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托链装置和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4:12: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式行走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托链装置和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托链装置是履带式行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零部件,主要用于履带支撑、限位及减小履带摩擦阻尼等作用。目前市场中大型履带式行走系统的托链装置主要以轮式结构为主,而在微型履带行走系统中,因作业工况以中、低载荷为主,且受重量、高度及空间限制,多以结构简单的折弯件代替轮式结构。
3.目前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中,受空间及高度限制,为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托链装置以常见的折弯工字形结构,通过螺栓装配在纵梁上表面上,安装工序为先装托链装置,进行螺栓力矩打紧,再进行履带安装。因受空间限制,在更换托链装置时,电动扳手无法使用,使用开口扳手难以对力矩打紧的螺栓进行拆卸,只能先进行履带拆卸,工序繁琐,造成维修成本大幅增加;工字型结构托链装置无法对履带横向摆动进行限位,加剧了托链装置支撑面的磨损,易造成履带跳齿甚至脱链事故的发生;目前履带松紧度主要依靠张紧装置进行调节,松紧度将直接影响托链装置的支撑载荷,过松、过紧均会对行走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现有托链装置结构及装配形式,均无法实现履带松紧的二次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托链装置装配在纵梁上表面存在的拆装不便、无法对履带进行横向摆动的限位及松紧度的调节问题,提供了一种托链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可靠、不用拆卸履带即可便捷拆装托链装置,安装拆卸更换维修方便快捷;可减小支撑载荷对所述纵梁的u型槽板上表面的影响,降低所述纵梁变形风险。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托链装置,包括履带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和水平设置的所述履带支撑部呈垂直状,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履带支撑部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履带支撑部的下方;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托链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纵梁的侧表面。
6.可选地,所述托链装置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分别设于所述履带支撑部的左右两端,所述引导部为圆弧形结构并且相对于所述履带支撑部呈向下折弯状;位于所述履带支撑部左侧的所述引导部的一端与所述履带支撑部的左端呈圆角平滑过渡相连,位于所述履带支撑部右侧的所述引导部的一端与所述履带支撑部的右端呈圆角平滑过渡相连。
7.可选地,所述托链装置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引导部的另一端平滑过渡相连,并且所述支撑部呈折弯状位于所述引导部的下方,所示支撑部的另一端的外切面为水平面。
8.可选地,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形成的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环形。
9.可选地,所述托链装置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水平设置的所述履带支撑部呈
垂直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履带支撑部相互连接,并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履带支撑部的上方,而且所述限位部位于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履带支撑部上相对的另一侧。
10.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履带支撑部是一体结构,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履带支撑部是一体结构,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
11.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腰孔,所述腰孔的中心线为竖直方向。
12.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圆孔。
13.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外切面的下方设有调节件。
14.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托链装置。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托链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可靠、不用拆卸履带即可便捷拆装托链装置,安装拆卸更换维修方便快捷;可减小支撑载荷对所述纵梁的u型槽板上表面的影响,降低所述纵梁变形风险;可对履带进行横向限位;减少履带摩擦阻尼;调节松紧度等多重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也同样具有上述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托链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托链装置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托链装置的右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托链装置安装位置侧向视角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引导轮2夹轨器
24.3托链装置31履带支撑部
25.32安装部33引导部
26.34支撑部35限位部
27.36安装孔4纵梁
28.5履带6支重轮
29.7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上”“下”通常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通常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前”、“后”通常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前、后;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托链装置,用于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中,在该装置中
引导轮1用于引导履带向前行走(见图4),支重轮6用于履带5行走支撑,驱动轮7通过齿轮与履带5啮合,为行走提供动力,履带5通过引导轮1及支重轮6进行传动,纵梁4为行走系统结构主体,此三轮均通过螺栓与纵梁4进行连接;所述托链装置3用于履带5的支撑。托链装置3包括履带支撑部31与安装部32(见图1),安装部32和水平设置的履带支撑部31呈垂直状,安装部32和履带支撑部31相互连接,并且安装部32位于履带支撑部31的下方;安装部32上设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用于将托链装置3可拆卸地连接于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纵梁4的侧表面。
33.优选地,通过紧固件将安装部31连接于纵梁4的侧表面,常用的纵梁4是u型槽式的纵梁,即安装部32是可拆卸地连接于纵梁4的u型槽的侧板上,而非纵梁4的上表面。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所述托链装置3时,可以直接拧紧或者拆卸纵梁4的侧板上的紧固件,不需要提前拆卸履带5即可完成将所述托链装3置直接拆装,安装拆卸更换维修方便快捷;托链装置3装配在纵梁侧向,可减小支撑载荷对纵梁4的u型槽板上表面的影响,降低纵梁4变形风险。
34.优选地,履带支撑部31与安装部32是圆角平滑过渡连接。
35.具体地,托链装置3包括引导部33(见图1),引导部33分别设于履带支撑部31的左右两端,引导部33为圆弧形结构,并且相对于履带支撑部31呈向下折弯状;位于履带支撑部31左侧的引导部33的一端与履带支撑部31的左端呈圆角平滑过渡相连,位于履带支撑部31右侧的引导部33的一端与履带支撑部31的右端呈圆角平滑过渡相连。通常在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上安装2个托链装置3支撑履带5,相当于通过两个支点对纵梁4上方的履带5进行支撑,这样位于托链装置3正上方的履带5的位置较高,而引导轮1及驱动轮7附近的履带5的位置较低,使得从托链装置3位置的履带5至所述引导轮1之间的履带5向下倾斜,引导部32的向下折弯状结构更好的适配了履带5向下倾斜模式,减少了履带5的磨损,也减少了履带5与所述托链装置3的摩擦阻尼。
36.具体地,托链装置3包括支撑部34(见图1),支撑部34的一端和引导部33的另一端平滑过渡相连,并且支撑部34呈折弯状位于引导部33的下方,支撑部34的另一端的外切面为水平面。通过紧固件将安装部32与纵梁4的u槽的侧板进行固定连接,实现了对托链装置3的一次固定,再者支撑部34的下表面与纵梁4的上表面接触,纵梁4的上表面也对托链装置3提供了向上的支撑力,通过支撑部34再一次加强了对托链装置3的支撑,加强了支撑效果,提升了托链装置3安装后的稳固性。
37.优选地,引导部33与支撑部34相连形成的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环形(见图2),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结构,此结构加工简单,强度可靠,既可同时实现引导,支撑作用,因不存在突兀的直棱角,还减少了履带5与托链装置3的磨损;所述半圆环结构因边界平滑,不存在凸直杆或者凸挂钩,减少了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在前进行走中钩挂杂物缠绕进履带5造成阻碍行走的风险。
38.具体地,所述托链装置包括限位部35(见图3),限位部35和水平设置的履带支撑部31呈垂直状,限位部35与履带支撑部31相互连接,并且限位部35位于履带支撑部31的上方,而且限位部35位于与安装部32在履带支撑部31上相对的另一侧。当托链装置3安装在纵梁4上时,限位部35是位于纵梁4的上方,是对传送到纵梁4上方的履带5进行横向摆动的限位,当履带5向限位部35这侧横向偏移时,限位部35的向上折弯部即可对履带5进行阻拦,阻止
了履带5的横向摆动,即限位部35能有效防止履带5横向晃动,减少履带5与托链装置3之间的磨损,降低了履带5跳齿及脱链的风险。
39.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多个托链装置3的限位部35位于纵梁4的同一侧,与夹轨器2位于纵梁4的相对侧(见图4),其中,限位部35是位于纵梁4的上方,是对传送到纵梁4上方的履带5进行横向摆动的限位,而且是针对履带5朝向限位部35那侧横向摆动时的限位;夹轨器是通过螺栓与纵梁4进行连接,夹轨器位于纵梁的下方部位,是对传送到与地面接触时的履带5的横向限位,限位部35与夹轨器分别位于纵梁4的上方部位与下方部位,而且限位部35与夹轨器位于履带5的不同侧,即对履带5横向摆动的不同方向的限位;因为所述引导轮1通常位于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前轮位置,所述驱动轮7位于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后轮位置,通俗的理解,当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向前正向前进行走时,以驾驶员所在的方位为参照,限位部35是针对传动到纵梁4上方的履带5向右横向摆动的限位,夹轨器则是针对传动到与地面接触时的履带5向左横向摆动的限位;或者是当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向前正向前进行走时,以驾驶员所在的方位为参照,限位部35是针对传动到纵梁4上方的履带5向左横向摆动的限位,夹轨器则是针对传动到与地面接触时的履带5向右横向摆动的限位。限位部35与夹轨器的组合对履带5进行了横向全方位的限位,大大防止了履带5的横向晃动,降低履带5跳齿及脱链风险。
40.优选地,安装部32和履带支撑部31是一体结构,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限位部35与履带支撑部31是一体结构,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
41.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2和履带支撑部31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形式固定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限位部35与履带支撑部31是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形式固定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弧状。
42.优选地,安装孔36为腰孔,纵梁4的侧板上设置对应的圆孔(图中未显示)。因腰孔本身的形状结构,紧固件可以紧固在腰孔的一端圆孔位,或者中段的矩形孔位,或者另一端的圆弧孔位,通过将紧固件旋入安装部32上的腰孔与纵梁4的侧板上的所述圆孔,完成了托链装置3与纵梁4的固定连接;当紧固件位于腰孔的不同孔位进行连接时,托链装置3也相应的处于不同的安装位置,随着托链装置3对履带5的支撑点的位置不同,履带5的高点所在的位置也随之不同,履带5与所述引导轮1、与所述驱动轮7的向下倾斜程度也不同,履带5的松紧度自然就不同;除了履带行走系统中常用的松紧调节机构对履带5的松紧度进行初步调节外,采用腰孔结构进行装配,可实现纵向安装调节,也可用于履带松紧度的二次辅助调节。
43.具体地,腰孔的中心线为竖直方向,腰孔是垂直纵向设置的,该腰孔两端的纵向距离可以全部转化为托链装置3支撑履带5在垂直方向的调节活动距离,可以更大程度地辅助调节履带5的松紧度,即用于履带松紧度二次辅助调节的范围更广。
44.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孔36为圆孔,纵梁4的侧板上设置对应的腰孔。
45.具体地,支撑部34的所述外切面的下方设有调节件,支撑部34的外切面是与纵梁4的上表面接触的,即支撑部34与纵梁4之间设有调节件(图中未显示),所述调节件可为橡胶垫或者其他结构,在支撑部34与纵梁4接触的部位设置一个橡胶垫,采用不同厚度的橡胶垫可以将支撑部34向上支撑不同的距离,则托链装置3上的腰孔或者圆孔的位置也相应的提升或者降低,进而对履带5的支撑高度也发生变化,此方式也可实现了纵向安装调节,可用
于履带松紧度的二次辅助调节。
46.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托链装置,该微型履带式行走装置具有上述托链装置所述的所有效果,不再一一赘述。
4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