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01:0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按照安装分为立式压缩机和卧式压缩机,其中卧式压缩机具有重心低、振动小、高度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车载制冷、冷藏柜及冷凝机组等领域。压缩机需要设置储液器,储液器用于从压缩机的热交换器(如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态制冷剂,并将分离后得到的气态制冷剂重新输送至压缩机的气体压缩空间内,如此,需要在储液器上设置出气管,并将该出气管与压缩机相连,从而将经储液器分离后气态制冷剂输入至压缩机内。
3.然而,现有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水平安装,储液器侧面与压缩机侧面间隔距离较小,导致储液器出气管焊接时作业空间受到空间制约,焊接时焊枪与储液器罐体干涉,焊接操作难度大,影响焊接质量及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器出气管与压缩机焊接连接时焊接作业空间小、焊枪与储液器罐体干涉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液器,适用于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相连,包括罐体和出气管,罐体内部设有容纳气态制冷剂的内腔,罐体侧壁正对主机机壳的位置处凹陷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与主机机壳之间的间隙形成避空位,出气管的进气端与罐体侧壁避让开凹陷部的位置相连,且出气管的进气端与内腔相连通,出气管的出气端与主机机壳相连。
6.在一实施例中,凹陷部具有沿罐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壁面和连接于第一壁面的一端的第二壁面,第二壁面所在的平面与主机机壳相交,第一壁面远离第二壁面的另一端延伸至罐体的底部。
7.在一实施例中,罐体为圆柱形罐体,第一壁面与罐体的轴线平行,第一壁面相对罐体侧壁的凹陷深度满足如下关系:
8.0《l1≤d/2-l2;
9.其中,l1为第一壁面相对罐体侧壁的凹陷深度,d为罐体的直径,l2为第一壁面和罐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壁面和出气管的罐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l2还满足如下关系:
11.l2>d1/2;
12.其中,d1为出气管的进气口直径。
13.在一实施例中,罐体与主机机壳平行间隔设置,且罐体与主机机壳之间形成有间
隔间隙,第一壁面相对罐体侧壁的凹陷深度l1还满足如下关系:
14.l1=l
4-l3;
15.其中,l3为间隔间隙的宽度,l4为第一壁面与主机机壳之间的间隔距离。
16.在一实施例中,出气管包括直管段和与直管段相连的弯管段,直管段远离弯管段的一端与罐体相连并形成出气管的进气端,弯管段远离直管段的一端与主机机壳相连并形成出气管的出气端。
1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壁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管段的轴线平行或者相交。
18.在一实施例中,储液器包括多根出气管,且多根出气管的直管段从罐体的底部由下至上依序平行布设。
19.本发明提供的储液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在储液器的罐体侧壁设置凹陷部,储液器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相连时,凹陷部正对主机机壳并与主机机壳形成避空位,通过设置该避空位,储液器的罐体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之间形成操作空间,从而为储液器的出气管与压缩机主机机壳的连接提供作业空间,比如,使用焊枪焊接连接出气管与主机机壳时,该避空位能够提供空间容置焊枪,焊枪不会与罐体发生干涉,如此,能够简化出气管的连接操作,同时提高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此外,储液器的出气管连接在罐体侧壁避让开凹陷部的位置,即出气管的连接不占用上述避空位的空间,避免出气管本身与外部连接设备如焊枪等发生干涉,确保凹陷部的设置能够形成足够空间的避空位用于作为出气管的连接操作空间。
20.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主机和上述的储液器,压缩主机包括主机机壳和设置于主机机壳内的压缩部,储液器的出气管与主机机壳相连并延伸至与压缩部的吸入侧相连通。
21.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使用上述的储液器,储液器的罐体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之间形成避空位,避空位为出气管的连接提供作业空间,避免连接设备与罐体及出气管等发生干涉,出气管的连接操作更加便利,出气管连接效率及连接质量提高,压缩机组装效率提高。
22.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23.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使用上述的压缩机,压缩机组装速度及转配稳定性提高,从而使制冷设备的整体组装效率及使用稳定性得以提升,为制冷设备的稳定高效制冷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的另一视角视图;
27.图3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第一壁面所在平面与直管段的轴线平行时)的剖切视图;
28.图4为图3所示的储液器的仰视图;
29.图5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第一壁面所在平面与直管段的轴线相交时)的剖切视图一;
30.图6为图5所示的储液器的仰视图;
31.图7为图1所示的储液器(第一壁面所在平面与直管段的轴线相交时)的剖切视图二;
32.图8为图7所示的储液器的仰视图;
33.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图9所示的压缩机的仰视图。
3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6.10-储液器;11-罐体;111-内腔;112-凹陷部;1121-第一壁面;1122-第二壁面;12-出气管;121-进气口;122-直管段;123-弯管段;13-避空位;14-第一吸杯;15-第二吸杯;16-第三吸杯;17-分离结构;18-过滤结构;19-进气管;20-压缩主机;21-主机机壳;30-安装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液器10,该储液器10使用但不仅限于连接于压缩机,具体地,如图9所示,压缩机包括用于执行压缩作业的压缩主机20,压缩主机20包括主机机壳21,主机机壳21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储液器10与该主机机壳21相连,用以从压缩机的设置于压缩主机20内热交换器如冷凝器等流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态制冷剂,并将气态制冷剂重新输送至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4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储液器10包括罐体11,罐体11内部设置有内腔111,该内腔111用于容纳分离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器10还包括底部封闭且顶部敞口第一吸杯14、连接于第一吸杯14的顶部敞口端的第二吸杯15和连接于第二吸杯15上方的第三吸杯16,第一吸杯14、第二吸杯15及第三吸杯16共同形成上述的罐体11,容纳气态制冷剂的内腔111设置于第一吸杯14内,第二吸杯15与第一吸杯14之间间隔设置有
分离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分离结构17,第三吸杯16上连接有与压缩机的热交换器如蒸发器相连的进气管19,第三吸杯16与第二吸杯15之间分隔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结构18,热交换器排出的制冷剂经进气管19进入第三吸杯16内,通过过滤结构18过滤后流入第二吸杯15,分离结构17对制冷剂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第一吸杯14的内腔111存储。
43.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储液器10还包括出气管12,出气管12用于将分离得到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回压缩机内,罐体11侧壁正对压缩机的主机机壳21的位置处凹陷形成有凹陷部112,凹陷部112与主机机壳21之间的间隙形成避空位13,如图9和图10所示,出气管12的进气端与罐体11侧壁避让开凹陷部112的位置相连,且出气管12的进气端与内腔111相连通,出气管12的出气端与主机机壳21相连,从而将内腔111内存储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回压缩机的压缩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12设置于第一吸杯14的侧壁,出气管12连接于第一吸杯14侧壁避让开凹陷部112的位置处。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10,通过在储液器10的罐体11侧壁设置凹陷部112,储液器10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21相连时,凹陷部112正对主机机壳21并与主机机壳21形成避空位13,通过设置该避空位13,储液器10的罐体11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21之间形成操作空间,从而为储液器10的出气管12与压缩机主机机壳21的连接提供作业空间,比如,使用焊枪焊接连接出气管12与主机机壳21时,该避空位13能够提供空间容置焊枪,焊枪不会与罐体11发生干涉,如此,能够简化出气管12的连接操作,同时提高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此外,储液器10的出气管12连接在罐体11侧壁避让开凹陷部112的位置,即出气管12的连接不占用上述避空位13的空间,避免出气管12本身与外部连接设备如焊枪等发生干涉,确保凹陷部112的设置能够形成足够空间的避空位13用于作为出气管12的连接操作空间。
45.特别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储液器10尤其适用于卧式压缩机,由于储液器10的出气管12常被设置在靠近安装卧式压缩机的安装平面30的一侧,因此,连接出气管12的作业人员无法直接正对出气管12进行作业,因此,在罐体11上设置上述的凹陷部112,使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之间形成避空位13,这样作业人员能够通过避空位13观察到出气管12连接到主机机壳21的位置,从而更好的进行连接及检修作业。
4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9所示,凹陷部112具有第一壁面1121和第二壁面1122,其中,第一壁面1121沿罐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壁面1122连接于第一壁面1121的一端,第二壁面1122所在的平面与主机机壳21相交。这样,第二壁面1122相对主机机壳21延伸,并限定出避空位13的宽度,第一壁面1121相对第二壁面1122的延伸,并限定出避空位13的高度,如此,设置固定尺寸的第一壁面1121和第二壁面1122即可在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之间界定出既定大小的避空位13,根据连接出气管12的外部连接结构(如焊枪)的体积及所需占用的空间,通过预设第一壁面1121及第二壁面1122的尺寸即可预留满足操作需求的避空位13,避空位13的设置更加合理。
4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壁面1122与主机机壳21垂直设置,第一壁面1121与第二壁面1122垂直连接,即凹陷部112沿罐体11高度方向的截面大致呈倒“l”形状。这样,第二壁面1122相对主机机壳21的延伸距离即为第二壁面1122相对主机机壳21的宽度尺寸,这样便能够尽可能的减小由于设置凹陷部112而需要牺牲的内腔111空间,在满足出气管12连接操作所需的避空空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保留内腔111用于存储气态制冷剂
的空间。
48.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出气管12的进气端连接于罐体11侧壁靠近罐体11底部的位置处,且出气管12插入至内腔111内,即出气管12从内腔111的底部接入,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内腔111后能够快速通过出气管12输出,气态制冷剂的输出速度加快,输出效率提高。
49.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罐体11为圆柱形罐体11,第一壁面1121与罐体11的轴线(如图3中虚线s1所示)平行,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侧壁的凹陷深度,满足如下关系:
50.0《l1≤d/2-l2;
51.其中,l1为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的凹陷深度,d为罐体11的直径,l2为第一壁面1121和罐体1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此,在上述的取值区间内设计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侧壁的凹陷深度,确保第一壁面1121与主机机壳21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满足焊枪等连接设备的作业空间要求,即罐体11上形成的避空位13满足连接设备作业时的避空需要,避免连接设备与出气管12等发生干涉。同时,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设计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侧壁的内凹深度,避免凹陷部112的凹陷尺寸过大(超过罐体11直径的一半),过分缩小容纳气态制冷剂的空间,影响本实施例的输液管对气态制冷剂的正常分离。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侧壁的凹陷深度l1是指第一壁面1121的各个位置相对罐体11侧壁的内凹尺寸,即无论第一壁面1121是平整壁面还是凹凸不平的壁面,其各个位置相对罐体11侧壁的内凹深度尺寸均落在上述范围之内。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壁面1121和罐体11的轴线(如图3中虚线s1所示)之间的距离l2还满足如下关系:
54.l2>d1/2;
55.其中,d1为出气管12的进气口121直径。
56.如此,第一壁面1121与出气管12的进气端的管壁之间预留有间隔空间,避免在加工凹陷部112时,出现误操作而破坏出气管12,影响出气管12的正常使用。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9所示,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平行间隔设置,且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之间形成有间隔间隙,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机壳21为圆柱形机壳,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平行间隔设置,即圆柱形罐体的轴线与圆柱形机壳的轴线平行。在此基础上,上述的第一壁面1121相对罐体11侧壁的凹陷深度l1还满足如下关系:
58.l1=l
4-l3;
59.其中,l3为罐体11与主机机壳21之间的间隔间隙的宽度,l4为第一壁面1121与主机机壳21之间的间隔距离。
6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出气管12包括直管段122和弯管段123,弯管段123与直管段122相连,直管段122远离弯管段123的一端与罐体11相连,并形成出气管12的进气端,弯管段123远离直管段122的一端与主机机壳21相连,并形成出气管12的出气端。如此,出气管12弯曲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储液器10能够更好的与卧式压缩机配套使用。
6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21所在的平面与进气管12的直管段122部分的轴线(如图4中虚线s2所示)平行,如图3和图4所示;或者,第一壁面1121所在的平面与进
气管12的直管段122的轴线(如图6和图8中虚线s2所示)相交,如图5和图6,以及图7和图8所示。如此,无论出气管12与罐体11之间以何种角度连接,且无论罐体11相对主机机壳21的设置位置如何变化,通过设置第一壁面1121所在的平面与进气管12的直管段122部分平行或者相交,均能够保持第一壁面1121与主机机壳21的侧壁平行,从而合理利用避空位13执行出气管12的连接作业。
6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9所示,储液器10包括多根出气管12,多根出气管12的直管段122从罐体11的底部由下至上依序平行布设,当压缩机设置有多个压缩腔时,多根出气管12用于向多个压缩腔同时输送气态制冷剂。
6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当储液器10包括多根出气管12时,多根出气管12的出气口12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罐体11的轴线(如图3中虚线s1所示)平行,即多根出气管12沿罐体11的高度方向依序与罐体11连接,避免出气管12相互遮挡干涉,影响出气管12与主机机壳21的连接操作。
64.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21及第二壁面1122的边角位置做圆角处理,避免形成尖锐的尖角或尖边,影响储液器10周围其他部件的安全使用。
65.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压缩主机20和上述的储液器10,压缩主机20包括主机机壳21和设置于主机机壳21内的压缩部(图未示),储液器10的出气管12与主机机壳21相连,且出气管12延伸至与压缩部的吸入侧相连通,从而将储液器10的内腔111内存储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回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66.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使用上述的储液器10,储液器10的罐体11与压缩机的主机机壳21之间形成避空位13,避空位13为出气管12的连接提供作业空间,避免连接设备与罐体11及出气管12等发生干涉,出气管12的连接操作更加便利,出气管12连接效率及连接质量提高,压缩机组装效率提高。
67.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图未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68.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使用上述的压缩机,压缩机组装速度及转配稳定性提高,从而使制冷设备的整体组装效率及使用稳定性得以提升,为制冷设备的稳定高效制冷提供了保障。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