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压缩机的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离心式压缩机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为气悬浮压缩机,其中,为气体轴承供气是保证气悬浮压缩机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包括:供气罐,其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气体端口,制冷剂入口接入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第一供气管路,一端与供气罐上气体端口连通,另一端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连通;第二供气管路,一端与气悬浮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连通,通过第一供气管路和第二供气管路的切换,完成供气管路的切换。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使轴承悬浮的制冷剂需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主冷媒系统中获取,这使得压缩机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主冷媒系统中的制冷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气系统,以解决如何在向压缩机提供制冷剂时,较大程度的脱离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主冷媒系统的问题。
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供气系统,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所述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轴承;第一冷媒回路,设有相连通的冷媒循环入口和冷媒循环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内的冷媒用于使所述压缩机轴承悬浮;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媒回路,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且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媒循环入口和所述冷媒循环出口相连通,且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
9.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储气罐,设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用于驱动冷媒在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内循环流动,沿冷媒流动方向,所述储气罐与所述驱动装置依次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补气装置,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和/或所述储气罐相连通,且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相连通,所述补气装置从所述主冷媒回路取冷媒,用于向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和/或所述储气罐补充冷媒。
11.可选地,所述主冷媒回路还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补气装置包括:引射装置,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储气罐连通;第一补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蒸发器;第二补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冷凝器。
12.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补气管路;第二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补气管路;压力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储气罐,用于检测储气罐压力;控制器,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储气罐压力,且根据所述储气罐压力的大小,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13.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在启动阶段,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至第一开度,且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至第二开度,以增大所述储气罐压力;在储气罐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运行,以向所述压缩机提供冷媒使所述压缩机运行;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度。
14.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在运行阶段,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至第一开度,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至第二开度,且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持续运行;在所述储气罐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至第三开度,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至第四开度,且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持续运行;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三开度大于所述第四开度。
15.可选地,所述补气装置包括:引射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且通过所述引射装置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相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二冷媒回路补充冷媒。
16.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用于降低进入所述压缩机的冷媒温度;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媒循环入口相连通,冷媒通过所述冷却管路用于给所述电机降温。
17.可选地,所述主冷媒回路还包括蒸发器和冷媒输入管路,所述冷媒输入管路连通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冷媒输入管路,所述冷媒输入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相配合,用于降低所述第二冷媒回路中进入所述压缩机的冷媒的温度。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第一冷媒回路的冷媒循环入口和冷媒循环出口分别与第二冷媒回路的两端连通,且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与第二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第一冷媒回路中的冷媒使压缩机轴承悬浮,之后流出压缩机通过冷媒循环出口进入第二冷媒回路。第二冷媒回路与冷媒循环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媒回路中的冷媒再次通过冷媒循环入口进入第一冷媒回路,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使压缩机轴承悬浮。这样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与第二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无需时时从主冷媒回路中获取冷媒,使压缩机的运行较大程度脱离主冷媒回路,受主冷媒回路的影响较小,控制更加简洁。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个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压缩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个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压缩机;11、压缩机轴承;110、第一冷媒回路;111、冷媒循环入口;112、冷媒循环出口;12、电机;120、冷却管路;20、第二冷媒回路;30、储气罐;31、压力检测装置;40、驱动装置;50、补气装置;51、引射装置;510、第一补气管路;511、第一流量调节阀;520、第二补气管路;521、第二流量调节阀;530、补气管路;60、蒸发器;70、冷凝器;80、换热装置;810、冷媒输入管路(第一冷媒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1.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2.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图中箭头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
38.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和供气系统。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0,压缩机10包括压缩机轴承11和第一冷媒回路110。第一冷媒回路110设有相连通的冷媒循环入口111和冷媒循环出口112,第一冷媒循环回路内的冷媒用于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
39.第二冷媒回路20位于压缩机10外部,且第二冷媒回路20的两端分别与冷媒循环入口111和冷媒循环出口112相连通,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110和第二冷媒回路20中循环流动。
40.主冷媒回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相连通的压缩机10、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冷媒管路包括第一冷媒管路810、第二冷媒管路和第三冷媒管路。
41.蒸发器60通过第一冷媒管路8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压缩机10,压缩机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二冷媒管路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冷凝器70。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冷凝器70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
42.主冷媒回路还包括降压组件,降压组件与蒸发器60相连通。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三冷媒管路后再次回到蒸发器60内。其中,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降压组件到达蒸发器60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60内会发生汽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之后蒸发器60再次通过第一冷媒管路8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压缩机10,完成制冷循环。
43.第一冷媒回路110设有相连通的冷媒循环入口111和冷媒循环出口112,第二冷媒回路20位于压缩机10外部,且第二冷媒回路20的两端分别与冷媒循环入口111和冷媒循环出口112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媒回路110的冷媒循环入口111和冷媒循环出口112与第二冷媒回路20的两端均相连通,且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1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中循环流动。压缩机轴承11与第一冷媒回路110相连接,第一冷媒回路110中的冷媒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之后流出压缩机10通过冷媒循环出口112进入第二冷媒回路20。第二冷媒回路20与冷媒循环入口111相连通,第二冷媒回路20中的冷媒再次通过冷媒循环入口111进入第一冷媒回路110,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
44.这样冷媒在第一冷媒回路1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中循环流动,无需时时从主冷媒回路中获取冷媒,使压缩机10运行较大程度脱离主冷媒回路,受主冷媒回路的影响较小,控制更加简洁。
45.可选地,压缩机10包括但不限于气悬浮压缩机、气液混合轴承压机、气态冷媒或液体冷媒抬轴的压缩机等。
46.可选地,冷媒包括气态冷媒和/或液态冷媒。
47.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储气罐30和驱动装置40。储气罐30设于第二冷媒回路20。驱动装置40设于第二冷媒回路20,用于驱动冷媒在第二冷媒回路20和第一冷媒回路110内循环流动。沿冷媒流动方向,储气罐30与驱动装置40依次设置。
48.驱动装置40为冷媒提供动力,使冷媒在第二冷媒回路20和第一冷媒回路110中循环流动。沿冷媒流动方向,储气罐30与驱动装置40依次设置。储气罐30用于储存冷媒,可在驱动装置40运行时,为驱动装置40提供足够的冷媒,使驱动装置40正常运行。
49.可选地,在冷媒为气态冷媒的情况下,驱动装置40包括气泵;在冷媒为液态冷媒的情况下,驱动装置40包括液泵。
5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补气装置50。补气装置50与储气罐30相连通,且与主冷媒回路相连通。补气装置50从主冷媒回路中取冷媒,用于向第二冷媒回路20补充冷媒。
51.因压缩机10结构或制造工艺的影响,第一冷媒回路110与主冷媒回路不可能完全密封,会存在冷媒渗透的情况。这种渗透特别是在低温工况下更明显,因为在低温工况下冷媒的温度、压力均较低,此时第一冷媒回路110中冷媒的温度、压力高于主冷媒回路,会有向冷媒回路渗透的情况。或者第一冷媒回路1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及其他部件会有泄露的情况发生。
52.补气装置50与储气罐30相连通,且与主冷媒回路相连通。可在第二冷媒回路20和第一冷媒回路110中冷媒泄露时,使用主冷媒回路中的冷媒向储气罐30补充冷媒,使压缩机10正常运行。
53.可选地,在生产该压缩机的供气系统时,向第一冷媒回路1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中加入冷媒。或者在第一次使用该供气系统时,通过补气装置50向第一冷媒回路1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中加入冷媒。
5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0包括引射装置51、第一补气管路510和第二补气管路520。
55.引射装置51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与储气罐30相连通。第一补气管路510连通第一进气口和蒸发器60。第二补气管路520连通第二进气口和冷凝器70。
56.以气态冷媒为例,气态冷媒主要存在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中,从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中取气态冷媒,可避免取不到气态冷媒的情况发生。
57.第一补气管路510连通第一进气口和蒸发器60,第二补气管路520连通第二进气口和冷凝器70。也就是说,第一补气管路510从蒸发器60取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供向引射装置51,第二补气管路520从冷凝器70取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供向引射装置51。在引射装置51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引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一方面高压的气态冷媒提供动力引射蒸发器60中的低压气态冷媒给储气罐30(也就是第二冷媒回路20)补气。另一方面,低温气态冷媒与高温气态冷媒混合,降低高温气态冷媒的温度,避免供向压缩机10的气态冷媒过热,影响压缩机10的冷却。
5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511、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压力检测装置31和控制器。
59.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设于第一补气管路510。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设于第二补气管路520。压力检测装置31设于储气罐30,用于检测储气罐压力。
60.控制器与压力检测装置31、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均相连接,用于接收储气罐压力。根据储气罐压力的大小,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
流量调节阀521的开度大小。
61.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压力检测装置31检测储气罐压力后,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储气罐压力的大小,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开度大小,以分别控制第一补气管路510和第二补气管路520内冷媒的流量大小。向储气罐30内补充冷媒,以正常向压缩机10内供给冷媒,使压缩机10正常运行。
6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63.s401,根据储气罐压力的大小,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开度大小。
6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与驱动装置40相连接。在启动阶段,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且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以增大储气罐压力。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运行,以向压缩机10提供冷媒,使压缩机10运行。其中,第二开度大于第一开度。
65.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需要向储气罐30补气。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且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第二开度大于第一开度。这样,蒸发器60提供的高压的气态冷媒的数量大于冷凝器70提供的低压的气态冷媒的数量,在引射装置51内混合后使得引射后气态冷媒的压力较大,从而较快的提高储气罐30内的压力。
66.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也就是储气罐压力足够,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运行,正常向压缩机10提供冷媒,使压缩机10运行。
67.可选地,第一预设压力包括驱动装置40运行所需压力。
68.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储气罐压力的大小,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开度大小,包括:
69.s501,在供气系统的启动阶段,控制器获取储气罐压力。
70.s502,控制器判断储气罐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
71.s503,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且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以增大储气罐压力。
72.s504,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运行,以向压缩机10提供冷媒,使压缩机10运行。
7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与驱动装置40相连接。在运行阶段,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且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持续运行。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情况下,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三开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四开度,且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持续运行。其中,第二开度大于第一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
74.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需要向储气罐30补气。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且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第二开度大于第一开度。这样,蒸发器60提供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的数量大于冷凝器70提供的低温
低压的气态冷媒的数量,在引射装置51内混合后使得引射后气态冷媒的压力较大,从而较快的提高储气罐压力。
75.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储气罐压力可使驱动装置40运行,可缓慢向储气罐30内补气。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三开度,且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四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这样,蒸发器60提供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的数量小于冷凝器70提供的低温低压的数量,在引射装置51内混合后使得引射后气态冷媒的温度较低。引射后气态冷媒供向储气罐30后,一方面可向储气罐内补充气态冷媒,使驱动装置40正常运行将气态冷媒供向压缩机10;另一方面,引射后气态冷媒温度较低,供向压缩机10后可对压缩机10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76.可选地,第二预设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
77.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再一个用于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储气罐压力的大小,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开度大小,包括:
78.s601,在供气系统的运行阶段,控制器获取储气罐压力。
79.s602,控制器判断储气罐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
80.s603,在储气罐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一开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二开度,且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持续运行。
81.s604,在储气罐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压力情况下,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至第三开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至第四开度,且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40持续运行。
8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80。换热装置80设于第二冷媒回路20,用于降低进入压缩机10的冷媒温度。压缩机10还包括电机12和冷却管路120。冷却管路120与冷媒循环入口111相连通,冷媒通过冷却管路120用于给电机12降温。
83.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换热装置80设于第二冷媒回路20,可降低第二冷媒回路20中的冷媒温度,使冷媒供向压缩机10后对压缩机10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84.如图2所示,压缩机10还包括电机12和冷却管路120,冷却管路120与冷媒循环入口111相连通。冷媒通过第二冷媒回路20进入冷媒循环入口111时,一部分冷媒进入第一冷媒回路110,用于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从而使压缩机10正常运行;另一部分冷媒进入冷却管路120,通过冷却管路120给电机12降温,使压缩机10保持较好的运行性能,提高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8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主冷媒回路还包括冷媒输入管路810(第一冷媒管路810),冷媒输入管路810连通蒸发器60和压缩机10。换热装置80包括冷媒输入管路810,冷媒输入管路8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相配合,用于降低第二冷媒回路20中进入压缩机10的冷媒的温度。
86.冷媒输入管路810内的冷媒为低温低压冷媒,冷媒输入管路810与第二冷媒回路20相抵接。冷媒输入管路810内的低温低压冷媒与第二冷媒回路20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降低第二冷媒回路20中冷媒的温度,从而冷却压缩机10。换热装置80包括冷媒输入管路810,采用冷媒输入管路810给第二冷媒回路20降温的方式,可简化压缩机10的冷却管路120,提高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内的装置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8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
88.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结构,图中箭头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
89.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补气装置50。补气装置50与第二冷媒回路20相连通,且补气装置50与主冷媒回路相连通。补气装置50从主冷媒回路取冷媒,用于向第二冷媒回路20补充冷媒。
90.补气装置50与第二冷媒回路20相连通,且与主冷媒回路相连通。可在第二冷媒回路20和第一冷媒回路110中冷媒泄露时,使用主冷媒回路中的冷媒向第二冷媒回路20补充冷媒,使压缩机10正常运行。
9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0包括引射装置51和补气管路530。
92.引射装置51设于第二冷媒回路20。补气管路530与压缩机10的出气口相连通,且通过引射装置51与第二冷媒回路20相连通,用于向第二冷媒回路20补充冷媒。
93.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0的出气口。压缩机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压的气态冷媒,经压缩机10的出气口流出压缩机10,然后通过第二冷媒管路将高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冷凝器70。
94.补气管路530从压缩机10的出气口取高压的气态冷媒,并通过引射装置51将该气态冷媒供给第二冷媒回路20,以向第二冷媒回路20补充气态冷媒。
95.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