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8:18: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厨房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及灶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燃气灶具一般由燃烧器和进气阀组成,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火盖,从燃烧器火盖的火孔出来的燃气浓度是一样的,燃烧时火力较大且集中,燃烧温度很高,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对人体有很大伤害的气体。对此,市场上出现了通过进气阀控制进入燃烧器的燃气气压以实现浓燃烧火焰与淡燃烧火焰混合燃烧以降低nox排放的浓淡燃烧灶具。
3.目前,市场上的浓淡燃烧灶具的浓淡燃烧器的淡火火孔与浓火火孔一般为间隔设置,两种浓度的火焰间隔喷出混合,但这种结构的浓火与淡火混合不充分,其抑制nox生产排放的效率较低,同时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对浓淡燃烧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其有效地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的产生排放,提升热效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其包括炉头、喷嘴组件、分火器底座和外环火盖,所述喷嘴组件与炉头连接;所述分火器底座连接于炉头上,其用于接收与分配来自炉头的不同气压的燃气;所述外环火盖连接于分火器底座上,所述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第一出火面和第二出火面,所述第一出火面上设有若干淡火火孔,所述第二出火面上设有若干浓火火孔;其中,所述第一出火面环绕设置于第二出火面外周,淡火火孔的中轴线与浓火火孔的中轴线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的火焰实现对冲燃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其通过淡火火孔的中轴线与浓火火孔的中轴线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的火焰实现对冲燃烧,从而使得流经淡火火孔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的火焰混合燃烧更充分,同时,采用淡火在外,浓火在内的内焰燃烧的形式,使得火焰内聚,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产生排放的效率,确保了用户的健康。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火面倾斜设置,淡火火孔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出火面,所述第二出火面水平设置,浓火火孔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出火面,使得淡火火孔朝向内排列,浓火火孔垂直排列,从而有效防止火焰出现离焰现象,保证了浓淡火对冲燃烧的稳定,且使得烹饪器受热更均匀。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火面沿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地倾斜,所述第二出火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出火面的下端,所述第一出火面和第二出火面相连接形成夹角α,其中90
°
<α<180
°
,两个出火面相连接,使得浓淡火对冲效果更好,进而确保浓淡火混合更充分,进一步
减少nox的排放。
11.优选的,第一出火面和第二出火面均呈环形,若干淡火火孔均匀间隔地设于第一出火面上,若干浓火火孔均匀间隔地设于第二出火面上,环形的出火面使得烹饪器受热更加均匀,且加工方便。
12.优选的,为了起到更好的均温效果,所述淡火火孔设有至少两组,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淡火火孔的孔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根据炉头的功率设计匹配不同高度的淡火火孔面积,保证每个火孔面积强度,从而保证稳定燃烧的。
13.优选的,还包括内火盖,所述内火盖外周设有若干中心火孔,所述分火器底座上设有浓火混合腔、淡火混合腔和中心火混合腔,外环火盖与内火盖装配在分火器底座上使得浓火混合腔、淡火混合腔和中心火混合腔相互独立,淡火火孔与淡火混合腔连通,浓火火孔与浓火混合腔连通,中心火孔与中心火混合腔连通,所述炉头设有与淡火混合腔导通的淡火引射管、与浓火混合腔导通的浓火引射管以及与中心火混合腔导通的中心火引射管。
14.优选的,流经中心火孔的燃气的空气占比小于或等于流经浓火火孔的燃气的空气占比,使得经过中心火孔的火焰也为浓火焰,从而使得内火盖的火焰和外环火盖的火焰配合燃烧,让燃烧器的燃烧面积更均匀,烹饪器底的受热面积更均匀。
15.进一步的,所述内火盖外周的上部自上而下向外倾斜,所述中心火孔设有至少两组,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中心火孔的孔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根据炉头的功率设计匹配不同高度的中心火孔面积,保证每个火孔面积强度,从而保证稳定燃烧的。
16.进一步的,所述分火器底座上设有若干中部出火孔,若干中部出火孔均匀对称地设置于中心火孔与浓火火孔之间,所述中部出火孔与浓火混合腔导通,在燃烧时作为内火盖的火和外环火盖的火之间的传火作用和均温作用。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灶具,其有效地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的产生排放,提升热效率。
18.一种灶具,其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其采用上述的浓淡燃烧器,该浓淡燃烧器通过淡火火孔的中轴线与浓火火孔的中轴线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的火焰实现对冲燃烧,从而使得流经淡火火孔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的火焰混合燃烧更充分,同时,采用淡火在外,浓火在内的内焰燃烧的形式,使得火焰内聚,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产生的效率,确保了用户的健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23.图4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24.图5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6.注:图3中的实心箭头所指方向为燃气的流动方向。
27.标号说明:炉头1、喷嘴组件2、分火器底座3、外环火盖4、内火盖5、淡火引射管11、
浓火引射管12、中心火引射管13、淡火混合腔301、浓火混合腔302、中心火混合腔303、分火器底座上部31、分火器底座中部32、分火器底座下部33、中部出火孔34、第一出火面41、第二出火面42、淡火火孔411、浓火火孔421、中心火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参见图1至图6,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其包括炉头1、喷嘴组件2、分火器底座3和外环火盖4,所述喷嘴组件2与炉头1连接;所述分火器底座4连接于炉头1上,其用于接收与分配来自炉头1的不同空气占比的燃气;所述外环火盖4连接于分火器底座3上,所述外环火盖4上分别设有第一出火面41和第二出火面42,所述第一出火面41上设有若干淡火火孔411,所述第二出火面 42上设有若干浓火火孔421;其中,所述第一出火面41环绕设置于第二出火面 42外周,淡火火孔411的中轴线与浓火火孔421的中轴线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411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火焰实现对冲燃烧。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其通过第一出火面41与第二出火面42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411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火焰实现对冲混合燃烧,从而使得流经淡火火孔411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火焰混合燃烧更充分,同时,采用淡火在外,浓火在内的内焰燃烧的形式,使得火焰内聚,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产生排放的效率,确保了用户的健康。
31.参见图1和图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火面41倾斜设置,淡火火孔411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出火面41,所述第二出火面42水平设置,浓火火孔421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出火面42,使得淡火火孔411朝向内排列,浓火火孔421垂直排列,从而防止火焰出现离焰现象,保证了浓淡火对冲燃烧的稳定,且使得烹饪器受热更均匀。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出火面41设于外环火盖4的内环上端,沿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地倾斜,所述第二出火面42 连接于所述第一出火面41的下端,所述第一出火面41和第二出火面42相连接形成夹角α,其中90
°
<α<180
°
;使得浓淡火对冲效果更好,进而确保浓淡火混合更充分,进一步减少nox的排放。
32.参见图1、图3和图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火盖5,所述内火盖5外周设有若干中心火孔51,所述分火器底座3上设有淡火混合腔301、浓火混合腔302和中心火混合腔303,外环火盖4与内火盖5装配在分火器底座 3上使得淡火混合腔301、浓火混合腔302和中心火混合腔303相互独立,淡火火孔411与淡火混合腔301连通,浓火火孔421与浓火混合腔302连通,中心火孔51与中心火混合腔303连通,所述炉头1设有与淡火混合腔301导通的淡火引射管11、与浓火混合腔302导通的浓火引射管12以及与中心火混合腔303 导通的中心火引射管13。
33.参见图1和图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火面41和第二出火面42 均呈环形,若干淡火火孔411均匀间隔地设于第一出火面41上,若干浓火火孔 421均匀间隔地设于第二出火面42上,环形的出火面使得烹饪器受热更加均匀,且加工方便。
34.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起到更好的均温效果,所述淡火火孔411设有两组,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淡火火孔411的孔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内火盖54的外周上部自上而下向外倾斜,所述中心火孔51设有两组,其上下间隔设置,所述
中心火孔51的孔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根据炉头1的功率设计匹配不同高度的淡火火孔411面积和中心火孔51 面积,保证每个火孔面积强度,从而保证稳定燃烧的。
3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流经中心火孔51的燃气的空气占比等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燃气的空气占比,使得经过中心火孔51的火焰也为浓火焰,从而使得内火盖5的火焰和外环火盖4的火焰配合燃烧,让燃烧器的燃烧面积更均匀,烹饪器底的受热面积更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控制进入淡火引射管11的燃气为高压燃气,控制进入浓火引射管12和中心火引射管13的燃气为常压燃气,从而实现不同空气占比的燃气进入炉头。
36.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燃气的空气占比也可通过常规技术的气阀和常规的调节空气进入量的调节风门结构来实现,其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37.参见图3和图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火器底座3上设有若干中部出火孔34,若干中部出火孔34均匀对称地设置于中心火孔51与浓火火孔421 之间,所述中部出火孔34与浓火混合腔302导通。具体的,所述分火器底座3 包括分火器底座上部31、分火器底座中部32和分火器底座下部33,分火器底座下部33、分火器底座中部32与外环火盖4配合形成独立的淡火混合腔301,分火器底座中部32、分火器底座上部31与外环火盖4配合形成独立的浓火混合腔302,分火器底座上部31与内火盖5配合形成独立的中心火混合腔303。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出火孔34设有十二个,其均分成四组并且均匀对称地设于分火器底座上部31上。
38.需要说明的是,炉头1和喷嘴组件2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39.参见图1至图6,一种灶具,其包括上述的浓淡燃烧器。根据上述的灶具的浓淡燃烧器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浓淡燃烧器,其通过第一出火面41与第二出火面42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流经淡火火孔411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火焰实现对冲混合燃烧,从而使得流经淡火火孔411 的火焰与流经浓火火孔421的火焰混合燃烧更充分,同时,采用淡火在外,浓火在内的内焰燃烧的形式,使得火焰内聚,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抑制氮化物和一氧化碳产生排放的效率,确保了用户的健康。
4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灶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41.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