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4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弱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复合材料绝缘子在制备过程中,需在端管和内衬管的外环面通过胶水依次缠绕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然后待玻璃纤维带缠绕达到尺寸后,再用热缩带紧裹三层,再在热缩带外面包裹四氟带,而在此过程中,玻璃纤维带缠绕时未及时的将其压紧,进而致使玻璃纤维带与端管和内衬管缠绕不够紧密,同时,端管和内衬管的粘接处存在高度差造成凹陷,进而导致缠绕时出现空隙,严重影响绝缘子后期使用效果。
3.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玻璃纤维带缠绕时未及时的将其压紧,致使玻璃纤维带与端管和内衬管缠绕不够紧密,同时端管和内衬管的粘接处存在高度差造成凹陷,导致缠绕时出现空隙,严重影响绝缘子后期使用效果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
5.技术方案为:一种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包括有支脚、承重板、涂胶单元、缠绕单元和压紧单元;五个支脚上部固接有承重板;承重板上表面左部连接有用于对粘接的端管和内衬管进行涂胶的涂胶单元;承重板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用于对粘接的端管和内衬管进行缠绕的缠绕单元;承重板上表面右部连接有用于对粘接的端管和内衬管进行压紧的压紧单元;涂胶单元与缠绕单元相连接。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涂胶单元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电动滑轨、电动滑块、第一限位板、第一支撑架、第二限位板、第一支撑板、胶筒、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直齿轮、毛刷、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承重板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部固接有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部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上表面固接有第一限位板;承重板上表面左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右方固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板;承重板上表面左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右方固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固接有胶筒;第一支撑板左侧上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固接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右部固接有第一直齿轮;第一支撑板中部转动连接有毛刷;毛刷左部固接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轴右部且位于第一直齿轮的右方固接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与缠绕单元连接。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缠绕单元包括有第二支撑板、第四直齿轮、轮盘、第二固定板、第一滑杆、第一固定块、碾压辊、第一弹簧、第一固定架、电动转盘、丝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板、电动转轴、第二固定架、第四固定板、第二滑杆、夹板、第二弹簧、滑动块和第三弹簧;承重板上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转动连接有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第四直齿轮左侧安装有可拆卸式轮盘;第四直齿
轮左侧且位于轮盘的后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两个第一滑杆之间下部固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中部转动连接有碾压辊;两个第一滑杆外侧均套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块;承重板上部前侧固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左部安装有电动转盘;电动转盘转动部固接有丝杆;丝杆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前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杆;丝杆中部固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滑动块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滑动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固接有两个第三弹簧;第二固定块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板;两个第三固定板之间上部安装有电动转轴;电动转轴中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中部固接有两个第四固定板;两个第四固定板中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滑杆;两个第二滑杆中部各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板;前方的两个夹板之间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后方的两个夹板之间固接有另一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分别套在一个第二滑杆上。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固定块下部设置为圆弧形。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夹板远离第四固定板的一侧切削为斜面。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固定架内侧设置有凸起。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固定块前部设置有凸起。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压紧单元包括有第五固定板、第二支撑架、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刮板、第二固定杆、顶板和第四弹簧;承重板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第五固定板;承重板上表面且位于第五固定板的右方固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固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左部固接有第五直齿轮;第五固定板上部转动连接有第六直齿轮;第六直齿轮与第五直齿轮相啮合;第六直齿轮中部环形等距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刮板;第二支撑架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两个第二固定杆之间左部固接有顶板;两个第二固定杆外侧均套有一个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支撑架,另一端固接于顶板。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刮板的左部设置有三角状凸块。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刮板的右部设置有弧形凸块。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现了对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进行涂胶,并将外环面的胶浆涂抹均匀,接着再依次将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包裹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并将其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而后再将缠绕在端管与内衬管粘接处的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避免空隙的同时提高了绝缘子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第一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第二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涂胶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立体构造示
意图;图5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6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第二局部构造示意图;图7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第三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8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第四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9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缠绕单元第五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0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压紧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压紧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压紧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17.图中标号名称:1-支脚,2-承重板,201-第一固定板,202-电动滑轨,203-电动滑块,204-第一限位板,205-第一支撑架,206-第二限位板,207-第一支撑板,208-胶筒,209-第一电机,210-第一传动轴,211-第一直齿轮,212-毛刷,213-第二直齿轮,214-第三直齿轮,301-第二支撑板,302-第四直齿轮,303-轮盘,304-第二固定板,305-第一滑杆,306-第一固定块,307-碾压辊,308-第一弹簧,309-第一固定架,310-电动转盘,311-丝杆,312-第一固定杆,313-第二固定块,314-第三固定板,315-电动转轴,316-第二固定架,317-第四固定板,318-第二滑杆,319-夹板,320-第二弹簧,321-滑动块,322-第三弹簧,401-第五固定板,402-第二支撑架,403-第二电机,404-第二传动轴,405-第五直齿轮,406-第六直齿轮,407-刮板,408-第二固定杆,409-顶板,410-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19.实施例1一种弱电工程用复合材料绝缘子生产线组,根据图1-2所示,包括有支脚1、承重板2、涂胶单元、缠绕单元和压紧单元;五个支脚1上部固接有承重板2;承重板2上表面左部连接有涂胶单元;承重板2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缠绕单元;承重板2上表面右部连接有压紧单元;涂胶单元与缠绕单元相连接。
20.工作原理:在进行工作时,由工作人员将承重板2移动至指定位置,并使五个支脚1保持水平,然后再将复合材料绝缘子用粘接的端管和内衬管放置在涂胶单元,复合材料绝缘子用粘接的端管和内衬管以下简称内衬管组件,接着涂胶单元启动运作对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进行涂胶,随后涂胶单元运作将涂胶后的内衬管组件传送至缠绕单元,接着缠绕单元运作依次将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包裹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并将其压紧,而后
涂胶单元运作将内衬管组件传送至压紧单元,接着压紧单元运作将包裹的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
2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根据图1和图3-12所示,涂胶单元包括有第一固定板201、电动滑轨202、电动滑块203、第一限位板204、第一支撑架205、第二限位板206、第一支撑板207、胶筒208、第一电机209、第一传动轴210、第一直齿轮211、毛刷212、第二直齿轮213和第三直齿轮214;承重板2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板201;第一固定板201上部固接有电动滑轨202;电动滑轨202上部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203;电动滑块203上表面固接有第一限位板204;承重板2上表面左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板201的右方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05;第一支撑架205上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板206;承重板2上表面左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架205的右方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07;第一支撑板207上部固接有胶筒208;第一支撑板207左侧上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9;第一电机209输出轴固接有第一传动轴210;第一传动轴210右部固接有第一直齿轮211;第一支撑板207中部转动连接有毛刷212;毛刷212左部固接有第二直齿轮213;第二直齿轮213与第一直齿轮211相啮合;第一传动轴210右部且位于第一直齿轮211的右方固接有第三直齿轮214;第三直齿轮214与缠绕单元连接。
22.缠绕单元包括有第二支撑板301、第四直齿轮302、轮盘303、第二固定板304、第一滑杆305、第一固定块306、碾压辊307、第一弹簧308、第一固定架309、电动转盘310、丝杆311、第一固定杆312、第二固定块313、第三固定板314、电动转轴315、第二固定架316、第四固定板317、第二滑杆318、夹板319、第二弹簧320、滑动块321和第三弹簧322;承重板2上表面中部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1;第二支撑板301上部转动连接有第四直齿轮302;第四直齿轮302与第三直齿轮214相啮合;第四直齿轮302左侧安装有可拆卸式轮盘303;第四直齿轮302左侧且位于轮盘303的后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板304;第二固定板304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杆305;两个第一滑杆305之间下部固接有第一固定块306;第一固定块306中部转动连接有碾压辊307;两个第一滑杆305外侧均套有一个第一弹簧308,第一弹簧308的一端固接于第二固定板304,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固定块306;承重板2上部前侧固接有第一固定架309;第一固定架309左部安装有电动转盘310;电动转盘310转动部固接有丝杆311;丝杆311与第一固定架309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09前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杆312;丝杆311中部螺栓连接有滑动块321;滑动块321与第一固定杆312滑动连接;滑动块321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13;滑动块321与第二固定块313之间固接有两个第三弹簧322;第二固定块313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板314;两个第三固定板314之间上部安装有电动转轴315;电动转轴315中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架316;第二固定架316中部固接有两个第四固定板317;两个第四固定板317中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滑杆318;两个第二滑杆318中部各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板319;前方的两个夹板319之间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320;后方的两个夹板319之间固接有另一个第二弹簧320;两个第二弹簧320分别套在一个第二滑杆318上。
23.第一固定块306下部设置为圆弧形。
24.夹板319远离第四固定板317的一侧切削为斜面。
25.第一固定架309内侧设置有凸起。
26.第二固定块313前部设置有凸起。
27.压紧单元包括有第五固定板401、第二支撑架402、第二电机403、第二传动轴404、
第五直齿轮405、第六直齿轮406、刮板407、第二固定杆408、顶板409和第四弹簧410;承重板2上表面右部螺栓连接有第五固定板401;承重板2上表面且位于第五固定板401的右方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2;第二支撑架402右侧上部安装有第二电机403;第二电机403输出轴固接有第二传动轴404;第二传动轴404左部固接有第五直齿轮405;第五固定板401上部转动连接有第六直齿轮406;第六直齿轮406与第五直齿轮405相啮合;第六直齿轮406中部环形等距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刮板407;第二支撑架402上部固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408;两个第二固定杆408之间左部固接有顶板409;两个第二固定杆408外侧均套有一个第四弹簧410,第四弹簧410的一端固接于第二支撑架402,另一端固接于顶板409。
28.刮板407的左部设置有三角状凸块。
29.刮板407的右部设置有弧形凸块。
30.工作原理:在进行工作时,由工作人员将内衬管组件放置在第二限位板206上,并通过第二限位板206进行支撑,此时内衬管组件的左端通过第一限位板204进行限位,接着电动滑块203启动沿着电动滑轨202往右移动,电动滑块203移动带动第一限位板204移动,第一限位板204移动推动内衬管组件往右移动,进而将内衬管组件移动至胶筒208下方,此时胶筒208启动运作对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进行涂胶,接着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使内衬管组件继续往右移动,进而将内衬管组件移动至毛刷212中部,此时第一电机209启动输出轴带动第一传动轴210转动,第一传动轴210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211转动,第一直齿轮211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213转动,第二直齿轮213转动带动毛刷212转动,同时,第一传动轴210转动带动第三直齿轮214转动,第三直齿轮214转动带动缠绕单元运作,进而通过毛刷212将内衬管组件外环面的胶浆涂抹均匀,从而实现对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进行涂胶;接着,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使内衬管组件继续往右移动至第四直齿轮302中部,此时轮盘303中缠绕有玻璃纤维带,而后再由工作人员将玻璃纤维带的端部缠绕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接着第三直齿轮214转动带动第四直齿轮302转动,第四直齿轮302转动带动轮盘303转动,进而将玻璃纤维带缠绕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同时,第四直齿轮302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板304转动,第二固定板304转动带动两个第一滑杆305转动,两个第一滑杆305转动带动第一固定块306转动,第一固定块306转动带动碾压辊307转动,进而将缠绕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的玻璃纤维带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接着待玻璃纤维带缠绕达到设定尺寸后,此时第四直齿轮302转动带动轮盘303转动至靠近夹板319时,第一电机209停止运作,进而使轮盘303停止转动,接着,电动转盘310启动带动丝杆311转动,丝杆311转动带动滑动块321沿着第一固定杆312往右移动,进而滑动块321移动带动第二固定块313移动,第二固定块313移动带动两个第三固定板314移动,两个第三固定板314移动带动电动转轴315移动,电动转轴315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架316移动,第二固定架316移动带动两个第四固定移动,两个第四固定移动带动两个第二滑杆318移动,进而带动四个夹板319移动,此时当第二固定块313往右移动时触碰到第一固定架309的凸起部,进而使得第二固定块313往后移动,进而带动相关联的所有部件往后移动,进而使得后部的两个夹板319移动夹住轮盘303,从而对轮盘303进行限位,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缠绕有热缩带的另一个轮盘303放置在前部的两个夹板319之间,并对其进行限位,而后电动转轴315启动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架316转动,第二固定架316转动带动两个第四固定板317转动,进而带动相关联的所有部件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前部的两个夹板319转动将缠绕有玻璃纤维带的轮盘303取下,同时将缠
绕有热缩带的另一个轮盘303替换在第四直齿轮302上,然后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将热缩带缠绕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待热缩带缠绕完成后,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将四氟带缠绕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从而实现将依次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包裹在内衬管组件的外环面并将其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接着,再以相同的工作原理使内衬管组件继续往右移动至第六直齿轮406中部,此时内衬管组件的右端移动触碰到顶板409并对其造成挤压,进而使得顶板409往右移动,顶板409往右移动带动两个第二固定杆408移动,进而对两个第四弹簧410造成挤压,同时顶板409往右触碰到三个刮板407并对其造成挤压,进而使三个刮板407发生转动,进而使得三个刮板407的三角状凸块贴紧内衬管组件中的内衬管外环面,同时三个刮板407的弧形凸块贴紧端管的外环面,并贴紧端管与内衬管的粘接处,接着,第二电机403启动输出轴带动第二传动轴404转动,第二传动轴404转动带动第五直齿轮405转动,第五直齿轮405转动带动第六直齿轮406转动,第六直齿轮406转动带动三个刮板407转动,进而通过三个刮板407将缠绕在端管与内衬管粘接处的玻璃纤维带、热缩带和四氟带压紧,使其与内衬管组件贴合紧密。
31.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