146上的连接块146a向前移动,使第一支撑臂141和第二支撑臂142以及第三支撑臂143和第四支撑臂144的夹角变大,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间距变小,枕体133降低。
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滑槽141b和第二限位滑槽142b,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31的前部和所述上支撑板132的前部,用于分别对第一滚轮141a和第二滚轮142a进行限位; 第三限位滑槽143b和第四限位滑槽144b,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131的后部和所述上支撑板132的后部,用于分别对第三滚轮143a和第四滚轮144a进行限位。
4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151,其设置在所述床体110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147电连接;控制面板152,其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上端面,并与所述控制器151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52输入指令,控制器151将指令发生至驱动电机147,进而调节高度。
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电机147与所述丝杠146之间设有变速箱148。
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33呈圈环形。
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支撑面132的上端面上设有魔术贴圆毛面,在所述枕体133下端面设有魔术贴刺毛面。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颈椎治疗床1,在床头处设有间距可调节的下支撑板131和上支撑板132,进而能够调节枕体33的高度,以便使用不同患者对不同枕头高度的需求;所述枕体133呈圈环形,圈环形中心的圆孔能够容纳人体后脑,进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限位。
4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