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保温式储料罐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7:4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储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式储料罐。


背景技术:

2.目前储料罐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储存设备,在工业生产时,通常会使用储料罐储存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储料罐通常为不锈钢材料制得,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相关的公告号为cn2130585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储料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装置,罐体包括呈柱状的上罐身和呈锥状的出料仓,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罐身中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杆、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搅拌臂,多个搅拌臂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搅拌臂包括与转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臂体、设置在第一臂体远离转动杆一端的第二臂体、设置在第二臂体远离第一臂体一端的刮刀。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上述储料罐对物料进行储存时,当对凝固点较高的物料进行储存时,物料在上述储料罐内降温后,易出现凝固的问题,进而不便将物料排出储料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物料排出,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式储料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温式储料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保温式储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侧设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夹层与罐体之间留有保温空腔,所述罐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水平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端部与罐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内开设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与保温空腔相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储料罐对物料进行储存时,向保温空腔内通入加热油,加热油可从保温空腔流至加热空腔内,进而加热油可经罐体和搅拌轴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搅拌轴旋转可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可使物料均匀受热,物料在该储料罐内被传热后,可减少自身热量的散失,进而可减少物料在储料罐呢凝固的问题,便于对物料进行排出。
9.可选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搅拌块,所述搅拌块内开设有传热空腔,所述传热空腔与加热空腔相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块内开设与加热空腔相连通的传热空腔,加热油流入传热空腔后,可通过搅拌块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设置搅拌块可提高对罐体内物料的加热效果,同时也可提升对罐体内物料的搅拌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搅拌块外侧设有若干搅拌片,所述搅拌片开设有搅拌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搅拌片可进一步提升对罐体内物料的搅拌效果,便于罐体内的物料均匀受热,在搅拌片上开设搅拌孔,在搅拌物料时,物料可从搅拌孔中流过,可使物料在罐体内形成混流,进而可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均匀混合。
13.可选的,所述搅拌轴端部设有密封轴承,所述搅拌轴与内圈相连,所述罐体与外圈
相连。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轴和罐体之间设置密封轴承,便于实现搅拌轴和罐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同时可减少从搅拌轴与罐体之间的缝隙中渗漏物料的问题。
15.可选的,所述搅拌轴一端设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远离搅拌轴的一端穿出保温夹层,所述转动管位于保温空腔内的部分开设有条状孔,所述保温夹层外侧设有驱动转动管旋转的驱动电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管上设置条状孔,便于加热油的通过,需对搅拌轴进行驱动旋转时,可通过驱动电机对转动管进行驱动,进而可实现对搅拌轴的驱动旋转,进而便于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17.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有主动齿轮,所述转动管外侧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可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可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转动管可进行旋转,从而与转动管相连的搅拌轴可实现在罐体内的旋转。
19.可选的,所述保温夹层上一端连通有进管,另一端连通有出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管便于向保温空腔内通入加热油,加热油可从出管排出保温空腔,进而便于高温加热油的排入和散热后低温加热油的排出。
21.可选的,所述罐体上端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设有进料阀,所述罐体下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出保温夹层的一端设有出料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进料阀,通过进料管便于将物料排入罐体内,需将罐体内的物料排出时,打开出料阀,进而便于通过出料管将罐体内储存的物料排出。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夹层和搅拌轴,进而便于通过保温空腔和加热空腔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进而减少了物料散热降温后凝固的问题,进而便于将罐体内的物料排出;
25.2.本技术通过设置搅拌块和搅拌片,可提高对罐体内物料搅拌的均匀性,便于物料均匀受热,同时可减少物料沉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一种保温式储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保温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密封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进料管;12、进料阀;13、出料管;14、出料阀;2、保温夹层;21、进管;22、出管;23、保温空腔;3、搅拌轴;31、加热空腔;32、搅拌块;321、传热空腔;33、搅拌片;331、搅拌孔;41、密封轴承;42、转动管;43、从动齿轮;44、条状孔;45、驱动电机;46、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式储料罐。
32.参照图1,一种保温式储料罐包括罐体1、保温机构和搅拌机构,保温机构设置在罐体1上,通过保温机构便于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保温,可减少物料降温后凝固的问题,进而减少了对物料排出的不利影响,进而便于将物料从罐体1内排出。搅拌机构设置在罐体1内,通过搅拌机构便于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也可对物料起到保温作用,便于物料均匀受热。
33.参照图1,罐体1上端连通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设有进料阀12,需向罐体1内排入物料时,打开进料阀12后,可通过进料管11将物料注入罐体1内。罐体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设有出料阀14,需将罐体1内储存的物料排出时,打开出料阀14,进而便于通过出料管13将罐体1内的物料排出罐体1。
34.参照图1和图2,保温机构包括保温夹层2、进管21和出管22,保温夹层2设置在罐体1外侧,保温夹层2上端与罐体1上端固定连接,保温夹层2与罐体1之间留有保温空腔23,进管21设置在保温夹层2下端,出管22设置在保温夹层2上端,进管21与出管22均于保温空腔23相连通,将物料注入罐体1内后,向进管21通入加热后的加热油,加热油流入保温空腔23中,加热油可向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传热,进而可减少罐体1中物料热量的散失,可对罐体1内的物料起到保温作用,热量散失后的加热油可从出管22排出保温空腔23,进而便于新的温度较高的加热油的排入保温空腔23。
35.参照图2,搅拌机构包括两根搅拌轴3和若干搅拌块32,两搅拌轴3水平设置在罐体1内,搅拌轴3与罐体1转动连接,若干搅拌块32分别设置在两搅拌轴3上,旋转搅拌轴3,搅拌轴3和搅拌块32在罐体1内旋转,可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便于罐体1内的物料与保温空腔23内的加热油进行均匀的传热。
36.参照图2和图3,搅拌块32外侧设有若干搅拌片33,搅拌片33开设有若干搅拌孔331,当搅拌块32和搅拌轴3在罐体1内旋转时,设置在搅拌块32上的搅拌片33,同样在搅拌块32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设置搅拌片33,可进一步提升对罐体1内物料的搅拌效果,便于罐体1内的物料均匀受热,在搅拌片33上设置搅拌孔331,物料从搅拌孔331处流过时,可提高对物料的搅拌效果,可减少物料在罐体1内沉降的问题。
37.参照图2,搅拌轴3内开设有加热空腔31,加热空腔31与保温空腔23相连通,搅拌块32内开设有传热空腔321,传热空腔321与加热空腔31相连通,向保温空腔23内通入加热油时,加热油可从保温空腔23流入加热空腔31和传热空腔321中,从而提高了对罐体1内物料的接触面积,便于将加热油中的热量传递至物料中,进而减少了物料在罐体1内散热、降温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物料在罐体1内凝固的问题,从而便于将罐体1内的物料排出罐体1。
38.参照图2和图3,搅拌轴3端部设有密封轴承41,搅拌轴3与密封轴承41的内圈相连,罐体1与外圈相连,在搅拌轴3与罐体1之间设置密封轴承41,便于搅拌轴3与罐体1转动连接,同时也可减少物料渗漏的问题。
39.参照图2和图3,搅拌轴3一端设有转动管42,转动管42远离搅拌轴3的一端穿出保温夹层2,转动管42位于保温空腔23内的部分开设有条状孔44,保温夹层2外侧设有驱动电机45,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连有主动齿轮46,转动管42穿出保温夹层2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43,主动齿轮46与从动齿轮43相啮合,需对搅拌轴3进行驱动旋转时,启动驱动电机45,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旋转,可带动主动齿轮46旋转,进而与主动齿轮46相啮合的从动齿轮43可
在主动齿轮46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转动管42及与转动管42相连的搅拌轴3可在转动管42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便于搅拌轴3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式储料罐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该储料罐时,先打开进料阀12,通过进料管11将物料排放到罐体1内,物料排放结束后,关闭进料阀12,并向进管21内通入加热油,加热油可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可减少罐体1内物料散热的问题,打开出料阀14后,可通过出料管13将罐体1内的物料排出。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