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质测绘用稳定性高的测绘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0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测绘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测绘用稳定性高的测绘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地质勘探、 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而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测绘仪器,其中测绘仪器需要配备测绘支架,以作支撑。
3.现有的测绘支架存在的缺陷是:1、专利文件cn210531951u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地质测绘仪用支架,“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上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壁环状等间距胶接有三组支脚,所述主杆顶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主杆顶部一侧螺纹连接有拧紧螺栓,所述第一连杆顶端铰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柱形凹槽,所述柱形凹槽内通过弹簧焊接有滚珠,所述支撑盘外设有放置台,所述主杆顶部转动套接有圆环,所述圆环上一侧通过第二连杆焊接有升降框,所述升降框内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端贯穿升降框底部焊接有第一摇杆,本装置纯机械连接,成本低,操作简单,对放置台的高度、朝向及角度均能进行调节,使用方便。”但是本设备在使用时,其只是将三组支脚撑开置于地面上,当本设备受到碰撞时,支脚底部所安装的三组橡胶套中其中一组或两组容易与地面之间脱离接触,而后导致整个设备重心不稳,其出现倾倒现象;2、专利文件cn208107460u公开了一种快速调平地质测绘支架,“底板底部的内边缘四角处均安装有螺纹套,行走轮上端的螺杆安装在螺纹套内,底板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转套,连接圈的左右侧壁上均安装有转轴,且转轴安装在转套内,转套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锁紧栓一,锁紧栓一将连接圈固定在转套上,连接圈的前后侧设置有贯通的转孔,固定台通过转轴安装在连接圈的转孔内,且连接圈的底部对应转孔的位置设置有贯通的螺纹孔,锁紧栓二安装在螺纹孔内并将固定台锁接在连接圈上,固定台的底部安装有锥形体;本技术能实现快速调平,且稳定性高,操作简便,能节省时间,在使用时便于移动与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本测绘支架不便于与不同尺寸的测绘仪组装,继而降低了本设备的适用性;3、专利文件cn213872059u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全站仪支架,“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具有高稳定性的全站仪支架存在不便于角度微调,工作效率低下,且三角架的稳定性较差,无法适应恶劣地质环境的测量工作的问题。本技术的丝杠安装箱体下部与丝杠安装箱体上部可拆卸连接,锥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丝杠安装箱体内部,丝杠传动机构竖直设置在丝杠安装箱体内部,内支撑脚柱竖直套设在丝杠传动机构外部,高度调节装置下部与丝杠安装箱体上部可拆卸连接,高度调节装置上部与角度微调装置下部可拆卸连接,全站仪安装法兰套设在角度微调装置的托盘转轴上。本技术用于提高具有高稳定性的全站仪支架的架设稳定性以适应恶劣地质条件的架设测量工作。”但是本设备中,高度调节杆与法兰盘之间的衔接点较少,继而影响二者之间组装的稳定性;
4、专利文件cn214369056u公开了一种稳定的地质测绘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相邻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方形筒体,所述方形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远离所述方形筒体的一端设有锥体,所述方形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三板体,所述方形杆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本技术通过踩踏第四板体,使得第四板体按压第三板体,第三板体带动方形杆推动锥体运动,进而使得锥体插入土壤的内部,最终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了本装置受到外力碰撞时发生倾覆的危险,进而避免了仪器损坏。”但是与本设备相互组装的测绘仪容易不便于在下雨天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测绘用稳定性高的测绘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测绘用稳定性高的测绘支架,包括电动升降杆、螺纹套筒、方形衔接块和固定板,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外表面安装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安装有方形衔接块,所述方形衔接块的正面、背面和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两组对称布置的固定板;其中四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外壁均贯穿安装有圆杆,且四组圆杆的一端分别贯穿另外四组固定板的内部,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安装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底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微型电机和防护筒,且微型电机位于防护筒的内部,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安装有钻杆,且钻杆位于底板的下方。
6.优选的,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部安装有综合板,所述综合板的顶部安装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缓冲弹簧,多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安装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安装有两组并排布置的组合板,两组所述组合板的一侧外壁均贯穿安装有微型电推杆,两组所述微型电推杆的一端均安装有卡合板。
7.优选的,所述综合板的底部安装有四组呈方形布置的倾斜杆,四组所述倾斜杆的一端安装有套环,且套环环绕于电动升降杆的外侧,所述套环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紧固杆,且两组紧固杆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嵌合环,其中一组所述嵌合环的背面和另外一组嵌合环的正面均安装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的外壁均电动升降杆的外表面贴合。
8.优选的,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安装有四组均匀布置的竖杆,其中两组前后布置的所述竖杆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钢丝绳,且两组钢丝绳的一端分别与另外两组竖杆的外表面贴合,两组所述钢丝绳的外表面安装有折叠遮挡棚。
9.优选的,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滑轮。
10.优选的,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安装有四组均匀布置的锁扣,四组所述锁扣的外壁均安装有衔接绳,且四组所述衔接绳的一端分别与四组支撑杆的外表面贴合。
11.优选的,所述工作板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前后布置的凹槽,两组所述组合板的底部
均安装有两组前后布置的嵌合块,且嵌合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壁贴合,两组所述微型电推杆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固定套,且两组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组组合板的外壁贴合。
12.优选的,所述综合板的正面安装有把手。
13.优选的,该测绘支架的工作步骤如下:s1、工作人员握住把手后对整个设备施加推动力,之后其推动力向下传递至滑轮所在处,而后带动整个设备移动至设定位置;s2、工作人员对方形衔接块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其根据所施加的转动力方向而在螺纹套筒的外表面上下移动,以调节方形衔接块距离地面间的距离,此时方形衔接块外表面所安装的各部件跟随上下活动;s3、工作人员对四组支撑杆施加转动力,直至四组衔接绳处于绷直状态,即停止施加转动力,之后此转动力传递至活动套筒所在处,促使其在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而后改变支撑杆与电动升降杆之间的夹角,然后将此设备放置于设定位置的地面上,促使钻杆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之后启动微型电机,其输出轴可带动钻杆朝向设定方向转动,带动钻杆向地面之下处钻动,直至底板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即停止微型电机的运行;s4、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电动升降杆,促使去其相应进行上下伸缩操作,之后带动综合板及其上方各部件跟随上下移动,此时套环在倾斜杆的带动下跟随在电动升降杆的外表面上下活动,当本设备的整体高度确定好之后,对套环正面和背面所安装的两组紧固杆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紧固杆的尾端在嵌合环内部转动的同时向套环的内部移动,继而将紧固板往电动升降杆所在处推动,之后其与电动升降杆的外表面贴合,此时可增加综合板与电动升降杆安装的稳定性;s5、工作人员将检测仪放置于工作板的中心位置,之后启动两组微型电推杆,促使二者相应进行向外延伸操作,以带动微型电推杆一端所安装的卡合板朝向检测仪所在处移动,同时卡合板底部所安装的嵌合块在凹槽的内部移动,直至两组卡合板的外表面与检测仪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此时停止微型电推杆的运行;s6、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折叠遮挡棚施加朝向一侧的拉力,之后折叠遮挡棚完全撑开,并遮挡于检测仪的上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工作人员对四组支撑杆施加转动力,用以调节与电动升降杆之间的夹角度,此时四组支撑杆的倾斜程度相同,之后将本设备放置于地面上,而后启动微型电机,其输出轴可带动钻杆朝向设定方向转动,带动钻杆向地面之下处钻动,且其钻取的直至底板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此时四组底板与地面相互接触的位置可保持不变,继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设备放置的稳定性;2、本测绘支架可便于与不同尺寸的测绘仪组装,其中将测绘仪放置于工作板上后,启动微型电推杆,促使其相应进行向外延伸操作,之后带动两组组合板朝向测绘仪所在处移动,直至组合板与测绘仪紧密贴合,此时两组组合板可将测绘仪牢固卡合在工作板之上;3、本技术中套环可套于电动升降杆的外侧,且其通过倾斜杆与综合板衔接,增加了综合板与电动升降杆之间的连接点,继而提高了综合板与电动升降杆组装的牢固性;
4、本技术中工作人员对折叠遮挡棚施加朝向一侧的拉力,之后折叠遮挡棚完全撑开,并遮挡于检测仪的上方,可用于为测绘仪测风挡雨,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测绘仪的测绘工作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底板、微型电机与钻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电动升降杆、螺纹套筒与方形衔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方形衔接块、固定板与圆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套环、紧固杆与嵌合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微型电推杆与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工作板、竖杆与钢丝绳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电动升降杆;2、螺纹套筒;3、方形衔接块;4、固定板;5、圆杆;6、活动套筒;7、支撑杆;8、倾斜块;9、底板;10、微型电机;11、防护筒;12、钻杆;13、综合板;14、缓冲弹簧;15、工作板;16、组合板;17、微型电推杆;18、卡合板;19、倾斜杆;20、套环;21、紧固杆;22、嵌合环;23、紧固板;24、竖杆;25、钢丝绳;26、折叠遮挡棚;27、底座;28、滑轮;29、固定环;30、锁扣;31、衔接绳;32、凹槽3;33、嵌合块;34、固定套;3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0.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地质测绘用稳定性高的测绘支架,包括电动升降杆1、螺纹套筒2、方形衔接块3和固定板4,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安装有螺纹套筒2;螺纹套筒2的外表面安装有方形衔接块3,方形衔接块3的正面、背面和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两组对称布置的固定板4;
具体的,电动升降杆启动后,其可相应进行向上延伸或者向下收缩的操作,之后可带动其顶部各部件跟随上下活动,以便调节放置于工作板15上方测绘仪所处的高度位置,螺纹套筒2与电动升降杆1之间处于一体组装,其中外表面所设置的螺纹与方形衔接块3内壁的螺纹一致,当工作人员对方形衔接块3施加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时,方形衔接块3可跟随转动方向而相应在螺纹套筒2的外表面上下活动,以调节其自身与地面之间的间距,固定板4用于组装圆杆5。
21.其中四组固定板4的一侧外壁均贯穿安装有圆杆5,且四组圆杆5的一端分别贯穿另外四组固定板4的内部,圆杆5的外表面安装有活动套筒6,活动套筒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底部安装有倾斜块8,倾斜块8的底部安装有底板9,底板9的顶部安装有微型电机10和防护筒11,且微型电机10位于防护筒11的内部,微型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轴安装有钻杆12,且钻杆12位于底板9的下方。
22.具体的,圆杆5与活动套筒6之间处于非固定贴合状态,其中工作人员对支撑杆7施加转动力时,其转动力可传递至活动套筒6所在处,促使活动套筒6在圆杆5的外表面转动,用以改变支撑杆7与电动升降杆1之间的夹角,用以将其由竖直放置状态转变为倾斜放置状态,设备在使用时,可连续对四组支撑杆7施加转动力,之后四组支撑杆7可撑开,然后工作人员将此设备放置于设定位置的地面上,促使钻杆1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之后启动微型电机10,其输出轴可带动钻杆12朝向设定方向转动,带动钻杆12向地面之下处钻动,直至底板9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此时本设备可稳定放置于地面之上。
23.实施例二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电动升降杆1的顶部安装有综合板13,综合板13的顶部安装有多组均匀布置的缓冲弹簧14,多组缓冲弹簧14的顶部安装有工作板15,工作板15的顶部安装有两组并排布置的组合板16,两组组合板16的一侧外壁均贯穿安装有微型电推杆17,两组微型电推杆17的一端均安装有卡合板18。
24.具体的,综合板13为缓冲弹簧14提供较为稳定且合适的安装场地,本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设备底部与地面接触会产生碰撞,之后此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会向上传递至缓冲弹簧14处,而后被缓冲弹簧14吸收掉一部分,继而可降低向上传递至工作板15所在处的冲击力,可有效降低放置于工作板15上方的测绘仪所收到的冲击,工作板15为测绘仪提供较为稳定的放置场地,组合板16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通槽,其通槽可容许微型电推杆17的组装,微型电推杆17启动后,可相应进行伸缩操作,其伸缩过程中可对卡合板18产生远离组合板16所在处的推动力或者靠近组合板16处的拉力,用以根据测绘仪的尺寸来调节两组组合板16之间的间距,继而便于本设备组装不同尺寸的测绘仪。
25.实施例三如图2和图6所示,综合板13的底部安装有四组呈方形布置的倾斜杆19,四组倾斜杆19的一端安装有套环20,且套环20环绕于电动升降杆1的外侧,套环20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紧固杆21,且两组紧固杆2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嵌合环22,其中一组嵌合环22的背面和另外一组嵌合环22的正面均安装有紧固板23,紧固板23的外壁均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贴合。
26.具体的,倾斜杆19用于衔接综合板13和套环20,套环20的内圈直径大于螺纹套筒2的外圈直径,当电动伸缩杆1处于最短状态时,套环20可套于螺纹套筒2的外表面,同时套环
20内部的紧固板23可与螺纹淘通的外表面贴合,若是电动升降杆1进行向上延伸操作时,倾斜杆19可带动套环20跟随综合板13向上活动,此时套环20套于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而后对紧固杆21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紧固杆21的尾端在嵌合环22内部转动的同时向套环20的内部移动,继而将紧固板23往电动升降杆1所在处推动,之后其与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贴合,此时可增加综合板13与电动升降杆1安装的稳定性。
27.实施例四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工作板15的顶部安装有四组均匀布置的竖杆24,其中两组前后布置的竖杆24的一侧外壁均安装有钢丝绳25,且两组钢丝绳25的一端分别与另外两组竖杆24的外表面贴合,两组钢丝绳25的外表面安装有折叠遮挡棚26。
28.具体的,竖杆24具有一定高度,继而促使折叠遮挡棚26与工作板15之间预留有足够的高度空间,便于测绘仪的放置和拆除,同时需要使用折叠遮挡棚26时,可对其施加朝向一侧的拉力,之后折叠遮挡棚26完全撑开,并遮挡于检测仪的上方,可用于为测绘仪测风挡雨,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测绘仪的测绘工作造成的影响。
29.电动升降杆1的底部安装有底座27,底座27的底部安装有滑轮28。
30.综合板13的正面安装有把手35。
31.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把手35对本设备施加推动力时,其推动力可向下传递至滑轮28所在处,而后方便带动整个设备移动至设定位置。
32.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环29,固定环29的外表面安装有四组均匀布置的锁扣30,四组锁扣30的外壁均安装有衔接绳31,且四组衔接绳31的一端分别与四组支撑杆7的外表面贴合。
33.具体的,固定环29为锁扣30提供较为稳定的安装位置,锁扣30有两组圈环串接而成,其中一组圈环可选择便于打开的类型,继而便于拆除衔接绳31,衔接绳31限制了四组支撑杆7的倾斜程度,同时方便四组支撑杆7与电动升降杆1之间保持同一夹角度,继而便于四组底板9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增加放置于地面的稳定性。
34.工作板15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前后布置的凹槽32,两组组合板16的底部均安装有两组前后布置的嵌合块33,且嵌合块33的底部与凹槽32的底壁贴合,两组微型电推杆17的外表面均安装有固定套34,且两组固定套34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组组合板16的外壁贴合。
35.具体的,凹槽32的设置可便于卡合嵌合块33,同时嵌合块33受到外力拉动或者推动时,其可在凹槽32的内部移动,固定套34与微型电推杆17之间处于固定连接状态,而后其与组合板16之间采用固定钉衔接,可便于将微型电推杆17与组合板16组装。
36.具体的,该测绘支架的工作步骤如下:s1、工作人员握住把手35后对整个设备施加推动力,之后其推动力向下传递至滑轮28所在处,而后带动整个设备移动至设定位置;s2、工作人员对方形衔接块3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其根据所施加的转动力方向而在螺纹套筒2的外表面上下移动,以调节方形衔接块3距离地面间的距离,此时方形衔接块3外表面所安装的各部件跟随上下活动;s3、工作人员对四组支撑杆7施加转动力,直至四组衔接绳31处于绷直状态,即停止施加转动力,之后此转动力传递至活动套筒6所在处,促使其在圆杆5的外表面转动,而后改变支撑杆7与电动升降杆1之间的夹角,然后将此设备放置于设定位置的地面上,促使钻
杆1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之后启动微型电机10,其输出轴可带动钻杆12朝向设定方向转动,带动钻杆12向地面之下处钻动,直至底板9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即停止微型电机10的运行;s4、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电动升降杆1,促使去其相应进行上下伸缩操作,之后带动综合板13及其上方各部件跟随上下移动,此时套环20在倾斜杆19的带动下跟随在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上下活动,当本设备的整体高度确定好之后,对套环20正面和背面所安装的两组紧固杆21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紧固杆21的尾端在嵌合环22内部转动的同时向套环20的内部移动,继而将紧固板23往电动升降杆1所在处推动,之后其与电动升降杆1的外表面贴合,此时可增加综合板13与电动升降杆1安装的稳定性;s5、工作人员将检测仪放置于工作板15的中心位置,之后启动两组微型电推杆17,促使二者相应进行向外延伸操作,以带动微型电推杆17一端所安装的卡合板18朝向检测仪所在处移动,同时卡合板18底部所安装的嵌合块33在凹槽32的内部移动,直至两组卡合板18的外表面与检测仪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此时停止微型电推杆17的运行;s6、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折叠遮挡棚26施加朝向一侧的拉力,之后折叠遮挡棚26完全撑开,并遮挡于检测仪的上方。
37.工作原理:本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对方形衔接块3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之后其根据所施加的转动力方向而在螺纹套筒2的外表面上下移动,以调节方形衔接块3距离地面间的距离,此时方形衔接块3外表面所安装的各部件跟随上下活动,然后撑开四组支撑杆7,此时呈撑开状态的四组支撑杆7,其下方所安装的底板9与滑轮28处于同一水平面,之后将本设备置于设定区域地面上,而后启动四组微型电机10,其输出轴可带动钻杆12朝向设定方向转动,带动钻杆12向地面之下处钻动,直至底板9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此时四组底板9与地面相互接触的位置可保持不变,继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设备放置的稳定性,测绘仪放置在工作板15上后,启动两组微型电推杆17,促使二者相应进行向外延伸操作,以带动微型电推杆17一端所安装的卡合板18朝向检测仪所在处移动,用以卡合检测仪,同时可完全撑开折叠遮挡棚26,用以遮挡检测仪。
3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