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01:0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冰箱、冷柜等冷藏设备的使用已经得到普及,给人们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现有的立式风冷冰箱或冷柜的冷冻室内的风道循环组件包括风机、蒸发器及送回风结构,风道循环组件一般设置在箱体的背部,蒸发器设置在送回风结构形成的风道内,因此,风道循环组件的厚度一般较厚,例如,有的冰箱或冷柜可达到0.75m,由于立式风冷冰箱或冷柜的高度尺寸一般较大,例如,有的冰箱或冷柜可达到1.5米,而为了使制冷效果更好,风道一般为大循环,即沿冰箱或冷柜高度方向的尺寸尽量大,因此,现有的风道循环组件的体积较大,导致冰箱或冷柜的可使用容积较小。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一般会将风道循环组件分为两部分,即顶部风道组件和后背风道组件,其中,顶部风道组件位于冷冻室的顶部,后背风道组件密封连接在冷冻室的后壁面上,蒸发器和风机设置在顶部风道组件内,由于蒸发器和风机均设置在冷冻室的顶部,因此,后背风道盖板与冷冻室的后壁面之间形成的风道的尺寸可以减小,另外,由于冷冻室前后方向的尺寸远小于上下方向的尺寸,因此,冷冻室的实际容积可以变大,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顶部风道组件的回风口一般设置在顶部风道组件的前壁面(靠近门体的壁面)上,该回风口正对门体,因此回风效果不好,且用户可直接看到蒸发器或风道泡沫,影响冰箱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不仅能够增大回风面积,优化送回风系统,并且能够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冷冻室;冷冻室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冷冻室;冷冻室内设有:顶置风道组件,顶置风道组件靠近冷冻室的顶部设置,且与冷冻室的顶壁面之间具有间隙,顶置风道组件内设有蒸发器和风机,顶置风道组件上设有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和顶置风道出风口,其中,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的顶部,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的底部;后背风道组件,后背风道组件固定在冷冻室的后壁内侧,后背风道组件上设有后背风道进风口和后背风道出风口;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和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均与冷冻室连通,顶置风道出风口连通后背风道进风口,后背风道出风口连通冷冻室。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由于蒸发器和风机均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内,因此可以减小后背风道组件的体积,从而增大冷藏设备的容积;由于顶置风道组件和冷冻室的顶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且顶置风道组件的顶部设有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顶置风道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相比现有技术将顶置风道回风口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的前壁面上,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多路回风结构,增加系统的回风面积,从而优化系统的风量循
环,而且由于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和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分别位于顶置风道组件的顶部和底部,用户打开冷冻室门体后不会直接看到蒸发器或风道泡沫,因此,整个冷藏设备更美观。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冷冻室门体);
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一个视角的风路循环图;
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另一个视角的风路循环图;
1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1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盖板和后背风道盖板连接处一个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顶置风道盖板和后背风道盖板连接处另一个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后背风道盖板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1;
2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后背风道盖板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2;
2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第二卡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冰箱中上盖板和下盖板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冷冻室1和冷冻室门体2,其中,冷冻室门体2用于打开或关闭冷冻室1。冷冻室1内设有顶置风道组件11和后背风道组件12,顶置风道组件11靠近冷冻室1的顶部设置,且与冷冻室1的顶壁面之间具有间隙,顶置风道组件11内设有蒸发器13和风机14,顶置风道组件11上设有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和顶置风道出风口113,其中,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11的顶部,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11的底部;后背风道组件12固定在冷冻室1的后壁内侧,后背风道组件12上设有后背风道进风口121和后背风道出风口122;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和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均与冷冻室1连通,顶置风道出风口113连通后背风道进风口121,后背风道出风口122连通冷冻室1。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由于蒸发器13和风机14均设置在顶置风道组件11内,因此可以减小后背风道组件12的体积,从而增大冰箱的容积;由于顶置风道组件11和冷冻室1的顶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且顶置风道组件1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顶置风道组件11的底部设有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相比现有技术仅在顶置风道组件的前壁面上设置顶置风道回风口,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多路回风结构,增加系统的回风面积,从而优化系统的风量循环,而且由于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和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分别位于顶置风道组件11的顶部和底部,用户打开冷冻室1门体后不会直接看到蒸发器13或风道泡沫,因此,整个冰箱更美观。
30.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出风口122沿冷冻室1的后壁面的左右方向设置,且形成矩形开口,后背风道出风口122的数量与冷冻室1中的层架板将冷冻室1分隔成的腔体的数量相关,每一个腔体中均设有至少一个后背风道出风口122,由此,可使冷冻室1各区域的制冷效果更均匀。
31.参照图3和图4,制冷时,风机14开启,冷风由多个后背风道出风口122进入冷冻室1内,冷冻室1内的一部分冷风吸收食材的热量后由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进入顶置风道114内,经蒸发器13冷却后,再由顶置风道出风口113经后背风道进风口121进入后背风道123内,然后由其中一个后背风道出风口122进入冷冻室1内吸收食材的热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32.冷冻室1内的一部分冷风吸收食材的热量后由第二顶置风道114回风口112进入顶置风道114内,经蒸发器13冷却后,再由顶置风道出风口113经后背风道123进风口121进入后背风道123内,然后由其中一个后背风道出风口122进入冷冻室1内吸收食材的热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实线箭头为由冷冻室1进入顶置风道组件11中的冷风的路径,虚线箭头为由后背风道出风口122进入冷冻室1中的冷风的路径。图4中的实线箭头为进入蒸发器13之前的冷风的路径,虚线箭头为经蒸发器13制冷后的冷风的路径。
33.参照图3,由于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出风口122有多个,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实现更多路回风,系统的回风面积更大,从而更能优化系统的风量循环。
34.参照图4,为了增强冰箱的制冷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和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均靠近冷冻室门体2设置,顶置风道出风口113远离冷冻室门体2设置,由此,可以形成大循环,增强冰箱的制冷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和顶置风道出风口113还可以均设置在冰箱前后方向的中部。
35.参照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组件12包括后背风道盖板124,后背风道盖板124密封连接在冷冻室1的后壁内侧,并与冷冻室1的后壁之间形成后部风道123,由此,后背风道盖板124可整体成体,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组件12还可以由多块板拼接围成,后背风道组件12局部被损坏时,该结构可节省维修成本。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盖板124的顶部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之间形成后背风道进风口121,后背风道盖板124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形成后背风道出风口122。
37.参照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组件11包括第一风道泡沫115、第二风道泡沫116和顶置风道盖板117,其中,第一风道泡沫115与顶置风道盖板117上下扣合形成第一安装腔118,第二顶置风道回风口112和顶置风道出风口113均开设在顶置风道盖板117上,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底部连接后背风道盖板124的顶部,顶置风道盖板117的侧面连接冷冻室1的侧壁,风机14设置在顶置风道出风口113处,具体的,风机14可以为直流风机。第二风道泡沫116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18内,顶置风道盖板117与第一风道泡沫115扣合后,第二风道泡沫116和第一风道泡沫115的接触面密封配合,且第一风道泡沫115与第二风道泡沫116之间形成上述顶置风道114,蒸发器13位于顶置风道114内;第一风道泡沫115上开设与顶置风道114相连通的第一顶置风道回风口111。由此,顶置风道组件11为整体件,安装时,先将第二风道泡沫116盖到顶置风道盖板117上,然后将风机14连接在顶置风道盖板117上,再将蒸发器13放入顶置风道盖板117内,最后再将第一风道泡沫115的前部卡入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密封面,用力盖下形成顶置风道组件11,这样,可将顶置风道组件11内的部件先装配好,然后再将顶置风道组件11安装在冷冻室1上,安装更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4卡装在安装座15和风扇电机后罩16之间,其中,安装座15可以与顶置风道盖板117形成一体件,风机14和风扇电机后罩16可拆卸连接,这样,安装时,只需将风扇电机后罩16和安装座15卡接即可,拆卸非常方便。
38.为了方便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盖板117与冷冻室1的侧壁通过卡接件17卡接。
39.具体的,参照图5、图8和图9,顶置风道盖板117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耳1171,连接耳1171上设有通孔1172,冷冻室1的侧壁上设有与通孔1172的位置相对应的凹坑(图中未示),卡接件17为台阶式卡接轴,台阶式卡接轴小端的圆柱面上设有与凹坑相匹配的弹性凸起171,顶置风道盖板117安装后,卡接轴的小端穿过通孔1172口后与凹坑的壁面卡接。
40.安装顶置风道组件11时,先将顶置风道组件11上托并推到冷冻室1的后部,再以冷冻室1内胆两侧的胆筋结构初步做上下限位,使连接耳1171上的通孔1172与冷冻室1的侧壁上的凹坑的位置相对应,最后将两个卡接件17的小端穿过通孔1172口后与凹坑的壁面卡接。拆卸顶置风道组件11时,手扶顶置风道组件11,并按压卡接件17圆柱面上的弹性凸起171,卡接件17脱出凹坑,取下卡接件17,并移除顶置风道组件11即可,由此,安装可拆卸均很方便。
4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盖板117与冷冻室1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更可靠。
42.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拆装,后背风道盖板124的顶部设有第一翻边125,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底部与第一翻边125通过第一密封卡接结构卡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盖板117和后背风道盖板12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更可靠。
43.参照图8、图10、图11和图12,当采用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底部与第一翻边125通过第一密封卡接结构卡接的实施方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卡接结构包括插槽1173和插接段1251,其中,插槽1173设置在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底部,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上设有第一卡槽1175,插接段1251设置在第一翻边125上,插接段1251与插槽1173相匹配,插接段125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1175的相匹配的第一卡爪1252,顶置风道盖板117与后背风道盖板124扣合后,插接段1251插入插槽1173内,第一卡爪1252卡入第一卡槽1175内,且插接段1251与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和底壁均密封配合。为了增强密封效果且更美观,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靠近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后部设置。
44.将后背风道盖板124与顶置风道组件11连接时,只需将后背风道盖板124上的插接段1251插入顶置风道盖板117底部的插槽1173,直至第一卡爪1252进入第一卡槽1175内即可实现可靠的密封及卡紧,拆卸后背风道盖板124时,将后背风道盖板124向远离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卡爪1252脱出第一卡槽1175即可,该结构拆装均很方便,且无须额外设置密封件,操作简单,成本低。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与其他零部件干涉,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的长度小于插接段1251的长度,且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对应插接段1251的中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插接段1251设置在翻边上,因此,插接段1251上会有弧面,为了与插接段1251更好的密封,插槽1173的第一侧壁1174靠近插接段1251的壁面也为弧面。
47.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拆装,后背风道盖板124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通过第二密封卡接结构卡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盖板124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更可靠。
48.参照图2、图12、图13和图14,当采用后背风道盖板124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通过第二密封卡接结构卡接的实施方式时,冷冻室1的后壁向发泡层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安装腔19,第二密封卡接结构包括第二翻边126、两个密封板127和多个第二卡槽110,其中,第二翻边126设置在后背风道盖板124的侧部及底部外沿并与第一翻边125形成闭环结构,两个密封板12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后背风道盖板124靠近冷冻室1的后壁的一侧,且与后背风道盖板124垂直,每个密封板127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卡爪1271;多个第二卡槽110均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9的后壁面上,第二卡槽110与第二卡爪1271相匹配;后背风道盖板124扣合在冷冻室1的后壁面上后,多个第二卡爪1271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二卡槽110内,并与第二卡槽110的侧壁面密封配合,密封板127进入第二安装腔19内,并与第二安装腔19的侧壁面密封配合,这两处密封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第二翻边126远离后背风道盖板124内侧的壁面,即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平行的壁面,与冷冻室1的后壁面密封配合,此处形成第二道密封。由此,后背风道盖板124与冷冻室1的内胆之间可以形成两道密封,密封的可靠性更好,拆装也更方便。
49.由于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宽度较大,而后背风道盖板124的宽度一般较小,为了能与顶置风道盖板117的连接处过渡的更自然,也为了能容纳其他零部件,参照图2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盖板124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由于后背风道出风口122的宽度一般小于两个密封板127之间的距离,因此,两个密封板127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为了给冷风提供导向,从而缩短路程,两个密封板127可向后背风道盖板124的上部区域延伸,形成延伸段128,为了能使整个后背风道123均匀通风,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段128的顶面低于后背风道盖板124的顶面。
50.参照图2、图15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后背风道盖板124变形,后背风道盖板124包括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为了方便拆装,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通过第三密封卡接结构卡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盖板124为整体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风道盖板124包括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且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更可靠。
51.当采用后背风道盖板124包括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且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通过第三密封卡接结构卡接的实施方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段1243和第二密封段(图中未示),其中,第一密封段1243设置在上盖板1241的下部,第一密封段1243上设有第三卡槽1244,第二密封段设置在下盖板1242的上部,第二密封段上设有与第三卡槽1244相匹配的第三卡爪1245;上盖板1241和下盖板1242扣合后,第三卡爪1245卡入第三卡槽1244内,第一密封段1243和第二密封段重叠并被压紧密封。由此,拆装更方便。
52.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组件11内还设有集水槽(图中未示),集水槽与蒸发器13连接,且顶置风道盖板117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的积水排出的排水口1176。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置风道盖板117设置排水口1176的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具体的,当排水口1176设置于顶置风道盖板117的右后方时,顶置风道盖板117后部的厚度小于前部的厚度,且右侧的厚度小于左侧的厚度,此时实施方式,可以使集水槽的积水更加顺畅的由排水口1176进入排水管中。
5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