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夹心型复合墙板的内外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6:10: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夹心型复合墙板的内外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复合墙板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新一代高性能建筑内隔板,由多种建筑材料复合而成,代替了传统的砖瓦,它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轻质抗震、防火、保温、隔音、施工快捷的明显优点。
3.现有的复合墙板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现有的复合墙板在安装后,内墙板和内墙板之间的缝隙和外墙板和外墙板之间的缝隙重合,安装完成后使得缝隙较大,容易藏污纳垢也影响美观,而且现有的复合墙板安装比较麻烦,还需要使用螺钉和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夹心型复合墙板的内外连接装置,其具有的特点能够避免两个缝隙重合、可快速安装。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夹心型复合墙板的内外连接装置,包括内墙板和外墙板,所述内墙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内墙板远离第一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外墙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连接杆,所述竖直连接杆的安装位置位于外墙板的竖直中轴线处,所述内墙板的宽度和外墙板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靠近内墙板的一端至远离内墙板的一端宽度逐渐升高,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上卷均设置有外板连接组件,所述卡接件的一侧且于两个凸块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以使得两个内墙板卡接到一起,通过外板连接组件,可以使得外墙板可以很方便的和内墙板连接,且连接完成后,对两个内墙板之间的连接缝隙进行遮挡。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卡接杆和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二卡接杆和第一卡接杆均固定安装于内墙板远离第一连接组件的一侧且位置和卡接件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杆和第一卡接杆互相靠近的一侧的距离和卡接件的宽度适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一个内墙板上的卡接件卡接在另一个内墙板的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之间后,两个内墙板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10.进一步地,所述外板连接组件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固定安装于凸块的一侧,所述凸块上且于圆管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凸块上且于贯穿孔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一端通过贯穿孔贯穿凸块并延伸至圆管的内侧,所述圆管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动轴远离圆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角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结构对两个三角块的斜面造成挤压,使得两个活动
轴向远离凸起结构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轴可以挤压弹簧,当凸起结构完全通过两个三角块之间的缝隙时,凸起结构不再挤压两个三角块,两个三角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互相靠近,使得凸起结构的位置被两个三角块锁定。
12.进一步地,所述圆管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活动轴的外侧且于两个滑槽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滑槽的内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避免活动轴和三角块出现转动的情况,使得三角块的斜面永远为远离卡接件的一侧,安装外墙板的时候,凸起结构总是先接触到三角块的斜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连接杆远离外墙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和凸起结构的宽度适配,所述凸起结构远离竖直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附磁石。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结构的宽度大于竖直连接杆的宽度,可以使得凸起结构安装完成后,外墙板不会和两个内墙板分离。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将一个内墙板上的卡接件卡接在另一个内墙板上的第二卡接杆和第一卡接杆之间,卡接件的两侧分别和第二卡接杆和第一卡接杆的一侧贴合,可以避免两个内墙板出现左右移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外板连接组件可以使得外墙板和两个内墙板连接,外墙板将两个内墙板之间的连接缝隙遮挡,安装完成后外墙板的两侧分别和两个内墙板的竖直中轴线重合,多个内墙板和多个外墙板拼接完成后,可以使得所有内墙板之间的连接缝隙都被外墙板遮挡,可以避免墙板藏污纳垢问题。
18.2、通过设置外板连接组件,向内墙板的方向按压外墙板,使得凸起结构对两个三角块的斜面造成挤压,使得两个活动轴向远离凸起结构的方向移动,活动轴可以挤压弹簧,凸起结构完全通过两个三角块之间的缝隙时,凸起结构不再挤压两个三角块,两个三角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互相靠近,使得凸起结构的位置被两个三角块锁定,从而完成内墙板和外墙板的连接,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中:
24.1、内墙板;2、外墙板;3、竖直连接杆;4、吸附磁石;5、凸起结构;6、卡接件;7、限位板;8、活动轴;9、凸块;10、三角块;11、第一卡接杆;12、滑块;13、滑槽;14、弹簧;15、圆管;16、第二卡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
2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夹心型复合墙板的内外连接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内墙板1和外墙板2,内墙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组件,内墙板1远离第一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外墙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连接杆3,竖直连接杆3的安装位置位于外墙板2的竖直中轴线处,内墙板1的宽度和外墙板2的宽度一致,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卡接件6,卡接件6靠近内墙板1的一端至远离内墙板1的一端宽度逐渐升高,卡接件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9,两个凸块9上卷均设置有外板连接组件,卡接件6的一侧且于两个凸块9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7,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均固定安装于内墙板1远离第一连接组件的一侧且位置和卡接件6对应,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互相靠近的一侧的距离和卡接件6的宽度适配。
28.本实施例中,卡接件6远离内墙板1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内墙板1一端的宽度,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之间的距离越远离内墙板1越小,将一个内墙板1上的卡接件6卡接在另一个内墙板1上的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之间,卡接完成后,卡接件6的两侧分别和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的一侧贴合,卡接完成后,可以避免两个内墙板1出现左右移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外板连接组件可以使得外墙板2和两个内墙板1连接,且外墙板2可以将两个内墙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遮挡,安装完成后外墙板2的两侧分别和两个内墙板1的竖直中轴线重合,当多个内墙板1和多个外墙板2拼接完成后,可以使得所有内墙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都被遮挡,且相邻的两个外墙板2互相靠近的一侧紧贴在一起。
29.如图1-4所示,外板连接组件包括圆管15,圆管15固定安装于凸块9的一侧,凸块9上且于圆管1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贯穿孔,凸块9上且于贯穿孔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活动轴8,活动轴8的一端通过贯穿孔贯穿凸块9并延伸至圆管15的内侧,圆管15的内侧设置有弹簧14,活动轴8远离圆管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三角块10,圆管15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滑槽13,活动轴8的外侧且于两个滑槽13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滑块12,两个滑块12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滑槽13的内侧,竖直连接杆3远离外墙板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5,两个限位板7之间的距离和凸起结构5的宽度适配,凸起结构5远离竖直连接杆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附磁石4。
30.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5的厚度和三角块10与卡接件6之间的距离一致,可以避免安装完成后外墙板2不稳定的问题,按压外墙板2,使得凸起结构5对两个三角块10的斜面造成挤压,使得两个活动轴8向远离凸起结构5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轴8可以挤压弹簧14,当凸起结构5完全通过两个三角块10之间的缝隙时,凸起结构5不再挤压两个三角块10,两个三角块10在弹簧14的作用下互相靠近,使得凸起结构5的位置被两个三角块10锁定,使得内墙板1和外墙板2连接到一起。
31.工作原理: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将一个内墙板1上的卡接件6卡接在另一个内墙板1上的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之间,卡接完成后,卡接件6的两侧分别和第二卡接杆16和第一卡接杆11的一侧贴合,卡接完成后,可以避免两个内墙板1出现左右移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外板连接组件可以使得外墙板2和两个内墙板1连接,且外墙板2可以将两个内墙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遮挡,安装完成后外墙板2的两侧分别和两个内墙板1的竖直中轴线重合,当多个内墙板1和多个外墙板2拼接完成后,可以使得所有内墙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都被遮挡,且相邻的两个外墙板2互相靠近的一侧紧贴在一起,可以避免墙板藏污纳垢。
32.在安装外墙板2的时候,可以按压外墙板2,使得凸起结构5对两个三角块10的斜面造成挤压,使得两个活动轴8向远离凸起结构5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轴8可以挤压弹簧14,当凸起结构5完全通过两个三角块10之间的缝隙时,凸起结构5不再挤压两个三角块10,两个三角块10在弹簧14的作用下互相靠近,使得凸起结构5的位置被两个三角块10锁定,从而完成内墙板1和外墙板2的连接,无需使用螺钉和螺栓,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
3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