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6:5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2.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噪音,不仅影响车内的乘客,而且还影响外界环境,为了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不仅需要对排气管进行消音处理,在进气管处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消音处理,为了提高进气管的消音质量,便于此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提高进气管消音处理质量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四腔室,且第四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且外壳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外壳内部远离第四腔室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增强结构;
5.所述增强结构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腔室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杆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安装有吸音棉套;
6.所述外壳靠近第四腔室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气管,且外壳远离第四腔室一侧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侧设置有活动结构。
7.优选的,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分压管、滑块、滑槽和活动板,所述分压管设置在第三腔室内部,且分压管的一端贯穿进气管外侧并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活动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稳定一端贯穿第一腔室内部一端并延伸至滑槽内部。
8.优选的,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一端贯穿第四腔室内部一侧并延伸至第二腔室内部,且亥姆霍兹共振器和进气管位于同一高度。
9.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一侧并延伸至第二腔室内部,且第三腔室内部的进气管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
10.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一端贯穿第一腔室内部一端并延伸至第三腔室内部,且导向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内部另一端并延伸至第二腔室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一侧并延伸至第三腔室内部,且出气管位于导向管的上方。
12.优选的,所述分压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分压管关于进气管竖向中信轴对称,所述分压管的一端贯穿第三腔室内部一端并延伸至第一腔室内部。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有安装杆和吸音棉套,通过设置有安装杆的存在,由于安装杆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腔室内部底端,并且在导向管转移气体时,该气体进入到第三腔室的内部首先会对吸音棉套产生冲击,使得吸音棉套发生转动,在吸音棉套的转动下便可以带动安装杆进行转动,由于吸音棉套自身具有的吸音功能,因此便可以对导向管传输出来的残余声波进行吸收,并且在吸音棉套的转动下便可以增加该结构吸音效果,通过此便可以实现本装置的增强消音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结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壳;2、活动结构;201、分压管;202、滑块;203、滑槽;204、活动板;3、第一腔室;4、导向管;5、安装杆;6、吸音棉套;7、安装板;8、进气管;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通孔;12、第四腔室;13、亥姆霍兹共振器;14、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四腔室12,且第四腔室12的内部设置有亥姆霍兹共振器13,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9,且外壳1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3,第一腔室3的内部设置有导向管4,外壳1内部远离第四腔室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腔室10,第三腔室10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增强结构;
22.外壳1靠近第四腔室12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气管14,且外壳1远离第四腔室12一侧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外侧设置有活动结构2;
23.亥姆霍兹共振器13的一端贯穿第四腔室12内部一侧并延伸至第二腔室9内部,且亥姆霍兹共振器13和进气管8位于同一高度;
24.进气管8的一端贯穿外壳1一侧并延伸至第二腔室9内部,且第三腔室10内部的进气管8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11;
25.导向管4的一端贯穿第一腔室3内部一端并延伸至第三腔室10内部,且导向管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3内部另一端并延伸至第二腔室9内部;
26.出气管14的一端贯穿外壳1一侧并延伸至第三腔室10内部,且出气管14位于导向管4的上方;
27.请参阅图1-4,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消音装置还包括增强结构,增强结构还包括安装杆5,安装杆5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腔室10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杆5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安装板7,安装板7的外侧安装有吸音棉套6;
28.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有安装杆5的存在,由于安装杆5是通过轴承安
装在第三腔室10内部底端,并且在导向管4转移气体时,该气体进入到第三腔室10的内部首先会对吸音棉套6产生冲击,使得吸音棉套6发生转动,在吸音棉套6的转动下便可以带动安装杆5进行转动,由于吸音棉套6自身具有的吸音功能,因此便可以对导向管4传输出来的参与声波进行吸收,并且在吸音棉套6的转动下便可以增加该结构吸音效果,通过此便可以实现本装置的增强消音功能。
29.实施例2:活动结构2还包括分压管201、滑块202、滑槽203和活动板204,分压管201设置在第三腔室10内部,且分压管201的一端贯穿进气管8外侧并与进气管8相连通,第一腔室3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203,且活动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活动板204,活动板204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202,且滑块202稳定一端贯穿第一腔室3内部一端并延伸至滑槽203内部;
30.分压管2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分压管201关于进气管8竖向中信轴对称,分压管201的一端贯穿第三腔室10内部一端并延伸至第一腔室3内部;
31.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有分压管201的存在,在本装置通过进气管8将气体进入到装置内部时,可以将部分的气体通过分压管201转移至第一腔室3的内部,并且由于通孔11的存在也可以将气体排出,因此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带动活动板204进行移动,在活动板204的移动下便可以对第一腔室3内部的消音空间进行调节,以此来适应不同频率的声波,增加本装置消音效果。
32.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通过进气管8将产生的声波转移至装置内部,在声波经过第一腔室3的内部时,由于设置有通孔11的存在,可以将中低频率的声波通过通孔11转移至第一腔室3的内部,在第一腔室3的内部来回移动,随着声波的增多,运动空间就会减少摩擦,最终会破坏声波,达到消音的功能,为了提高在第一腔室3内部的消音效果;
33.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34.通过设置有分压管201的存在,在本装置通过进气管8将气体进入到装置内部时,可以将部分的气体通过分压管201转移至第一腔室3的内部,并且由于通孔11的存在也可以将气体排出,因此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带动活动板204进行移动,在活动板204的移动下便可以对第一腔室3内部的消音空间进行调节,以此来适应不同频率的声波,增加本装置消音效果;
35.在对中低频率的声波进行处理后,大部分的高频率的声波会通过进气管8直接进入到第二腔室9的内部,由于亥姆霍兹共振器1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腔室9的内部,在亥姆霍兹共振器13的作用下可以将进气管8释放的高频率的声波会进入到亥姆霍兹共振器13的内部,通过亥姆霍兹共振器13中的谐振器的墙壁并反弹,产生相同频率的相反声波,可以对高频率的声波进行破坏,随后气体便可以通过导向管4进入到第三腔室10的内部,最后通过出气管14转移出去,为了增加本装置的消音质量,防止有漏掉声波进入到第三腔室10的内部,并随着出气管14排出产生噪音;
36.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37.通过设置有安装杆5的存在,由于安装杆5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腔室10内部底端,并且在导向管4转移气体时,该气体进入到第三腔室10的内部首先会对吸音棉套6产生冲击,使得吸音棉套6发生转动,在吸音棉套6的转动下便可以带动安装杆5进行转动,由于吸音棉套6自身具有的吸音功能,因此便可以对导向管4传输出来的参与声波进行吸收,并
且在吸音棉套6的转动下便可以增加该结构吸音效果,通过此便可以实现本装置的增强消音功能。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