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置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8:4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中置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中置减震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3.一:后轮平叉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了减震,形成了双减震结构;
4.二:减震结构设置在平叉下端;
5.三:中置减震轴孔固定在车架尾梁管;
6.上述的减震结构中,双减震结构虽然减震效果更好,但是结构相对要复杂一些,而且成本也会有所增加;设置在平叉下端的减震结构由于其安装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的安装空间不足;另外的减震结构的安装角度复杂,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减震结构的安装空间不足,可选择性少、角度复杂以及舒适性较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中置减震结构。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置减震结构,包括:车架,车架上位于座椅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挂耳;后轮平叉,后轮平叉与车架连接;挂耳弯管,挂耳弯管的两端连接在后轮平叉的上方,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减震单元,减震单元的前端与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第二挂耳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挂耳弯管朝向后轮平叉的前端倾斜。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挂耳弯管与后轮平叉之间连接有加强管,挂耳弯管、加强管以及后轮平叉构成三角结构。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后轮平叉的前端通过平叉轴和减震螺母与车架的下端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后轮平叉绕平叉轴旋转。
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减震单元的前端通过减震螺杆与第一挂耳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减震单元的后端通过减震螺杆与第二挂耳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减震单元包括螺杆以及套设在螺杆外的减震弹簧。
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减震单元通过第一挂耳、第二挂耳与车架、后轮平叉连接,位于车架的座椅下方。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车架上位于座椅下方处设置有第一挂耳,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且挂耳弯管设置在后轮平叉的上方,减震单元的前端与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第二挂耳连接,连接后的减震单元位于车架座椅的下方空间内,隐藏在该空间内。基于上述的结构,该减震结构首次将第一挂耳焊接在车架的中梁上,座椅下方的空间足够,使得减震能够隐藏在车架座椅下方的空间内。另外,减震也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
19.不仅如此,挂耳弯管还朝向后轮平叉的前端倾斜,使得整个减震单元也向前倾斜,让整个减震结构的减震角度更加合适。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置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置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置减震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施例中,以两轮用交通工具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置减震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2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置减震结构包括车架10、后轮平叉20、挂耳弯管30、减震单元40。
26.车架10为两轮用交通工具的主体框架,具有座椅安装座11。座椅安装座11的下方连接有四方体框架12,四方体框架12连接有连接支撑杆13。四方体框架12上靠近前轮的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挂耳14。第一挂耳14朝向后轮。
27.后轮平叉20与后轮连接。后轮平叉20的前端通过平叉轴21与连接支撑杆13连接。平叉轴21的一端依次穿过后轮平叉20前端的一个通孔、连接支撑杆13、后轮平叉20前端的另一个通孔,穿过之后用平叉轴减震螺母22在该端固定。连接后的后轮平叉能够以平叉轴21为旋转轴做旋转运动。
28.挂耳弯管30的两端固定焊接在后轮平叉20上位于后轮的前方。挂耳弯管30朝向后轮平叉20的前端倾斜,使其与后轮平叉20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挂耳弯管30的两端与后轮平叉20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管31。加强管31的两端分别挂耳弯管30和后轮平叉20连接。加强管31、挂耳弯管30和后轮平叉20构成三角结构,使得挂耳弯管30与后轮平叉20的连接更加坚固。
29.挂耳弯管3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挂耳32,第二挂耳32朝向前轮。
30.减震单元40包括螺杆41以及套设在螺杆41外的减震弹簧42。螺杆31的前端通过第一减震螺杆43和第一减震六角螺母44和第一挂耳14连接,后端通过第二减震螺杆45和第二减震六角螺母46与第二挂耳32连接。
31.本实施例的中置减震结构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将挂耳弯管30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着焊接到后轮平叉20的上方,然后在挂耳弯管30的两端与后轮平叉20的左右两侧的连接地方
分别用加强管31连接,这样使得加强管31、挂耳弯管30和后轮平叉20构成三角结构,能够加强焊接,减少应力;之后把第二挂耳32焊接在挂耳弯管30的顶端、第一挂耳14焊接到四方体框架12上靠近前轮的横梁上;然后将后轮平叉20的前端通过平叉轴21、平叉轴减震螺母24与车架10下方的连接支撑杆13连接,使后轮平叉20与车架10连接起来;最后通过第一减震螺杆43将减震单元40的前端与第一挂耳14连接,通过第二减震螺杆45将减震单元40的后端与4第二挂耳32连接。通过上述连接之后,安装之后的减震单元能够隐藏在车架10上的座椅安装座11下方的四方体框架12的内部空间内。
32.本实施例的中置减震结构的减震原理为:在运动过程中,后轮平叉20绕平叉轴21旋转,然后压缩减震单元40,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33.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置减震结构中,车架上位于座椅下方处设置有第一挂耳,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且挂耳弯管设置在后轮平叉的上方,减震单元的前端与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第二挂耳连接,连接后的减震单元位于车架座椅的下方空间内,隐藏在该空间内。基于上述的结构,该减震结构首次将第一挂耳焊接在车架的中梁上,座椅下方的空间足够,使得减震能够隐藏在车架座椅下方的空间内。另外,减震也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
34.不仅如此,挂耳弯管还朝向后轮平叉的前端倾斜,使得整个减震单元也向前倾斜,让整个减震结构的减震角度更加合适。
3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极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位于座椅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挂耳;后轮平叉,所述后轮平叉与所述车架连接;挂耳弯管,所述挂耳弯管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后轮平叉的上方,所述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二挂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弯管朝向所述后轮平叉的前端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弯管与所述后轮平叉之间连接有加强管,所述挂耳弯管、所述加强管以及所述后轮平叉构成三角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平叉的前端通过平叉轴和减震螺母与所述车架的下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平叉绕所述平叉轴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的前端通过减震螺杆与所述第一挂耳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的后端通过减震螺杆与所述第二挂耳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螺杆以及套设在所述螺杆外的减震弹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挂耳、所述第二挂耳与所述车架、所述后轮平叉连接,位于所述车架的座椅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置减震结构,包括:车架,车架上位于座椅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挂耳;后轮平叉,后轮平叉与车架连接;挂耳弯管,挂耳弯管的两端连接在后轮平叉的上方,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减震单元,减震单元的前端与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第二挂耳连接。该中置减震结构中,车架上位于座椅下方处设置有第一挂耳,挂耳弯管上设置有第二挂耳,且挂耳弯管设置在后轮平叉的上方,减震单元的前端与第一挂耳连接,后端与第二挂耳连接,连接后的减震单元能够隐藏车架座椅的下方空间内。因此,该减震结构首次将第一挂耳焊接在车架的中梁上,座椅下方的空间足够,使得减震能够隐藏在车架座椅下方的空间内。车架座椅下方的空间内。车架座椅下方的空间内。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良 汤肖迅 唐亚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七十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0
技术公布日:2022/3/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