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3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绕线型电感器部件。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芯体具备柱状的卷芯部。在卷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连接有一对凸缘部。各凸缘部在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与卷芯部的表面相比向外侧伸出。在各凸缘部的下端设置有端子电极。另外,在卷芯部卷绕有线。芯体的上侧的表面由环氧树脂制的罩部件覆盖。罩部件覆盖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从一方的凸缘部至另一方的凸缘部为止的范围。即,罩部件从上侧覆盖芯体的一对凸缘部以及被卷绕于卷芯部的线。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1544号公报
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而罩部件膨胀或收缩。例如,在假定车载的热冲击试验中,温度的变化极端,因此存在因罩部件的膨胀
·
收缩引起在该罩部件产生破裂等的顾虑。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绕线型电感器部件,其具备:柱状的卷芯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在将朝向上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穿过上述卷芯部的中心的线作为中心轴线,并将上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作为中心轴线方向时,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连接并且在上述卷芯部的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以及与当安装时被安装的面正交的第一方向上从上述卷芯部向两侧突出;线,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以及罩部件,从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覆盖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最远端遍及至上述卷芯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最远端为止的部分,在包含上述中心轴线且沿着上述第一方向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当将由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穿过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之间的边界的直线、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且穿过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端的直线、以及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围起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并将由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穿过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之间的边界的直线、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且穿过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的直线、以及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围起的区域作为第二区域时,上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二区域的面积。
6.根据上述结构,在凸缘部的第一方向的一方侧的表面上且是卷芯部侧的端,即相当于第一区域的位置,确保了用于配置罩部件的比较大的空间。因此,在相当于第一区域的位置,能够以相应的厚度设置罩部件,从卷芯部至凸缘部为止的部分处的罩部件的厚度的变化相应变得缓慢。因此,能够抑制罩部件的热膨胀以及热收缩的量突变,即便是例如被暴露于假定了车载级那样的极端的温度的变化中,也能够抑制伴随热膨胀以及热收缩而产生的罩部件的损伤。
7.即便是对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罩部件施加了热冲击,也能够抑制罩部件的损伤的产生。
附图说明
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立体图。
9.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俯视图。
10.图3是沿着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11.图4是沿着图2中的4-4线的剖视图。
12.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剖视图。
13.图6是变更例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剖视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0

绕线型电感器部件;20

芯体;30

卷芯部;31

上表面;32

下表面;33

侧面;40

凸缘部;40l

第一凸缘部;40r

第二凸缘部;41

上端面;42

下端面;43

侧面;44

内表面;45

外表面;46

被覆盖面;50

端子电极;50l

第一端子电极;50r

第二端子电极;60

线;61

上端面;70

罩部件;ca

中心轴线;e1

第一区域;e2

第二区域;vl1

第一假想直线;vl2

第二假想直线;vl3

第三假想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参照附图对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有时为了便于理解而放大示出结构元件。结构元件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情况或者其它附图中的情况不同。
17.<第一实施方式>
18.首先,对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9.如图1所示,在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中,芯体20具备正四棱柱状的卷芯部30和与卷芯部30的中心轴线ca方向的两端连接的一对凸缘部40。芯体20的材质为镍锌铁氧体之类的磁性体。芯体20是通过将压缩粉末状的上述磁性体而成的成型体进行烧制而形成的烧结体。
2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卷芯部30的延伸方向穿过卷芯部30的中心的线作为中心轴线ca,将中心轴线ca的延伸方向作为中心轴线ca方向。而且,将卷芯部30的中心轴线ca方向作为长度方向ld。另外,在将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安装于基板等时,将与基板等相对的面作为安装面时,将与长度方向ld以及安装面双方正交的方向作为高度方向td。即在图1中将上下方向作为高度方向td。而且,将与长度方向ld以及高度方向td双方正交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wd。
21.卷芯部30的长度方向ld的尺寸形成为800μm。另外,卷芯部30的高度方向td的尺寸形成为400μm。
22.在卷芯部30的中心轴线ca方向的第一端,作为一对凸缘部40之一而连接有第一凸缘部40l。第一凸缘部40l整体形成为长度方向ld的尺寸小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在从长度方向ld观察时第一凸缘部40l形成为长方形。
23.如图3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面亦即上端面41与卷
芯部30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面亦即上表面31平行。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面亦即下端面42与卷芯部30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面亦即下表面32平行。如图2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中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的面亦即侧面43分别与卷芯部30中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的面亦即侧面33平行。如图3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中的长度方向ld的内侧的面亦即内表面44以及长度方向ld的外侧的面亦即外表面45与长度方向ld正交。
24.第一凸缘部40l中的长度方向ld的尺寸形成为400μm。第一凸缘部40l中的高度方向td的尺寸形成为800μm。因此,第一凸缘部40l中的高度方向td的尺寸形成为大于卷芯部30中的高度方向td的尺寸。而且,第一凸缘部40l在高度方向td上从卷芯部30向两侧突出。因此,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位于比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靠上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凸缘部40l的下端面42位于比卷芯部30的下表面32靠下侧的位置。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高度方向td相当于第一方向。另外,上侧相当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
25.并且,第一凸缘部40l的上侧从卷芯部30的突出量小于第一凸缘部40l的下侧从卷芯部30的突出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至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的距离形成为130μm。另外,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下端面42至卷芯部30的下表面32的距离形成为270μm。
26.如图2所示,第一凸缘部40l中的宽度方向wd的尺寸形成为大于卷芯部30中的宽度方向wd的尺寸。而且,第一凸缘部40l在宽度方向wd上从卷芯部30向两侧突出。第一凸缘部40l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从卷芯部30的突出量相同。即,中心轴线ca穿过第一凸缘部40l的宽度方向wd的中心。
27.构成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的各面的边界部分形成为倒角形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外表面45与两侧面43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为弧形倒角形状,即剖视下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如图3所示,外表面45与上端面41之间的边界部分、外表面45与下端面42之间的边界部分均形成为弧形倒角形状。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两侧面43与上端面41之间的边界部分、两侧面43与下端面42之间的边界部分也形成为弧形倒角形状。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内表面44与两侧面43之间的边界部分也形成为弧形倒角形状,如图3所示,内表面44与下端面42之间的边界部分也形成为弧形倒角形状。此外,之后描述第一凸缘部40l的内表面44与上端面41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形状。
28.如图1所示,在卷芯部30的中心轴线ca方向的第二端,作为一对凸缘部40之一而连接有第二凸缘部40r。第二凸缘部40r在中心轴线ca方向上与第一端侧的第一凸缘部40l形成为对称形状。此外,第二凸缘部40r的各个位置的形状与第一凸缘部40l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29.在各凸缘部40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部分设置有端子电极50。具体而言,在第一凸缘部40l的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一端子电极50l。第一端子电极50l覆盖第一凸缘部40l的下端面42的整体。另外,第一端子电极50l覆盖第一凸缘部40l的外表面45的下侧的局部、两侧面43的下侧的局部、内表面44的下侧的局部。此外,第一端子电极50l的上缘位于比卷芯部30的下表面32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在第二凸缘部40r的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二端子电极50r。第二端子电极50r形成为与第一端子电极50l相同的结构。
30.在卷芯部30卷绕有线60。因此,线60整体卷绕成将中心轴线ca作为卷中心轴的螺旋状。线60与卷芯部30的表面直接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线60以不与高度方向td重叠的方式以单一层进行卷绕。因此,线60的每一周的上端的高度方向td的位置一致,线60的上端面61形成为将线60的每周的上端连结的面。线60卷绕于卷芯部30的部分在长度方向ld上不到达两凸缘部40。因此,在卷芯部30的长度方向ld的两端,即与各凸缘部40之间的边界附近,存在未卷绕有线60的部分。线60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50l连接,线6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子电极50r连接。
31.虽省略图示,但线60形成为从径向外侧用绝缘性的被膜覆盖将铜等作为材料的布线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被膜的线60整体的直径形成为85μm。
32.芯体20以及线60从高度方向td的上侧被罩部件70覆盖。罩部件70覆盖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和各凸缘部40的上端面41的整体。因此,罩部件70从上侧覆盖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遍及至卷芯部30的上端的部分、和从卷芯部30的上端遍及至线60的上端的部分。另外,罩部件70覆盖卷芯部30的两侧面33的上侧的局部、两凸缘部40的两侧面33的上侧的局部、两凸缘部40的外表面45的上侧的局部、以及两凸缘部40的内表面44的上侧的局部。此外,罩部件70的下缘位于比卷芯部30的下表面32靠上侧的位置。因此,罩部件70从上侧覆盖从第一凸缘部40l遍及至卷芯部30的部分以及从第二凸缘部40r遍及至卷芯部30的部分。芯体20以及线60的表面中的被罩部件70覆盖的部分与罩部件70接触。换言之,罩部件70内填充有构成罩部件70的树脂等,覆盖芯体20以及线60的表面的局部。罩部件70的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面亦即上表面71形成为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平行的平面。罩部件70的弹性模量形成为120mpa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的材质形成为丙烯酸树脂。
33.此外,能够通过使用以下装置测定上述弹性模量。
34.试验装置:agsx-5kn(株式会社島津制作所)
35.测定条件:拉伸速度5.0mm/min
36.这里,对凸缘部40的内表面44与上端面41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形状进行详述。
37.如图3所示,在从宽度方向wd观察时,第一凸缘部40l中的高度方向td的上侧且长度方向ld的卷芯部30侧的角形成为被切开成三角形状那样的形状。
38.具体而言,在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上,上端面41与内表面44由被覆盖面46连结。被覆盖面46以越是靠近长度方向ld的卷芯部30侧而越是位于高度方向td的下侧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被覆盖面46以相对于高度方向td以及长度方向ld的任一者均倾斜的直线状延伸。而且,被覆盖面46在长度方向ld上在包含第一凸缘部40l的卷芯部30侧的端在内的100μm的范围内形成为直线状。即,被覆盖面46的长度方向ld的范围形成为第一凸缘部40l的长度方向ld的尺寸的一半以下。
39.这里,如图3所示,对于芯体20,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将沿高度方向td延伸并且穿过卷芯部30与第一凸缘部40l的边界的直线作为第一假想直线vl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假想直线vl1沿着内表面44延伸。另外,在第一凸缘部40l上,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地延伸并且穿过上端面41的直线作为第二假想直线v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假
想直线vl2沿着上端面41延伸。并且,在第一凸缘部40l上,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地延伸并且穿过下端面42的直线作为第三假想直线vl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假想直线vl1、第二假想直线vl2以及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围起的第一区域e1的面积形成为大于由第一假想直线vl1、第三假想直线vl3以及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围起的第二区域e2的面积。同样,在第二凸缘部40r上,第一区域e1的面积也形成为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
40.如图3所示,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将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侧的端至罩部件70的表面的上侧的面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平均距离作为第一平均距离d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部40l的上侧的端为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平面亦即上端面41。另外,罩部件70的表面的上侧的面为上表面71。因此,第一平均距离d1为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的平均距离,具体而言形成为40μm。另外,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第二平均距离d2形成为170μm。并且,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将从线60中的上侧的端至罩部件70的表面的上侧的面为止的高度方向td的平均距离作为第三平均距离d3。在本实施方式中,线60中的上侧的端的高度方向td的位置为线60的上端面61的位置。因此,第三平均距离d3为从线60的上端面6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的距离,具体而言形成为85μm。此外,在用300倍显微镜观察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时的一个观察视野内测定3处从各上端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距离、或者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3次测定,各平均距离被规定为这3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同样,第二凸缘部40r中的各平均距离也形成为与第一凸缘部40l相同的值。
41.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42.若对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线60进行通电,则伴随着通电而产生的电流传递至罩部件70,罩部件70的温度升高。此时,罩部件70热膨胀。高度方向td上的罩部件70的厚度在凸缘部40的上端面41上薄,在卷芯部30上厚。在这样罩部件70的厚度变化的位置处,由于热膨胀量的不同,而容易伴随着温度变化而对罩部件70施加负担。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70的材质为弹性模量比较低的丙烯酸树脂,因此在热冲击时,能够防止安装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基板和芯体20的热膨胀以及压缩所引起的损伤,但热膨胀量相应地增大。因此,施加于罩部件70的负担相应地增大。
43.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44.(1-1)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区域e1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因此在相当于第一区域e1的位置,确保了用于配置罩部件70的比较大的空间。而且,在相当于该第一区域e1的位置设置有罩部件的情况,与假设在相当于第二区域e2的位置设置有罩部件的情况相比较,长度方向ld上的罩部件70的厚度的变化变得缓慢。通过这样使罩部件70的厚度的变化变得缓慢,能够抑制热膨胀量突变,即使对罩部件70施加了假定了例如车载级那样的过度的热冲击,也能够抑制伴随热膨胀而产生的罩部件70的损伤。
45.(1-2)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凸缘部40l的被覆盖面46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形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通过直线切削第一凸
缘部40l的上端面41与内表面44之间的边界部分而形成被覆盖面46,一定不会需要复杂的加工。
46.(1-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的材质形成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的弹性模量比较低。因此,能够防止安装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基板和芯体20的热膨胀以及压缩所引起的损伤。
47.(1-4)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形成为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端。即,第一凸缘部40l的上侧的端形成为与高度方向td正交的平面。因此,罩部件70的厚度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得均匀。假设在第一凸缘部40l的上侧的面上存在凹凸的情况下,由于热膨胀以及压缩,而有可能在罩部件70的厚度不同的部分施加应力,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不会施加这样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抑制对罩部件70施加了热冲击时的损伤。
48.(1-5)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第一平均距离d1形成为40μm。另外,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第二平均距离d2形成为170μm。因此,第一平均距离d1形成为第二平均距离d2的20%以上且45%以下。即,罩部件70中的覆盖凸缘部40的部分的厚度亦即第一平均距离d1、与覆盖卷芯部30的部分的厚度亦即第二平均距离d2之差不会过大。因此,即便罩部件70热膨胀或热收缩,在罩部件70中的覆盖凸缘部40的部分与覆盖卷芯部30的部分处,膨胀或收缩的量之差也不会变得过大。其结果是,即便对罩部件70施加了过度的热冲击,也能够抑制将罩部件70的厚度变化的位置作为起点而产生损伤的情况。另外,由于罩部件70的厚度不会过大,因此能够抑制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大型化。
49.(1-6)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从线60的上端面61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第三平均距离d3形成为85μm。因此,第三平均距离d3形成为第二平均距离d2的50%以上。即,罩部件70中的覆盖卷芯部30的部分的厚度亦即第二平均距离d2、与覆盖线60的部分的厚度亦即第三平均距离d3之差不会过大。因此,即便罩部件70热膨胀或热收缩,在罩部件70中的覆盖卷芯部30的部分与覆盖线60的部分处,膨胀或收缩的量之差也不会变得过大。其结果是,即便对罩部件70施加了过度的热冲击,也能够抑制将罩部件70的厚度变化的位置作为起点而产生损伤的情况。
50.(1-7)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凸缘部40的角被倒角。例如,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与两侧面43之间的边界部分、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与外表面45之间的边界部分被倒角。而且,覆盖这些被倒角的边界部分的罩部件70的厚度与倒角形状相对应地缓缓变化。通过这样消除罩部件70的厚度的突变位置,而防止伴随热冲击而产生的罩部件70的损伤。
51.(1-8)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平面,因此例如在将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安装于基板时,容易利用吸嘴吸引并搬运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
52.<第二实施方式>
53.以下,对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绕线型
电感器部件1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芯体20中的凸缘部40的被覆盖面146的形状不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符号相同,并省略或者简化说明。
54.如图5所示,第一凸缘部40l的被覆盖面146具备第一倾斜面146a、平坦面146b以及第二倾斜面146c。
55.在包含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10的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在被覆盖面146的长度方向ld的卷芯部30侧的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46a。第一倾斜面146a的长度方向ld的卷芯部30侧的端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连接。第一倾斜面146a以越是趋向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而越是位于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方式相对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倾斜地延伸。第一倾斜面146a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在高度方向td上位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的位置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的位置的大致中央。
56.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在第一倾斜面146a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连接有平坦面146b。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平坦面146b与长度方向ld平行地延伸。平坦面146b的高度方向td的位置成为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的中间的位置。平坦面146b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到达至第一凸缘部40l的长度方向ld的大致中央。
57.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在平坦面146b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连接有第二倾斜面146c。第二倾斜面146c以越是趋向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而越是位于高度方向td的上侧的方式相对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倾斜地延伸。第二倾斜面146c的长度方向ld的第一端侧的端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连接。
58.这样,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在第一凸缘部40l的被覆盖面146处,在第一倾斜面146a与第二倾斜面146c之间,平坦面146b延伸。因此,在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之间,将平坦面146b夹在其间而形成有两个阶梯差。
59.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视下,从平坦面146b至罩部件70的上表面71为止的高度方向td上的阶梯差距离d4形成为105μm。因此,阶梯差距离d4形成为第一平均距离d1的2倍以上且不足第二平均距离d2。
60.这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引出第一假想直线vl1、第二假想直线vl2以及第三假想直线vl3。此时,由第一假想直线vl1、第二假想直线vl2以及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围起的第一区域e11的面积形成为大于由第一假想直线vl1、第三假想直线vl3以及第一凸缘部40l的表面围起的第二区域e2的面积。
61.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被覆盖面146的形状不同。由此,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区域e1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区域e1的形状不同。特别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e11的面积形成为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e1。
62.接下来,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上述(1-1)~(1-8)的效果之外,还进一步起到以下的效果。
63.(2-1)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在包含中心轴线ca并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第一凸缘部40l的被覆盖面146具有第一倾斜面146a、平坦面146b以及第
二倾斜面146c。这样具备平坦面146b,由此覆盖平坦面146b的罩部件70的厚度变得大于覆盖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的罩部件70的厚度并且小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的厚度。因此,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与卷芯部30的上表面31由一个倾斜面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缓罩部件70的厚度变化的程度。
64.(2-2)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阶梯差距离d4形成为第一平均距离d1的2倍以上。因此,与罩部件70的厚度变得最小的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面41的上侧部分相比,平坦面146b的上侧部分的厚度相应地增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对罩部件70的过度的热冲击而引起的平坦面146b的上侧部分处的罩部件70的损伤。
65.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实施。各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进行组合实施。
6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了凸缘部40的角中的上端面41与内表面44之间的边界部分之外,其他边界部分也可以不被倒角。此外,与将芯体20的角加工成倒角形状的方法无关地,可以将用于成型芯体20的模具形成为倒角形状,也可以通过滚磨加工对成型后的芯体20进行倒角。
6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芯体20的尺寸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无论芯体20的尺寸为何种尺寸,只要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便能够抑制罩部件70的损伤。
6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芯体2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芯体20的材质也可以为氧化铝或树脂。另外,芯体20也可以为树脂的成型体。
6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卷芯部30的形状只要为柱状即可,可以为圆柱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柱状。另外,在卷芯部30的与凸缘部40之间的边界部分,卷芯部30的端也可以以越是靠近凸缘部40则越是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式展开。在该情况下,卷芯部30与凸缘部40之间的边界为与长度方向ld正交的内表面44。另外,在凸缘部40不具有与长度方向ld正交的面的情况下,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剖视下,若在凸缘部40的表面与卷芯部30的表面之间存在角,则该角为边界,若存在拐点,则该拐点为边界。
7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凸缘部40的形状可以为球状,也可以为多边形柱状。即,凸缘部40的表面的局部或者全部也可以由曲面构成。至少凸缘部40在从中心轴线ca方向观察时向卷芯部30的高度方向td的两侧突出即可。此外,凸缘部40从卷芯部30向上侧的突出量也可以小于等于凸缘部40从卷芯部30向下侧的突出量。
7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被覆盖面的面也可以不具有在剖视下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例如,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倾斜面146a、第二倾斜面146c也可以为曲面。另外,在图6所示的变更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被覆盖面246的形状不同。该变更例中的绕线型电感器部件210的被覆盖面246全部形成为圆弧状。即,在包含中心轴线ca且沿着高度方向td的剖面中进行剖面观察时,被覆盖面246以朝向长度方向ld的内侧且是高度方向td的上侧,即朝向内侧斜上凸出的圆弧状延伸。而且,第一区域e21的面积形成为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并且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圆角加工形成被覆盖面246。此外,上述的被覆盖面246的曲线的形状为例示,例如,被覆盖面246也可以以朝向长度方向ld的外侧且是高度方向td的下侧,即朝向外侧斜下凸出的圆弧状延伸。另外例如,被覆盖面也可以将直线和曲线进行组合。
7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即可,并不一定要求被覆盖面具有倾斜的面。
73.·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被覆盖面146中的阶梯差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在该情况下,优选高度方向td上的每一阶梯的阶梯差距离为与该阶梯相比位于上侧的其他阶梯的阶梯差距离的2倍以上。更具体而言,在该情况下,设置多个平坦面,与一个平坦面相比,其他平坦面位于上侧且长度方向ld上的与卷芯部30相反一方侧。而且,只要一个平坦面中的阶梯差距离形成为其他平坦面中的阶梯差距离的2倍以上即可。在该情况下,阶梯差间的罩部件70的厚度之差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由于阶梯差间的罩部件70的厚度之差变大,而对阶梯的上侧部分的罩部件70施加了热冲击时,因罩部件70的膨胀以及收缩而引起损伤的情况。特别是,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比,优选为凸缘部40从卷芯部30向上侧的突出量大的情况。
7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平均距离d1可以不足第二平均距离d2的20%,也可以大于45%。另外,第一平均距离d1可以不足40μm,也可以大于100μm。即便第一平均距离d1小,也只要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e2的面积,便能防止罩部件70的损伤。在绕线型电感器部件的小型化的观点上,第一平均距离d1优选为第二平均距离d2的45%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100μm以下。
7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50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
76.例如,端子电极50也可以仅配置于凸缘部40的下端面42。
7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50也可以通过层叠多个金属的层而形成。例如,也可以将银、铜、镍、锡的各金属的层按顺序层叠。另外,端子电极50可以通过导电体的烧结、镀敷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安装金属板而形成。
7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线60的直径的尺寸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通过变更线60的直径的尺寸而使第三平均距离d3相对于第二平均距离d2的比例也变化,但第三平均距离d3相对于第二平均距离d2的比例可以不足50%,也可以不足85μm。此外,线60的直径优选为15μm以上且85μm以下。
7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多条线60卷绕于卷芯部30。在该情况下,使端子电极50的数量也与线60的端的数量一并增加即可。在该情况下,线60的上端面61成为将卷绕于最外侧的线60的上端连结的面。
8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的材质并不限于丙烯酸树脂。例如,罩部件70的材质也可以为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另外,罩部件70的弹性模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罩部件70的材质由于弹性模量为6gpa以下,能够防止芯体20与罩部件70接触的位置处的剥离。特别是,罩部件70的材质通过弹性模量为120mpa以下,能够针对剥离进一步确保可靠性。并且,罩部件70的材质由于弹性模量为0.5mpa以上,能够在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的搬运时以及安装时,抑制绕线型电感器部件10彼此粘在一起。
8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罩部件70也可以不覆盖芯体20以及线60的上侧的全部。只要至少从第一凸缘部40l的上端覆盖至卷芯部30的上端即可。另外,在使第三平均距离d3不足第二平均距离d2的50%、不足85μm的情况下,罩部件70也可以不从上侧覆盖线60的上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