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以预留洞口的造型模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0:4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预留洞口的造型模。


背景技术:

2.高层建筑,很多工程都涉及到悬挑脚手架,因悬挑脚手架的安装施工工艺,悬挑用的型钢,都需要穿过剪力墙,在剪力墙施工时需要预留洞口,以便悬挑用的型钢顺利挑出,悬挑型钢拆除后,需对预留洞进行封堵。通常,外墙悬挑脚手架型钢预留洞普遍采用木模板拼装长方体形的木制框架,在将木制框架放置在悬挑工字钢上,在墙体浇筑完成后,即可在墙体上成型出预留洞口,在拆模时,木模板不方便取下,需要工人通过敲击木模板来强制性取下,这种方式下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会损坏预留洞口的形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以预留洞口的造型模。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以预留洞口的造型模,包括:
5.顶框板;
6.两个侧框板;
7.拉柄;
8.两个侧框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框板的两侧以界定出一门形框架,所述门形框架用以架扣在悬挑工字钢上,所述门形框架的外侧表面用以成型预留洞口的壁面,所述门形框架从其内端部至其外端部逐渐缩小;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门形框架的内端部。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门形框架连接其外端部的外侧表面内凹以界定出一防水造型槽壁,所述防水造型槽壁用以在预留洞口的外端成型一防水挡环。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造型槽壁包括垂直连接第一直槽壁和第二直槽壁,所述第一直槽壁的一端连接所述门形框架的外端部。
11.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位于顶框板的第一直槽壁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位于侧框板的第一直槽壁向外倾斜一定角度。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位于顶框板的第一直槽壁向上倾斜10度;位于侧框板的第一直槽壁向外倾斜10度。
13.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框板与所述门形框架的外端部的夹角是70度。
14.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框板与门形框架的外端部的夹角是70度。
15.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顶框板上。
1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加强筋板,两个加强筋板连接在所述拉柄的两端,两个加强筋板还连接在两个侧框板上。
1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混凝土脱模剂;所述混凝土脱模剂用以涂抹在所述门形框架的外侧表面。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造型模包括顶框板、两个侧框板和拉柄;两个侧框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框板的两侧以界定出一门形框架,所述门形框架用以架扣在悬挑工字钢上,所述门形框架的外侧表面用以成型预留洞口的壁面,所述门形框架从其内端部至其外端部逐渐缩小;所述拉柄连接在所述门形框架的内端部。施工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拉柄来取下造型模。
20.2.所述门形框架连接其外端部的外侧表面内凹以界定出一防水造型槽壁,所述防水造型槽壁用以在预留洞口的外端成型一防水挡环。防水挡环可以减少雨水的渗入。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造型模剖切的侧面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造型模的后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造型模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造型模与墙体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出第一直槽壁和第二直槽壁;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造型模、墙体、悬挑工字钢和结构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7.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28.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29.参阅图1-图5,一种用以预留洞口的造型模100,所述造型模100包括顶框板1和两个侧框板2,所述顶框板1和侧框板2均由塑料制成。两个侧框板2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框板1的两侧以界定出一门形框架3,所述侧框板2可以与顶框板1一体成型连接,或者所述侧框板2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连接至所述顶框板1,并不以此为限制。所述门形框架3用以架扣在悬挑工字钢300上,所述侧框板2的下端部21抵接在结构梁200上,悬挑工字钢300穿设在门形框架3内。所述门形框架3的外侧表面用以成型预留洞口的壁面,在实际的墙体400施工过程中,墙体400的模板和造型模100之间形成成型墙体400的空间,混凝土装填时,模板与造型模100之间形成墙体400,在取下造型模100时可以在墙体400上形成预留洞口。
30.所述门形框架3从其内端部31至其外端部32逐渐缩小;所述门形框架的内端部31对应墙体400的内侧面410,所述门形框架的外端部32对应墙体400的外侧面420;所述造型模100还包括拉柄4,所述拉柄4连接在所述门形框架3的内端部31,在墙体400成型完成时,施工人员可以拉住拉柄4施力以使造型模100与墙体400脱离,因为所述门形框架3从其内端部31至其外端部32逐渐缩小,故预留洞口呈喇叭口状。
31.所述门形框架3连接其外端部32的外侧表面内凹以界定出一防水造型槽壁33,所述防水造型槽壁33用以在预留洞口的外端成型一防水挡环430。所述防水挡环430位于预留
洞口的外端,以在墙体400外下雨时,防止水渗入预留洞口。
32.参阅图4,所述防水造型槽壁33包括垂直连接第一直槽壁331和第二直槽壁332,所述第一直槽壁331的一端连接所述门形框架的外端部32。位于顶框板1的第一直槽壁331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位于侧框板2的第一直槽壁331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顶框板1的第一直槽壁331向上倾斜10度;位于侧框板2的第一直槽壁331向外倾斜10度。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框板1与所述门形框架的外端部32的夹角是70度,所述侧框板2与门形框架的外端部32的夹角是70度。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柄4连接在所述顶框板1上。所述造型模100还包括两个加强筋板5,两个加强筋板5连接在所述拉柄4的两端,两个加强筋板5还连接在两个侧框板2上。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造型模100还包括混凝土脱模剂;所述混凝土脱模剂用以涂抹在所述门形框架3的外侧表面。
36.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参阅图5,悬挑工字钢300延伸经过结构梁200,所述造型模100的门形框架3架扣在所述悬挑工字钢300上,门形框架3的下端承抵在结构梁200上,悬挑工字钢300位于墙体400内侧的一侧的锚固点210与墙体400之间的距离是300毫米;造型模100在安装前通过混凝土脱模剂在门形框架3的外侧表面涂抹;在造型模100和墙体400的模板之间成型出墙体400,施工人员拉住所述拉柄4,施力将造型模100从墙体400的内侧抽出,预留洞口成型完成;在后续悬挑工字钢300拆除后可以通过膨胀混凝土灌注至预留洞口,预留洞口呈喇叭口状,更方便填充膨胀混凝土。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