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背负式电动水基型火场开路装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3:11: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救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背负式电动水基型火场开路装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消防员进入火场救援,除呼吸装备和防护装备外,只能手持灭火器或者消防斧进入,不能有效的开辟抢救或逃生通道,并且目前消防用在灭火救灾过程中,都是使用背负式灭火器,要占据使用者背部的,因此不能满足消防员佩戴火场呼吸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背负式电动水基型火场开路装备,以类似战术背心的形式,代替背负式灭火器,使得消防员在救灾过程中,能够背负氧气瓶,还考虑到缓解氧气瓶及其他负重物对消防员的重压,同时,该装备还需要满足使用方便、灭火效果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救火效率以及保障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背负式电动水基型火场开路装备,包括储水装置和驱动泵组,所述储水装置包括马甲主体、水囊和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向水囊中加注液体或者连接驱动泵组将水囊中的液体喷出,所述马甲主体包括胸甲、背甲、两条肩带和两条束带,所述水囊包括前囊和背囊,所述前囊嵌设在胸甲中的空腔中,所述背囊嵌设在背甲中的空腔中,所述背甲中嵌设有若干缓冲插板用于分散负重物对使用者背部的局部压力。
5.所述肩带包括中带和两条端带,两条所述端带接设在中带的两端用于连接胸甲和背甲,所述中带包括衬垫套、加厚带和填充物,所述衬垫套与端带相接,所述加厚带接设在衬垫套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填充物填充在衬垫套内。
6.所述束带包括扣带、弹性带和肋带,所述弹性带接设在扣带和背甲侧面之间且至少有两根,所述肋带接设在相邻弹性带之间且至少为一根,两根所述束带中的扣带能够相互扣合。
7.所述胸甲上设置有固定子扣和固定母扣,所述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能够相互扣合。
8.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连接管、注水管、出水管、阀门和喷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嵌设在背甲中且与背囊相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嵌设在胸甲中且与前囊相接,所述连接管中部的管身嵌设在就近的肩带中,所述注水管位于背甲处且其一端与此处连接管相接而另一端延伸至背甲外部,所述阀门接设在注水管上,所述出水管嵌设在背甲中且其两端分别从背甲与肩带的连接处探出,所述喷头接设在出水管远离注水管的一端上。
9.所述喷头包括喷管、接头管、固定底座和垫片,所述接头管接设在喷管的一端且与出水管相接,所述喷管中设置有喷水孔,所述接头管中开设有与喷水孔相接的进水孔,所述固定底座接设在喷管的底部,所述垫片能够通过螺栓与固定底座相接。
10.所述喷水孔的直径d为进水孔直径d的四分之一,所述喷水孔的直径d与长度h的比
值为1.5:16,所述喷水孔的内壁上加工有膛线。
11.所述驱动泵组包括防护外壳、电池、水泵和控制开关,所述防护外壳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将防护外壳划分为泵体区和供电区,所述水泵设置在泵体区中,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注水管相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接,所述供电区中设置有第二隔板将供电区划分为电源区和开关区,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源区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开关区中,所述开关区外壁上设置有操作孔且控制开关的开关面板与操作孔最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h不小于3mm。
12.所述电池、水泵和就近的防护外壳内壁以及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板面之间垫设有垫板,所述垫板包括至少一层的垫层,所述垫层上呈蜂窝状开设有若干六边形的衬垫孔。
13.所述防护外壳上设置有充电插口用于电池充电,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立面上开设有散热孔。
14.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能够进行快速穿戴,更能适应火场的应急需求,使用过程中,加注灭火液体方便,同时在背甲处设置有缓冲插板,能够分散消防员背部氧气瓶或者是其他负重物的压力,极大减轻了消防员的负重感,使得消防员能够更为自如、高效的完成灭火救援工作;2、形状规整,满足轻量化小型化要求,便于携带使用,并且在控制开关处通过下沉设计避免误碰,同时,在防护外壳内的各部件周围设置有垫板,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受到损伤,同时垫板的蜂窝状结构能够避免相应内部散热,保证内部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15.3、喷头结构能够在同等液体压力下增加20%以上的射程,并且,该喷头可以经过一体化加工而成,只有尾端有连接高压管的接口,比传统喷头减少一到两个接口,减少了泄漏隐患,同时,固定底座使得喷头能够固定在消防员衣服的袖口处,更加便于使用,而蝶式设计,使用夹紧螺丝将上下两部分紧密固定,增加了固定点的受力面积,在受到强烈冲击后不会轻易脱落,在喷头发生故障后,也只需要拧开螺丝就能快速更换。
附图说明
16.图1是该开路装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1圆圈a处中带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背甲中缓冲插板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是穿戴时胸甲处扣带位置示意图;图5是驱动泵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是防护外壳俯视示意图;图7是防护外壳主视示意图;图8是垫板结构示意图;图9是喷头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0是喷头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1是喷头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17.其中,1、胸甲;2、背甲;3、肩带;4、束带;5、前囊;6、背囊;7、缓冲插板;31、中带;32、端带;311、衬垫套;312、加厚带;313、填充物;41、扣带;42、弹性带;43、肋带;8、固定子扣;9、固定母扣;10、连接管、11、注水管;12、出水管;13、阀门;14、喷头;141、喷管;142、接头管;
143、固定底座;144、垫片;145、喷水孔;146、进水孔;147、膛线;15、防护外壳;16、电池;17、水泵;18、控制开关;19、第一隔板;20、泵体区;21、供电区;22、第二隔板;211、电源区;212、开关区;23、操作孔;181、开关面板;24、垫板;241、垫层;242、衬垫孔;25、充电插口;2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负式电动水基型火场开路装备,包括储水装置和驱动泵组,其中储水装置包括马甲主体、水囊和管道组件,管道组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向水囊中加注液体或者连接驱动泵组将水囊中的液体喷出,马甲主体包括胸甲1、背甲2、两条肩带3和两条束带4,所述水囊包括前囊5和背囊6,所述前囊5嵌设在胸甲1中的空腔中,所述背囊6嵌设在背甲2中的空腔中,使用时,消防员将该马甲主体穿戴在身上,通过两条束带4固定,此时,消防员还可以在背后背负氧气瓶或者其他设备,而为了缓解氧气瓶及其他负重物产生的重压,本发明在背甲2中嵌设有若干缓冲插板7用于分散消防员背部的局部压力,使得消防员在负重的状态下,仍旧能够进行跑跳、攀爬、翻越、匍匐前进、抱起重物等动作,对火灾救灾工作有极大帮助,更能有效降低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的牺牲率。
19.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6、7、8,驱动泵组包括防护外壳15、电池16、水泵17和控制开关18,防护外壳15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9将防护外壳15划分为泵体区20和供电区21,水泵17设置在泵体区20中用于抽取水囊中的灭火剂并喷出,供电区21中设置有第二隔板22将供电区21划分为电源区211和开关区212,电池16设置在电源区211中,控制开关18设置在开关区212中,水泵17通过控制开关18与电池16电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8便能控制水泵17的启闭,同时,防护外壳15上设置有充电插口25用于电池16充电,防护外壳15的侧立面上开设有散热孔26用于内部散热,而开关区212的外壁上则设置有操作孔23且控制开关18的开关面板181与操作孔23最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h不小于3mm,这种下沉式的设计,能够避免消防员在作业过程中误碰控制开关18。
20.进一步的,由于驱动泵组需要是便携式的,要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结构较为紧凑,因此为了保证驱动泵组整体的散热性和防护性,防护外壳15优选的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第一隔板19优选的采用隔热材料支撑,同时在一些示例中,电池16、水泵17和就近的防护外壳15内壁以及第一隔板19、第二隔板22的板面之间垫设有垫板24,垫板24包括至少一层的垫层241,垫层241上呈蜂窝状开设有若干六边形的衬垫孔242,优选的,垫板24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蜂窝状设置的六边形衬垫孔242,既能对包裹在其中的部件进行减震减压,也能避免影响其散热。
21.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管道组件包括连接管10、注水管11、出水管12、阀门13和喷头14,其中连接管10的一端嵌设在背甲2中且与背囊6相接,连接管10的另一端嵌设在胸甲1中且与前囊5相接,连接管10中部的管身嵌设在就近的肩带3中,注水管11位于背甲2处且其一端与此处连接管10相接而另一端延伸至背甲2外部,阀门13接设在注水管11上,出水管12嵌设在背甲2中且其两端分别从背甲2与肩带3的连接处探出,喷头14接设在出水管12远离注水管11的一端上,当需要想水囊中加注灭火剂时,直接将加注管与外部的加注设备相接,打开阀门13即可加注,注满后在灭火时,将加注管与水泵17的进水口相接,再将出水管12与
水泵17的出水口相接,打开控制开关18,便能通过水泵17将水囊中的灭火剂从出水管12中喷出进行灭火。
22.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肩带3包括中带31和两条端带32,两条端带32接设在中带31的两端用于连接胸甲1和背甲2,而中带31在马甲主体在穿戴时,担架在人体的肩部,同时,在火灾救援过程中,水囊中一共要加注满至少4升的水基型灭火剂,中带31需要承受胸甲1和背甲2的拉力,形变也最为严重,在一些示例中,中带31包括衬垫套311、加厚带312和填充物313,其中衬垫套311与端带32相接,加厚带312接设在衬垫套311内部的底面上,优选的,加厚带312采用尼龙带,用于增加衬垫套311的抗拉强度,填充物313填充在衬垫套311内,优选的填充物313采用泡沫,由于连接杆需要从衬垫套311中穿过,因此填充物313能够对连接管10进行减压防护,避免连接管10在衬垫套311中受到挤压拉扯而损伤甚至断裂。
23.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束带4包括扣带41、弹性带42和肋带43,其中弹性带42接设在扣带41和背甲2侧面之间且至少有两根,优选的,弹性带42采用双层加宽的尼龙带以便于适应不同人的体型,从而需要将整个装置紧束在人体上;而肋带43接设在相邻弹性带42之间且至少为一根,肋带43可采用单层尼龙带,起到加固束带4整体结构稳固性的作用;同时,两根束带4中的扣带41需要能相互扣合,例如采用子母扣、尼龙扣等形式。
2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胸甲1上设置有固定子扣8和固定母扣9,固定子扣8与固定母扣9能够相互扣合,该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将装置固定在在人体上,避免束带4相互脱离,因此优选的,束带4可采用尼龙扣的方式,固定子扣8和固定母扣9也可采用尼龙带的形式,设置成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在穿戴时,首先将束带4从背部拉到胸前,贴设在胸甲1的固定子扣8上,再将固定子扣8与固定母扣9相扣合,便能实现稳固的穿戴。
25.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10、11所示,喷头14包括喷管141、接头管142、固定底座143和垫片144,接头管142接设在喷管141的一端且与出水管12相接,喷管141中设置有喷水孔145,接头管142中开设有与喷水孔145相接的进水孔146,出水管12中的灭火剂能够经过接头管142中仅进水孔146后从喷管141中的喷水孔145中喷出,固定底座143接设在喷管141的底部,垫片144能够通过螺栓与固定底座143相接,再使用时,消防员可以通过固定底座143和垫片144将喷头14固定在设置有开孔的袖口处,固定方式为将袖口夹设在固定底座143和垫片144之间,随后通过螺栓拧紧,使得垫片144紧紧的将袖口抵压在固定底座143上即可,此时消防员就无需手持喷头14,更加方便。
26.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喷头14处灭火剂的流速和射程,在一些示例中,喷水孔145的直径d为进水孔146直径d的四分之一,使得灭火剂在从进水孔146进入到喷水孔145中的时候能够获得加速,并且喷水孔145的直径d与长度h的比值为1.5:16,即选用1.5mm直径喷水孔145时,喷水孔145的长度应设置为16mm,采用这种大口径比的设计,能够有效延长射程,同时,在一些示例中,于喷水孔145的内壁上加工有膛线147,膛线147能对水流施加一个离心力,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
27.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