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加固路基边坡方法与流程

2022-03-16 05:1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路基边坡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加固路基边坡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岩土锚固技术以其诸多优点已成为边坡尤其是高陡边坡加固中的首选方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规模之大、应用量之多已跃居世界首位,而且逐步向工程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但传统的拉力型和压力型锚杆由于实际工程中较难满足其使用条件或长期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而限制了其在路基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772933.2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复合锚杆桩及其施工工艺,包括锚杆和注浆体,注浆体填充于锚杆周围,锚杆包括自由段和锚固段,锚杆的自由段一侧固定有注浆管,注浆管与锚杆成一体,锚杆的自由段外侧设有土工布,锚杆的锚固段的顶端横向固定有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与横梁主筋相固定,横梁主筋外侧架设有横梁。分竖向和斜向两种形式,通过在钻孔中布设3~6根锚杆,通过改变锚固段在钻孔中的位置,可有效提高张拉预应力。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锚杆底端直接放入至钻孔内,锚杆与锚固孔之间的连接仅仅依靠灌浆连接,存在有锚固效果不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锚杆与锚固孔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加固路基边坡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加固路基边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加固路基边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勘测场地且定位钻孔位置,利用定位装置对锚固孔中心以及锚固孔直径进行定位;s2、钻孔,对准锚固孔中心进行钻孔,保持锚固孔的轴线方向与路面垂直,倾斜角度不超过1度,且锚固孔底部开口尺寸变大;s3、放入锚杆,将锚杆放入至锚固孔后,且确保锚固装置运动至锚固孔开口大的部分内;s4、第一次灌浆,对锚杆的锚固端进行灌浆,注浆达到自由段后停止注浆;s5、第二次灌浆,对锚杆的自由段进行灌浆处理,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先进行初步张拉再进行锁定张拉,张拉完成之后进行锚固;s6、横梁制作,锚杆的自由段达到预设强度后,开挖横梁坑槽,架设模板后,焊接主筋以及预留钢筋,浇注混凝土后完成横梁加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装置对锚固孔位置进行定位,便于提升钻孔的精准性,对准锚固孔中心进行钻孔,保持锚固孔的轴线方向与路面垂直,倾斜角度不超过1度,且锚固孔底部开口尺寸变大,在锚固装置的作用下,锚杆底端与锚固孔之间固定牢固,对锚固的锚固端进行灌浆,注浆达到自由段后停止注浆,对锚固的自由段进行灌浆处理,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先进行初步张拉再进行锁定张拉,张拉完成之后进行锚固,确保锚杆的固定牢固效果。
8.可选的,所述锚固装置包括两个与锚杆底端铰接的外扩杆,所述外扩杆与所述锚杆底端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铰接轴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锚杆轴线方向,所述锚杆设置有驱动所述外扩杆外扩的驱动组件。
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传动杆以及驱动环,所述驱动环滑动连接于所述锚杆外,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环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扩杆铰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外扩杆铰接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外扩杆的两端,所述锚杆设置有驱动所述驱动环运动的动力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力件的作用下,驱动环被驱动朝下运动,驱动环朝下运动的过程中,传动杆带动外扩杆朝向锚固孔侧壁摆动,此时完成对外扩杆外扩运动的驱动效果,具有提升锚杆与锚固孔锚固稳固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动力件设置为钢管,所述钢管套设于所述锚杆外,所述钢管底端与所述驱动环上端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套设在锚杆外,锚杆推动驱动环运动,进而完成外扩杆的外扩效果,待外扩杆外扩完成后,可取走钢管。
13.可选的,所述锚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驱动环下方,所述限位环顶端与所述驱动环底端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用于限制驱动环的运动位置,进而实现对驱动环运动位置的限制效果。
15.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均设置为锥状的中心筒以及与所述中心筒调节设置的标识筒,所述中心筒以及所述标识筒均为中空设置且底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中心筒以及所述标识筒均填充石灰粉,所述中心筒以及所述标识筒内均设置有控制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中心筒为锚固孔的中心,以中心筒到标识筒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在控制组件的作用下,石灰粉从中心筒或标识筒内流出,进而完成画圆操作。
17.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片以及控制杆,所述控制片端面尺寸与所述中心筒以及所述标识筒底端开口尺寸相同,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控制片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沿着所述标识筒或所述中心筒轴线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杆驱动控制片朝上运动,石灰粉从中心筒以及标识筒内掉落,便于对位置进行定位。
19.可选的,所述中心筒以及所述标识筒顶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中心设置有滑孔,所述控制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所述控制杆远离于所述控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控制杆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以及所述十字架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杆带动控制片朝上运动过程中,弹簧被拉伸,带操作完成后,撤掉对手柄施加的作用力,控制片回归到中心筒或者标识筒的。
21.可选的,s5中对锚杆端部进行锚固时,通过混凝土锚墩以及锚定板固定,所述混凝土锚墩与所述锚定板均设置有穿孔,所述锚杆顶端螺纹连接有螺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帽与锚杆顶部螺纹连接,实现锚杆与锚定板的固定效果。
23.可选的,所述锚固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l状的固定块,所述混凝土锚墩设置有l状的环槽,所述固定块的竖直段滑动连接于所述环槽的竖直开口处,所述固定块的水平段滑动连接于所述环槽的水平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槽与固定块的配合作用下,实现锚定板与混凝土锚墩沿着穿孔轴线方向的固定效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定位装置对锚固孔位置进行定位,便于提升钻孔的精准性,对准锚固孔中心进行钻孔,保持锚固孔的轴线方向与路面垂直,倾斜角度不超过1度,且锚固孔底部开口尺寸变大,在锚固装置的作用下,锚杆底端与锚固孔之间固定牢固,对锚固的锚固端进行灌浆,注浆达到自由段后停止注浆,对锚固的自由段进行灌浆处理,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先进行初步张拉再进行锁定张拉,张拉完成之后进行锚固,确保锚杆的固定牢固效果;2.驱动外扩杆运动至贴合锚杆位置,当外扩杆运动至锚固孔开口大的部分,钢管推动驱动环朝下运动,驱动环带动传动杆朝下摆动,外扩杆被驱动朝向远离锚杆方向摆动,当驱动环运动至限位环位置,此时外扩杆摆动至最大角度,确保对锚杆底端锚固稳固的效果;3.以中心筒为圆心,以中心筒与标识筒之间距离画圆,同时控制标识筒内的控制片朝上运动,石灰粉从标识筒底端落下,完成对锚固孔的孔径进行标识,完成对锚固孔位置的定位工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心筒、标识筒、控制片以及控制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锚定板、混凝土锚墩以及固定块的爆炸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锚杆;2、外扩杆;3、传动杆;4、驱动环;5、螺帽;6、限位环;7、中心筒;8、标识筒;9、控制片;10、控制杆;11、十字架;12、滑孔;13、手柄;14、弹簧;15、混凝土锚墩;16、锚定板;17、环槽;18、固定块;19、横杆;20、调节杆;21、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1加固路基边坡方法。参照图1和图2,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1加固路基边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勘测场地且定位钻孔位置,利用定位装置对锚固孔中心以及锚固孔直径进行
定位;定位装置包括均设置为锥状的中心筒7以及与中心筒7调节设置的标识筒8(如图3所示),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且标识筒8的长度尺寸小于中心筒7的长度尺寸,除了长度尺寸,中心筒7与标识筒8的结构相同,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底端均为开口设置,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内均用于填充石灰粉,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内均设置有控制组件;参照图2和图3,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片9以及控制杆10,控制片9端面尺寸与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底端开口尺寸相同,控制杆10为竖直设置且控制杆10底端与控制的中心固定连接,中心筒7以及标识筒8顶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十字架11,十字架11中心设置有滑孔12,控制杆10以及滑孔12的中心轴线与中心筒7或标识筒8的中心轴线为共线设置,控制杆10滑动连接于滑孔12内,控制杆10远离于控制片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3,手柄13长度方向与控制杆10长度方向为垂直设置,控制杆10位于十字架11上方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手柄13以及十字架11固定连接。
30.中心筒7外壁固定连接有横杆19,标识筒8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0,横杆19以及调节杆20的长度方向均沿着中心筒7的径向方向设置,横杆19内部为中空设置且端部为开口设置,调节杆20滑动连接于横杆19内,调节杆20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横杆19设置有穿孔,穿孔内滑动连接有插接于插接孔内的插销21,通过插销21与不同插接孔配合,进而实现对标识筒8以及中心筒7之间距离的控制效果,进而便于对不同孔径的锚固孔进行标记。
31.将中心筒7放置在锚固孔中心的位置,通过手柄13将控制杆10朝上驱动,控制杆10带动控制片9朝上运动,此时控制片9与中心筒7之间存在间隙,石灰粉从间隙内掉落至锚固孔中心定位的位置,此时撤掉对中心筒7上的控制杆10施加的作用力,控制片9将中心筒7底部封堵住,通过横杆19以及调节杆20的位置关系,调节中心筒7与标识筒8的位置关系,以中心筒7为圆心,以中心筒7与标识筒8之间距离画圆,同时控制标识筒8内的控制片9朝上运动,石灰粉从标识筒8底端落下,完成对锚固孔的孔径进行标识,完成对锚固孔位置的定位工作。
32.s2、钻孔,对准锚固孔中心进行钻孔,保持锚固孔的轴线方向与路面垂直,倾斜角度不超过1度,且锚固孔底部开口尺寸变大,锚固孔的内壁竖直截面设置为t字型,钻孔完成后进行清孔处理;参照图2和图3,s3、放入锚杆1,将锚杆1放入至锚固孔后,且确保锚固装置运动至锚固孔开口大的部分内;锚固装置包括两个与锚杆1底端铰接的外扩杆2,两个外扩杆2相对于锚杆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设置,锚杆1设置有驱动外扩杆2外扩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传动杆3以及驱动环4,传动杆3的一端与驱动环4外壁铰接,另一端与外扩杆2的侧壁铰接,传动杆3与外扩杆2铰接的位置偏离于外扩杆2的两端,外扩杆2与锚杆1以及传动杆3与外扩杆2之间均通过铰接轴实现铰接,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为水平设置且沿着垂直于锚杆1的轴线方向设置;锚杆1设置有推动驱动环4运动的动力件,动力件设置为钢管,钢管套设在锚杆1外,且钢管底端与驱动环4顶端抵接,锚杆1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限位环6位于驱动环4下方;驱动外扩杆2运动至贴合锚杆1位置,当外扩杆2运动至锚固孔开口大的部分,钢管推动驱动环4朝下运动,驱动环4带动传动杆3朝下摆动,外扩杆2被驱动朝向远离锚杆1方向摆动,当驱动环4运动至限位环6位置,此时外扩杆2摆动至最大角度,确保对锚杆1底端锚固稳固的效果。
33.s4、第一次灌浆,对锚杆1的锚固端进行灌浆,注浆管与注浆机连接,注浆达到锚杆1的自由段后停止注浆;参照图1和图4,s5、第二次灌浆,待锚杆1的锚固段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大于80%后,对锚固的自由段进行灌浆处理,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先进行初步张拉再进行锁定张拉,张拉完成之后进行锚固;通过混凝土锚墩15以及锚定板16固定,锚固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l状的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竖直段端部与锚固板固定连接,混凝土锚墩15设置有l状的环槽17,固定块18的竖直段滑动连接于环槽17的竖直开口处,固定块18的水平段滑动连接于环槽17的水平开口处,同时混凝土锚墩15还设置有两个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竖直段以及水平段均位于放置槽,驱动锚定板16转动,固定块18的水平端转动至环槽17的水平段,实现锚定板16与混凝土锚墩15之间的固定效果。
34.混凝土锚墩15与锚定板16均设置有穿孔,锚杆1顶端螺纹连接有螺帽5,锚杆1顶端穿过穿孔,将螺帽5与锚杆1螺纹连接后,螺帽5运动至与锚定板16抵接的位置,实现对锚杆1的锚固效果。
35.s6、横梁制作,锚杆1的自由段达到预设强度后,开挖横梁坑槽,架设模板后,焊接模板的主筋以及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与锚固段顶端固定,浇注混凝土后完成横梁加工。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拉压复合型扩大头锚杆1加固路基边坡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将中心筒7放置在锚固孔的中心,调节横杆19以及调节杆20位置,利用插销21对横杆19以及调节杆20位置进行固定,以中心筒7为圆心,以中心筒7与标识筒8之间距离为半径画圆,通过控制杆10以及控制板控制石灰粉进行标识;待钻孔完成后,将锚杆1以及外扩杆2放置于锚固孔内,通过钢管对驱动环4进行驱动,在传动杆3以及外扩杆2朝外摆动的作用下,确保对锚杆1底端的锚固稳固效果,朝向锚固孔内进行注浆,待注浆完成后,固定块18转动至环槽17内,实现锚定板16与混凝土锚墩15的固定效果,锚杆1顶端穿过穿孔后通过螺帽5进行固定,完成锚固工作。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