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4:4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很多其他症状,其中背部与腰部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
3.在对患者的腰部和背部进行按摩刺激时需要按摩多个位置,现有技术中按摩装置在找寻按摩点的位置时较为麻烦,不方便进行位置的调节,不仅适用性较低,而且在无形中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因此效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中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两个所述衔接板内部均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衔接板顶部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底端分别贯穿两个通槽并延伸至衔接板底部外侧,所述底板顶部设有辅助机构;
6.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内侧,两个所述支撑板内侧设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位于连接板底部,两个所述支撑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移动板内部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连接板内部开设有空腔一,两个所述支撑杆顶部均连接有螺纹杆一,两个所述螺纹杆一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和空腔一并延伸至连接板顶部外侧,两个所述螺纹杆二外部均套设有螺纹块一,所述螺纹块一与螺纹杆一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块二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通孔内部,所述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内侧设有螺纹杆二,两个所述螺纹杆二贯穿两个固定块,所述螺纹杆二外部套设有螺纹块二,所述螺纹块二与螺纹杆二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二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按摩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端延伸至壳体底部外侧,所述外壳底部内壁连接有旋转箱,所述旋转箱外部套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固定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旋转箱与辅助板和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四个贯穿孔,四个所述贯穿孔呈圆周状均匀分布,四个所述贯穿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四个所述连接杆内部均嵌设有转动珠,所述转动珠与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
8.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转动珠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头,四个所述按摩头底端均延伸至外壳底部外侧,四个所述按摩头外部套设有挡布,所述挡布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
箱顶部开设有空腔二,所述外壳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转轴一,四个所述转轴一底端均延伸至旋转箱内部且四个转轴一分别位于四个贯穿孔正上方,四个所述转轴一底端外部均套设有转动块,四个所述转动块分别与四个转动珠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二。
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箱内部固定连接有齿圈一,四个所述转动块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一,四个所述齿轮一位于齿圈一内侧并与齿圈一相啮合,所述辅助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底端延伸至辅助板底部外侧,所述转轴三底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二,所述旋转箱外部固定套设有齿圈二,所述齿轮二位于齿圈二一侧并与齿圈二相啮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内壁连接有两个往复丝杠,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二,靠近电机一的所述往复丝杠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二输出轴,远离电机一的所述往复丝杠顶端连接在壳体顶部内壁,两个所述往复丝杠外部均套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往复丝杠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座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两侧。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往复丝杠外部均套设有链轮一,所述链轮一位于外壳顶部,两个所述链轮与外部套设有链条一,两个所述链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驱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座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一,所述壳体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块一嵌设在滑槽一内部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杠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纹杆一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二,所述链轮二位于空腔一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二外部套设有链条二,两个所述链轮二之间通过链条二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二,两个所述支撑板内侧均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块二嵌设在滑槽二内部并与滑槽二滑动连接,靠近电机二的所述螺纹杆一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一,所述螺纹杆二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二。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三,两个所述通槽外侧均开设有滑槽三,所述滑块三嵌设在滑槽三内部并与滑槽三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底部均开设有空腔三,两个所述空腔三内部均连接有转轴四,两个所述转轴四外部均固定套设有滚轮,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板,两个所述l形板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底部,两个所述l形板顶部均开设有滚动槽,两个所述滚轮分别延伸至两个滚动槽内部,所述转轴四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块二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四,所述移动板底部开设有滑槽四,所述滑块四嵌设在滑槽四内部并与滑槽四滑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一与支撑块和连接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二与固定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块与转轴一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三与辅助板通过轴承连接。
16.上述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移动两个移动架就可以使按摩组件进行前后的移动,通过螺纹杆二的转动可以使按摩组件进行左右的移动,这样再将按摩组件对准按摩点时就可以更方便快捷了,并且在进行调节时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使用更方便了;
18.2、通过两个螺纹杆一转动就可以使螺纹块一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调节按摩组件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这样当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的调节,这样在进行使用时就可以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实用性光,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普及;
19.3、通过电机一转动可以使旋转箱转动,这样就可以使齿圈一转动,在齿轮一的作用下使四个转动块转动,从而使四个按摩头分别以四个转动珠为旋转轴进行摆动旋转,同时在控制电机二工作就可以使外壳不断的上下移动,在与按摩头相配合就可以提高按摩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再伤害,进而加快患者病情好转的速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主视剖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中的b处放大图;
24.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中的c处放大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侧视立体图;
26.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板和齿圈一立体剖视图;
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8.[0029][00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神经内科诊疗的按摩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两个所述衔接板2内部均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衔接板2顶部均设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底端分别贯穿两个通槽并延伸至衔接板2底部外侧,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辅助机构;
[0035]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3内侧,两个所述支撑板3内侧设有移动板6且移动板6位于连接板5底部,两个所述支撑板3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移动板6内部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连接板5内部开设有空腔一,两个所述支撑杆7顶部均连接有螺纹杆一8,两个所述螺纹杆一8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和空腔一并延伸至连接板5顶部外侧,两个所述螺纹杆二11外部均套设有螺纹块一9,所述螺纹块一9与螺纹杆一8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块二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通孔内部,所述移动板6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0,两个所述固定块10内侧设有螺纹杆二11,两个所述螺纹杆二11贯穿两个固定块10,所述螺纹杆二11外部套设有螺纹块二12,所述螺纹块二12与螺纹杆二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二12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13,所述壳体13内部设有按摩组件;
[0036]
本实施方案中,移动两个移动架就可以使按摩组件进行前后的移动,通过螺纹杆二11的转动可以使按摩组件进行左右的移动,这样再将按摩组件对准按摩点时就可以更方便快捷了,并且在进行调节时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使用更方便了,通过两个螺纹杆一8转动就可以使螺纹块一9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调节按摩组件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这样当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的调节,这样在进行使用时就可以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实用性光,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普及;
[0037]
其中,为了实现按摩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外壳14,所述外壳14底端延伸至壳体13底部外侧,所述外壳14底部内壁连接有旋转箱15,所述旋转箱15外部套设有辅助板16,所述辅助板16固定连接在外壳14内部,所述旋转箱15与辅助板16和外壳1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壳14底部开设有四个贯穿孔,四个所述贯穿孔呈圆周状均匀分布,四个所述贯穿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四个所述连接杆4内部均嵌设有转动珠17,所述转动珠17与连接杆4通过轴承连接,四个所述转动珠17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头18,四个所述按摩头18底端均延伸至外壳14底部外侧,四个所述按摩头18外部套设有挡布19,所述挡布19与外壳14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箱15顶部开设有空腔二,所述外壳14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转轴一20,四个所述转轴一20底端均延伸至旋转箱15内部且四个转轴一20分别位于四个贯穿孔正上方,四个所述转轴一20底端外部均套设有转动块21,四个所述转动块21分别与四个转动珠17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二22,所述旋转箱15内部固定连接有齿圈一23,四个所述转动块21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一24,四个所述齿轮一24位于齿圈一23内侧并与齿圈一23相啮合,所述辅助板16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5,所述电机一25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三26,所述转轴三26底端延伸至辅助板16底部外侧,所述转轴三26底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二27,所述旋转箱15外部固定套设有齿圈二28,所述齿轮二27位于齿圈二28一侧并与齿圈二28相啮合,所述壳体13底部内壁连接有两个往复丝杠29,所述壳体13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二30,靠近电机一25的所述往复丝杠29顶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二30输出轴,远离电机一25的所述往复丝杠29顶端连接在壳体13顶部内壁,两个所述往复丝杠29外部均套设有滑动座31,所述滑动座31与往复丝杠29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座31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4两侧,两个所述往复丝杠29外部均套设有链轮一32,所述链轮一32位于外壳14顶部,两个所述链轮与外部套设有链条一33,两个所述链轮一32之间通过链条一33驱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座31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一34,所述壳体13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块一34嵌设在滑槽一内部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往复
丝杠29与壳体13通过轴承连接,控制电机一25转动带动转轴三26转动,转轴三26转动带动齿轮二27转动,齿轮二27转动带动旋转箱15转动,旋转箱15转动带动齿圈一23转动,因为四个齿轮一24都与齿圈一23相啮合,这样齿圈一23在转动时就可以使四个转动块21同时转动,在转轴二22和转动珠17的作用下就可以使按摩头18以转动珠17为旋转轴进行摆动旋转,电机一25工作的同时在控制电机二30工作,电机二30转动带动左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左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一32转动,左侧的链轮一32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一32转动,右侧的链轮一32转动带动右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两个往复丝杠29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座31不断的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使外壳14不断的上下移动,同时使四个按摩头18不断的上下移动,在与按摩头18相配合就可以提高按摩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再伤害,进而加快患者病情好转的速度;
[0038]
其中,为了实现传动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两个所述螺纹杆一8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二35,所述链轮二35位于空腔一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二35外部套设有链条二36,两个所述链轮二35之间通过链条二36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6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二37,两个所述支撑板3内侧均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块二37嵌设在滑槽二内部并与滑槽二滑动连接,靠近电机二30的所述螺纹杆一8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一38,所述螺纹杆二11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二39,通过链轮二35可以使两个螺纹杆一8同时转动;
[0039]
其中,为了实现稳定移动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两个所述支撑板3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三40,两个所述通槽外侧均开设有滑槽三,所述滑块三40嵌设在滑槽三内部并与滑槽三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3底部均开设有空腔三,两个所述空腔三内部均连接有转轴四41,两个所述转轴四41外部均固定套设有滚轮42,所述底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板43,两个所述l形板43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3底部,两个所述l形板43顶部均开设有滚动槽,两个所述滚轮42分别延伸至两个滚动槽内部,所述转轴四41与支撑板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块二12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四45,所述移动板6底部开设有滑槽四,所述滑块四45嵌设在滑槽四内部并与滑槽四滑动连接,在移动时同时通过滚轮42和滑块三40的设计可以使支撑板3在移动时更稳定;
[0040]
其中,为了实现减少磨损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螺纹杆一8与支撑块和连接板5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二11与固定块10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4,所述转动块21与转轴一20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三26与辅助板通过轴承连接,通过轴承连接可以减少磨损。
[0041]
以下结合具体使用过程来详细说明如何使用本装置:
[0042]
在进行按摩时患者先趴在底板1上,如何人工移动两个支撑板3就可以使两个支撑板3内侧的部件进行前后移动,在移动时同时通过滚轮42和滑块三40的设计可以使支撑板3在移动时更稳定,然后在转动旋钮二39带动螺纹杆二11转动,这样就可以使螺纹块二12进行移动,通过控制螺纹杆二11转动方向使按摩组件进行左右移动,这样再将按摩组件对准按摩点时就可以更方便快捷了,并且在进行调节时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使用更方便了,然后转动旋钮一38底端左侧的螺纹杆一8转动,左侧的螺纹杆一8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二35转动,左侧的链轮二35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二35转动,右侧的链轮二35转动带动右侧的螺纹杆一8转动,两个螺纹杆一8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块一9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控制螺纹杆一8的转动方向就可以调节按摩组件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这样当不同体型的
患者进行治疗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的调节,这样在进行使用时就可以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实用性光,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普及;
[0043]
当按摩组件对准按摩点时,控制电机一25转动带动转轴三26转动,转轴三26转动带动齿轮二27转动,齿轮二27转动带动旋转箱15转动,旋转箱15转动带动齿圈一23转动,因为四个齿轮一24都与齿圈一23相啮合,这样齿圈一23在转动时就可以使四个转动块21同时转动,在转轴二22和转动珠17的作用下就可以使按摩头18以转动珠17为旋转轴进行摆动旋转,电机一25工作的同时在控制电机二30工作,电机二30转动带动左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左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一32转动,左侧的链轮一32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一32转动,右侧的链轮一32转动带动右侧的往复丝杠29转动,两个往复丝杠29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座31不断的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使外壳14不断的上下移动,同时使四个按摩头18不断的上下移动,在与按摩头18相配合就可以提高按摩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再伤害,进而加快患者病情好转的速度。
[00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